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1965年札德(Zadeh)发表《模糊集》(Fuzzy Sets) 以来,模糊理论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学家族中的一员, 在20世纪70年代初引起美国语言学家雷科夫(George Lakoff)的注意,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学者也先后撰文探讨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并着重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最后,作者讨论了如何培养中国学生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和理解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语用功能; 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D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37-02
1引言
自从1965年札德(Zadeh)发表《模糊集》(Fuzzy Sets) 以来,模糊理论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语言学领域,相继出现了模糊语言学、模糊语义学等学科。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学家族中的一员, 在20世纪70年代初引起美国语言学家雷科夫(George Lakoff)的注意。此后,我国语言学界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也进行了探讨,在1979年和1980年,伍铁平教授先后发表了“模糊语言学初探”和“模糊语言学再探”两篇重要论文,首次把模糊语言学介绍到中国。随后,伍铁平教授相继撰写了20余篇论文,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学者也先后撰文探讨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
2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语用功能
2.1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模糊限制语(hedges)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雷科夫(George Lakoff)提出的。1972年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国际性词汇学研讨会上,他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了模糊限制词,指出模糊限制词就是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但是,在分析模糊限制词语时,应该注重其语用功能而不只是语法作用或语义功能。于是,普林斯(E. F. Prince)及其同事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细分,即模糊限制语可分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再分为“直接缓和型” (I think, I guess, I wonder, hard to say, as far as I can tell, probably, seem, etc.)和“间接缓和型”(sb. says that…, according to, the probability would be..., it is said that… etc.);“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也可再分为“程度变动型”(kind of, sort of, a little bit, somewhat, very, quite, almost, commonly, in a sense, more or less, etc.) 和“范围变动型”(about, around, approximately, roughly, over, 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 etc.)。
可见,“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就话题的真实程度和范围对话题内容做出修正,属于语义范畴,。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属于语用范畴,不影响话题的真值条件,只表示说话者就说话内容直接做主观猜测;或者提出客观依据,对话题做间接的评估,从而间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语言的模糊性并不妨碍交际,事实上,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客气,同时也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却需要使用模糊语言。
2.2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模糊限制语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意、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都有密切联系,此外还与说话者的职业、性别有关。不同职业的人,如医生、律师或外交官等,当他们不能或不愿意确切地解释某种事情时,便使用模糊限制语,以信守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模糊限制语在外交、外贸谈判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总之,模糊限制语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概括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2.2.1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美国洛杉机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A.Goguen说:“描述的不确切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送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事物作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率。”的确,像大纲、简介、简报、摘要等起这样的作用。它们记叙都很简略,具有模糊性,但传递的信息却颇多。
2.2.2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似乎有悖于模糊性的特点,但事实的确如此。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所以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达它们才显得更准确,这就是模糊与精确的辨证统一。例如:
a. A chicken is a bird.
b. A chicken is sort of a bird.
从鸟的特征上看,小鸡没有知更鸟典型,所以“小鸡是鸟”不完全对。但是,“小鸡有几分是鸟”是对的,或者说是接近对的,因为小鸡具有鸟的某些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模糊限制词,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2.3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在言语交际中,由于受话题、语言环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把话说得太死、太绝,说话人往往运用模糊语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其功能是给言语交际双方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例如:
A: What time did they go to work?
B: Sometime this morning.
例2)中,B不知道他们去上班的具体时间,但又不想撒谎,也不愿终止说话而使用了 Sometime 这一模糊限制词。B显然违背了“数量准则“,但恪守了”质量准则“,从而达到了合作需要。此外,B也暗示对方”我不知道他们上班的具体时间“ 2.2.4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有礼貌:政治、外事活动中大量的模糊言语,就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委婉一些、更含蓄一些。特别是针对一些有刺激性的话题,使用模糊言语常常可以其到掩饰或回避的作用。有时,运用模糊言语完全是出于对礼貌原则的考虑,这对于交际双方都是有益的。例如:
Could you tell me what time the bus leaves, please?
Your coat was a little bit dirty.
例3)中,说话者完全出于礼貌,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而有时,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有些言语行为在本质上与对方的面子相悖,即 “所谓的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要给对方留面子,方法之一就是在对方面子受到威胁时,如例4)中说话者那样,尽可能地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词,削弱对他人批评的锋芒或抵触,缓和紧张气氛。
2.2.5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文学语言离不开语言的模糊性。正如法国著名诗人马拉美(S. mallarme)所说:“过分精确的意义会使你那模糊的文学边得面目全非”。例如:
5) When Mr. Chen walked in the street, he was almost knocked out by a car suddenly emerging from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可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
3模糊限制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模糊限制语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因此,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正确使用它,尽量避免摸棱两可,否则就会影响交流。对模糊限制语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因此,本文作者根据外语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50个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和50个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他们来自于本文作者的院校。虽然涉及的学生不多,而且又是同一学校的,不具备广泛性,但是,学生对于模糊限制语的理解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作者发现,学生在理解模糊限制语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1)当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改变话语的真值后,学生对语义变化的感知度;(2)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语言交际中所转达的语用功能。因而,英语学习者在提高英语其他方面的技能的同时,应在这两个方面多多下工夫。在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介绍一些必要的语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Grice, H. 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A], In: Cole P. & J.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 Academic Press 41-58
[2]Leech, Geoffrey. N.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gman Inc., New York, U.S.A.
[3]Prince, E.F., et. Al. (1980), 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A], in Robert J.D. Pietro (ed) Linguistics and Processions.
