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四部曲(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和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以《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品、说、写”四步教学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读”为本,提升感知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背影》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纪实散文。文章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等事件的描述,着力刻画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深情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因此,导入新课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组不同风格的“背影”摄影作品,与学生共同欣赏点评后,顺势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记得同时拿起笔做记录。此次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生1:生字词。
  生2:优美句、疑难句等。
  生3:题目是“背影”,文章是写父亲的,还要找出四处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
  师:还没读呢,你怎么知道文中描写了四次父亲的背影?
  生3:我是从课后习题的要求里看到的。老师平时要求我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我觉得要先带着这个问题读。
  师:大家总结得都很好!同学们就按照这几个“小老师”总结出来的要求读吧。
  自由朗读课文后,由部分学生将不熟悉的字词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决字音、词意的问题。接着,同学们以“背影”为立足点,通过交流讨论,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但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第一次开篇点“背影”,用浓厚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第二次车站送别,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具体描绘;第三次是父子告别后,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不禁潸然泪下;第四次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
  这一环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圈点识记生字词、批画关键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
  二、以“品”促思,提升理解能力
  “品”字含有辨别、评定、分析、感悟的意思。阅读教学中的“品”,是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赏析文本的过程。
  《背影》的魅力在于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背影》的语言简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叙述事实,不作任何修饰和渲染,但文章却处处体现着自然美和质朴美,将父亲疼爱儿子和儿子对父亲的爱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表达得恰到好处。如何引导学生“品”出这份诚挚的爱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刚才大家找出了四处有关父亲“背影”的描写,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处?(大多数学生认为是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一段。今天,四个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任选一个角度对这段文字进行赏析。
  (小组朗读、讨论后交流。)
  组1:我们组认为本段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很贴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着朴素,符合父亲朴实的性格和赋闲的境况;祖母去世不久,衣服颜色符合人物身份。
  组2:我们组最喜欢描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文字,这些文字如实地描述了父亲买橘子时是怎样走、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的,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好。这是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
  生1:动作描写。
  师:不错,请大家把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的词语圈出来,思考能从中悟出什么。
  生2: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只用了几个贴切的动词就生动地勾画出了父亲的形象。
  师:那是怎样的形象?
  生2:步履艰难,却努力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
  生3: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师:请第二小组的同学把这几句话齐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领悟朴实的描写中蕴含的深情。(第二小组齐读)其他小组的同学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吗?
  组3:本段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虽很简单,但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深切关爱。
  组4:我们发现这里有两个动词用得很妙。
  师:哪两个?
  生:“拭”和“搀”。
  师:妙在何处?
  生:“我”怕父亲看见“我”流泪后更担心,所以赶紧“拭”干了泪。父亲走过来时,“我”赶紧去“搀”,表现了“我”心疼父亲的心理。这两个动作描写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
  师:是啊,好一对相互体谅的父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段,体味简洁明了、朴实无华的语言中饱含的父子真情。
  (师生深情地齐读这一段。)
  接下来,笔者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围绕质朴的语言及“父爱子,子爱父”两个方面,自主学习,交流了其他几处“背影”。学生抓住父亲几句简洁感人的话及“我”几次情不自禁的流泪,进一步感悟到了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父子间真挚的情感。
  三、以“说”传情,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中,笔者结合文本特征,给学生预设了两个口语交际话题:①本文除了语言朴实和父子真情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②朱自清是一个善于体察生活的人,相信你也是。能和大家分享一件你和爸爸之间的小故事吗?
