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英语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趋势。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种种窘迫状况。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学习; 现状; 建议
一、现状
1.城乡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差异大
城市的学生和乡镇的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听力和口语这两方面。例如,在高考的听力成绩中,15分的听力,城市学生最差的都可以拿到七、八分,而在乡镇却只是比较好的学生才能拿到那个分数。而在说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城市的老师在上英语课的时候几乎都会使用口语,与此相反,在乡镇中,老师只有在讲解某个单词时才会用英语,平时上课一般是讲普通话或者方言。连老师也很少在课堂说英语,那更不用说带动学生说英语了。学生在没有英语氛围的坏境下根本就不会养成说英语的习惯,这也造成了学生“不会说”。
除了“不会说”,乡镇的学生还存在着“说不准”,也就是发音发不准确的状况,有些乡镇学生甚至在上大学后也还不会读音标。在乡镇,学校设施不健全,福利待遇差,对老师的要求低,教师的资质良莠不齐。有些老师自身的英语发音本来就不标准,很少会教学生读音标,即使教,也只是一读带过,没有仔细的讲解和纠正,学生只能根据那模糊的记忆和自己的理解来读英语。或者在老师带读的时候,为了记住该如何读单词,很多学生会用跟英文同音的中文在单词旁做标记。因为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读音和自己的理解来做标记的,所以各跟各的读音都有所不同,造成“一词多音”的状况。例如单词“live”,有些学生写中文发音“丽芙”,有些写成“里服”等等,各种各样情况都有,每一个单词都有好几种发音。乡镇的学生跟城市的学生相对比,就可以发现乡镇的学生英语发音是多么不标准,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敢说”的原因之一。从“说不准”到“不敢说”再到“不会说”,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城乡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如此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乡镇的经济水平落后,教学设备差,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老师都只是因教而教,缺乏责任心和耐心。乡镇的老师认为在高考中,听力所占的分值不大,不需太注重听力部分,只要求学生在英语的阅读上拿到分就足够了,所以与城市的学生相比,乡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比城市学生差,但在听说方面就差远了。大部分时候乡镇学生只能从学校的广播进行听力训练,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做过听力练习。或许在校园中这并无大碍,但等到上大学或出到社会上,这种差异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2.过分依赖现代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利用越来越广泛,而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来学习英语,特别是在查阅翻译英语方面。曾有调研者对学生翻译英语的使用工具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70%的学生都在使用电子和网络翻译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电子词典、网络在线翻译和网络翻译软件的使用等。如今学生使用电子词典和网络翻译工具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很多学生很少有纸质词典了,甚至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会备有,就算有可能也很少翻阅。原因主要是纸质词典太过厚重,携带不方便,尤其对于一些不是很经常翻字典的学生来说,查找的速度太慢了,所以很多学生已经把纸质词典不知遗忘在哪个角落了。
然而,电子或网络虽然是比纸质词典好用,但是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首先学生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因为有很多的翻译工具,学生可以直接把所需要翻译的部分复制上去就可以得出较满意的答案了,而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一个一个单词地翻译了。这就导致了学生越来越懒,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很明显地提高学习者的速度,特别是在翻译方面。但是网络技术只能提供高速度,质量没有保证,因为电子词典能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量不大,单词解释不够深入,仔细,而纸质字典却包含较多的信息内容,同时能加深我们对单词的记忆。例如单词“act”在电子词典---有道词典中的释义只有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名词三种词性,而在华语教学出版社的《学生实用汉语大词典》中,除了那3种词性,还列举了与“act”有关的短语以及它不同词性的一系列用法。由此可见,纸质词典的功能比电子词典的功能要强大,而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才能体会到纸质字典给我们的很多知识是电子字典或网络技术无法给予的。
3.中式英语问题突出
中式英语这个现象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城市都是比较明显的。纵观近几年的调查,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频繁出现“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又称中国式英语,是一种畸形的、混合的、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中式英语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使用中式英语会影响表达与交流,而且会形成望文生义的坏习惯。
例如,“Don’t be polite”,在中国每当有客人来探访时,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不必客气”,言下之意就是让对方“不必讲礼貌”。然而,按英语习惯应该这样表达“make yourself at home”,意思是“不必拘束,像在家一样”。现在还很流行一些中式英语的笑话,如“we tw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阿;“I give you face you don't want face, you lose you face ,I turn my face.”意思是给你脸不要脸,你丢脸,我翻脸。这些笑话或许是故意为了逗大家一乐,但是也反应了当今社会中式英语问题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在地域、历史、宗教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价值观,人生观,和思维价值取向上也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对英语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匮乏,就会导致中国式英语。不了解文化的差异,用中国的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就会形成误解,闹出笑话。
二、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乡镇教育设备的投入,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注重乡镇教育。提高教师待遇,以调动教学积极性,留住教学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的再教育培训,提高师资队伍;加强乡镇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努力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开展英语主题班会、英语角、英语手抄报等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方法和英语知识,也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疑惑并热情帮助他们,用赞赏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学生应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多了解西方文化,把中西方的文化知识兼容并蓄。不要过分依赖网络技术,而应适度、合理地利用,更好地将网络英语学习工具与纸质工具结合起来。
