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与普及,术后血管穿刺处的压迫止血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常用介入手术入路有经股动脉、桡动脉及其它通路,现将术后应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的临床经验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选择的病例为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的183例患者,其中132例为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成形治疗术,32例为经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19例为中晚期肿瘤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前均采用相同的介入注意事项宣教,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术前Allen试验为阳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用酒精于穿刺点周围消毒并脱碘。先将动脉鞘管退出2cm,以无菌纱布(12~16层)覆盖,将压迫垫及压迫垫软胶的中心点对准血管穿刺点并固定,将固定带活动端绕过肢体后,穿过固定板侧孔拉紧扣住,旋转压迫螺母,使压迫软胶压紧血管穿刺点,拔除动脉鞘并调节压迫垫深度,透过透明压迫垫见穿刺处无渗血为止,2小时后根据止血情况适当逆时针旋转螺母减压,如无渗出,8小时后去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带。
1.3 观察指标:①.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包括皮下出血及渗血情况,是否有假性动脉瘤可能。②穿刺点局部破皮及感染。③严密观察穿刺肢体远端指端的感觉(肿胀、麻木、感覺减退等)及血液循环情况[1]。
2 结果
183例患者中,8例出现穿刺侧肢体疼痛难忍,手部肿胀,给予适当调整螺母后症状改善,其中1例患者(经桡动脉留置管持续灌注治疗)出现手拇指及食指桡侧触觉减退,感胀痛,指端呈淤血改变,经给予扩血管药物及调整压迫深度后改善,3例长时间经流置管溶栓及抗凝的患者出现穿刺点少量渗血,无血肿形成。
3 讨论
目前血管内治疗后穿刺点止血方法有传统手法压迫止血法、动脉压迫止血带及血管缝合器[2~3]等。手工压迫止血后要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并要求患者卧床及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患者易出现腰痛、尿潴留等不适,产生烦躁、不配合治疗等抵触情绪。血管缝合器止血迅速,并发症少,效果好,但因价格昂贵而难以推广,且桡动脉血管直径较细,不适用血管缝合器。
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是在利用压迫垫的机械压迫和固定带稳定的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的体外闭合止血法。该带是杭州山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动脉压迫止血带(注册产品标准号:YDB/浙杭0435~2006)。压迫器由透明压迫垫、压迫垫软胶、螺母、固定板及固定带组成。固定板尺侧悬空,长方形压迫垫及螺母的设计,致使压力点明确,压力大小可随时间调整,局部止血效果好,对尺侧血管不造成压迫,远端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不受影响,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固定带用有轻微弹性的布料制作,具有良好的固定及恒定的压迫作用,包扎方法简单,不需人工压迫,不会造成局部皮肤损伤;透明压迫板设计有利于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
桡动脉压迫止血带常见的并发症有:①穿刺点出血及血肿②假性动脉瘤形成③动静脉瘘形成④血管迷走神经反射⑤皮肤损伤⑥肢体远端缺血致感觉异常⑦神经压迫致肌力下降或萎缩等少见并发症[4~5]。我科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动脉鞘置入、拔除的操作及护理采取以下措施:①穿刺采取前壁穿刺,实行细针微穿刺,尽量减少穿刺次数,不用贯通法穿刺②实行小口切皮③.动脉鞘拔除前5分钟经鞘缓慢推注1%利多卡因5ml;④压迫深度以穿刺点不渗血、患者可耐受为目的,适量适时调整压迫强度⑤严格术前穿刺侧肢体Allen试验⑥护士术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及术后进行压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宣教⑦穿刺侧上肢避免剧烈活动,手掌腕部伸直,腕关节制动4~6小时,尤其在术后2小时内避免做屈腕动作,术后48小时禁止在穿刺侧上肢输液及测血压[6];⑧.术后护士实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7],并要加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处理,着重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情况。本组病人均未出现皮下出血及血肿,8/183例出现穿刺侧肢体疼痛难忍,压迫远端出现明显淤血等血液回流不畅的表现,经调节压迫位置及螺母压迫深度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考虑为压迫垫压力较大所致。一例经桡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化疗药物的患者出现穿刺侧上肢远端感觉减退,经上述处理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超声等检查提示血管狭窄,术后监测D-二聚体水平增高,给予扩张血管药物及低剂量抗凝后缓解。3/183例溶栓抗凝治疗的患者出现穿刺处少量渗血,与应用溶栓及抗凝药物有关。本组病例未出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肌力下降及肌肉挛缩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采用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操作,除有特殊要求外,术后即可下地活动,不需严格肢体制动及因肢体制动而产生诸多不适。
参考文献
[1] 易巧云、王明凤、安成玲,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后不同止血方法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8):2191-2192
[2] Applegate RJ.sacrinty M,kutcher MA,et al.Vascularcomplication with newer generation of angioseal vascular closer devces.〔J〕.J Interv cardiol,2006,19,(1):67-74
[3] Dogle BJ, Godfrey MJ,Lenon RJ,et al,Initial.experience with the cardiva Boomerang TM.vascular closure.devce in diagnostie eatheterization〔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7.69(2):203-208
[4] 张藜,PCI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73-475
[5] 岳继华、董军亚、曾山等,不同类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对比〔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9、18(8):687-689
[6] 刘洪珍、齐少春,介入治疗不同部位穿刺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9、10,83-84
