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1990-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原国家教委合作项目,由朱慕菊主持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表明幼小衔接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学习环境、期望水平、关系人六方面的断层现象,为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时隔十年过去了,幼小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幼小衔接断层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基于幼小衔接断层现象探寻我国幼小衔接工作路径。
【关键词】断层现象;幼小衔接;路径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95-02
1“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的阐释
朱慕菊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原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在1990-1994年间合作项目之一。意在揭示我国部分城市与农村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指导意见。该项目朱慕菊为项目主任,由北师大、西北师大、南京师范、华南师大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必然要离开幼儿园教师(通常被认为是第二个母亲),而开始接触期望水平较高的小学教师,接受更加严格的要求,由于关系人的较大转变,儿童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和负担,部分儿童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2)学习方式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主要进行自由游戏和探索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而在一年级,儿童要进行正规科目学习,教师对儿童有较高的学习期望,儿童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学习知识,对于这种差别较大的学习方式,儿童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3)行为规范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的活动通常是自由的,基本没有什么约束条件,经过长期活动以后,儿童会认为这种活动方式是理所当然的,而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必须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儿童要服从集体规范,遵循学校规则,改变以往的活动规范,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4)社会结构的断层,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必然要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同时,为了获得新班级的认同以及自己在班级的社会位置,儿童要在小学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的朋友;
(5)期望水平的断层,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家长和教师会对儿童给予新的期望,相对于幼儿园阶段而言,为了使儿童以学业为主,必然要减少儿童游戏的时间;
(6)学习环境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的学习环境是自由、活泼、灵巧的,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自由活动,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的科目学习开始变的繁重,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加,减少布置教室的时间,教室的环境变成单调的桌椅、课本,儿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减少之前在幼儿园游戏的时间,必然会使儿童感到压抑。
总之,幼儿园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感性情景丰富,宽松、亲切的活动情景,而进入一年级后,儿童开始面对一种相对规范,带有强制性要求的规范情境。从教育事业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来看,幼小衔接即是要求对这两种情景进行适度、合理的调适,从而使之顺利过渡,减少儿童从幼儿园进入效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
2我国幼小衔接工作路径
2.1重新划分学制:现阶段,国内教育阶段的划分是3-6岁儿童为幼儿教育,6-11岁儿童为小学教育,而在国外初级教育比较好的国家,如法国,一般是将2-11岁儿童的教育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一是启蒙学习阶段(2-5岁);二是基础学习阶段(5-8岁);三是深入学习阶段(8-11岁)。因此,为了减少国内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我国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进一步划分,笔者认为可将3-5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初始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通过简单的知识理论传授,寓教于乐,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为主;将5-8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适应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由幼儿园的自主探索活动向小学集体学习活动过渡,培养儿童的独立学习和适应集体的能力,初步养成自觉和独立学习的习惯;将8-11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深入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增加学业任务,主要以课程以学习为主,减少儿童游戏以及其它活动的时间,儿童在该阶段以学习知识为主。通过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新学制的划分,可以使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更加顺利的过渡,进一步减少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断层问题,使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和学习,因此,根据国外儿童学习阶段的划分,对我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学制的从新划分是十分有必要的。
2.2调整课程内容:现阶段,国内幼儿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 艺术五大领域,小学教育课程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科学、自然等学科,但以语文和数学知识教育为主。为了消除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在学习方式上的断层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幼儿教育的最后两年增加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以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初步养成儿童的学习方式,避免儿童由幼儿教育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在学习方式上的断层,同时,可以在小学阶段的前两年增加一门生活课,该课程可以是科学课和生活课的合并,使儿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究,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初步的科学知识。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调整设置,可以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相互靠拢,顺利过渡。儿童在更好的进行学习的同时,减少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梯度,从而使幼小衔接可以顺利进行。
