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物理思维障碍,探寻物理教学策略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习物理常常感到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思维产生了障碍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畏学情绪。本文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作以分析,并寻找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前概念 思维障碍 内涵和外延 创新 兴趣
  1 产生思维障碍的根源分析
  1.1 前概念的诱惑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并获得了不少粗糙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某些“经验型”的概念即前概念。生活经验有的是正确的,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二是阻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因受到长时间的强化,已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不仅阻碍了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还会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诱惑学生抛开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落入前概念的“误区”。
  例如,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学生总是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尽管教师上课时已经指出过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也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但要求他们解释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的原因时,很多学生仍然杜撰出“足球受到冲力作用”,“足球有惯性力”等说法。究其原因是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不受力的作用物体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学生潜在的前概念是根深蒂固的,形成了学习物理的障碍。
  1.2 相近概念的混淆
  物理上有许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加上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要么同时变大,要么同时变小。
  例如,速度和加速度二者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则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经常有学生认为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速度变小,加速度也随之变小。
  1.3 物理公式数学化的干扰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要求的一项重要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撇开公式的物理意义,忘记公式所表达的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造成了运用公式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偏差。
  例如,学生常把电容的定义公式C=Q/U理解成:C和Q成正比、和U成反比。同样,不少同学根据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的变式R=U/I,得出电阻R与U成正比、和I成反比等错误结沦,从而都忽视了电容器的电容、导体的电阻是不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这一物理事实。另外,在对物理计算结果的处理上也不顾物理意义,会出现时间为负值,有的还一味的“四舍五入”,结果是“失之毫厘,差之万里”。
  2 克服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
  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克服物理思维障碍的形成。
  2.1 改变思想,大胆创新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学生。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教师引导下,从事实和实验出发重复前人的探究过程,观察现象,掌握方法,领悟思想,大胆推理和猜测,主动积极地思维,建立起全新物理概念,在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自然得以消除。故要消除思维上的障碍就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自始至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自学、讨论、观察、实验、探索、竞赛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手段,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高要求,既要照顾个体发展,又要考虑全体提高;在知识处理上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物理问题模型化。这样让学生既有学物理的兴趣,又能学懂物理,思维跟上,障碍消除。
  2.2 引导发散,激活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用不同知识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时常在进行逆向、变题、变式、变图等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能将知识进行纵横两方面联系和比较,形成知识和方法上的迁移。讲解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用一些生动的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给学生以更强烈地刺激,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原有观念的错误所在,使原有观念发生动摇,直至清除。
  2.3 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对学生而言,物理情景的建立能帮助其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激发其求知欲望;也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深层次认识,多途径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情景。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讲授物理概念和规律时,首先应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楚的物理情景。
  总之,要认真研究学生思维障碍产生的根源,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努力创设适合物理教学的方法,通过趣意横生的物理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深入分析物理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知识能力、功底深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新乡等.物理教学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李蔚.课堂教学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韦特海姆.创造性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使底子薄,学习自主能力差的职校学生主动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职校老师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的动手自主意识,以及唤醒学生使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等方面浅谈了几点我自己的体会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自主实践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其中职业教育改革更是势在必行,职教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抓住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数学教师如何构建开放型的数学课堂?本文以情境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导入情境 问题情境 探究情境 开放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内容相对抽象,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較大的联系,数学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构建高效
在数学课标中,要求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使其关注生活,学会学习。同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盲校教师也需注意生活化教学,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盲生特点,巧妙穿插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更具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唤起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生活化的教学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基本环节。有效的导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能否收到实效的一个重要媒介。由此,什么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有何意义,如何更好的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等问题成为一线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就以上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  师生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它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习者直接或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要以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前提,以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为基础,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言魅力,在批改作业时重视运用恰如其分的评语,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以情激学  数学,因其符号的枯燥性、逻辑的抽象性,而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教学中,以情激学,是数学教学取得实效的途径。教师授课总是基于一定的心境。向学生传授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抓住语言学科的特点,激活英语课堂,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本文从解读教材入手,精心预设,促进学生有效的英语对话;情境模拟,创设交流氛围;整合信息技术,增加“兴趣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解读教材 有效对话 情境模拟 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交流对学好英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在教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巧设课堂导入,增强课堂吸引与感染力;注意表演实践,培养学生表现与创造力;渗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艺术与情感性;整合课内课外,提高音乐感知与理解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探
摘 要:在学案导学模式中,学案是教与学的载体,其方法则是导学,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建构知识,完成课堂任务。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路径为:示案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依案自学,有效提示点拨;评价总结,深化课堂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学案导学模式;研究  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学案导学模式中,学案是教与学的载体,其方法则是导学,并以学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