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出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科学合理的急救方法。方法:随机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严重多发伤病案中抽取64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急救方式,观察组接受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对比两组住院情况以及死亡率、致残率。结果:观察组各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分组定位救护模式理应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分组定位救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228
临床上,严重多发伤是一种典型的危急重症。据统计得知,近年来医院急诊科抢救的多发伤患者数量持续增长[1]。这些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生命岌岌可危。临床抢救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挽救生命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抢救方案,对病情进行有效抑制,确保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强化预后,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对此,本研究提出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并选取特定对象进行验证,现将整个研究过程及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严重多发伤患者64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女性20例,男性12例,年龄为(41.04±2.11)岁;观察组中女性22例,男性10例,年龄为(40.21±1.53)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比例、平均年龄)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方案进行抢救,未明确分工,对患者实施建立静脉通路、管理呼吸道、包扎等对症治疗处理。观察组接受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具体为:首先,建立急救护理小组。对整个急诊科护士开展抢救技能及配合处理能力的转向培训活动,考核优异者选入急救小组。急诊科护士采取APN 轮班制,从各班中挑选责任意识强、专业技能佳、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护士为当班急救小组组长,每小组配置3名护士,组长为A,其余两名护士为B、C[2]。其次,明确分工、站位。在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过程中,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职能及站位。一般情况下,患者头侧位置由小组组长站立,组长对整个小组成员工作及配合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组长工作重点在于管理呼吸道,并配合主治医生行切开器官及插管等相关操作,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及痰液,保证患者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抢救过程中,基于患者抢救的需求,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调整,确保顺利通气。另外两名护士则站在患者身体两侧,B护士职责在于配血、建立静脉通道;组长A及B护士应积极同医生交流,严格按照医嘱调配抢救药物,一人配备一人如实记录,两人积极配合。C护士则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生命體征监测的工作,基于患者病情、受伤程度及手术性质等因素,严格按照医嘱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并对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临床抢救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状况,必须立即告知医生,配合医生完成包扎伤口等处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及致残率进行如实登记,并有效对比。采用本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就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工作服务态度、急救方案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进行评分,分为十分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一般(1分)、不满意(0分),患者满意度为三项评分累积相加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调查最终所得的数据处理选用的是SPSS 22.0统计学软件,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表示单位应用的是(x±s),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t;死亡率、致残率的表示单位应用的是[(例)%],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x2,P<0.05代表比较对象的最终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据统计,观察组患者急救操作时间为(29.12±1.13)min、ICU监护时间(1.76±0.76)d、住院时间(9.31±0.6)d,对照组则分别为(56.20±1.02)min、(5.34±1.12)d、(12.64±0.78)d。经对比,观察组各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5.254、6.325、8.214,P<0.05)。
2.2 两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比较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对医疗工作服务态度满意度为(2.61±0.24)分、急救方案(2.57±0.48)分、救治效果(2.64±0.25),总得分为(7.82±0.97)分。对照组患者中对医疗工作服务态度满意度为(2.11±0.32)分、急救方案(1.84±0.42)分、救治效果(1.92±0.21),总得分为(5.87±0.95)分。经对比,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5.254,P<0.05)。
3 讨论
现代社会中,建筑行业、交通行业迅速发展,严重多发伤患者人数持续增长[3]。创伤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不同,且伴随着血压不断降低、心律不齐、呼吸不畅等严重症状,生命岌岌可危。若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干预,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得以挽救,各项生命体征渐渐恢复如初。对此,针对性有效的急救干预方式尤为关键[4]。常规急救方案中,各方责任未明确,配合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对此,本研究提出分组定位救护模式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各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这充分表明了分组定位救护模式的有效性,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优化生存质量。分组定位救护模式有效避免了出现传统常规抢救过程中慌张、凌乱、遗漏抢救项目、延误时间等状况[5]。基于抢救项目,结合每一位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分别站在患者不同的侧位,积极同主治医生配合,高效率完成抢救工作,缩短抢救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健康[6]。总之,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而言,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至关重要,应在各级医院推广运用,以此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翁泽华.研究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1):3545-3546.
[2]张丽燕.医院急诊战创伤救治中护理人力配置及定位协作团队的救护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0):119.
[3]杨淑杰.浅析定位救护模式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58-59.
[4]李蕊,席淑华.医院急诊战创伤救治中护理人力配置及定位协作团队的救护[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04):72-74.
[5]韩凌,翁蓉蓉.基层医院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在急救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03):355-356.
