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学科,而化学实验教学则是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也是化学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是我们在化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给我们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着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与广大师生共勉之。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综合素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借助于实验的手段,通过对科学实验的观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思考来获得各种结论和知识的。因此,实验教学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作为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就成为了决定化学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之笔。一般而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教师动手进行的演示实验,而另一个部分则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开展的学生实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说,观察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形成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但是具体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观察、采取什么样的观察方式教师却很少提及,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该注意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错失了很多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或者进行课外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还要制定一整套观察的计划,包括应该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观察过程中要特别留心什么等等。当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放在课堂上,因此,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例如,在铁钉锈蚀的实验中,由于锈蚀的过程不可能在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因此,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来对铁钉锈蚀的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地记录观察过程、观察结果,待到实验结束以后,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观察记录拿到课堂上来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实验过程的主导者,承担着独立观察和完成实验的任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加的积极主动,在详细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一定的观察能力。
二、注意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巩固
任何实验活动都是以科学理论作为实验依据的,如果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掌握,或者不熟悉,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犯错误。比如我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就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总是边做实验边翻书,这就是典型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所造成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我们所开展的化学实验往往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对于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例如,我们在开展置换反应实验之前就要让学生认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单质、化合物等相关的知识,包括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的概念、实验过程、实验步骤等,这些内容在实验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不至于卡壳。
三、要重视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时间都是用在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教师做实验,并要求学生把每一个实验步骤记下来,甚至是完全背下来,这样,一旦考试的时候直接拿过来用就可以,从而使得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很少。要知道,在实验能力中,动手能力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学生不具备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无论掌握多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的主导权让渡给学生。当然,为了保证学生分组实验能够高效、顺利的开展,在开展分组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注意从旁指导,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范和纪律、进行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节约实验药品、注意实验安全等诸多问题。
四、适当开展一些课外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实验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把目光放在实验室以外,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在家庭小实验中,由于没有教师的从旁指导和同学的合作,在实验过程中,更多地是依赖于学生自身独立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会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去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例如,在学完了木炭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的性质以后,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原理在家里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家用净水器。学生在接受了这个作业以后,纷纷在课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不同的方式做了千奇百怪的净水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研究的兴趣。
总之,实验能力是化学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初步接触化学知识的开始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不仅对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更会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综合素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借助于实验的手段,通过对科学实验的观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思考来获得各种结论和知识的。因此,实验教学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作为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就成为了决定化学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之笔。一般而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教师动手进行的演示实验,而另一个部分则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开展的学生实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说,观察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形成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但是具体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观察、采取什么样的观察方式教师却很少提及,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该注意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错失了很多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或者进行课外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还要制定一整套观察的计划,包括应该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观察过程中要特别留心什么等等。当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放在课堂上,因此,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例如,在铁钉锈蚀的实验中,由于锈蚀的过程不可能在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因此,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来对铁钉锈蚀的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地记录观察过程、观察结果,待到实验结束以后,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观察记录拿到课堂上来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实验过程的主导者,承担着独立观察和完成实验的任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加的积极主动,在详细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一定的观察能力。
二、注意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巩固
任何实验活动都是以科学理论作为实验依据的,如果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掌握,或者不熟悉,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犯错误。比如我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就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总是边做实验边翻书,这就是典型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所造成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我们所开展的化学实验往往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对于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例如,我们在开展置换反应实验之前就要让学生认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单质、化合物等相关的知识,包括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的概念、实验过程、实验步骤等,这些内容在实验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不至于卡壳。
三、要重视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时间都是用在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教师做实验,并要求学生把每一个实验步骤记下来,甚至是完全背下来,这样,一旦考试的时候直接拿过来用就可以,从而使得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很少。要知道,在实验能力中,动手能力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学生不具备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无论掌握多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的主导权让渡给学生。当然,为了保证学生分组实验能够高效、顺利的开展,在开展分组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注意从旁指导,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范和纪律、进行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节约实验药品、注意实验安全等诸多问题。
四、适当开展一些课外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实验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把目光放在实验室以外,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在家庭小实验中,由于没有教师的从旁指导和同学的合作,在实验过程中,更多地是依赖于学生自身独立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会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去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例如,在学完了木炭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的性质以后,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原理在家里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家用净水器。学生在接受了这个作业以后,纷纷在课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不同的方式做了千奇百怪的净水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研究的兴趣。
总之,实验能力是化学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初步接触化学知识的开始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不仅对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更会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