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充满浓郁典型悲剧色彩——觉新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巴金先生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典型形象。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觉新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之一。觉新在新旧意识交替下理想幻灭,爱情受挫,丧失青春的悲剧,作为封建时代的长子形象,他既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又积极维护着旧制度,显得更加迷茫,无助,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新旧思想;悲剧色彩;觉新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巴金描写的众多人物形象中,高觉新是介于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特殊人物,这种人物形象既反映了我们民族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的一面,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的犹豫和徘徊。一方面,他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影响,有着严重的旧思想旧观念,顺应着旧的环境而生活,用他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向旧的制度妥协忍让,宁愿牺牲自己,也从不反抗;另一方面,他受新思潮的影响,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从于专制家长的安排,向罪恶的社会和制度低头,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一生。
  1、觉新的性格特征:“长子的悲剧是其“双重人格”的悲剧
  作为“长子”,在性格上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是由于封建宗教制度和家庭制度的影响,使高觉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孝悌为先”的思想。这种思想禁锢着他的思想,他事事处处都以这种思想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在高觉新看来,封建伦理制度就是金科玉律,是万万动摇不得的,而维护封建伦理秩序,就是他应有的责任,尽管很多时候他也感觉这些封建伦理是荒谬的,但他们绝对不敢想去违背它。因此,当他从长辈们手中接过了大家庭的担子之后,他便肩负着“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的责任,维护封建伦理秩序便成为他神圣的义务。他竭力忠于自己的责任,像“家长”那样甘心为大家庭的安定和温饱而鞠躬尽瘁,甚至不惜以牺牲个人的幸福为代价,去换取一个“孝子贤孙”的美名。他“极力避免与她们冲突”,用尽办法去维护这种孝悌观念,即使自己受到多么大的牺牲,他也要这样做。对于长辈们的话,他只能唯命是从、唯言是听。他四处讨好,无论谁让他办事,无论办什么事,他都诚心诚意地去办,以保证大家族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兴旺。他奉行的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以“作揖主义”去换了别人的同情,以“无抵抗主义”去吸引长辈的注意。
  另一方面,是在新思想的影响下,长子们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的罪恶有所认识,从而在爱与憎的冲突,思想与行动的冲突,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中徘徊彷徨。封建大家庭中的长子长孙们,他们自己也受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摧残和迫害。为了恪守封建孝道,高觉新不得不违心地接受长辈们“送给自己的礼物”——包办婚姻,从而让无爱的婚姻牺牲了别人的一世,自己也咀嚼着生活的苦汁。与梅表妹的感情被他们残酷的破坏,即使像觉新与瑞珏那样,结婚后产生了一定的感情,但这感情“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继承了“家长”职务之后,在艰难的“执政”过程中,他逐渐看到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仇恨和斗争”,看到了在“仁义道德”面纱下掩盖着的腐败和丑恶,看到了“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的虚伪和残酷,看清了“这是禽兽的世界,”感到“人生好凄凉”,加之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他也不甘心人不人、鬼不鬼地生活下去,热切地渴望着从大家庭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是,他又是十分软弱、经常动摇的,“好像是新旧文化中的钟摆,他必须左右摆匀,才能使时刻进行得平稳准确”。他虽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彻底觉醒起来,更不敢付诸行动,而只能终日惴惴,如履薄冰,在灵魂的煎熬中苦苦挣扎。当自己的妻子要生产时,为了那荒唐的封建习俗,让自己的妻子难产而死,连那最后一面也无缘相见。面对兄弟们的指责,他只是一味地向他们诉苦:“你们所做的一切错事,他们都会怪到我头上。”表现得极其无奈,却从不想着与他们一样反对那错误的礼教。
  2、觉新身上那种懦弱苟且性格的形成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①长子玄孙的地位。要求觉新必须维护这个制度,并处处对这种家庭制度起保证作用,所以觉新的命运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在过早地成亲,父亲又过早地死去之后,他秉承父亲的遗愿,为了保护自己这一房的利益,小心翼翼地在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和卑琐的事务中到处周旋,接受来自物质和精神的压力,扮演着人生悲剧的角色,由此,现实和理想就出现了尖锐的冲突,并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②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的毒害,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力量。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已经将觉新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他害怕别人说闲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担心高家从他手中败落,害怕承担不肖的罪名等,因此尽管他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命运的悲剧性,每次还总是自告奋勇地把头往绞索中伸,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这是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普遍具有的国民性。
  ③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觉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是与觉慧等人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权、平等的观念不同,他从中吸取的则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他之所以信奉这样的主义,是因为这样的主义能够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能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而自己并不觉得矛盾。
  ④觉新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概括了封建末世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具有悲剧的深刻性和典型性。尽管觉新总是以牺牲自我的方式以换取家庭的和谐,然而残酷命运却专门作弄觉新这样的老实人,他接连失去生命中两个最亲爱的女人。
  3、社会悲剧现实根源
  觉新性格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他出生于戊戌变法前夕,他所成长的年代恰值东西文化相互撞击、封建传统观念与科学民主思想激烈交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别的知识分子或许可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成为新人,成为新型的知识分子。在《家》第六章写道:“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寻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以及后来上海、南京两地六月初大罢市的新闻。”“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地读这些书报,连通讯栏也不肯轻易放过。”觉新后来进的也是新式的中学,也接触到化学之类的新学,和弟弟们一样接受新时期的思想和理论。但进中学前的十几年间,他所接受的只能是觉英觉世觉群他们所受的那种教育;而且作为长房长孙,作为大家族未来的重要接班人,他还得接受那类严格的管教。虽然他也接受了新的教育,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但封建传统思想在他思想中留下的深厚积淀使他无法割舍与旧家庭的情感。对于觉新及更为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迈向新世纪只不过是他们理想中的奢望。因此,在这历史转折时期,觉新这一类知识分子比他们的前一代只不过多感受到一点新的气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重负使他们无法摆脱旧的羁绊而轻装前进。弟弟们接受的是新的进步的反抗思想,而他却学会了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趋新和进步是暂时的,消极、守旧、落伍的一方面才是觉新性格中的主导因素,他最终还无法跨越所处的时代和他所属的家庭而成为觉慧、觉民式的人物。因此,从根本上说,觉新仍然属于传统类型的知识分子,他属于旧时代。
