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10
引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提前确定探究主题,把握探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在小组中共同交流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完成布置的任务,培养其探究精神,提升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其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探究活动。小学生的兴趣比较广泛,浩瀚的天空、广袤的草原、神秘的海底、遥远的太空、先进的科学技术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引导其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比如,讲解《海底世界》时,教师先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得到肯定回答后继续提问:“如果把它搬进大海,会怎么样?”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新奇,有的说会露出一半,还有的说会露着山顶的尖,教师告诉学生:“进入海里后珠穆朗玛峰的山顶都会被海水淹没!”学生感到难以置信,八千多米的最高峰居然会被完全淹没,纷纷问教师海水到底有多深,海底是什么样的。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先找到文中能一句话概括海底世界的句子,再找具体描写的内容。学生很快确定中心句是最后一段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然后又继续探索其他内容,课堂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二、巧设疑点,激发探究热情
问题是思考的催化剂,是学生探究行为的驱动力,它能点燃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热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使用好这一催化剂,就能很快产生化学反应,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其实除了来自教材本身及教师提问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究更值得鼓励。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受阅历知识水平等的影响,提出问题尚有难度,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比如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提问(针对某个词或句段展开联想,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比提问(对比两篇或者多篇不同材料课文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此引发新的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黑孩子罗伯特》这一课的“捐钱”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让学生抓住文中的一些词句进行联想提问。经过教师引导后就有学生问为什么课文中说罗伯特捐钱时不直接写他掏出钱,还要写他摸摸口袋,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捐呢?……其实小学生虽然知识水平不足,但心灵感知是很敏锐的,也是很独特的,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只要在熟悉课本编排特点的基础上精心准备、自然引入,就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三、多元分析,增加探究深度
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教学就是把学生獨特多元化与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涵盖人文地理,元素丰富,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思考层面的多样性。而同样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及问题反应的敏锐和多元性,又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原有生活经历与阅读知识广阔性不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探究深度也有所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这种差异,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鼓励学生多元化探究。例如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时,学生就产生过分歧,有的学生很赞同,认为这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很值得他们学习,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一定要问一百次之后才确定是真理,难道就不能只问一次吗?于是围绕着不同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作为引领者,教师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感知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用鼓励的态度应对学生的不足,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导他们自主地学习。
四、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强调问题链的完整性
提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在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会使用到这一方法。并且,在教学领域中,这也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策略。但是,提问并不是可以随意进行的,而是有技巧可言的。只要把握好提问的技巧,科学提问,才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在“问题导向”法中,问题就是其中的核心,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若是从这个角度来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掌握好提问的技巧,并在课堂上设置出科学的问题来引发小学生的思考。还应当将这些问题有效地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问题链”。通过这种“问题链”,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高度,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等到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再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诸如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哪些角色?这些角色各有哪些特点?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在这一问题链中,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为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准确地把握课文的重难点。
结论:随着“以学生为本”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恰当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获取语文知识,提升探究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孟书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的创建途径分析[J].学苑教育,2020(29):15-16.
[2]倪前刚.小学语文作文评语常见的不足与对策的探究性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5):73.
[3]马迎娟.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C].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471.
[4]曾涛,郑维玮,梁靖.小学语文学科探究性学习 活动的设计[J].教育导刊,2002(09):43-45.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10
引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提前确定探究主题,把握探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在小组中共同交流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完成布置的任务,培养其探究精神,提升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其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探究活动。小学生的兴趣比较广泛,浩瀚的天空、广袤的草原、神秘的海底、遥远的太空、先进的科学技术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引导其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比如,讲解《海底世界》时,教师先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得到肯定回答后继续提问:“如果把它搬进大海,会怎么样?”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新奇,有的说会露出一半,还有的说会露着山顶的尖,教师告诉学生:“进入海里后珠穆朗玛峰的山顶都会被海水淹没!”学生感到难以置信,八千多米的最高峰居然会被完全淹没,纷纷问教师海水到底有多深,海底是什么样的。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先找到文中能一句话概括海底世界的句子,再找具体描写的内容。学生很快确定中心句是最后一段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然后又继续探索其他内容,课堂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二、巧设疑点,激发探究热情
问题是思考的催化剂,是学生探究行为的驱动力,它能点燃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热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使用好这一催化剂,就能很快产生化学反应,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其实除了来自教材本身及教师提问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究更值得鼓励。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受阅历知识水平等的影响,提出问题尚有难度,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比如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提问(针对某个词或句段展开联想,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比提问(对比两篇或者多篇不同材料课文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此引发新的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黑孩子罗伯特》这一课的“捐钱”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让学生抓住文中的一些词句进行联想提问。经过教师引导后就有学生问为什么课文中说罗伯特捐钱时不直接写他掏出钱,还要写他摸摸口袋,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捐呢?……其实小学生虽然知识水平不足,但心灵感知是很敏锐的,也是很独特的,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只要在熟悉课本编排特点的基础上精心准备、自然引入,就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三、多元分析,增加探究深度
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教学就是把学生獨特多元化与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涵盖人文地理,元素丰富,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思考层面的多样性。而同样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及问题反应的敏锐和多元性,又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原有生活经历与阅读知识广阔性不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探究深度也有所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这种差异,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鼓励学生多元化探究。例如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时,学生就产生过分歧,有的学生很赞同,认为这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很值得他们学习,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一定要问一百次之后才确定是真理,难道就不能只问一次吗?于是围绕着不同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作为引领者,教师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感知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用鼓励的态度应对学生的不足,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导他们自主地学习。
四、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强调问题链的完整性
提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在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会使用到这一方法。并且,在教学领域中,这也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策略。但是,提问并不是可以随意进行的,而是有技巧可言的。只要把握好提问的技巧,科学提问,才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在“问题导向”法中,问题就是其中的核心,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若是从这个角度来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掌握好提问的技巧,并在课堂上设置出科学的问题来引发小学生的思考。还应当将这些问题有效地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问题链”。通过这种“问题链”,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高度,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等到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再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诸如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哪些角色?这些角色各有哪些特点?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在这一问题链中,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为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准确地把握课文的重难点。
结论:随着“以学生为本”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恰当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获取语文知识,提升探究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孟书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的创建途径分析[J].学苑教育,2020(29):15-16.
[2]倪前刚.小学语文作文评语常见的不足与对策的探究性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5):73.
[3]马迎娟.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C].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471.
[4]曾涛,郑维玮,梁靖.小学语文学科探究性学习 活动的设计[J].教育导刊,2002(0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