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观念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所规定的时空限制,这启示我们,化学教育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情感、意志,获得适应社会变化的知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打基础,同时也要面向社会,展开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的化学教育。
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需要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进行研究和创造的能力,需要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通才”,这是信息化时代赋予人才的新要求,化学教育要实现从“专才”培养向“通才”培養观念的转变,改革教学中业已存在的专业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忽视人文精神、忽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等弊端,重视化学课程教学跟其他学科的联系,跟技术、生产、生活的联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教育形成了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的教育教学机制,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创造性,因此,化学教育改变以应试教育和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培养创新意识的观念已刻不容缓。
化学启蒙阶段,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包含四个基本素质:(1)敢想,初步具有求异思维能力,即当思维遇到障碍时,有寻求其他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精神。(2)有大胆怀疑精神。(3)有不怕吃苦和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4)有协同解决困难的精神。学生具备了这四条基本素质,化学教学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敢想的求异思维
创新的成果,不论是大发明、大创造乃至大到带来世界科技的菱,是小发明、小创造乃至小到一道简单练习题的另外解法,心理活动的主要性就是敢想。
要培养学生的敢想精神,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想象的广阔天地,只要教师去开发,到处都是好材料。如验证实验的设计、探索实验的讨论、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定的多种渠道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如学了实验室制氢气后,可准备干燥管、锥形瓶、烧杯、带导管胶塞等,但不准备试管,要求学生组装制氢气装置,很自然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精神。
设计训练题或测试题也应以开拓学生想像,求异思维为主。如需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可设计:“下列物质中含氧元素质量分数为57.1%是( )A.NO B.N2O C.N2O3 D.NO2让学生用多种思路去想问题,可以先设计化学式,解出氮.氧原子个数比获得答案;也可以逐一算出各选项获得答案;可以通过求氮,氧元素的质量比快速确定答案等。
二、培养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
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怀疑、批判、继承与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怀疑与批判的精神,就没有科学的发展的进步。
要培养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教师要谦虚,不要把自己当成真理的化身。有时学生的解题方法或许比老师的简便。应当向初三学生一些化学科学发展史,充分发挥他们的活跃思想,培养他们既尊重前人的科研成就,又不完全迷信前人的结论。例如普利斯特里和舍勒都分别制得氧气,但他们不敢怀疑错误的“燃素说”,所以“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自然辩证法》)”。而拉瓦锡敢怀疑,通过实验指出燃素根本不存在,从而发现了空气的重要成分:氧气和氮气。又如学原子分子时,可介绍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为化学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卢瑟福通过实验,敢大胆怀疑道尔顿的原子不可再分割的观点,提出了原子的核型学说等。
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评价本身就包含着怀疑。通过评价,看到了不足,会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去改进,去创新。教学中可通过对课本的一些实验装置来引导学生评价。如学了电解水后,评价电解装置是否理想?是否需要改进?学生讨论后展示霍夫曼电解器给学生对比,再次评价和讨论。又如学了制氢气后,先评价课本装置,再展示启普发生器或一些改进装置进行再次评价。教学中也可通过设计一题多解来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三、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和顽强拼捕的学习精神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加上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使一些学生怕苦怕累。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必须培养他们不怕吃苦和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使他们有创新的毅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验这一目标要避免单纯的说教,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化学家成功的道路。例如诺贝尔冒着一次次生命危险发明了“黄色炸药”,并把自己的钱全部奉献给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又如学元素概念时,将居里夫人克服丈夫早逝,保守派的排挤等等磨难,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学习常见的盐时,介绍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发明了候氏制碱法技术,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阶级的阻挠与破坏而迟迟得不到推广应用,解放后才得到利用。
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信心有方法去解决,并能从解决问题中成功的快乐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法指导,对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组合,将教法转化为学法,对于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不轻易用讲解的方法去解决,而通过铺路搭桥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解决,例如当学生不会算: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4000t可冶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教师可设计出两个辅助问题:
(1)有多少吨纯净的氧化铁?(2)这些纯净的氧化铁可炼出纯净的铁多少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决了疑难,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功的愉快。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今日世界科技高度发达,并且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很多的发明、创新都是许多专家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时有报载,我国的中学生与发达国家中学生一对一智力竞技,我国学生占优势,而群体协作比赛,我们学生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这也反映出我们教育中的某些弊端,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同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讨论能获得许多益处:能及时校正自己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解决学习中的难。初三化学课本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全书共安排了21道讨论题,当学生感觉讲座有意思,有收获时,就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另一种渠道就是分小组实验教学。