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资源包括语言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自然景观等,在弘扬区域文化方面具有现实价值。结合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进行分析,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主体意识,也可以促进幼儿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特分析阐述如何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区域活动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乡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87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它具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特点,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而将乡土资源与区域活动进行有机融合,这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内容十分贴近,便于幼儿理解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分析思考能力的目的。
一、收集资源,调动主体意识
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本土区域特色,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幼儿眼界,丰富幼儿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幼儿的乡土区域中进行学习,调动幼儿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也应与游戏内容相结合,带领幼儿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游戏学习,鼓励幼儿自行搜集与游戏主题内容相关的乡土资源,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确保幼儿可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学会对所搜集的乡土资源进行分类,并将其运用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使乡土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价值。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包括阅读学习、体能训练、动手实作等,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运用不同的资源,以此发挥出更大的资源运用效果。可以在阅读环节,根据阅读素材的不同,选择与阅读内容相关的乡土资源与绘本阅读内容进行融合,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与乡土资源相关的绘本,并要求幼儿在户外寻找与绘本内容相同的乡土资源,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绘本知识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搜集过乡土资源后,教师可以考查哪名幼儿收集到的乡土资源与绘本中的资源匹配度最高[1]。在体能训练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利用树枝、木棍、砂石、树叶等乡土资源,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也可以确保乡土资源能够物尽其用。还可以让幼儿利用乡土资源进行集体体能运动活动,并开发乡土资源的更多用途,激发幼儿的创意能力,提高幼儿的体育运动能力。这种幼儿自主收集资源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
二、资源创新,合理设置活动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很多的自然资源,尤其在农村,包括石头、泥土、沙子、木头等,这种乡土资源十分常见,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过程中较为合适的自然乡土资源。在对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拓展区域游戏的活动空间,利用乡土资源布置区域活动环境,这会让幼儿感受到区域活动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走廊区域、教师区域布置场景,并注意突出乡土资源的特色,给幼儿营造良好的乡土资源的游戏活动氛围。教师还应将每个不同的区域主题进行命名,包括图书区域、美术区域、玩具区域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不同的乡土资源装饰不同的区域,使每个区域的主题都能够更加鲜明,有助于幼儿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不同的区域内,利用自然资源制作不同的工艺品,以便于让每个区域的主题都能更加突出,在幼儿自行设计区域主题工艺品的过程中,自然会用到简单的工具对自然资源进行改造,这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自然资源的用途,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分工合作,将幼儿进行分组,教师对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主题性较强的创意手工任务,可以让幼儿组合手中现有的乡土资源,使乡土通过创新设计,变成全新的乡土资源学习素材,并让幼儿在小组内通过配合完成这一任务,这也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每个组别幼儿都设计好作品后,对作品结果进行对比,对不同作品的特色进行分析,以此激发幼儿的良性竞争意识,促进幼儿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三、多元投放,鼓励自主探究
在选择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乡土资源的丰富性以及乡土材料的多用性,以便于幼儿能够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进行学习,并开发乡土资源的不同效用,以此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凸显出乡土资源在幼儿区域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价值。教师可以引导不同幼儿对同一个乡土资源的作用进行开发,将这一乡土资源创新出不同的素材,以便在不同的区域活动环节进行运用,以此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区域活动的趣味性。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幼儿对乡土资源的运用价值进行探究,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乡土资源,都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引导,鼓励幼儿对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进行探究,调动幼儿的学习自主意识,提高幼儿的科学文化素养。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注意对幼儿开展分层材料投放,可以在大班中投放丰富的自然资源,并鼓励幼儿将这些自然資源进行组合,由于大班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相对成熟,因此,适用于用较多的自然资源进行创新学习,也可以对中班和小班的幼儿起到带动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减少投放的数量,让幼儿运用相对少的乡土资源创作出全新的活动素材,以此突出乡土资源的自然主体。而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可以对其投放1-2种乡土资源,这不仅可以降低乡土资源的实际运用难度,也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专注力,让幼儿通过专心的运用及改造教师提供的一些乡土资源,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分析思考能力。
四、家园合作,丰富活动内容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家园合作共育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尤其在幼儿教育环节,教师应联合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引导,以此确保幼教工作的完善性和系统性。教师可以定期召开乡土资源创意区域手工活动,家长可以就地取材,利用乡村常见的麦秆、羽毛等进行手工编制活动,家长可以将材料带到幼儿园,与教师合作,使教师、家长、幼儿三者共同进行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手工编制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家长带来的乡土资源,提出自身的建议,将乡土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具有实用意义的日用品或工艺品,家长可以对幼儿提出的建议进行补充,以此确保建议更加合理化[2]。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家长和幼儿,实施建议,进行动手创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动手的乐趣。