[6]姜萍.护士定位抢救在复合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7):220-221.
*通讯作者:严婧,江汉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分组定位救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228
临床上,严重多发伤是一种典型的危急重症。据统计得知,近年来医院急诊科抢救的多发伤患者数量持续增长[1]。这些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生命岌岌可危。临床抢救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挽救生命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抢救方案,对病情进行有效抑制,确保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强化预后,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对此,本研究提出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并选取特定对象进行验证,现将整个研究过程及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严重多发伤患者64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女性20例,男性12例,年龄为(41.04±2.11)岁;观察组中女性22例,男性10例,年龄为(40.21±1.53)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比例、平均年龄)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方案进行抢救,未明确分工,对患者实施建立静脉通路、管理呼吸道、包扎等对症治疗处理。观察组接受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具体为:首先,建立急救护理小组。对整个急诊科护士开展抢救技能及配合处理能力的转向培训活动,考核优异者选入急救小组。急诊科护士采取APN 轮班制,从各班中挑选责任意识强、专业技能佳、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护士为当班急救小组组长,每小组配置3名护士,组长为A,其余两名护士为B、C[2]。其次,明确分工、站位。在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过程中,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职能及站位。一般情况下,患者头侧位置由小组组长站立,组长对整个小组成员工作及配合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组长工作重点在于管理呼吸道,并配合主治医生行切开器官及插管等相关操作,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及痰液,保证患者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抢救过程中,基于患者抢救的需求,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调整,确保顺利通气。另外两名护士则站在患者身体两侧,B护士职责在于配血、建立静脉通道;组长A及B护士应积极同医生交流,严格按照医嘱调配抢救药物,一人配备一人如实记录,两人积极配合。C护士则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生命體征监测的工作,基于患者病情、受伤程度及手术性质等因素,严格按照医嘱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并对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临床抢救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状况,必须立即告知医生,配合医生完成包扎伤口等处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及致残率进行如实登记,并有效对比。采用本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就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工作服务态度、急救方案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进行评分,分为十分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一般(1分)、不满意(0分),患者满意度为三项评分累积相加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调查最终所得的数据处理选用的是SPSS 22.0统计学软件,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表示单位应用的是(x±s),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t;死亡率、致残率的表示单位应用的是[(例)%],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x2,P<0.05代表比较对象的最终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据统计,观察组患者急救操作时间为(29.12±1.13)min、ICU监护时间(1.76±0.76)d、住院时间(9.31±0.6)d,对照组则分别为(56.20±1.02)min、(5.34±1.12)d、(12.64±0.78)d。经对比,观察组各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5.254、6.325、8.214,P<0.05)。
2.2 两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比较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对医疗工作服务态度满意度为(2.61±0.24)分、急救方案(2.57±0.48)分、救治效果(2.64±0.25),总得分为(7.82±0.97)分。对照组患者中对医疗工作服务态度满意度为(2.11±0.32)分、急救方案(1.84±0.42)分、救治效果(1.92±0.21),总得分为(5.87±0.95)分。经对比,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5.254,P<0.05)。
3 讨论
现代社会中,建筑行业、交通行业迅速发展,严重多发伤患者人数持续增长[3]。创伤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不同,且伴随着血压不断降低、心律不齐、呼吸不畅等严重症状,生命岌岌可危。若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干预,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得以挽救,各项生命体征渐渐恢复如初。对此,针对性有效的急救干预方式尤为关键[4]。常规急救方案中,各方责任未明确,配合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对此,本研究提出分组定位救护模式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各急救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这充分表明了分组定位救护模式的有效性,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优化生存质量。分组定位救护模式有效避免了出现传统常规抢救过程中慌张、凌乱、遗漏抢救项目、延误时间等状况[5]。基于抢救项目,结合每一位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分别站在患者不同的侧位,积极同主治医生配合,高效率完成抢救工作,缩短抢救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健康[6]。总之,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而言,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至关重要,应在各级医院推广运用,以此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翁泽华.研究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1):3545-3546.
[2]张丽燕.医院急诊战创伤救治中护理人力配置及定位协作团队的救护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0):119.
[3]杨淑杰.浅析定位救护模式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58-59.
[4]李蕊,席淑华.医院急诊战创伤救治中护理人力配置及定位协作团队的救护[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04):72-74.
[5]韩凌,翁蓉蓉.基层医院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在急救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03):355-356.
[6]姜萍.护士定位抢救在复合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7):220-221.
*通讯作者:严婧,江汉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