[7] 毛燕君、许秀芳、杨继金等介入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2641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选择的病例为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的183例患者,其中132例为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成形治疗术,32例为经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19例为中晚期肿瘤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前均采用相同的介入注意事项宣教,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术前Allen试验为阳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用酒精于穿刺点周围消毒并脱碘。先将动脉鞘管退出2cm,以无菌纱布(12~16层)覆盖,将压迫垫及压迫垫软胶的中心点对准血管穿刺点并固定,将固定带活动端绕过肢体后,穿过固定板侧孔拉紧扣住,旋转压迫螺母,使压迫软胶压紧血管穿刺点,拔除动脉鞘并调节压迫垫深度,透过透明压迫垫见穿刺处无渗血为止,2小时后根据止血情况适当逆时针旋转螺母减压,如无渗出,8小时后去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带。
1.3 观察指标:①.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包括皮下出血及渗血情况,是否有假性动脉瘤可能。②穿刺点局部破皮及感染。③严密观察穿刺肢体远端指端的感觉(肿胀、麻木、感覺减退等)及血液循环情况[1]。
2 结果
183例患者中,8例出现穿刺侧肢体疼痛难忍,手部肿胀,给予适当调整螺母后症状改善,其中1例患者(经桡动脉留置管持续灌注治疗)出现手拇指及食指桡侧触觉减退,感胀痛,指端呈淤血改变,经给予扩血管药物及调整压迫深度后改善,3例长时间经流置管溶栓及抗凝的患者出现穿刺点少量渗血,无血肿形成。
3 讨论
目前血管内治疗后穿刺点止血方法有传统手法压迫止血法、动脉压迫止血带及血管缝合器[2~3]等。手工压迫止血后要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并要求患者卧床及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患者易出现腰痛、尿潴留等不适,产生烦躁、不配合治疗等抵触情绪。血管缝合器止血迅速,并发症少,效果好,但因价格昂贵而难以推广,且桡动脉血管直径较细,不适用血管缝合器。
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是在利用压迫垫的机械压迫和固定带稳定的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的体外闭合止血法。该带是杭州山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动脉压迫止血带(注册产品标准号:YDB/浙杭0435~2006)。压迫器由透明压迫垫、压迫垫软胶、螺母、固定板及固定带组成。固定板尺侧悬空,长方形压迫垫及螺母的设计,致使压力点明确,压力大小可随时间调整,局部止血效果好,对尺侧血管不造成压迫,远端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不受影响,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固定带用有轻微弹性的布料制作,具有良好的固定及恒定的压迫作用,包扎方法简单,不需人工压迫,不会造成局部皮肤损伤;透明压迫板设计有利于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
桡动脉压迫止血带常见的并发症有:①穿刺点出血及血肿②假性动脉瘤形成③动静脉瘘形成④血管迷走神经反射⑤皮肤损伤⑥肢体远端缺血致感觉异常⑦神经压迫致肌力下降或萎缩等少见并发症[4~5]。我科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动脉鞘置入、拔除的操作及护理采取以下措施:①穿刺采取前壁穿刺,实行细针微穿刺,尽量减少穿刺次数,不用贯通法穿刺②实行小口切皮③.动脉鞘拔除前5分钟经鞘缓慢推注1%利多卡因5ml;④压迫深度以穿刺点不渗血、患者可耐受为目的,适量适时调整压迫强度⑤严格术前穿刺侧肢体Allen试验⑥护士术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及术后进行压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宣教⑦穿刺侧上肢避免剧烈活动,手掌腕部伸直,腕关节制动4~6小时,尤其在术后2小时内避免做屈腕动作,术后48小时禁止在穿刺侧上肢输液及测血压[6];⑧.术后护士实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7],并要加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处理,着重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情况。本组病人均未出现皮下出血及血肿,8/183例出现穿刺侧肢体疼痛难忍,压迫远端出现明显淤血等血液回流不畅的表现,经调节压迫位置及螺母压迫深度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考虑为压迫垫压力较大所致。一例经桡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化疗药物的患者出现穿刺侧上肢远端感觉减退,经上述处理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超声等检查提示血管狭窄,术后监测D-二聚体水平增高,给予扩张血管药物及低剂量抗凝后缓解。3/183例溶栓抗凝治疗的患者出现穿刺处少量渗血,与应用溶栓及抗凝药物有关。本组病例未出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肌力下降及肌肉挛缩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采用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操作,除有特殊要求外,术后即可下地活动,不需严格肢体制动及因肢体制动而产生诸多不适。
参考文献
[1] 易巧云、王明凤、安成玲,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后不同止血方法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8):2191-2192
[2] Applegate RJ.sacrinty M,kutcher MA,et al.Vascularcomplication with newer generation of angioseal vascular closer devces.〔J〕.J Interv cardiol,2006,19,(1):67-74
[3] Dogle BJ, Godfrey MJ,Lenon RJ,et al,Initial.experience with the cardiva Boomerang TM.vascular closure.devce in diagnostie eatheterization〔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7.69(2):203-208
[4] 张藜,PCI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73-475
[5] 岳继华、董军亚、曾山等,不同类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对比〔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9、18(8):687-689
[6] 刘洪珍、齐少春,介入治疗不同部位穿刺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9、10,83-84
[7] 毛燕君、许秀芳、杨继金等介入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2641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