2.3调整期望水平: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儿童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活动对儿童进行启蒙式教育,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小学阶段,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任务的加重,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期望发生转变,重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成绩、掌握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儿童以学业为重,必然要减少儿童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时间,使儿童感到压力和困惑。为了消除期望水平的断层,以实现儿童由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可以通过调整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水平来实现。家长和教师要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是连续的两个阶段,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能生硬的转变期望水平,要柔性调整,在幼儿园教育的后两年,期望水平要有意识地提高,适当提高对儿童的要求,以使儿童适应这种转变,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要从较低的期望水平适当过渡,逐步减少儿童的游戏时间,逐步提高对儿童的要求, 使儿童的学习生活循序渐进,消除儿童由于家长和教师期望水平变化所产生的困惑。 2.4调整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儿童的学习环境是自由、活泼、灵巧的,儿童大部分时间以自主学习为主,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的科目学习开始变的繁重,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加,减少布置教室的时间,教室的环境变成单调的桌椅、课本,学习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使儿童感到压抑。为了消除学习环境的断层为幼小衔接带来的问题,可以考虑使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环境创设靠拢。比如幼儿教育的后两年,环境创设上增加一些儿童的书写、计算作品,增加一些“我要上小学”主题墙壁创设,日常生活中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儿童尽早熟悉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要求和作息制度。同时,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可以在教室布置一些儿童在幼儿园时期自己的作品,可以设立美工角、科学角等,以减少儿童在进入教室时产生的陌生感,让儿童爱上教室,使儿童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学习环境的转变,完成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在班级建设中,幼儿园可以考虑组建大班级,让不同班级的孩子都能在一起活动、游戏、探索知识,有助于儿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由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意识。
2.5调整教学形式:现阶段,在幼儿园,教学形式还是主要以儿童自主活动为主,通过角色游戏等形式探索知识,获取经验,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在小学,教师大多是组织者,儿童则成了接受者,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这种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形式的巨大转变,儿童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为了消除幼小衔接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断层,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比如,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有创造性质的儿童游戏活动,在教育内容中充实各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满足他们对实际活动的需要,同时,又使儿童可以学到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责任。在小学前两年的时候广泛运用游戏方式,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使儿童从具体形象性思维更好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使儿童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表现创造性、想象力和责任心,从而提高儿童的独立实践能力。
3幼小衔接工作的展望
综观国内幼小衔接的现状,还普遍存在着断层问题,一般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的多、而小学向幼儿园靠拢得较少。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的事情,只有一方另一方靠拢,是搞不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应针对学习方式、习惯培养、行为规范等问题进行研讨,形成一定的共识,根据两个阶段的差异性互相靠拢,共同向儿童的兴趣需要靠拢,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环节。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相信只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共同努力,必然能解决幼小衔接的断层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月娥,庞威.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能股教育,2008,(5)
[2]杨敏. 法国解决“幼小断层”问题的措施述评[J].当代学前教育,2009(1):47
[3]李灵. 走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09(Z1)
[4]曹艳. 幼小衔接中的五大适应问题与对策[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Z1)
[5]徐明.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2004,(6)
【关键词】断层现象;幼小衔接;路径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95-02
1“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的阐释
朱慕菊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原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在1990-1994年间合作项目之一。意在揭示我国部分城市与农村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指导意见。该项目朱慕菊为项目主任,由北师大、西北师大、南京师范、华南师大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必然要离开幼儿园教师(通常被认为是第二个母亲),而开始接触期望水平较高的小学教师,接受更加严格的要求,由于关系人的较大转变,儿童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和负担,部分儿童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2)学习方式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主要进行自由游戏和探索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而在一年级,儿童要进行正规科目学习,教师对儿童有较高的学习期望,儿童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学习知识,对于这种差别较大的学习方式,儿童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3)行为规范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的活动通常是自由的,基本没有什么约束条件,经过长期活动以后,儿童会认为这种活动方式是理所当然的,而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必须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儿童要服从集体规范,遵循学校规则,改变以往的活动规范,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4)社会结构的断层,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必然要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同时,为了获得新班级的认同以及自己在班级的社会位置,儿童要在小学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的朋友;
(5)期望水平的断层,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家长和教师会对儿童给予新的期望,相对于幼儿园阶段而言,为了使儿童以学业为主,必然要减少儿童游戏的时间;
(6)学习环境的断层,在幼儿园,儿童的学习环境是自由、活泼、灵巧的,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自由活动,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的科目学习开始变的繁重,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加,减少布置教室的时间,教室的环境变成单调的桌椅、课本,儿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减少之前在幼儿园游戏的时间,必然会使儿童感到压抑。
总之,幼儿园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感性情景丰富,宽松、亲切的活动情景,而进入一年级后,儿童开始面对一种相对规范,带有强制性要求的规范情境。从教育事业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来看,幼小衔接即是要求对这两种情景进行适度、合理的调适,从而使之顺利过渡,减少儿童从幼儿园进入效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
2我国幼小衔接工作路径
