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同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和印度,无论在人口上,面积上和经济发展水平上都有诸多共同点,然而,随着两国的贸易扩大化,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6年6月,印度共对中国发起98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7.6亿美元。
新兴市场争夺战升级
中国产品自1979年首次遭遇外国倾销指控,至今已受到各国和国际组织600多起指控,其中以印度对中国发起的化工类,轻工类产品反倾销案数量为首。
另据WTO秘书处公布的去年下半年各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统计结果显示,印度是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共有16项。中国则是被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共26项,几乎占了同期反倾销措施总数的1/2。
鉴于印度大规模的采取反倾销指控,而我国大部分企业采取不应对态度,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恶性循环。各国开始利用反倾销的手段,对我国企业频频发难,导致中国国内企业的出口贸易环境越来越恶化。
最近几个月,印度对中国的亚麻织物,尼龙帘子,橡胶化工品等许多行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了反倾销指控,案件主要集中在化学品和纺织品领域。
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印度官方长期将300多种进口产品视为“敏感产品”并进行重点监测,只要不是明显违背WTO规则就对其尽可能进行限制。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中国产品频繁遭遇印度反倾销调查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国际贸易法专家、最早代理反倾销案的律师傅东辉认为,印度和中国同为新兴市场,在市场争夺战中,印度频频使用反倾销调查手段揭制我国贸易出口。他还指出,印度企业很善于使用法律来对抗国际市场争夺,在印国企业积极保护自己市场的同时,政府也加入配合,帮助企业应对国外的贸易竞争。
据统计,发达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量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97%降低到目前的60%;而发展中国家的立案数量比例则从不到3%,快速上升到了40%。
贸易摩擦领域扩大
近年来,印度的GDP和出口增长的势头都很快,但是同中国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关数据表明,自1995年以来,印度的出口额稳步上升,2002~2003年一度达到了18%,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的22%。很明显,中国和印度已经在某些贸易领域存在很大的竞争。
中印两国在对外贸易的总体结构中竞争大于互补:第一,两国都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第二,两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相似,主要以纺织品、医药化工原料、轻工产品等为主打产品;第三,中国的制造业优于印度,印度的资源性产品优于中国。但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对印度市场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另外,由于印度传统的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处于急剧收缩阶段,其国内产品80%都是制成品出口,而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又正以制成品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对方发生了冲撞。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几乎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固有的本能,尤其对于后者而言,其谋求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加强烈,由此也注定了中国企业所遭遇到的反倾销就非同寻常。
傅东辉认为,我国贸易摩擦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领域扩大,贸易摩擦对象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在摩擦的表现形式上,除了过去的“两反一保”,还将朝着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等方面扩散。
企业应反客为主
10月1日,印度商工部对中国出口部分橡胶化工品的反倾销调查发布了最终裁定。应诉企业山东单县化工有限公司获较低税率。该公司生产的TMT、CBS 、MBT、PVI产品每千克分别被征收24.13、36.21、24.96和13.05卢比反倾销税,未应诉企业每千克分别被征收28.86、40.10、26.06和27.91卢比;对于这个典型的判决,傅东辉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只要参与应诉,判决结果就能得到改善。
在山东单县化工有限公司的网站上,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在2005年6月29日发布了一则新闻,告知社会该企业被印度指控反倾销内容、并表明在政府、商会、专业律师的帮助下,所有涉案企业积极准备应诉。
单县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反倾销案件的企业代表李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自开展出口业务以来,接到过来自印度的2宗反倾销指控。第一次发生在2004~2005年间,终裁结果为胜诉,3项被指控产品中有2项获得免税;此次也同样获得减税。
李松接着说,在他们公司成功的基础上,很多公司纷纷仿效,使得大规模的反倾销指控状况逐渐减少。由此,他建议其他公司遇到反倾销一定要积极准备应诉。