  因为有了“读”和“品”的积淀,学生的发言和对话都很顺畅。对于话题①,有的学生说本文条理清晰,结构精巧;有的说描写抒情,相得益彰;还有的说作者写的虽是家事,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世间普遍而又珍贵的美好感情等。
  对于话题②,学生更是畅所欲言。李思说:“我爱吃虾,爸爸似乎也是。嘴馋的时候,我只要提议吃虾,他总是第一个响应,而且忙前忙后,亲自下厨。渐渐地,我发现爸爸并没有真正吃过虾,他总是将我偶尔为他剥好的虾仁夹给妈妈。后来,我发现爸爸对虾过敏……”小文说:“爸爸每天帮我扛自行车。他弯下腰,左手扶着车把,右手抓住底杠,往身边一提,小心地夹住,慢慢走下楼去。光走台阶尚不大难,行至楼道拐角处,得艰难地将车子举起,吃力地转动身体,待到两个车轮都翻过拐角栏柱,才能将车子放低。一步步走出楼道,爸爸将车子放下,一边不停地擦拭额上的汗水,一边回过头,望着我微笑。”
  同学们从习以为常的小事中,发现了父子(女)真情。更有甚者,说到动情处不禁热泪盈眶,泪珠簌簌地滚了下来。
  (待续)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县唐田中学】
其他文献
一、高考改革如火如荼,为一线教学指明了方向,点亮了航灯  2017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2017年和2018年高考真题卷一向被视为高考改革的风向标。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具体有以下几点:  1.命题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不仅仅是文学方面的,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阅读的文字量大大增加,可能有15%的考生读不完,做不完。让高中生广泛涉猎各种文本是当务之急。  2.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辨
期刊
《史记》不仅是史学巨著,还是文学名篇,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尤其是叙事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史记》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纪传体是以历史人物活动为线索来编排叙述史事的一种史书体裁。《史记》以历史人物活动为线索,把人物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  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
期刊
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有幸参加了教育系统的“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几个月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习中,我进一步掌握了小学生行为塑造技术,了解了同理心沟通的重要性;明白了焦点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懂得了有效班会应如何组织和开展;系统了解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高了班主任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在这期间,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学到的东西很多。此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期刊
每一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而后被添上各种色彩。对孩子的性格和学习起影响作用的有: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塑造儿童性格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有“孟母三迁”;有“子不学,断机杼”;还有“曾子杀猪教子”……而今,能流芳百世的家庭教育故事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发展迅速,
期刊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和蔼可亲的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带着微
期刊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想拥有自己的小秘密。作為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当孩子“不想说”时,要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引导,合理交流,用亲情感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家长朋友不要因为自己是长者,就对孩子吆三喝四,指手画脚,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而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遵循他们的意愿,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期刊
(三)一生完善:“语文的眼光”呼唤“文学的慧眼,教育的品格”  ——讓教师的气脉精魂指引儿童走上人生的巅峰  “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教师自己,语文教育的师资质量对于语文教育能起决定性作用。”(王尚文)  语文教师应该有气脉精魂,语文教师的气脉精魂犹如一汪清泉,倒映在其中的是作家的心智情怀。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悲喜交加、雷霆万钧;感受到了壮怀激烈,志存高远;感受到了汩汩细流,浸润心扉;感
期刊
学生作文看多了,就会发现同学们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写难忘的事一般就是妈妈带着去看病,或者学骑自行车,再不就是钓鱼,很难看到点新鲜内容。不会选材,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问题之一。细想也不能全怪学生,现在的学生整天被各种作业包围着,课后还要上各种补习班,即使生活中有些“小浪花”也没有心思去领略它的美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或大或小的精彩,更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增加生活体验,让他们有话可说,
期刊
三、坚守“生态德育”  (一)什么是“生態德育”  “生态德育”是指引入生态价值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关注学生这群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和谐、持续地发展,自信、快乐地成长;同时需要调动校园德育体系的各种要素,使之产生和谐有序的共振效应,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模式和特色。这也是对我校办学理念“尽性化育,自然天成”的继承与创新,其核心是“
期刊
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的教学模式,我在“线上教学”中不断成长,忧喜相伴。  早期“线上教学”,我极不情愿,手忙脚乱,牢骚满腹,面对电脑和手机,无法直观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更加缺少了师生之间的随机互动,且学生层次不同,对知识的吸收掌握不同,教学效果受影响。加上学生家长配合不到位,嗓子喊哑,个别学生就是不进直播群,更有家长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