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不仅需要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经济增长的质量。本文搜集、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文献。得出目前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于缺乏一个好的理论基础,目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评价所进行的解释和比较缺乏深度。由于受到数据等方面的限制,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所以,今后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评价以及实证研究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央多次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自1995年开始国内研究经济增长质量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文献开始多起来。通过万方数据库搜索引擎统计,从1995至今,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文献国内共计1351篇。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也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够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各种决定因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研究观点如下:
(1)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是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由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缺乏一个好的理论基础,目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评价所进行的解释和比较缺乏深度。武义青(1995年)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增长,既包括数量(速度、规模)的扩大也包括经济系统素质的改善。后者被称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以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生产率)来衡量。质量较高的经济增长,表现为以相同的投入量(消耗或占用),取得较多的产量;或以较少的投入量(消耗或占用),取得相同的产出量。反之,经济增长质量较低[2]。陈海梁(2006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同一国或一个地区在实现质量产品和服务总量增长的活动的优劣程度从对经济增长质量定义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个具有综合理论社会经济范畴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竞争能力、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性这7个方面[3]。彭德芬(2002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的数量增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诸多品质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相应地,经济增长质量包括经济运行质量、居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质量。
(2)经济增长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国内学者依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分析,提出了各不相同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经济增长的质量,但现在还没有成熟和统一的指标体系。王宏卿(1996年)认为,可以结合刻划宏观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提出用于比较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投资效果、单位能耗产出率、环境状况方面的指标、产业状况方面的指标[4]。肖红叶、李腊生(1998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指标为经济增长率变动幅度;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指标为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占全国总平均工资的比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增长的潜能。可以用资本产出比、投资率等指标加以反映[5]。单晓娅、陈森良(2002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经济结构指标体系;科技进步指标体系;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竞争能力指标体系;人民生活指标体系;经济稳定性指标[6]。
(3)基于指标体系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研究。相对指标体系的设置来说,由于受到数据等因素的限制,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彭德芬(2002年)分别就中国的经济运行质量、居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涉及14个方面,共计69个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运用计量和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对1978—1999 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由于资料的限制,实证分析时只选择了部分指标)。主要结论是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自1978年以来基本上在逐年改善,但也存在频繁的起伏波动。李岳平(2001)认为,经济增长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技术进步的贡献、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居民生活和经济增长的代价等六个方面,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78年—199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基本上逐年改善,尤其是1991年以来,一直稳步优化;1991年以前,经济增长质量时好时坏,波动性较大,很不稳定。评估存在的问题:一是增长代价未考虑;二是将技术进步的贡献完全等同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
(4)关于TFP的研究。史清琪(1985年)首先开展了度量我国技术进步的研究。郑玉欲(2007年)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中国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并被当作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他以一个目标在合理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流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度量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粗放增长阶段的无法避免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健在于资本积累的质量和有效性。钞小静、任保平(2008年)影响经济发展结果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转型实质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形成社会制度结构中的关键变量——社会激励结构,节约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中国特有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来对我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体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我国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5)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因,经济增长质量是果。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从苏联引进了“外延”(粗放)增长和“内涵”(集约)增长的概念。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分类,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等方面,如刘国光(1962,1983,1984)。但自我国自“九五”计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至今仍未实现真正的转变,因此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吴敬琏(2006)认为,中国片面追求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已经造成国民经济整体效率下降。因此,中国必须采取注重效率的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综上所述,目前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几乎完全建立在GDP的基础上。但GDP存在许多缺陷,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不能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反映科技进步、不能反映真实的生活水平、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状况、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分析和评价一国的经济增长状况,应该综合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而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几乎不考虑经济增长质量,因而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于缺乏一个好的理论基础,目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评价所进行的解释和比较缺乏深度。由于受到数据等方面的限制,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角度是从多个层面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但现在还没有成熟和统一的指标体系。由于对TFP没有统一和完善的测算方法以及数据方面的问题,测算的结果差别较大,导致实际应用价值下降。虽然已经发现了许多影响TFP的因素,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TFP的机制,还有待于经济理论和实证方法上的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俊霖.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2]武义青.经济增长质量的度量方法及其应用[J].管理现代化,1995,05:32-34.
[3]陈海梁.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J].中国统计,2006,08:56-57.
[4]王宏卿.用于比较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初探[J].上海统计,1996,05:22-23.
