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蚌埠学院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适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出了要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配套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2016年,教育部针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问题指出,高校办学思路要实现四个转到: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针对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布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已举办了七期转型发展培训班,专家们围绕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刻交流。所有这些决策和措施对于我国高校分类改革和应用型高校建设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
  蚌埠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紧紧围绕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将“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作为自己的办学类型定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不仅要保持原有的学科建设和实践发展规律,而且要紧紧围绕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发展脉络,积极探索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专业人才,为弘扬地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地方音乐服务。要实现转型发展,音乐与舞蹈学院广大教师应当在广泛调研社会需求诸如毕业生走访、用人单位回访、在校生调查等基础上,深入研究本院音乐学专业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从音乐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音乐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重构、高素质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育、产教联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立四个方面对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足之处请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始建于1978年,至今已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目前,我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立足蚌埠市,服务皖北地区,辐射安徽省,顺应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学音乐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较为广泛的文化修养,熟悉相关教育理论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系统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及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从事音乐教学、音乐研究和指导艺术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不难看出,该培养方案中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关注未来基础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音乐师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文化馆、少年宫、社区、文化传播公司等部门都迫切需要音乐专业人才。因此,音乐与舞蹈学院全体教师应该知道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掌握课程设置与社会相关行业、职业和岗位的对应性,清楚社会相关行业、岗位对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岗位从业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以及不同人才类型的特殊要求,是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是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环节。蚌埠学院音乐学专业现开设的课程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012版)的要求设置的,与其他同类高校基本保持一致。现行的音乐学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较2016年培养方案有了很大的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增设了乐队训练与舞台实践、舞蹈训练与舞台实践、合唱训练与舞台实践、重唱训练与舞台实践、古筝训练与舞台实践共五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从五门课程中任选一门课程进行训练与实践,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期音乐会的设置,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二是课程设置较为合理。蚌埠学院不是学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不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标的人才。蚌埠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着眼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在2016年音乐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复调和音乐专业英语(上、下)分别被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这两门课程的设置与当前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不太吻合。因此,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删掉了这两门课程。该方案还有其他改进,这里就不再一一指出了。
  然而,在仔细研读现行的培养方案后,笔者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结构欠合理。外国民族音乐这门课程被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不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二是本土音乐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仅开设安徽花鼓灯和淮河流域民间音乐两门本土音乐课程,这与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思路相距甚远。安徽花鼓灯作为专业任选课(必选),共4学分,64课时,在第二学年开设,有利于被誉为“东方芭蕾”——花鼓灯艺术保护与传承。淮河流域民间音乐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与美学课程并列,学生从这两门课程中任选一门学习,不利于学生对淮河流域民间音乐的认识和把握。三是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只关注于将学生作为未来基础教育以及社会培训机构音乐师资进行培养,而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在中小学从事音乐教学,文化馆、少年宫、文化传播公司、社区等部门都急需大量的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   课程的转型是实施转型的关键,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鉴于现行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如下调整。
  首先,要顺应后现代教学学科所提倡的尊重文化个性、强调文化差异、重视主体精神和创造发挥的宗旨,将地方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课堂,从而更好地为地方文化发展服务。课程建设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增设凤阳花鼓、泗州戏课程,并且将它们与安徽花鼓灯一并作为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特色课程,开创具有地方音乐特色的办学道路。将原先的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改为专业必修课程,从而扩大该课程的受教育面。增设安徽地方音乐名曲赏析为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写安徽、唱安徽、颂安徽、宣传安徽,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歌唱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取得的成就,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2]。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增设外国民间音乐课程,以便让每个学生对全球多元音乐文化有个全面的认识,并且把音乐当作文化来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克服“西方音乐中心论”的思想。
  其次,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议增设民间音乐采风、民间舞蹈采编、民间音乐采集与编辑制作、群众文艺活动设计与策划等必修课程。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到地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去,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再次,为了区别于其他学术型大学,适当压缩、调整一些专业课程。如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将现有的和声和曲式分析两门课程的课时适当压缩,合并为和声和曲式分析课程。为突出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增加键盘和声的教学内容。将现有的合唱与指挥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压缩合唱与指挥课时,增设群众合唱排练课程,便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参与到群众合唱排练之中。将现有的美学课程改为音乐美学,这样更符合音乐学的学科规律。
