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处于厄运的时候,当我们败下阵的时候,当我们面临一场巨大灾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将人生寄托于希望。希望会使我们忘记眼下的失败和痛苦,给自己的人生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给生命注满希望,朝着这个亮点迈起你的步伐,不要注重你的结果和开始,只求过程之美。
而史铁生先生的《命若琴弦》不就蕴含了这个道理吗?给生命注满希望,才有了动力,才能铺就成才之路。
三弦琴,弦在琴上,拨动的是生命的脉搏。丝丝音符演绎的是活着的希望。史铁生先生用现代寓言的方式道出了人在生命旅途中的苦难,寓示了人要有希望才能自我救赎。三弦琴,表面上看它诉说的是三代人的人生苦难,然而在这三弦琴上我们读出的还有人由残疾到残缺,再到自我救赎的人生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最关键的是那琴槽里轻微的低声蛇皮摩擦声,它就是生命的希望,它就是生活的目标。
作品的开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走在人生征途上的画面:“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像飘浮在空中的两朵白云。“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这是一个生命的历程,只在过程中展示它们的美丽。
老瞎子,怀着重见光明的希望,才有了勇气,才有了信心,弹断了一千根弦就可以得到药方,必须是真正的弹断了才行,于是,在风中在雨中三弦琴伴随着他走过了50个春秋,然而最后他的心弦也绷断了,因为支撑着他存活的竟是一张白纸。直到那时,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他要去告诉他的徒弟,因为“他知道孩子的心情、处境”,所以“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我们为实现一个目标,多少年风雨兼程地走来,那个希望竟是谎言,尽管那个谎言被叫作美丽的谎言,但是也阻挡不住我们内心的伤痛。虽然希望化为泡影,但是你若发现你在实现这个目标中已拥有了快乐,那将是一种残缺的美。就像这篇作品中所述:“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那是那么快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是虚设。”回味起过去的点滴,老瞎子也是快乐的,毕竟结局是那一瞬间,化作永恒而值得体味和留恋的却是过程。
小瞎子,一个17岁的少年,处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他有太多的华美的梦。他对兰妮的爱慕之情,对电匣子的爱不释手,对三弦琴的不屑一顾,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理解,当他的梦一点一滴的破灭时,他的师父找到了他,他要看看这个世界,于是他的师父又把那“药方”再次塞到他的琴槽里。他们渴望见到光明,就有了目标,但是无字药方带给他们的是希望大破灭。经历了希望和破灭的师父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知道唯有希望和目标才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于是重新建立这个虚设的目标。
老瞎子和小瞎子相比,已走过了大半人生。“我是过来人,总比你知道的多。”在这条救赎的路上他不仅要弹断一千根弦实现梦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引路,用盲人的方式引导一个像自己一样的少年,让自己、让他,早日看见这美丽的、如梦的世界。老瞎子是在师父的引导下走到了今天,今天他正用着同样的方式引导着另一个“自己”。老瞎子深谙世事,小瞎子少年懵懂。小瞎子有着美好的梦想,“曲折的油浪”“电匣子”“兰秀儿”……有梦想就有希望。师父、徒弟相依为命,两代人有着不同的梦想。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梦,那就是重见光明。师父心系着琴槽中那个药方,徒弟做着少年的梦,一辈子走着……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面对命中注定的人生苦难,构设了人类自我救赎的路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标,而在于过程。但生命却需要目标的索引,哪怕是在虚设的目标的引导下,生命的弦才能绷紧,人生的过程才能绽放出辉煌,从而在自我救赎中获救。
三代瞎子,他们命中注定的残疾,他们无法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他们活在阴暗之中,没有阳光,也注定要命中苦度一生。小瞎子的爱情悲剧,师父和师父的师父在年少时都曾面对过。他们因为生理的残疾而导致了心理上的残疾和人生的残缺。但我们应感慨他们在生命的希望中曾绽放的光芒,他们给无数个山谷的夜里带来的欢乐和笑声,以及他们一步步趋向希望的激动。
他们渴望看见光明,就有了目标,但无字药方带给他们的是希望的破灭。经历了希望和破灭的师父,感悟了人生的真谛。他知道唯有希望的目标才是他们的人生支柱,于是重新建立起这个虚设的目标。
活在生命的琴弦上,弹出生命的光芒。
是不是没尝过茶般的苦涩,就无法体会美酒的醉人?是不是没经历过挫折和生活的历练,就无法悟出活着的意义?给生命注满希望,走一条成才之路,不管结局是喜或是悲,经历过你就已拥有了美丽。当你到老得哪儿都去不了时,把过去酿成一杯美酒细细啜饮,这不是很美吗?