在实践活动后,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可以分别由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发言,以此保证评价过程的完整性,教师可以将发言内容进行汇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以便让动手操作过程更加完整,也可以保证利用乡土资源设计的日用品更具实用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幼儿园、家长、幼儿三方面的交流,让区域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幼儿园教学时间有限,因此,为达到更加完善的家园合作教学效果,还可以将家园合作的区域活动内容进行延续,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带领幼儿继续利用乡土资源制作手工,并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将制作过程进行共享,这会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和幼儿也可以在活动中产生的全新想法进行随时分析,并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确保家长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意灵感。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家长和幼儿的交流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也能充分体现出家园合作的重要价值。 五、结合课例,提高组织能力
课例内容是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主题内容,其中涵盖的知识点也是幼儿必须学习掌握的基本内容,它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例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确定学习主题,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幼儿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课例知识学习。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课例主题,对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改造凸显出课例主题[3]。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并以民主的方式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幼儿开展活动,组长人选并非固定不变,可以由幼儿轮流担任,这样可以在整体层面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也能让幼儿找到自信心。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组长应统领全组的区域游戏过程,带领幼儿在园内自行搜集主题课例中需要用到的素材,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组长应组织本组幼儿利用自然资源进行主题课例动手实践活动,根据课例的要求,幼儿应利用自主寻找到的材料进行成品制作,幼儿应做好分工合作工作,确保每个幼儿都有任务可做。此外,每个组别的幼儿也应在课例的基础上,对区域手工制作内容进行创新,即要保持成品的原有功能,还应开发出其创新功能,本组别在制作成品的过程中,若存在缺乏相关乡村资源材料的情况,幼儿还可以向其他组别进行交换,这可以提高幼儿的组间合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将每个组别幼儿设计的课例主题成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将本组别的成品制作过程进行介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主题课例区域活动中小组合作制作的成品内容进行评价,并进行综合打分,并评选出获胜小组及获胜个人,并让这部分幼儿分享经验,以此在整体层面提高幼儿的区域活动能力,也可以让幼儿对乡土资源在学习中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此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开展乡土资源区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应放手让幼儿进行多种尝试,使幼儿能够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教师也应尽量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更应将更多更好的乡土资源引入教学环节,丰富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意创新能力,使幼儿能够通过乡土资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能让幼儿对美好的未来产生憧憬。
参考文献:
[1]罗雪.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综述[J].教育觀察,2020(40):5.
[2]刘筱丽.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50.
[3]叶蔚青.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49.
[责任编辑 谷会巧]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乡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87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它具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特点,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而将乡土资源与区域活动进行有机融合,这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内容十分贴近,便于幼儿理解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分析思考能力的目的。
一、收集资源,调动主体意识
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本土区域特色,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幼儿眼界,丰富幼儿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幼儿的乡土区域中进行学习,调动幼儿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也应与游戏内容相结合,带领幼儿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游戏学习,鼓励幼儿自行搜集与游戏主题内容相关的乡土资源,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确保幼儿可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学会对所搜集的乡土资源进行分类,并将其运用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使乡土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价值。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包括阅读学习、体能训练、动手实作等,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运用不同的资源,以此发挥出更大的资源运用效果。可以在阅读环节,根据阅读素材的不同,选择与阅读内容相关的乡土资源与绘本阅读内容进行融合,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与乡土资源相关的绘本,并要求幼儿在户外寻找与绘本内容相同的乡土资源,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绘本知识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搜集过乡土资源后,教师可以考查哪名幼儿收集到的乡土资源与绘本中的资源匹配度最高[1]。在体能训练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利用树枝、木棍、砂石、树叶等乡土资源,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也可以确保乡土资源能够物尽其用。还可以让幼儿利用乡土资源进行集体体能运动活动,并开发乡土资源的更多用途,激发幼儿的创意能力,提高幼儿的体育运动能力。这种幼儿自主收集资源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
二、资源创新,合理设置活动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很多的自然资源,尤其在农村,包括石头、泥土、沙子、木头等,这种乡土资源十分常见,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过程中较为合适的自然乡土资源。在对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拓展区域游戏的活动空间,利用乡土资源布置区域活动环境,这会让幼儿感受到区域活动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走廊区域、教师区域布置场景,并注意突出乡土资源的特色,给幼儿营造良好的乡土资源的游戏活动氛围。教师还应将每个不同的区域主题进行命名,包括图书区域、美术区域、玩具区域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不同的乡土资源装饰不同的区域,使每个区域的主题都能够更加鲜明,有助于幼儿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不同的区域内,利用自然资源制作不同的工艺品,以便于让每个区域的主题都能更加突出,在幼儿自行设计区域主题工艺品的过程中,自然会用到简单的工具对自然资源进行改造,这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自然资源的用途,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分工合作,将幼儿进行分组,教师对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主题性较强的创意手工任务,可以让幼儿组合手中现有的乡土资源,使乡土通过创新设计,变成全新的乡土资源学习素材,并让幼儿在小组内通过配合完成这一任务,这也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每个组别幼儿都设计好作品后,对作品结果进行对比,对不同作品的特色进行分析,以此激发幼儿的良性竞争意识,促进幼儿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三、多元投放,鼓励自主探究