  最后,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辦学理念,学院开设意大利语言艺术、声乐教学法、钢琴教学法、童声合唱、儿童歌曲写作、录音工程、小型音乐剧编排、小型乐队编配、舞蹈编排、舞台艺术、演出服饰与化妆、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等多门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素质音乐师资是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今,在地方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音乐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既能在舞台上表演,又能在讲台上教学。这种“双师双能型”音乐教师是当前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双能型”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推动地方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保障。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要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社会实际需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做到课堂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学校自办学以来,音乐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中华传统音乐特别是蚌埠周边本土传统音乐系统化、专业化教学一直相对薄弱。音乐与舞蹈学院的“短板”在于缺乏高水平的传统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了解决高水平师资不足的问题,音乐与舞蹈学院可以通过成立“花鼓灯大师工作室”“凤阳花鼓大师工作室”“泗州戏大师工作室”等,引进知名的艺术大师来校内开展教学和科研。这些大师应该是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技艺精湛、贡献突出、群众公认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艺术大师工作室的建立,旨在给艺术大师创造一个环境,提供一个平台,更好地发挥艺术大师在传授技艺方面的优势。工作室以艺术大师为带头人,带高徒、传绝技,把艺术大师工作室建设成为音乐与舞蹈学院后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对本院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促进了院内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由艺术大师和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力量雄厚的校内教学、科研团队,再聘请一批在舞蹈、音乐、作曲、器乐演奏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共同参与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把蚌埠学院打造成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承的基地和高地。
  大师工作室以艺术大师为项目负责人,传绝技、带高徒,为社会培养艺术骨干。此外,将大师工作室的项目实施方案和学科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大师工作室将深化改革音乐与舞蹈学院原有的课程体系,尝试将花鼓灯、凤阳花鼓、泗州戏等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各类课程、教材、教学法的改革中,并采用集体教学、个别指导、观摩演出、学术讲座和舞台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音乐与舞蹈学院借助艺术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创作、编排了一批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并参与到全国性文艺展演和学科竞赛中,从而提高了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办学知名度。我校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将蚌埠学院建设成为教育部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花鼓灯或者泗州戏)传承基地。
  四、成立产教联盟的培养模式是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
  产教融合是促进校企合作育人的基本手段,是实现产学结合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既是推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增强学校服务行业、服务地方、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学校、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应秉承“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本着“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快与蚌埠市委宣传部、蚌埠市教育局、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安徽省泗州戏剧院、蚌埠市歌舞团、蚌埠市文化馆、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文化旅游局、蚌埠市非遗保护中心、蚌埠大剧院、安徽水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蚌埠卷烟厂等多个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成立产教联盟。产教联盟以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为核心,就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艺术创作、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通过实行产教联盟的模式,多部门共同完善音乐学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音乐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无缝对接,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多赢的协同创新发展平台。
  产教联盟的成立,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重要里程碑。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将以产教联盟为契机,做好校企合作的大文章,打造蚌埠学院音乐教育的新名片,全面提升音乐教育的创新驱动力。学校与社会相关部门的精诚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蚌埠学院人才与教学科研优势、相关部门的经营效益与社会服务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这对推动安徽省专业音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本科高校的中心任务。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体系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是我们有效应对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应该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从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
其他文献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测量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更多新的测量知识被用于工程建设之中,而新的工程设计对工程测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工程测量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下文简称“华立学院”)作为广东省的一所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土建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在工程
期刊
[摘 要]该研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分析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入手,探讨通过优化理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加强师资建设、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式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并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期刊
[摘 要]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和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大审美教育的砝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亦即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构建完善的人格。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实施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高校图书馆理应有所作为。  [关键词]美育;文化的美质;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关键词]课程思政;物理化学课程;课程改革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课程思政是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教书育人功能的本意。课程思政就是要把思想政治
期刊
[关键词]地方性;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课程;微景观;教学改革  学好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风景园林理论水平及参与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能力很有帮助。从相关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可知,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所占的分量很小,内容涉及面窄,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雷同,缺乏地方性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针对其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应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关键词]雨课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教学改革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土壤基础知识和土壤污染的相关理论,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掌握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土壤学和土壤污染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期刊
[关键词]信息化;学生中心;过程流体机械;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2013年6 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的签约成员,这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在我国已经拉开[1]。《华盛顿协议》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三大基本理念,引导和促进着我国高校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核心一环是课程教学,只有保证课程教学产出(课程教学目标),才能保证学生毕业时
期刊
[摘 要]为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并具备一定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17年组建了“大统计”课程组。通过整合分散的统计教学资源,课程组构建了一套稳定的教学分工合作+动态教学调整机制。作为统计课程的排头兵,应用统计学课程在开课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先行探索。为了检验改革成果,课程组特地组织了一次应用统计学学后反馈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该课程教学改
期刊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经验借鉴  为了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
期刊
[关键词]新农科;农学;核心课程群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21世纪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化、人工智能化在农业产业链各個环节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以劳动力为主的农业发展速度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农业发展。2018年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和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前夕,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