关键词:英语学习; 现状; 建议
一、现状
1.城乡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差异大
城市的学生和乡镇的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听力和口语这两方面。例如,在高考的听力成绩中,15分的听力,城市学生最差的都可以拿到七、八分,而在乡镇却只是比较好的学生才能拿到那个分数。而在说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城市的老师在上英语课的时候几乎都会使用口语,与此相反,在乡镇中,老师只有在讲解某个单词时才会用英语,平时上课一般是讲普通话或者方言。连老师也很少在课堂说英语,那更不用说带动学生说英语了。学生在没有英语氛围的坏境下根本就不会养成说英语的习惯,这也造成了学生“不会说”。
除了“不会说”,乡镇的学生还存在着“说不准”,也就是发音发不准确的状况,有些乡镇学生甚至在上大学后也还不会读音标。在乡镇,学校设施不健全,福利待遇差,对老师的要求低,教师的资质良莠不齐。有些老师自身的英语发音本来就不标准,很少会教学生读音标,即使教,也只是一读带过,没有仔细的讲解和纠正,学生只能根据那模糊的记忆和自己的理解来读英语。或者在老师带读的时候,为了记住该如何读单词,很多学生会用跟英文同音的中文在单词旁做标记。因为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读音和自己的理解来做标记的,所以各跟各的读音都有所不同,造成“一词多音”的状况。例如单词“live”,有些学生写中文发音“丽芙”,有些写成“里服”等等,各种各样情况都有,每一个单词都有好几种发音。乡镇的学生跟城市的学生相对比,就可以发现乡镇的学生英语发音是多么不标准,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敢说”的原因之一。从“说不准”到“不敢说”再到“不会说”,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城乡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如此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乡镇的经济水平落后,教学设备差,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老师都只是因教而教,缺乏责任心和耐心。乡镇的老师认为在高考中,听力所占的分值不大,不需太注重听力部分,只要求学生在英语的阅读上拿到分就足够了,所以与城市的学生相比,乡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比城市学生差,但在听说方面就差远了。大部分时候乡镇学生只能从学校的广播进行听力训练,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做过听力练习。或许在校园中这并无大碍,但等到上大学或出到社会上,这种差异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2.过分依赖现代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利用越来越广泛,而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来学习英语,特别是在查阅翻译英语方面。曾有调研者对学生翻译英语的使用工具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70%的学生都在使用电子和网络翻译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电子词典、网络在线翻译和网络翻译软件的使用等。如今学生使用电子词典和网络翻译工具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很多学生很少有纸质词典了,甚至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会备有,就算有可能也很少翻阅。原因主要是纸质词典太过厚重,携带不方便,尤其对于一些不是很经常翻字典的学生来说,查找的速度太慢了,所以很多学生已经把纸质词典不知遗忘在哪个角落了。
然而,电子或网络虽然是比纸质词典好用,但是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首先学生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因为有很多的翻译工具,学生可以直接把所需要翻译的部分复制上去就可以得出较满意的答案了,而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一个一个单词地翻译了。这就导致了学生越来越懒,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很明显地提高学习者的速度,特别是在翻译方面。但是网络技术只能提供高速度,质量没有保证,因为电子词典能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量不大,单词解释不够深入,仔细,而纸质字典却包含较多的信息内容,同时能加深我们对单词的记忆。例如单词“act”在电子词典---有道词典中的释义只有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名词三种词性,而在华语教学出版社的《学生实用汉语大词典》中,除了那3种词性,还列举了与“act”有关的短语以及它不同词性的一系列用法。由此可见,纸质词典的功能比电子词典的功能要强大,而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才能体会到纸质字典给我们的很多知识是电子字典或网络技术无法给予的。
3.中式英语问题突出
中式英语这个现象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城市都是比较明显的。纵观近几年的调查,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频繁出现“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又称中国式英语,是一种畸形的、混合的、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中式英语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使用中式英语会影响表达与交流,而且会形成望文生义的坏习惯。
例如,“Don’t be polite”,在中国每当有客人来探访时,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不必客气”,言下之意就是让对方“不必讲礼貌”。然而,按英语习惯应该这样表达“make yourself at home”,意思是“不必拘束,像在家一样”。现在还很流行一些中式英语的笑话,如“we tw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阿;“I give you face you don't want face, you lose you face ,I turn my face.”意思是给你脸不要脸,你丢脸,我翻脸。这些笑话或许是故意为了逗大家一乐,但是也反应了当今社会中式英语问题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在地域、历史、宗教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价值观,人生观,和思维价值取向上也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对英语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匮乏,就会导致中国式英语。不了解文化的差异,用中国的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就会形成误解,闹出笑话。
二、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乡镇教育设备的投入,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注重乡镇教育。提高教师待遇,以调动教学积极性,留住教学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的再教育培训,提高师资队伍;加强乡镇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努力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开展英语主题班会、英语角、英语手抄报等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方法和英语知识,也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疑惑并热情帮助他们,用赞赏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学生应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多了解西方文化,把中西方的文化知识兼容并蓄。不要过分依赖网络技术,而应适度、合理地利用,更好地将网络英语学习工具与纸质工具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