(安徽萧县师范学校)
而史铁生先生的《命若琴弦》不就蕴含了这个道理吗?给生命注满希望,才有了动力,才能铺就成才之路。
三弦琴,弦在琴上,拨动的是生命的脉搏。丝丝音符演绎的是活着的希望。史铁生先生用现代寓言的方式道出了人在生命旅途中的苦难,寓示了人要有希望才能自我救赎。三弦琴,表面上看它诉说的是三代人的人生苦难,然而在这三弦琴上我们读出的还有人由残疾到残缺,再到自我救赎的人生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最关键的是那琴槽里轻微的低声蛇皮摩擦声,它就是生命的希望,它就是生活的目标。
作品的开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走在人生征途上的画面:“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像飘浮在空中的两朵白云。“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这是一个生命的历程,只在过程中展示它们的美丽。
老瞎子,怀着重见光明的希望,才有了勇气,才有了信心,弹断了一千根弦就可以得到药方,必须是真正的弹断了才行,于是,在风中在雨中三弦琴伴随着他走过了50个春秋,然而最后他的心弦也绷断了,因为支撑着他存活的竟是一张白纸。直到那时,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他要去告诉他的徒弟,因为“他知道孩子的心情、处境”,所以“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我们为实现一个目标,多少年风雨兼程地走来,那个希望竟是谎言,尽管那个谎言被叫作美丽的谎言,但是也阻挡不住我们内心的伤痛。虽然希望化为泡影,但是你若发现你在实现这个目标中已拥有了快乐,那将是一种残缺的美。就像这篇作品中所述:“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那是那么快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是虚设。”回味起过去的点滴,老瞎子也是快乐的,毕竟结局是那一瞬间,化作永恒而值得体味和留恋的却是过程。
小瞎子,一个17岁的少年,处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他有太多的华美的梦。他对兰妮的爱慕之情,对电匣子的爱不释手,对三弦琴的不屑一顾,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理解,当他的梦一点一滴的破灭时,他的师父找到了他,他要看看这个世界,于是他的师父又把那“药方”再次塞到他的琴槽里。他们渴望见到光明,就有了目标,但是无字药方带给他们的是希望大破灭。经历了希望和破灭的师父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知道唯有希望和目标才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于是重新建立这个虚设的目标。
老瞎子和小瞎子相比,已走过了大半人生。“我是过来人,总比你知道的多。”在这条救赎的路上他不仅要弹断一千根弦实现梦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引路,用盲人的方式引导一个像自己一样的少年,让自己、让他,早日看见这美丽的、如梦的世界。老瞎子是在师父的引导下走到了今天,今天他正用着同样的方式引导着另一个“自己”。老瞎子深谙世事,小瞎子少年懵懂。小瞎子有着美好的梦想,“曲折的油浪”“电匣子”“兰秀儿”……有梦想就有希望。师父、徒弟相依为命,两代人有着不同的梦想。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梦,那就是重见光明。师父心系着琴槽中那个药方,徒弟做着少年的梦,一辈子走着……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面对命中注定的人生苦难,构设了人类自我救赎的路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标,而在于过程。但生命却需要目标的索引,哪怕是在虚设的目标的引导下,生命的弦才能绷紧,人生的过程才能绽放出辉煌,从而在自我救赎中获救。
三代瞎子,他们命中注定的残疾,他们无法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他们活在阴暗之中,没有阳光,也注定要命中苦度一生。小瞎子的爱情悲剧,师父和师父的师父在年少时都曾面对过。他们因为生理的残疾而导致了心理上的残疾和人生的残缺。但我们应感慨他们在生命的希望中曾绽放的光芒,他们给无数个山谷的夜里带来的欢乐和笑声,以及他们一步步趋向希望的激动。
他们渴望看见光明,就有了目标,但无字药方带给他们的是希望的破灭。经历了希望和破灭的师父,感悟了人生的真谛。他知道唯有希望的目标才是他们的人生支柱,于是重新建立起这个虚设的目标。
活在生命的琴弦上,弹出生命的光芒。
是不是没尝过茶般的苦涩,就无法体会美酒的醉人?是不是没经历过挫折和生活的历练,就无法悟出活着的意义?给生命注满希望,走一条成才之路,不管结局是喜或是悲,经历过你就已拥有了美丽。当你到老得哪儿都去不了时,把过去酿成一杯美酒细细啜饮,这不是很美吗?
(安徽萧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