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能真正帮助一个人成长,能教会一个人学习知识的技能,让他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又不会抹杀人的天性之中的好奇心,使之拥有持续一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能主动探索未知,主动成长,不断成长,并使之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应用题考查了一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所以,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一些题型来对数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324
一、误解应用题的分析
相信很多小学生在解应用题方面有很多短板,可为什么他们会在应用题方面出现问题呢,以下是做出的几点分析
1.1不理解题意
小学生对语言的认识程度不足以使他们能够完全认识应用题中句子的意思。虽说他们都认识题目中的汉字,但知识的匮乏使他们不能理解连起来的汉字的意思。所以学生也就它让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了。
1.2找不出关键的数量关系
为什么小学生们觉得应用题很难呢?因为他们不认真读题目而且找不到数字之间的关联,要么就是胡编乱造,对题目的数字进行改动。这样很容易出错。
1.3 计算错误
有些学生因为数量和已知条件找错,所以计算结果就当然不对了。但有些同学因为做题速度快,骄傲,又不对做完的题目的计算结果进行检查,所以出现错误也在意料之中。
二、认真分析题目含义
2.1 具体实施策略
当面对一道应用题,我们首先就是将题目认真读一遍,划出有效信息,即将题目中的数量和已知条件之间的练习,划出题目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解题方案。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技巧给同学们的时候,要时刻谨记阅读题目就是做题的关键。
2.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大树今年的高度是小树高度的4倍,8年后大树和小树的高度之和是61,大树和小树今年各高多少
在解答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本题的问题和各个量之间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大树和小树的高度。既然大树今年的高度是小树今年高度的四倍,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小树今年的高度为x,那么大树今年的高度为4x,八年后大树的高度和小树的高度之和为61,那么x+8是小树八年后的高度,4x+8是八年后大树的高度,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x+8+4x+8=61我们可以解出x=9代入可得小树今年的高度是9米,大树今年的高度是36米。所以啊,如果在刚开始审题的过程中没有读清楚大意,很容易找错变量而造成错误。
三、注重数量分析练习
3.1 具体实施策略
在做应用题时,学生们应该保证自己情绪和台独的正常,按照教师说事物步骤对题目进行解答,有条不紊的读题,划问题,并且看清数量在进行答题。经过五年学习数学的时间,学生们应该有了一定的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题目的能力,可以的话,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并补充说明,相信这样的方法一定能使事情事半功倍。
3.2 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某校组织八年级的同学们从学校出发,步行到距学校若干千米的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原计划5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行1千米,结果提前1小时到达学校,求他们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在解答題目时,我们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我们必须清楚原计划与现计划之间的关系,而且学校到敬老院的距离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在解决问题时自然而然就解开了。我们假设每小时计划走y千米,所以学校到敬老院的距离是5y,实际上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千米,所以现计划每小时走了y+1千米,现计划走了4小时,所以现计划学校到敬老院的距离是4×9(y+1)就有了5y=4×(y+1)可以得出y=4,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出结果了,他们的原计划每小时走4千米。
四、利用图形解决问题
4.1 具体实施策略
我们都知道,图形的出现可以使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一目了然的观察。研究指出,孩子们在幼年时期,便喜欢图案类的事物,即使他们长大了,对图形的热爱仍然不会减少,因为人们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事物。
4.2 具体案例分析
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与高分别是5厘米,6厘米6厘米,它与一个三角形形成一个正方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本题目是对图形面积的考查。所以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先分析问题,既然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能形成正方形,那么说明这个正方形是直角梯形。梯形的高和下底是6cm,那么形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6cm,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边长=6×6=36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5+6)×62=33平方厘米既然正方形是由梯形和三角形组成的,那么我们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就是3平方厘米。利用画图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一目了然。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是充满兴趣的,数学的道路在宇宙中没有尽头,唯有一次次的攻破数学难题,学生们的心里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老师们要积极引领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韦慧英,试析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学研究,2016(7):242-243.