[5]肖红叶,李腊生.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8,04:8-14.
[6]单晓娅,陈森良.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统计学分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03:26-28.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央多次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自1995年开始国内研究经济增长质量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文献开始多起来。通过万方数据库搜索引擎统计,从1995至今,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文献国内共计1351篇。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也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够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各种决定因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研究观点如下:
(1)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是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由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缺乏一个好的理论基础,目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评价所进行的解释和比较缺乏深度。武义青(1995年)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增长,既包括数量(速度、规模)的扩大也包括经济系统素质的改善。后者被称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以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生产率)来衡量。质量较高的经济增长,表现为以相同的投入量(消耗或占用),取得较多的产量;或以较少的投入量(消耗或占用),取得相同的产出量。反之,经济增长质量较低[2]。陈海梁(2006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同一国或一个地区在实现质量产品和服务总量增长的活动的优劣程度从对经济增长质量定义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个具有综合理论社会经济范畴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竞争能力、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性这7个方面[3]。彭德芬(2002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的数量增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诸多品质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相应地,经济增长质量包括经济运行质量、居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质量。
(2)经济增长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国内学者依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分析,提出了各不相同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经济增长的质量,但现在还没有成熟和统一的指标体系。王宏卿(1996年)认为,可以结合刻划宏观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提出用于比较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投资效果、单位能耗产出率、环境状况方面的指标、产业状况方面的指标[4]。肖红叶、李腊生(1998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指标为经济增长率变动幅度;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指标为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占全国总平均工资的比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增长的潜能。可以用资本产出比、投资率等指标加以反映[5]。单晓娅、陈森良(2002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经济结构指标体系;科技进步指标体系;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竞争能力指标体系;人民生活指标体系;经济稳定性指标[6]。
(3)基于指标体系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研究。相对指标体系的设置来说,由于受到数据等因素的限制,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彭德芬(2002年)分别就中国的经济运行质量、居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涉及14个方面,共计69个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运用计量和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对1978—1999 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由于资料的限制,实证分析时只选择了部分指标)。主要结论是总体上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自1978年以来基本上在逐年改善,但也存在频繁的起伏波动。李岳平(2001)认为,经济增长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技术进步的贡献、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居民生活和经济增长的代价等六个方面,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78年—199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基本上逐年改善,尤其是1991年以来,一直稳步优化;1991年以前,经济增长质量时好时坏,波动性较大,很不稳定。评估存在的问题:一是增长代价未考虑;二是将技术进步的贡献完全等同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
(4)关于TFP的研究。史清琪(1985年)首先开展了度量我国技术进步的研究。郑玉欲(2007年)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中国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并被当作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他以一个目标在合理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流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度量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粗放增长阶段的无法避免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健在于资本积累的质量和有效性。钞小静、任保平(2008年)影响经济发展结果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转型实质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形成社会制度结构中的关键变量——社会激励结构,节约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中国特有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来对我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体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我国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5)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因,经济增长质量是果。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从苏联引进了“外延”(粗放)增长和“内涵”(集约)增长的概念。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分类,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等方面,如刘国光(1962,1983,1984)。但自我国自“九五”计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至今仍未实现真正的转变,因此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吴敬琏(2006)认为,中国片面追求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已经造成国民经济整体效率下降。因此,中国必须采取注重效率的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综上所述,目前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几乎完全建立在GDP的基础上。但GDP存在许多缺陷,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不能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反映科技进步、不能反映真实的生活水平、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状况、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分析和评价一国的经济增长状况,应该综合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而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几乎不考虑经济增长质量,因而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于缺乏一个好的理论基础,目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评价所进行的解释和比较缺乏深度。由于受到数据等方面的限制,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角度是从多个层面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但现在还没有成熟和统一的指标体系。由于对TFP没有统一和完善的测算方法以及数据方面的问题,测算的结果差别较大,导致实际应用价值下降。虽然已经发现了许多影响TFP的因素,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TFP的机制,还有待于经济理论和实证方法上的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俊霖.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2]武义青.经济增长质量的度量方法及其应用[J].管理现代化,1995,05:32-34.
[3]陈海梁.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J].中国统计,2006,08:56-57.
[4]王宏卿.用于比较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初探[J].上海统计,1996,05:22-23.
[5]肖红叶,李腊生.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8,04:8-14.
[6]单晓娅,陈森良.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统计学分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