2.1重新划分学制:现阶段,国内教育阶段的划分是3-6岁儿童为幼儿教育,6-11岁儿童为小学教育,而在国外初级教育比较好的国家,如法国,一般是将2-11岁儿童的教育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一是启蒙学习阶段(2-5岁);二是基础学习阶段(5-8岁);三是深入学习阶段(8-11岁)。因此,为了减少国内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我国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进一步划分,笔者认为可将3-5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初始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通过简单的知识理论传授,寓教于乐,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为主;将5-8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适应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由幼儿园的自主探索活动向小学集体学习活动过渡,培养儿童的独立学习和适应集体的能力,初步养成自觉和独立学习的习惯;将8-11岁儿童的学习划分为深入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儿童增加学业任务,主要以课程以学习为主,减少儿童游戏以及其它活动的时间,儿童在该阶段以学习知识为主。通过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新学制的划分,可以使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更加顺利的过渡,进一步减少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断层问题,使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和学习,因此,根据国外儿童学习阶段的划分,对我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学制的从新划分是十分有必要的。
2.2调整课程内容:现阶段,国内幼儿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 艺术五大领域,小学教育课程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科学、自然等学科,但以语文和数学知识教育为主。为了消除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在学习方式上的断层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幼儿教育的最后两年增加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以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初步养成儿童的学习方式,避免儿童由幼儿教育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在学习方式上的断层,同时,可以在小学阶段的前两年增加一门生活课,该课程可以是科学课和生活课的合并,使儿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究,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初步的科学知识。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调整设置,可以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相互靠拢,顺利过渡。儿童在更好的进行学习的同时,减少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梯度,从而使幼小衔接可以顺利进行。
2.3调整期望水平: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儿童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活动对儿童进行启蒙式教育,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小学阶段,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任务的加重,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期望发生转变,重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成绩、掌握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儿童以学业为重,必然要减少儿童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时间,使儿童感到压力和困惑。为了消除期望水平的断层,以实现儿童由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可以通过调整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水平来实现。家长和教师要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是连续的两个阶段,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能生硬的转变期望水平,要柔性调整,在幼儿园教育的后两年,期望水平要有意识地提高,适当提高对儿童的要求,以使儿童适应这种转变,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要从较低的期望水平适当过渡,逐步减少儿童的游戏时间,逐步提高对儿童的要求, 使儿童的学习生活循序渐进,消除儿童由于家长和教师期望水平变化所产生的困惑。 2.4调整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儿童的学习环境是自由、活泼、灵巧的,儿童大部分时间以自主学习为主,进入一年级以后,儿童的科目学习开始变的繁重,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加,减少布置教室的时间,教室的环境变成单调的桌椅、课本,学习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使儿童感到压抑。为了消除学习环境的断层为幼小衔接带来的问题,可以考虑使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环境创设靠拢。比如幼儿教育的后两年,环境创设上增加一些儿童的书写、计算作品,增加一些“我要上小学”主题墙壁创设,日常生活中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儿童尽早熟悉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要求和作息制度。同时,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可以在教室布置一些儿童在幼儿园时期自己的作品,可以设立美工角、科学角等,以减少儿童在进入教室时产生的陌生感,让儿童爱上教室,使儿童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学习环境的转变,完成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在班级建设中,幼儿园可以考虑组建大班级,让不同班级的孩子都能在一起活动、游戏、探索知识,有助于儿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由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意识。
2.5调整教学形式:现阶段,在幼儿园,教学形式还是主要以儿童自主活动为主,通过角色游戏等形式探索知识,获取经验,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在小学,教师大多是组织者,儿童则成了接受者,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这种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形式的巨大转变,儿童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为了消除幼小衔接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断层,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小学教育的前两年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比如,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有创造性质的儿童游戏活动,在教育内容中充实各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满足他们对实际活动的需要,同时,又使儿童可以学到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责任。在小学前两年的时候广泛运用游戏方式,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使儿童从具体形象性思维更好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使儿童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表现创造性、想象力和责任心,从而提高儿童的独立实践能力。
3幼小衔接工作的展望
综观国内幼小衔接的现状,还普遍存在着断层问题,一般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的多、而小学向幼儿园靠拢得较少。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的事情,只有一方另一方靠拢,是搞不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应针对学习方式、习惯培养、行为规范等问题进行研讨,形成一定的共识,根据两个阶段的差异性互相靠拢,共同向儿童的兴趣需要靠拢,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环节。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相信只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共同努力,必然能解决幼小衔接的断层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月娥,庞威.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能股教育,2008,(5)
[2]杨敏. 法国解决“幼小断层”问题的措施述评[J].当代学前教育,2009(1):47
[3]李灵. 走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09(Z1)
[4]曹艳. 幼小衔接中的五大适应问题与对策[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Z1)
[5]徐明.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