中国被指控反倾销的案件最多。同时,中国企业站起来应诉反倾销的例子也是国际上最多的。傅东辉建议,企业应随时做好应对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的行为,遇到此类事件应积极准备应对。同时,“相同的企业,不同的命运”现象也时有发生,他认为,做好企业自身,提高产品质量才是关键。
新兴市场争夺战升级
中国产品自1979年首次遭遇外国倾销指控,至今已受到各国和国际组织600多起指控,其中以印度对中国发起的化工类,轻工类产品反倾销案数量为首。
另据WTO秘书处公布的去年下半年各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统计结果显示,印度是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共有16项。中国则是被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共26项,几乎占了同期反倾销措施总数的1/2。
鉴于印度大规模的采取反倾销指控,而我国大部分企业采取不应对态度,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恶性循环。各国开始利用反倾销的手段,对我国企业频频发难,导致中国国内企业的出口贸易环境越来越恶化。
最近几个月,印度对中国的亚麻织物,尼龙帘子,橡胶化工品等许多行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了反倾销指控,案件主要集中在化学品和纺织品领域。
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印度官方长期将300多种进口产品视为“敏感产品”并进行重点监测,只要不是明显违背WTO规则就对其尽可能进行限制。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中国产品频繁遭遇印度反倾销调查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国际贸易法专家、最早代理反倾销案的律师傅东辉认为,印度和中国同为新兴市场,在市场争夺战中,印度频频使用反倾销调查手段揭制我国贸易出口。他还指出,印度企业很善于使用法律来对抗国际市场争夺,在印国企业积极保护自己市场的同时,政府也加入配合,帮助企业应对国外的贸易竞争。
据统计,发达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量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97%降低到目前的60%;而发展中国家的立案数量比例则从不到3%,快速上升到了40%。
贸易摩擦领域扩大
近年来,印度的GDP和出口增长的势头都很快,但是同中国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关数据表明,自1995年以来,印度的出口额稳步上升,2002~2003年一度达到了18%,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的22%。很明显,中国和印度已经在某些贸易领域存在很大的竞争。
中印两国在对外贸易的总体结构中竞争大于互补:第一,两国都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第二,两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相似,主要以纺织品、医药化工原料、轻工产品等为主打产品;第三,中国的制造业优于印度,印度的资源性产品优于中国。但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对印度市场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另外,由于印度传统的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处于急剧收缩阶段,其国内产品80%都是制成品出口,而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又正以制成品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对方发生了冲撞。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几乎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固有的本能,尤其对于后者而言,其谋求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加强烈,由此也注定了中国企业所遭遇到的反倾销就非同寻常。
傅东辉认为,我国贸易摩擦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领域扩大,贸易摩擦对象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在摩擦的表现形式上,除了过去的“两反一保”,还将朝着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等方面扩散。
企业应反客为主
10月1日,印度商工部对中国出口部分橡胶化工品的反倾销调查发布了最终裁定。应诉企业山东单县化工有限公司获较低税率。该公司生产的TMT、CBS 、MBT、PVI产品每千克分别被征收24.13、36.21、24.96和13.05卢比反倾销税,未应诉企业每千克分别被征收28.86、40.10、26.06和27.91卢比;对于这个典型的判决,傅东辉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只要参与应诉,判决结果就能得到改善。
在山东单县化工有限公司的网站上,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在2005年6月29日发布了一则新闻,告知社会该企业被印度指控反倾销内容、并表明在政府、商会、专业律师的帮助下,所有涉案企业积极准备应诉。
单县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反倾销案件的企业代表李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自开展出口业务以来,接到过来自印度的2宗反倾销指控。第一次发生在2004~2005年间,终裁结果为胜诉,3项被指控产品中有2项获得免税;此次也同样获得减税。
李松接着说,在他们公司成功的基础上,很多公司纷纷仿效,使得大规模的反倾销指控状况逐渐减少。由此,他建议其他公司遇到反倾销一定要积极准备应诉。
中国被指控反倾销的案件最多。同时,中国企业站起来应诉反倾销的例子也是国际上最多的。傅东辉建议,企业应随时做好应对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的行为,遇到此类事件应积极准备应对。同时,“相同的企业,不同的命运”现象也时有发生,他认为,做好企业自身,提高产品质量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