  4、探究觉新悲剧形象的意义
  巴金虽出生于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但他对封建主义存在着强烈的不满,所以作者对觉新采取了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从主要方面来说,觉新是受害者、牺牲品,在民主势力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是中间派,应当教育、争取。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觉新的“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不留一点情面的作了深刻的批判。它告诉我们:在专制和压迫面前,奉行“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企图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只能是对黑暗势力的妥协,等于自杀,甚至比自杀更惨,作反动势力的帮凶。觉新的悲剧形象明白的告诉我们: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归根结底是在于他没有拿出自己的勇气,去面对现实。导致自己做了黑暗势力的帮凶,帮助他们去做一些害人又害己的事情。但觉新性格也有其普遍的认识意义。对这一人物的研究,一方面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封建制度罪恶的认识,对其灭亡的必然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中国“要想进步,要想太平,总得连根拔去‘双重思想’。因为世界虽不小,但彷徨的人种,是终究寻不出位置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其思想必须是独立的,清醒的,永远不追随他人的。鲁迅的一句话便又浮现在眼前,"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如果没有人走第一步路,这世上便没有自由之路,觉新作为一个长子,在一个价值观念,道德理论以及社会心态发生剧烈动荡嬗变的历史大转折的时代,他最后的觉醒,无疑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让生命不再无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宏聪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
  [2]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3]黄修己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4]巴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8月第2版。
  [5]巴金《海行杂记·两封信》,载《巴金选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强调把人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本。高校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调知识创造与创新,而且对人力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高校与其所属科技企业的特殊关系,使得这种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高校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强调把人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本
期刊
Abstract:Since 2001, a newly-issued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a series of English textbooks have been adopted in secondary schools across China, in which four type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期刊
摘要: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哈波·李从理性层面塑造了艾提克斯这么一个完美的耶稣的形象,他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极富正义感、才辩无双的律师,更是一个以身作则而又不乏温情的好父亲。通过对这么一个形象的塑造,作者体现出对人的各种境遇、情感以及对生命的关注,反映了《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衍流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理性;原型    《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于196
期刊
摘 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通过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关键词: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新农村建设    关于三农
期刊
摘 要:政府绩效评价是一个国际公认的难题。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和改进政府绩效的治理工具,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已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政府绩效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提出了第三方的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强调了在实践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方面,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    政府绩效评估是指以一定的时段为界限,对政府的工作效
期刊
摘 要:中韩建交以来,中国成为韩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各沿海开放城市,韩资企业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中方雇员进入韩资企业的管理层,对他们来说适当了解一些韩国人的企业文化、生活习俗、工作态度、企业管理机制,相信在工作和生活上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韩资企业;中方雇员;企业文化;管理机制    自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以来,中韩两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然而,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的高师,对弘扬民族音乐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针对民族音乐在高师日渐式微的现状,弘扬民族音乐,对其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强化高师中的民族音乐教学,使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适应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近些年来,中国高师音乐教学和科研都取得了可喜的
期刊
摘 要:物流活动具有悠长的历史,物流活动存在于人类最简单的贸易活动之中。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效、迅捷是现代物流业最显著的特点。本文阐述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产业;现代物流;物流服务;发展对策    一、物流与现代物流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
期刊
谁拥有了高质量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这是世界各国政治家、教育家和有识之士的共识。而基础教育更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小学校长的素质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  在山东省骨干校长培训班上,有一位校长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做校长就一定要做现代化的校长,不做现代化校长,就会被时代淘汰。而要做现代化的校长,第一,要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内容,懂得
期刊
摘 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蓬勃兴起,社区文化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的相近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习俗传统和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