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学步时,被石头绊倒了,哇哇大哭起来。有的家长会心疼的抱起孩子,还非常滑稽的把石头批评一番,说是石头的错;有的家长则不会去扶宝宝,而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再去行走……很显然,后者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让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困难,引导孩子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跌倒,并为克服困难作出自己的努力,最终学会走路,家长不同的处理方式直接表现了他们在孩子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更多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挫折,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恰当的进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体验中不被挫折所吓倒,学会面对困难,战胜挫折,其目的不仅只是让孩子吃点苦,而是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使他们具备坚强的意志,能够充满自信的面对未来。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正确地对待挫折,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和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产生畏惧、依赖的情绪。因此,首先要教育幼儿正视挫折,破除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幼儿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当幼儿面临困难时,我们一定要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同时还要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认识、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过程会逐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逐渐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二、 充分利用榜样作用,增强幼儿抗御挫折的信心。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影响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鲜明的事例来教育幼儿,给幼儿树立榜样。首先,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和老师就代表着信任和安全,所以,成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成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同时,还可以利用小伙伴的正面典型进行教育,也是增强幼儿抗御挫折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例如,有的幼儿刚入园时,对有的游戏有畏惧心理,不愿意去尝试,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的,瞧!别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你也能做到的!’这样,在小伙伴的影响下,幼儿就会树立信心,努力克服胆怯心理,在他们一次次克服畏难心理后,便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时老师经常说“你行的”,也就变成了幼儿心理上的“我行的”,这无疑增强了幼儿抗御挫折的信心。
第三、 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培养幼儿的耐挫力。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从而更好的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客观存在的挫折,比如观点与他人不一致,受到同伴的冷落时,这样他必然要与他人进行不断的磨合,并在不断的磨合中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与人合作,从而更好的在群体中保持自己的位置。而这种与人相处和合作的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第四、 对幼儿给予适度期望以及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适度的期望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幼儿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有的家长出于攀比心理,不顾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目标,屡遭失败的幼儿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受挫感,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又过度保护,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缺乏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独立应变的能力,使孩子总是畏惧困难。因此,家长既要相信孩子能做好、有发展潜力,又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争取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多给孩子以鼓励和肯定。如果幼儿经常遭受挫折,极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困难,是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儿只有不断的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的鼓励与肯定既能激发幼儿追求自主、自强,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幼儿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教育孩子从小正确面对挫折,让孩子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度过一些挫折所带来的“难关”,从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正确地对待挫折,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和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产生畏惧、依赖的情绪。因此,首先要教育幼儿正视挫折,破除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幼儿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当幼儿面临困难时,我们一定要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同时还要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认识、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过程会逐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逐渐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二、 充分利用榜样作用,增强幼儿抗御挫折的信心。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影响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鲜明的事例来教育幼儿,给幼儿树立榜样。首先,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和老师就代表着信任和安全,所以,成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成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同时,还可以利用小伙伴的正面典型进行教育,也是增强幼儿抗御挫折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例如,有的幼儿刚入园时,对有的游戏有畏惧心理,不愿意去尝试,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的,瞧!别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你也能做到的!’这样,在小伙伴的影响下,幼儿就会树立信心,努力克服胆怯心理,在他们一次次克服畏难心理后,便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时老师经常说“你行的”,也就变成了幼儿心理上的“我行的”,这无疑增强了幼儿抗御挫折的信心。
第三、 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培养幼儿的耐挫力。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从而更好的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客观存在的挫折,比如观点与他人不一致,受到同伴的冷落时,这样他必然要与他人进行不断的磨合,并在不断的磨合中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与人合作,从而更好的在群体中保持自己的位置。而这种与人相处和合作的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第四、 对幼儿给予适度期望以及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适度的期望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幼儿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有的家长出于攀比心理,不顾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目标,屡遭失败的幼儿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受挫感,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又过度保护,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缺乏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独立应变的能力,使孩子总是畏惧困难。因此,家长既要相信孩子能做好、有发展潜力,又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争取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多给孩子以鼓励和肯定。如果幼儿经常遭受挫折,极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困难,是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儿只有不断的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的鼓励与肯定既能激发幼儿追求自主、自强,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幼儿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教育孩子从小正确面对挫折,让孩子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度过一些挫折所带来的“难关”,从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