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微博”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x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作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其他文献
这是一曲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初恋往事,虽然经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旋律依旧如新。  他叫郑曾祜,她叫张瑞芳。两人当年同在北平国立艺专读书,同在西洋画系。张瑞芳的画室在楼上,小郑的画室在楼下。他俩同进食堂用餐,放学一人一辆小单车肩并肩地骑着回家。他们的家不在同一方向,小郑总是绕上一大圈将她送到家再掉头骑回家。节假日的北海、颐和园、香山……无不留下他们的身影。划船、散步、绘画、吟诗、谈艺术、谈理想,但就是没
期刊
冬天的一个深夜,我爱人从虹桥机场回家,匆忙间将平板电脑掉在出租车里。发现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平板电脑里有他的电话通讯录,几百个号码十分要紧,更要紧的是里面装了不少资料。他赶忙拿出发票,找到那家出租车公司,询问的结果是:司机根本没有看见。我爱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起平板电脑里装了卫星定位系统,马上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搜索跟踪。有了!屏幕上,信号一点一点往西移动,他紧盯屏幕不放。信号时而停下,时
期刊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结婚三个月,我知道了伍德的一个秘密。  这秘密让我们两个大动干戈,他摔了我买给他的山寨手机,我自作主张卸载了他最心爱的游戏。彼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让我们像斗败的鸡一样坐在沙发上,气喘吁吁。  起因是他在游戏里居然和别人做了夫妻!  若不是那夜我想逗他,悄悄走到他的身后,还看不到他和那女人的对话。他说,贤妻,咱们一起去龙月山庄吧,报我的一箭之仇。那个女人回答他,自然,夫
期刊
凌晨五点,我就醒了。最先醒的,是我身体上的那根骨头。自从那次捡煤时,山体塌方,压坏了我的腰椎,疼痛就钻进了我的体内,像一只冬眠的虫子,把我衰老的皮肉当做免费的“美餐”。当然了,疼痛还是很讲情义的,我用自己的血肉喂养了它,它为了报答我,就准时在每天黎明从我体内那根朽骨的伤口中爬出,催我起床。  即使疼痛不催我,我也会主动起床的,小孙子还等着我给他做早饭。昨天他就是因为上学迟到,挨了老师骂,回来向我哭
期刊
原本没打算和老公调到同一个城市,由于工作和孩子实在让我头大,终究还是想了办法和老公调到了一起,起码两个人在一起,有什么事还能彼此换个手。  老公在这个城市工作了十几年,平时就住办公室,周末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因此没有在当地买房。我和孩子搬过来了,只好先租房住。想到人到中年还要过租房的日子,心里便生出几分异样的感觉,像是没了根基的浮萍。  老公主张把原来的房卖掉在这里买套房,想了想,我还是没答应。住
期刊
天生英雄种?  我奉命连夜采访一位英雄。  3个小时前,三名持刀歹徒在城市广场旁边的小巷口制造了一连串的抢劫案,他们先抢了一个老太太要给孙子买生日蛋糕的205元钱,接着,又抢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皮夹里的3000元钱和苹果手机,最后,还洗劫了三个刚看完午场电影的年轻人。三个歹徒的抢劫工作太顺利了,兵不血刃就取得了重大“战果”。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动手,只拿着刀冷冷地说一句“把钱交出来”,被害人就乖
期刊
如果经常读唐宋文人的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诗人用写诗的方式来记述他们所患的各种疾病。比较有名的一个例子是白居易,他患有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在一首诗中他以诗人的笔法近乎艺术性地描述了自己的症状:“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陆游也是如此。  要说陆游有“糖网病”,那要先从他得糖尿病说起。在他的诗中,最初谈到自己有糖尿病是他五十二岁写的《铜壶阁望月》诗,其中
期刊
A  半年,180天,4320个小时,是医生给出的他生命的最后期限。那些无法用药物遏制的癌细胞已经侵占了他身体的大部分。  他的主治医生说:“还是告诉他吧,病人有知情权,而且他不像那种看不开的老人。”没错,70岁的他已经是老人了,可我曾以为他能活到90岁或更长。这几年,他总会听到有人故去的消息,他的老同事、老朋友、老亲戚……他亦开过类似的玩笑,说:“该到那边去凑牌局喽!”  这一次,被他说中了。只
期刊
一个人的体表面积大约2平方米。夸人家看起来很精神,夸的是全身;夸人家脸色好,范围就缩小到脸部了;如果夸唇膏颜色美,更集中;再缩小范围到耳钉上的钻石,则更有力度。同样分量的赞美之词,是摊到2平方米有力度还是落到10平方厘米更有劲儿呢?  同样的力量,受力范围越小,压强越大,效果当然越好。有了这个理论,我开始推而广之,将这种夸人的心得应用在生活中。  第一个实验品是凤凰“当家花生”姜声扬,他是个语言天
期刊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