[2]董立星. 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8(16):122-122.
[2]张妍. 探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对策[J]. 考试周刊, 2015(17):84-84.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324
一、误解应用题的分析
相信很多小学生在解应用题方面有很多短板,可为什么他们会在应用题方面出现问题呢,以下是做出的几点分析
1.1不理解题意
小学生对语言的认识程度不足以使他们能够完全认识应用题中句子的意思。虽说他们都认识题目中的汉字,但知识的匮乏使他们不能理解连起来的汉字的意思。所以学生也就它让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了。
1.2找不出关键的数量关系
为什么小学生们觉得应用题很难呢?因为他们不认真读题目而且找不到数字之间的关联,要么就是胡编乱造,对题目的数字进行改动。这样很容易出错。
1.3 计算错误
有些学生因为数量和已知条件找错,所以计算结果就当然不对了。但有些同学因为做题速度快,骄傲,又不对做完的题目的计算结果进行检查,所以出现错误也在意料之中。
二、认真分析题目含义
2.1 具体实施策略
当面对一道应用题,我们首先就是将题目认真读一遍,划出有效信息,即将题目中的数量和已知条件之间的练习,划出题目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解题方案。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技巧给同学们的时候,要时刻谨记阅读题目就是做题的关键。
2.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大树今年的高度是小树高度的4倍,8年后大树和小树的高度之和是61,大树和小树今年各高多少
在解答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本题的问题和各个量之间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大树和小树的高度。既然大树今年的高度是小树今年高度的四倍,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小树今年的高度为x,那么大树今年的高度为4x,八年后大树的高度和小树的高度之和为61,那么x+8是小树八年后的高度,4x+8是八年后大树的高度,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x+8+4x+8=61我们可以解出x=9代入可得小树今年的高度是9米,大树今年的高度是36米。所以啊,如果在刚开始审题的过程中没有读清楚大意,很容易找错变量而造成错误。
三、注重数量分析练习
3.1 具体实施策略
在做应用题时,学生们应该保证自己情绪和台独的正常,按照教师说事物步骤对题目进行解答,有条不紊的读题,划问题,并且看清数量在进行答题。经过五年学习数学的时间,学生们应该有了一定的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题目的能力,可以的话,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并补充说明,相信这样的方法一定能使事情事半功倍。
3.2 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某校组织八年级的同学们从学校出发,步行到距学校若干千米的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原计划5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行1千米,结果提前1小时到达学校,求他们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在解答題目时,我们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我们必须清楚原计划与现计划之间的关系,而且学校到敬老院的距离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在解决问题时自然而然就解开了。我们假设每小时计划走y千米,所以学校到敬老院的距离是5y,实际上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千米,所以现计划每小时走了y+1千米,现计划走了4小时,所以现计划学校到敬老院的距离是4×9(y+1)就有了5y=4×(y+1)可以得出y=4,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出结果了,他们的原计划每小时走4千米。
四、利用图形解决问题
4.1 具体实施策略
我们都知道,图形的出现可以使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一目了然的观察。研究指出,孩子们在幼年时期,便喜欢图案类的事物,即使他们长大了,对图形的热爱仍然不会减少,因为人们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事物。
4.2 具体案例分析
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与高分别是5厘米,6厘米6厘米,它与一个三角形形成一个正方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本题目是对图形面积的考查。所以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先分析问题,既然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能形成正方形,那么说明这个正方形是直角梯形。梯形的高和下底是6cm,那么形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6cm,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边长=6×6=36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5+6)×62=33平方厘米既然正方形是由梯形和三角形组成的,那么我们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就是3平方厘米。利用画图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一目了然。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是充满兴趣的,数学的道路在宇宙中没有尽头,唯有一次次的攻破数学难题,学生们的心里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老师们要积极引领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韦慧英,试析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学研究,2016(7):242-243.
[2]董立星. 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8(16):122-122.
[2]张妍. 探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对策[J]. 考试周刊, 2015(17):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