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把这种急功近利、机会主义的情绪、利润第一的导向带到了国外。有些企业搞到资源之后,不给当地带来价值,不去创造就业,他们在国内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国内没有任何反应,反对的声音也不大。国外就不行了。
据《福布斯》中文版统计,北大国际(BiMBA)2011 届在职 MBA 毕业生的起薪高达47.7万元,成为MBA毕业生起薪最高的商学院,其2007届全日制MBA毕业生目前平均年薪达到了100 .9万元,成为国内“毕业生挣钱最多的 MBA”。
然而,如何赚钱并不是北大国际(BiMBA)的要义,北大国际(BiMBA)致力培养领军人物,北大国际 (BiMBA) 院长杨壮说:“我们不希望学员自称是企业商业精英,没有强烈的自我认知,没有文化。”他期望学员们的品格素质和基本行为举止符合世界主流和普世价值,希望
他们是有判断力、有专业能力、有品格魅力的国际化领军人物和职业经理人。
记者:走出去,成为国际化企业是很多企业的想法,然而成功者很少,也有不少企业在海外运营中遭遇各种问题或阻力,甚至有“新殖民主义”负面评价,您如何看待新一轮走出去运动?
杨壮:当前这一轮海外投资和并购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并购走出去的企业,除了外贸企业,海外投资的企业相对单一,很多都是到国外去找资源。企业出去后一定要有三大条件,一是动机,是想短期内赚钱,还是长期打造品牌,取得经验和市场地位。二是企业出去后品牌如何,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价值,无法被人迅速模仿,可惜,我们具备这样条件的企业并不多。三是国际化团队,国内企业走出去经常是拍脑袋,出去之后才发现,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市场,都跟中国情况不一样,没有做可行性报告也没有很强的国际化队伍,甚至英文都不讲,肯定遇到文化冲突、市场挑战,甚至法律惩罚。
记者:虽然如此,但是企业走出去的热情仍然高涨。
杨壮:国内经济形势虽好,运营环境却差,在扭曲的经营环境之下,企业无法按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去做,因此逼得我们的企业不得不把钱转投到国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国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什么?我比较同意德鲁克的意见,一个国家外交应基于内政,国际形势基于国内形势的运作和改革。国内市场出现很多问题,国内的政策法规不能让企业去百炼成钢,而是存在扭曲的行为。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很大,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走出去。中国有一百多家企业在美国被摘牌,耻辱得很,对中国的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反思。
记者:很多企业也在反思自己的国际形象,对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他们是否应该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改变?
杨壮:因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没有深入,企业在中国这种极不严肃的法律环境下经营的方式和方法不符合国际准则,包括大型巨型的国有企业,有垄断现象,有价格扭曲,很多企业家在这种环境下不是经营市场而是经营市长。企业把这种急功近利、机会主义的情绪、利润第一的导向带到了国外。有些企业搞到资源之后,不给当地带来价值,不去创造就业,他们在国内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国内没有任何反应,反对的声音也不大。但
在国外就不行了。
国外搞一套,在国内搞一套?不可能,企业用的是一套人马。因此我认为在国内,第一,政治要进行改革,第二经济要进行改革,整个市场、人文、法律环境要进行梳理,成为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
记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更想做的可能是如何站稳脚跟。
杨壮:企业的核心使命是创造价值,不是单方面盈利。现在很多企业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人说“杨老师你就会唱高调”,这不是唱高调的问题,也有人说只有生存之后才能这样,没有这个说法。
国外百年老店在最初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使命和理念。因此我觉得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制度改革,也有文化的更新,更应该在文化上有一颗大爱之心。一个人在这种法律和人文条件下恐怕要有一些自律,商学院也必须提倡人文知识和力量。不能等待,我也相信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之后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出高尚伟大的思想和行为。
据《福布斯》中文版统计,北大国际(BiMBA)2011 届在职 MBA 毕业生的起薪高达47.7万元,成为MBA毕业生起薪最高的商学院,其2007届全日制MBA毕业生目前平均年薪达到了100 .9万元,成为国内“毕业生挣钱最多的 MBA”。
然而,如何赚钱并不是北大国际(BiMBA)的要义,北大国际(BiMBA)致力培养领军人物,北大国际 (BiMBA) 院长杨壮说:“我们不希望学员自称是企业商业精英,没有强烈的自我认知,没有文化。”他期望学员们的品格素质和基本行为举止符合世界主流和普世价值,希望
他们是有判断力、有专业能力、有品格魅力的国际化领军人物和职业经理人。
记者:走出去,成为国际化企业是很多企业的想法,然而成功者很少,也有不少企业在海外运营中遭遇各种问题或阻力,甚至有“新殖民主义”负面评价,您如何看待新一轮走出去运动?
杨壮:当前这一轮海外投资和并购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并购走出去的企业,除了外贸企业,海外投资的企业相对单一,很多都是到国外去找资源。企业出去后一定要有三大条件,一是动机,是想短期内赚钱,还是长期打造品牌,取得经验和市场地位。二是企业出去后品牌如何,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价值,无法被人迅速模仿,可惜,我们具备这样条件的企业并不多。三是国际化团队,国内企业走出去经常是拍脑袋,出去之后才发现,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市场,都跟中国情况不一样,没有做可行性报告也没有很强的国际化队伍,甚至英文都不讲,肯定遇到文化冲突、市场挑战,甚至法律惩罚。
记者:虽然如此,但是企业走出去的热情仍然高涨。
杨壮:国内经济形势虽好,运营环境却差,在扭曲的经营环境之下,企业无法按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去做,因此逼得我们的企业不得不把钱转投到国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国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什么?我比较同意德鲁克的意见,一个国家外交应基于内政,国际形势基于国内形势的运作和改革。国内市场出现很多问题,国内的政策法规不能让企业去百炼成钢,而是存在扭曲的行为。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很大,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走出去。中国有一百多家企业在美国被摘牌,耻辱得很,对中国的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反思。
记者:很多企业也在反思自己的国际形象,对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他们是否应该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改变?
杨壮:因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没有深入,企业在中国这种极不严肃的法律环境下经营的方式和方法不符合国际准则,包括大型巨型的国有企业,有垄断现象,有价格扭曲,很多企业家在这种环境下不是经营市场而是经营市长。企业把这种急功近利、机会主义的情绪、利润第一的导向带到了国外。有些企业搞到资源之后,不给当地带来价值,不去创造就业,他们在国内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国内没有任何反应,反对的声音也不大。但
在国外就不行了。
国外搞一套,在国内搞一套?不可能,企业用的是一套人马。因此我认为在国内,第一,政治要进行改革,第二经济要进行改革,整个市场、人文、法律环境要进行梳理,成为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
记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更想做的可能是如何站稳脚跟。
杨壮:企业的核心使命是创造价值,不是单方面盈利。现在很多企业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人说“杨老师你就会唱高调”,这不是唱高调的问题,也有人说只有生存之后才能这样,没有这个说法。
国外百年老店在最初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使命和理念。因此我觉得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制度改革,也有文化的更新,更应该在文化上有一颗大爱之心。一个人在这种法律和人文条件下恐怕要有一些自律,商学院也必须提倡人文知识和力量。不能等待,我也相信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之后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出高尚伟大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