在选择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乡土资源的丰富性以及乡土材料的多用性,以便于幼儿能够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进行学习,并开发乡土资源的不同效用,以此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凸显出乡土资源在幼儿区域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价值。教师可以引导不同幼儿对同一个乡土资源的作用进行开发,将这一乡土资源创新出不同的素材,以便在不同的区域活动环节进行运用,以此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区域活动的趣味性。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幼儿对乡土资源的运用价值进行探究,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乡土资源,都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引导,鼓励幼儿对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进行探究,调动幼儿的学习自主意识,提高幼儿的科学文化素养。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注意对幼儿开展分层材料投放,可以在大班中投放丰富的自然资源,并鼓励幼儿将这些自然資源进行组合,由于大班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相对成熟,因此,适用于用较多的自然资源进行创新学习,也可以对中班和小班的幼儿起到带动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减少投放的数量,让幼儿运用相对少的乡土资源创作出全新的活动素材,以此突出乡土资源的自然主体。而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可以对其投放1-2种乡土资源,这不仅可以降低乡土资源的实际运用难度,也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专注力,让幼儿通过专心的运用及改造教师提供的一些乡土资源,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分析思考能力。
四、家园合作,丰富活动内容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家园合作共育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尤其在幼儿教育环节,教师应联合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引导,以此确保幼教工作的完善性和系统性。教师可以定期召开乡土资源创意区域手工活动,家长可以就地取材,利用乡村常见的麦秆、羽毛等进行手工编制活动,家长可以将材料带到幼儿园,与教师合作,使教师、家长、幼儿三者共同进行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手工编制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家长带来的乡土资源,提出自身的建议,将乡土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具有实用意义的日用品或工艺品,家长可以对幼儿提出的建议进行补充,以此确保建议更加合理化[2]。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家长和幼儿,实施建议,进行动手创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动手的乐趣。在实践活动后,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可以分别由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发言,以此保证评价过程的完整性,教师可以将发言内容进行汇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以便让动手操作过程更加完整,也可以保证利用乡土资源设计的日用品更具实用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幼儿园、家长、幼儿三方面的交流,让区域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幼儿园教学时间有限,因此,为达到更加完善的家园合作教学效果,还可以将家园合作的区域活动内容进行延续,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带领幼儿继续利用乡土资源制作手工,并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将制作过程进行共享,这会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和幼儿也可以在活动中产生的全新想法进行随时分析,并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确保家长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意灵感。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家长和幼儿的交流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也能充分体现出家园合作的重要价值。 五、结合课例,提高组织能力
课例内容是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主题内容,其中涵盖的知识点也是幼儿必须学习掌握的基本内容,它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例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确定学习主题,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幼儿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课例知识学习。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课例主题,对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改造凸显出课例主题[3]。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并以民主的方式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幼儿开展活动,组长人选并非固定不变,可以由幼儿轮流担任,这样可以在整体层面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也能让幼儿找到自信心。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组长应统领全组的区域游戏过程,带领幼儿在园内自行搜集主题课例中需要用到的素材,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组长应组织本组幼儿利用自然资源进行主题课例动手实践活动,根据课例的要求,幼儿应利用自主寻找到的材料进行成品制作,幼儿应做好分工合作工作,确保每个幼儿都有任务可做。此外,每个组别的幼儿也应在课例的基础上,对区域手工制作内容进行创新,即要保持成品的原有功能,还应开发出其创新功能,本组别在制作成品的过程中,若存在缺乏相关乡村资源材料的情况,幼儿还可以向其他组别进行交换,这可以提高幼儿的组间合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将每个组别幼儿设计的课例主题成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将本组别的成品制作过程进行介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主题课例区域活动中小组合作制作的成品内容进行评价,并进行综合打分,并评选出获胜小组及获胜个人,并让这部分幼儿分享经验,以此在整体层面提高幼儿的区域活动能力,也可以让幼儿对乡土资源在学习中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此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开展乡土资源区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应放手让幼儿进行多种尝试,使幼儿能够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教师也应尽量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更应将更多更好的乡土资源引入教学环节,丰富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意创新能力,使幼儿能够通过乡土资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能让幼儿对美好的未来产生憧憬。
参考文献:
[1]罗雪.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综述[J].教育觀察,2020(40):5.
[2]刘筱丽.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50.
[3]叶蔚青.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49.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