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晓民、秦杰在《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5期撰文说,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公开课为何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怎样才能使公开课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运用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师上公开课与听公开课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试图通过教师对公开课评价的调查,分析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给出提高公开课教师专业发展价值的建议。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运用访谈法访谈了四位教师。研究发现: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听公开课,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开课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准备过程中;具体活动时,通过交流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得到发展;活动之后上课者的反思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开课的教师专业发展功能,教师要准确地理解公开课的意义,学会听公开课;提倡以研讨为价值取向的公开课;为年轻教师提供上课的机会;点评者以正确的心态恰当的方式作出点评。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章方炜在《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6期上撰文说,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人的智力结构由多种智力要素组成,包括语言智能、数字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能要素相互独立存在、同等重要,解决问题时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智能具有个体差异性,它由个人的生理特点和成长环境共同决定。个人智能发展的关键在于开发,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理念:①学生观——人人有才;②教育目的观——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③课程观——用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④教学观——因材施教;⑤评估观——以智能为本位,以发展为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启示: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2、全面推行“通识”教育。3、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真正的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4、逐步完善“学分制”。5、“评估专家”+“学生课程代理人”+“学校——社区代理人”+“学科教师”的教师团队。6、“核心课程”+“理解并融会贯通课程”+“个性化课程”的课程体系。
学习通达自由:对学习领域自由问题的新阐释
曾文婕在《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上撰文说,“赋予学生学习自由”倡导解除各种形式的强制,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存在逻辑的政治学僭越、潜能的价值性神话和文化的虚无主义泛滥等迷误。对其进行反思与超越,生发出“学习通达自由”的新观点。“学习通达自由”主张学生通过受他人与自己限制的学习,逐渐获得文化自由,并在文化自由中实现文化式的自然自由。其机制是,学生在拥有限制性学习的权利的基础上,在学习体现真善美的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不断以由“真的探求”、“善的确立”和“美的体验”,从解除束缚的解放状态逐渐达至自主活动的存在状态。“学习通达自由”,提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它对当下学习领域中不断赋予学生自由的倾向予以一定程度的规约和划界,也为拓展学习的意义和升华学习的境界提供了一种参照和指引。基于这样的认识,当采用哪些方法才能“扩大学习的自由度”得到热烈讨论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目光聚焦于运用什么策略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经由学习而通达自由”。这是两个具有明显区分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中的“自由”存在迥然的性质差异。前者局限于天然的任意的自然自由,它主要有赖政治,权力与他人的“恩赐”来获得;后者观照到人之为人的无限可能的文化自由,它需要依靠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通达。
国外的研究性学习
叶纪林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第2期上撰文说,目前国外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且具有以下特点:“问题”、专题或课题等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性的态势;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国外的研究性学习为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既是建设一门新课程的过程,更是一个所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全社会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创造全社会支持教育、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和条件。
责编 李景和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章方炜在《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6期上撰文说,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人的智力结构由多种智力要素组成,包括语言智能、数字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能要素相互独立存在、同等重要,解决问题时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智能具有个体差异性,它由个人的生理特点和成长环境共同决定。个人智能发展的关键在于开发,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理念:①学生观——人人有才;②教育目的观——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③课程观——用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④教学观——因材施教;⑤评估观——以智能为本位,以发展为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启示: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2、全面推行“通识”教育。3、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真正的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4、逐步完善“学分制”。5、“评估专家”+“学生课程代理人”+“学校——社区代理人”+“学科教师”的教师团队。6、“核心课程”+“理解并融会贯通课程”+“个性化课程”的课程体系。
学习通达自由:对学习领域自由问题的新阐释
曾文婕在《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上撰文说,“赋予学生学习自由”倡导解除各种形式的强制,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存在逻辑的政治学僭越、潜能的价值性神话和文化的虚无主义泛滥等迷误。对其进行反思与超越,生发出“学习通达自由”的新观点。“学习通达自由”主张学生通过受他人与自己限制的学习,逐渐获得文化自由,并在文化自由中实现文化式的自然自由。其机制是,学生在拥有限制性学习的权利的基础上,在学习体现真善美的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不断以由“真的探求”、“善的确立”和“美的体验”,从解除束缚的解放状态逐渐达至自主活动的存在状态。“学习通达自由”,提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它对当下学习领域中不断赋予学生自由的倾向予以一定程度的规约和划界,也为拓展学习的意义和升华学习的境界提供了一种参照和指引。基于这样的认识,当采用哪些方法才能“扩大学习的自由度”得到热烈讨论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目光聚焦于运用什么策略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经由学习而通达自由”。这是两个具有明显区分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中的“自由”存在迥然的性质差异。前者局限于天然的任意的自然自由,它主要有赖政治,权力与他人的“恩赐”来获得;后者观照到人之为人的无限可能的文化自由,它需要依靠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通达。
国外的研究性学习
叶纪林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第2期上撰文说,目前国外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且具有以下特点:“问题”、专题或课题等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性的态势;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国外的研究性学习为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既是建设一门新课程的过程,更是一个所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全社会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创造全社会支持教育、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和条件。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