[4]陈林华、李福印, 1994, “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年第5期
[5]陈治安、文旭,1996,“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1996年第5期
[6]陈治安、冉永平, 1995, “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7]何自然,1988,《语用学概论》[M],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8]伍铁平,1979,“模糊语言学初探”[J],《外国语》1979年第4期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语用功能; 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D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37-02
1引言
自从1965年札德(Zadeh)发表《模糊集》(Fuzzy Sets) 以来,模糊理论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语言学领域,相继出现了模糊语言学、模糊语义学等学科。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学家族中的一员, 在20世纪70年代初引起美国语言学家雷科夫(George Lakoff)的注意。此后,我国语言学界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也进行了探讨,在1979年和1980年,伍铁平教授先后发表了“模糊语言学初探”和“模糊语言学再探”两篇重要论文,首次把模糊语言学介绍到中国。随后,伍铁平教授相继撰写了20余篇论文,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学者也先后撰文探讨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
2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语用功能
2.1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模糊限制语(hedges)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雷科夫(George Lakoff)提出的。1972年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国际性词汇学研讨会上,他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了模糊限制词,指出模糊限制词就是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但是,在分析模糊限制词语时,应该注重其语用功能而不只是语法作用或语义功能。于是,普林斯(E. F. Prince)及其同事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细分,即模糊限制语可分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再分为“直接缓和型” (I think, I guess, I wonder, hard to say, as far as I can tell, probably, seem, etc.)和“间接缓和型”(sb. says that…, according to, the probability would be..., it is said that… etc.);“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也可再分为“程度变动型”(kind of, sort of, a little bit, somewhat, very, quite, almost, commonly, in a sense, more or less, etc.) 和“范围变动型”(about, around, approximately, roughly, over, 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 etc.)。
可见,“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就话题的真实程度和范围对话题内容做出修正,属于语义范畴,。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属于语用范畴,不影响话题的真值条件,只表示说话者就说话内容直接做主观猜测;或者提出客观依据,对话题做间接的评估,从而间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语言的模糊性并不妨碍交际,事实上,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客气,同时也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却需要使用模糊语言。
2.2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模糊限制语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意、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都有密切联系,此外还与说话者的职业、性别有关。不同职业的人,如医生、律师或外交官等,当他们不能或不愿意确切地解释某种事情时,便使用模糊限制语,以信守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模糊限制语在外交、外贸谈判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总之,模糊限制语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概括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2.2.1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美国洛杉机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A.Goguen说:“描述的不确切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送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事物作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率。”的确,像大纲、简介、简报、摘要等起这样的作用。它们记叙都很简略,具有模糊性,但传递的信息却颇多。
2.2.2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似乎有悖于模糊性的特点,但事实的确如此。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所以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达它们才显得更准确,这就是模糊与精确的辨证统一。例如:
a. A chicken is a bird.
b. A chicken is sort of a bird.
从鸟的特征上看,小鸡没有知更鸟典型,所以“小鸡是鸟”不完全对。但是,“小鸡有几分是鸟”是对的,或者说是接近对的,因为小鸡具有鸟的某些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模糊限制词,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2.3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在言语交际中,由于受话题、语言环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把话说得太死、太绝,说话人往往运用模糊语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其功能是给言语交际双方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例如:
A: What time did they go to work?
B: Sometime this morning.
例2)中,B不知道他们去上班的具体时间,但又不想撒谎,也不愿终止说话而使用了 Sometime 这一模糊限制词。B显然违背了“数量准则“,但恪守了”质量准则“,从而达到了合作需要。此外,B也暗示对方”我不知道他们上班的具体时间“ 2.2.4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有礼貌:政治、外事活动中大量的模糊言语,就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委婉一些、更含蓄一些。特别是针对一些有刺激性的话题,使用模糊言语常常可以其到掩饰或回避的作用。有时,运用模糊言语完全是出于对礼貌原则的考虑,这对于交际双方都是有益的。例如:
Could you tell me what time the bus leaves, please?
Your coat was a little bit dirty.
例3)中,说话者完全出于礼貌,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而有时,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有些言语行为在本质上与对方的面子相悖,即 “所谓的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要给对方留面子,方法之一就是在对方面子受到威胁时,如例4)中说话者那样,尽可能地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词,削弱对他人批评的锋芒或抵触,缓和紧张气氛。
2.2.5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文学语言离不开语言的模糊性。正如法国著名诗人马拉美(S. mallarme)所说:“过分精确的意义会使你那模糊的文学边得面目全非”。例如:
5) When Mr. Chen walked in the street, he was almost knocked out by a car suddenly emerging from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可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
3模糊限制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模糊限制语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因此,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正确使用它,尽量避免摸棱两可,否则就会影响交流。对模糊限制语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因此,本文作者根据外语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50个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和50个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他们来自于本文作者的院校。虽然涉及的学生不多,而且又是同一学校的,不具备广泛性,但是,学生对于模糊限制语的理解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作者发现,学生在理解模糊限制语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1)当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改变话语的真值后,学生对语义变化的感知度;(2)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语言交际中所转达的语用功能。因而,英语学习者在提高英语其他方面的技能的同时,应在这两个方面多多下工夫。在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介绍一些必要的语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Grice, H. 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A], In: Cole P. & J.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 Academic Press 41-58
[2]Leech, Geoffrey. N.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gman Inc., New York, U.S.A.
[3]Prince, E.F., et. Al. (1980), 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A], in Robert J.D. Pietro (ed) Linguistics and Processions.
[4]陈林华、李福印, 1994, “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年第5期
[5]陈治安、文旭,1996,“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1996年第5期
[6]陈治安、冉永平, 1995, “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7]何自然,1988,《语用学概论》[M],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8]伍铁平,1979,“模糊语言学初探”[J],《外国语》197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