每一实验小组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有的实验设计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观察能力强,有的记录细心。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从而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需要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进行研究和创造的能力,需要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通才”,这是信息化时代赋予人才的新要求,化学教育要实现从“专才”培养向“通才”培養观念的转变,改革教学中业已存在的专业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忽视人文精神、忽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等弊端,重视化学课程教学跟其他学科的联系,跟技术、生产、生活的联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教育形成了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的教育教学机制,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创造性,因此,化学教育改变以应试教育和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培养创新意识的观念已刻不容缓。
化学启蒙阶段,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包含四个基本素质:(1)敢想,初步具有求异思维能力,即当思维遇到障碍时,有寻求其他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精神。(2)有大胆怀疑精神。(3)有不怕吃苦和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4)有协同解决困难的精神。学生具备了这四条基本素质,化学教学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敢想的求异思维
创新的成果,不论是大发明、大创造乃至大到带来世界科技的菱,是小发明、小创造乃至小到一道简单练习题的另外解法,心理活动的主要性就是敢想。
要培养学生的敢想精神,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想象的广阔天地,只要教师去开发,到处都是好材料。如验证实验的设计、探索实验的讨论、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定的多种渠道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如学了实验室制氢气后,可准备干燥管、锥形瓶、烧杯、带导管胶塞等,但不准备试管,要求学生组装制氢气装置,很自然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精神。
设计训练题或测试题也应以开拓学生想像,求异思维为主。如需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可设计:“下列物质中含氧元素质量分数为57.1%是( )A.NO B.N2O C.N2O3 D.NO2让学生用多种思路去想问题,可以先设计化学式,解出氮.氧原子个数比获得答案;也可以逐一算出各选项获得答案;可以通过求氮,氧元素的质量比快速确定答案等。
二、培养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
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怀疑、批判、继承与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怀疑与批判的精神,就没有科学的发展的进步。
要培养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教师要谦虚,不要把自己当成真理的化身。有时学生的解题方法或许比老师的简便。应当向初三学生一些化学科学发展史,充分发挥他们的活跃思想,培养他们既尊重前人的科研成就,又不完全迷信前人的结论。例如普利斯特里和舍勒都分别制得氧气,但他们不敢怀疑错误的“燃素说”,所以“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自然辩证法》)”。而拉瓦锡敢怀疑,通过实验指出燃素根本不存在,从而发现了空气的重要成分:氧气和氮气。又如学原子分子时,可介绍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为化学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卢瑟福通过实验,敢大胆怀疑道尔顿的原子不可再分割的观点,提出了原子的核型学说等。
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评价本身就包含着怀疑。通过评价,看到了不足,会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去改进,去创新。教学中可通过对课本的一些实验装置来引导学生评价。如学了电解水后,评价电解装置是否理想?是否需要改进?学生讨论后展示霍夫曼电解器给学生对比,再次评价和讨论。又如学了制氢气后,先评价课本装置,再展示启普发生器或一些改进装置进行再次评价。教学中也可通过设计一题多解来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三、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和顽强拼捕的学习精神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加上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使一些学生怕苦怕累。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必须培养他们不怕吃苦和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使他们有创新的毅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验这一目标要避免单纯的说教,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化学家成功的道路。例如诺贝尔冒着一次次生命危险发明了“黄色炸药”,并把自己的钱全部奉献给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又如学元素概念时,将居里夫人克服丈夫早逝,保守派的排挤等等磨难,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学习常见的盐时,介绍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发明了候氏制碱法技术,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阶级的阻挠与破坏而迟迟得不到推广应用,解放后才得到利用。
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信心有方法去解决,并能从解决问题中成功的快乐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法指导,对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组合,将教法转化为学法,对于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不轻易用讲解的方法去解决,而通过铺路搭桥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解决,例如当学生不会算: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4000t可冶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教师可设计出两个辅助问题:
(1)有多少吨纯净的氧化铁?(2)这些纯净的氧化铁可炼出纯净的铁多少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决了疑难,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功的愉快。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今日世界科技高度发达,并且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很多的发明、创新都是许多专家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时有报载,我国的中学生与发达国家中学生一对一智力竞技,我国学生占优势,而群体协作比赛,我们学生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这也反映出我们教育中的某些弊端,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同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讨论能获得许多益处:能及时校正自己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解决学习中的难。初三化学课本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全书共安排了21道讨论题,当学生感觉讲座有意思,有收获时,就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另一种渠道就是分小组实验教学。每一实验小组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有的实验设计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观察能力强,有的记录细心。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从而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