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标强调:“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不断掀起学习高潮,教师就要善于多角度发掘和开发学习资源,让学生明知、解疑、悟法,从而爱上说明文。我想,只要我們说明抓住说明文的表达特点,挖掘说明文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的说明文课堂一定会飘满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教学资源;说明文;生活;语文
在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这些说明文往往蕴含着自然、科学、数学等和我们密切关系的知识。可是一提及说明文,许多老师都会“谈虎色变”,在各级赛课中都会尽量避开说明文,甚至连校级举行的公开课活动、迎接检查人员的听课上,也不愿意选择说明文。纵观平日的说明文教学,有时上成了科普知识的讲座课;有时成了科教片的放映课;还有的时候,按部就班,成为千篇一律的概念课。究其原因,一是内容枯燥,老师学生不感兴趣,二是课堂教学难以把握,偏“工具性”更多一些,尺度难以拿捏。
面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们不禁沉思:说明文应该怎样教?说明文究竟该教什么?
一、从生活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有些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但对别的却兴趣十足,当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根据心理学原理,让兴趣迁移到语文上来,如有一个学生,对装收音机、航模兴趣十足,连上语文课都看有关资料,搞小动作,教师就利用他这方面的兴趣,指导他看科技说明文,以他喜欢做的事为资料,写作文等,不失时机又自然地向他讲述语文课与科技的关系,因势利导,是他渐渐地对语文也产生了兴趣,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在生活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量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丰富的语文资源,只要我们关于发现和挖掘,语文知识就可以随时学习,课堂教学就可以离学生很近。
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三、到生活中去
一谈到作文,学多学生就感觉到很苦恼,觉得无从下手,没有材料可写。其实,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中学生都一颗善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完全有能力用真情去感知、捕捉、表现生活海洋中闪光的美,写出震撼心灵的文章。所以,我们教师要启迪学生善于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独具慧眼,敏锐地捕捉住其中让人动情地景,融情融意的写出来,景物描写就会放射出人情的光芒,佳句佳境竟会自然出现。当回眸哪一件件身边的小事时,就会捕捉住生活的美,写出美意,写出情韵,进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胜境。
四、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中锻炼
积极参与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作文或者组织辩论赛,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进行年段评比。这样,写作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某种社会现象、某件身边小事、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学小说时,让学生在课前讲一篇小小说,所选的小说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也可以是令人惋惜的。在教学名著阅读时,让学生轮流讲名著的精彩故事情節。而在讲说明文时,便组织学生学写说明文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此外,还组织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课堂的活动形式,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学语文,使课堂得到有效延伸,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对说明文的选择,通常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完成的,因此课文的内容不会过于枯燥乏味。说明文主要是对不同事物和知识的真实描述,语言具备极强的逻辑性与简洁性的特点。在开展此类文本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说明文的朗读语气加以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除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语言生动形象,内容有趣的说明文与学生共同朗读学习,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应将说明文的朗读教学重点进行明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与逻辑性进行集中的培养。学生在对说明文朗读时,教师可以从旁指导,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的逻辑语言与简洁行文的掌握与了解。教师可以不断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朗读训练强度,从而使学生理清说明文的层次与条理,增强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教学资源;说明文;生活;语文
在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这些说明文往往蕴含着自然、科学、数学等和我们密切关系的知识。可是一提及说明文,许多老师都会“谈虎色变”,在各级赛课中都会尽量避开说明文,甚至连校级举行的公开课活动、迎接检查人员的听课上,也不愿意选择说明文。纵观平日的说明文教学,有时上成了科普知识的讲座课;有时成了科教片的放映课;还有的时候,按部就班,成为千篇一律的概念课。究其原因,一是内容枯燥,老师学生不感兴趣,二是课堂教学难以把握,偏“工具性”更多一些,尺度难以拿捏。
面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们不禁沉思:说明文应该怎样教?说明文究竟该教什么?
一、从生活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有些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但对别的却兴趣十足,当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根据心理学原理,让兴趣迁移到语文上来,如有一个学生,对装收音机、航模兴趣十足,连上语文课都看有关资料,搞小动作,教师就利用他这方面的兴趣,指导他看科技说明文,以他喜欢做的事为资料,写作文等,不失时机又自然地向他讲述语文课与科技的关系,因势利导,是他渐渐地对语文也产生了兴趣,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在生活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量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丰富的语文资源,只要我们关于发现和挖掘,语文知识就可以随时学习,课堂教学就可以离学生很近。
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三、到生活中去
一谈到作文,学多学生就感觉到很苦恼,觉得无从下手,没有材料可写。其实,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中学生都一颗善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完全有能力用真情去感知、捕捉、表现生活海洋中闪光的美,写出震撼心灵的文章。所以,我们教师要启迪学生善于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独具慧眼,敏锐地捕捉住其中让人动情地景,融情融意的写出来,景物描写就会放射出人情的光芒,佳句佳境竟会自然出现。当回眸哪一件件身边的小事时,就会捕捉住生活的美,写出美意,写出情韵,进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胜境。
四、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中锻炼
积极参与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作文或者组织辩论赛,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进行年段评比。这样,写作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某种社会现象、某件身边小事、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学小说时,让学生在课前讲一篇小小说,所选的小说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也可以是令人惋惜的。在教学名著阅读时,让学生轮流讲名著的精彩故事情節。而在讲说明文时,便组织学生学写说明文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此外,还组织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课堂的活动形式,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学语文,使课堂得到有效延伸,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对说明文的选择,通常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完成的,因此课文的内容不会过于枯燥乏味。说明文主要是对不同事物和知识的真实描述,语言具备极强的逻辑性与简洁性的特点。在开展此类文本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说明文的朗读语气加以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除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语言生动形象,内容有趣的说明文与学生共同朗读学习,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应将说明文的朗读教学重点进行明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与逻辑性进行集中的培养。学生在对说明文朗读时,教师可以从旁指导,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的逻辑语言与简洁行文的掌握与了解。教师可以不断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朗读训练强度,从而使学生理清说明文的层次与条理,增强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