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激趣
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只有得到充分满足,创造的幼芽才能得以萌发,心中智慧的火花才能得以点燃。在教学时,我运用多种手段努力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创设多维度、多层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与好奇心交融在一起,成为一种强烈的创造动机及创造欲望。
例如,在教学“跳远”时,我让学生在复习立定跳远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前方有一条比较宽的沟,但我们只能从这里通过。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而引出课题——《跳远》。学生在这种直观而又变化的情境中领悟到由立定跳远到跑几步跳远的动作变化,从而产生了跃跃欲试的体验冲动。通过尝试,每一位学生纷纷走向层次不一的“胜景点”,极大地感受到智慧的力量。课后,很多学生写了学习体会。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到:今天上了一节很有趣的体育课。这节课,令人兴奋的是跳远。我跳得可远了,老师叫我们在地面的一个圆点上画一只“老鼠”,然后从远处跑过来踩住“老鼠”跳过去,开始我跳不过那比较宽的“沟”,我想可能是我踩“老鼠”的时候不够用力才跳不过去的,于是我就用力冲过去,猛地踩在“老鼠”身上跳过去。啊!我终于跳过去了!虽然跳过去了,但我想我不能骄傲,再多跳几次,第二次跳我还不满意……第五次我跳过了二米五,我想我一定要经常练习,争取跳过三米!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到创造的魅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创新的支点——巧引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时,教师就该运用相关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搭建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质疑,萌发创新
学生能够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猜想,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能不能向侧翻滚?”与生活实践联系得出的结果是,当一个人从稍高一点的地方向低处翻滚下来时,最佳的方法就是侧面的肩膀先着地,这样比较安全。经过尝试证明,他的想法是可行的。教师把学生引入与所提出问题相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做好准备。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尝试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尝试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游戏——通过“小隧道”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先动手尝试把十床手提小垫子垒成“小隧道”,每个人通过时不能使“小隧道”倒塌,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表演。这不仅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更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特别在跳高项目上,对于用什么跳法才能跳得高,有50%左右的学生进行过尝试,有“俯卧式”、“跨越式”,甚至是“背越式”,有的还创造出新的跳法。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把好“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关,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在尝试过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翻滚出“航道”,活动完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与不成功的原因,并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98%的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
三、体会创新的趣点——开拓
创新带来的成功和乐趣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体育活动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
在每一堂课教学之中,教师要真正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双手、学生的眼睛”,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勤于思考,具有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责编 韦春艳)
一、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激趣
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只有得到充分满足,创造的幼芽才能得以萌发,心中智慧的火花才能得以点燃。在教学时,我运用多种手段努力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创设多维度、多层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与好奇心交融在一起,成为一种强烈的创造动机及创造欲望。
例如,在教学“跳远”时,我让学生在复习立定跳远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前方有一条比较宽的沟,但我们只能从这里通过。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而引出课题——《跳远》。学生在这种直观而又变化的情境中领悟到由立定跳远到跑几步跳远的动作变化,从而产生了跃跃欲试的体验冲动。通过尝试,每一位学生纷纷走向层次不一的“胜景点”,极大地感受到智慧的力量。课后,很多学生写了学习体会。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到:今天上了一节很有趣的体育课。这节课,令人兴奋的是跳远。我跳得可远了,老师叫我们在地面的一个圆点上画一只“老鼠”,然后从远处跑过来踩住“老鼠”跳过去,开始我跳不过那比较宽的“沟”,我想可能是我踩“老鼠”的时候不够用力才跳不过去的,于是我就用力冲过去,猛地踩在“老鼠”身上跳过去。啊!我终于跳过去了!虽然跳过去了,但我想我不能骄傲,再多跳几次,第二次跳我还不满意……第五次我跳过了二米五,我想我一定要经常练习,争取跳过三米!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到创造的魅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创新的支点——巧引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时,教师就该运用相关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搭建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质疑,萌发创新
学生能够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猜想,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能不能向侧翻滚?”与生活实践联系得出的结果是,当一个人从稍高一点的地方向低处翻滚下来时,最佳的方法就是侧面的肩膀先着地,这样比较安全。经过尝试证明,他的想法是可行的。教师把学生引入与所提出问题相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做好准备。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尝试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尝试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游戏——通过“小隧道”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先动手尝试把十床手提小垫子垒成“小隧道”,每个人通过时不能使“小隧道”倒塌,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表演。这不仅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更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特别在跳高项目上,对于用什么跳法才能跳得高,有50%左右的学生进行过尝试,有“俯卧式”、“跨越式”,甚至是“背越式”,有的还创造出新的跳法。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把好“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关,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在尝试过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翻滚出“航道”,活动完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与不成功的原因,并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98%的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
三、体会创新的趣点——开拓
创新带来的成功和乐趣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体育活动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
在每一堂课教学之中,教师要真正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双手、学生的眼睛”,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勤于思考,具有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责编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