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英雄主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zho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小说创作的最高峰,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的一些短篇作品中的高超艺术技巧和深邃的创作思想,如《笑面人》。这篇作品虽因情节安排上的混乱而饱受评论界的批评,但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思想却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的主人公不仅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更从侧面反衬出了塞林格这个社会道德捍卫者的孤独。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笑面人形象的解读,着力探寻造成笑面人悲剧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塞林格笑面人孤独感英雄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作为美国20世纪青少年小说创作的佼佼者,J·D·塞林格一生致力于青少年生存状况的研究。正如他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塞林格总是善于创作一些针对青少年思想混乱的作品。而本文所介绍的短篇小说《笑面人》虽然并没有直接将故事的主人公安排为青少年,但却从孩子们喜好的“笑面人故事”中反衬出了当时青少年的普遍道德倾向。
  发表于1949年3月19日美国《纽约客》杂志上的《笑面人》,集中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游侠式的英雄人物。之后,由于塞林格短篇作品的稀缺,出版商将包括有《笑面人》在内的九篇短篇小说编订成集,定名为《九故事》,最终美国利特尔-布朗公司于1953年4月6日出版,笔者所参阅的也正是这部小说集。在这个短篇作品中,塞林格完全是以两条线索在驾驭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条是以一群青少年的课余活动为线索,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名为科马奇斯(Comanches)的课外活动团体,指挥和辅导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被孩子们崇敬地称为“头儿”。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头儿”给孩子们讲的“笑面人”故事。虽然作品在两条线索的协调性把握上有所欠缺,这也招致了当时一些评论家的批评。但是我们并不能拿一种传统的眼光来看待这篇作品,从小说的主体框架来看,故事开头一直是在介绍这群孩子的课余活动,但是一直没有对“头儿”和其女友未婚先孕的事情作个交代,这也正是评论界批评的一个焦点。他们认为塞林格在故事中刻意忽视对未婚先孕这种有伤风化的情节介绍,并表现出了一种默许的态度,这是在扭曲青少年的道德标准。但是笔者认为,塞林格本来就是以特立独行的创作思想而闻名的,我们姑且不论未婚先孕是否有伤风化,他的沉默其实是对青少年的一种人性化的宽容,况且《笑面人》的主要艺术价值是在他的小说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就如同一部20世纪初的美国小史一般,《笑面人》为我们呈现的是当时青少年的普遍信仰和追求。事实上,这篇小说的主题隐藏性很强,直至小说开始很长一段时,笑面人的主题故事才从“头儿”的口中开始讲述。这个凄美的笑面人故事情节跌宕,主人公笑面人的遭遇悲惨,始终表现出了一种孤独的英雄主义气概。
  一游侠的孤独与深沉
  人类最可怕的遭遇就是被排斥于人类社会之外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仅让人感到煎熬和绝望,更有甚者会让人产生报复社会的仇恨。但是塞林格《笑面人》中的主人公却没有在这类孤独的生活中消磨了爱的意志。塞林格的绝大部分小说在描写青少年的叛逆时,着力表现的也正是这些青少年内心世界的孤独感。《笑面人》虽然不是直接描写青少年的作品,但是通过孩子们对笑面人的崇拜,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青少年内心世界的狭隘和孤独。
  我们都知道,笑面人的脸给人的是一种恐怖的感觉,并非如雨果的《笑面人》一样始终给人一个真正的笑脸。之所以长成这样一张脸是与笑面人的童年遭遇密不可分的。幼年时,被土匪绑架的笑面人因父母不愿意掏赎金解救,致使劫匪恼羞成怒将孩子的脸毁容,经过生理成长后,孩子的脸就长成了之后笑面人面目狰狞的脸。也正是由于这张恐怖的面容,使得笑面人在之后的生活中始终以一副面具示人,而这张面具也成为了他与现实社会隔绝的象征。由于这张恐怖阴森的面容影响,使得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都对笑面人敬而远之。小说中这看似漫不经心的外貌描述实际正是笑面人心中最深的痛,因为内心纯洁的他实际是很想与人为善的,但是命运的不堪使他注定会被人类社会所抛弃,也被他所属的群体所抛弃,所以也造成了笑面人自小的孤独感。没有伙伴的笑面人只能以密林中的动物为朋友,也只有在那里他才敢于摘掉面罩,平等友善地与与动物交流,因为动物对外貌美丑是没有评判标准的,这样动物便成为了笑面人排解孤独的唯一精神寄托。尽管塞林格着力描写了笑面人与动物相处时的快乐场景,但是他毕竟是人类的一份子,却只能无奈地与动物为伍,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社会的悲哀。
  纵观浩瀚的世界文学海洋,孤独的主人公很多,如孤独抗争坚韧不懈的桑迪亚哥,渴望孤独享受孤独的亚哈,孤独中寻求复仇机会的哈姆雷特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孤独者的共性就是他们之所以选择孤独的生活都是因为他们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而塞林格笔下的笑面人则不同,笑面人本不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也没有什么复仇的心机,所以他的孤独是被迫的选择。为了摆脱孤独,他每天冒着被土匪打骂的危险也要想方设法地跑到密林中与他的动物朋友们交谈相聚,也只有在每天的这段时间,笑面人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快乐。可见,笑面人的孤独完全是外界环境强加给他的不公待遇。实际上,笑面人内心是如人类一般的纯洁善良。他出身于一个很有教养的传教士家庭,只是幼年时不幸被拐走,他的父母完全有能力将他赎回来,但其父母由于宗教信仰的偏见,拒绝付赎金,这是一个多么荒谬和堂皇的借口啊!自己孩子遭遇危险,父母却为了“对金钱的虔诚”而放弃营救,人类文明的悲哀也不过如此了!由此我们可以说,是金钱社会的虚伪和殘忍断送了笑面人本该美好的人生。被遗弃的孩子就这样成为了劫匪刀板上的鱼肉,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被恼羞成怒的土匪把头部夹成了畸形儿的样子,“他的脑袋成了不长头发的山核桃形,嘴没嘴样,只是在鼻子下的椭圆洞,鼻孔内塞满了肉,呼吸时,鼻子下的洞一张一缩,如同怪物身上的液泡。”从此,恐怖的面容永远地伴随了笑面人一生,同时他也彻底被人类社会所遗弃,成为一个孤独而深沉的游侠。可见,真正造成笑面人悲剧的除了那些十恶不赦的土匪外,他的父母也是断送他美好人生的罪魁祸首之一。
  二笑面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英雄的特质除了有着超凡的牺牲精神外,还有着众多不可预知的悲剧结局。孤独造就了笑面人非凡的战斗力,使他成为了一名神秘的游侠。在笑面人游历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的慷慨、他的宽容和他的忠诚,塞林格通过“头儿”的讲述为读者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展现了笑面人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英雄的伟岸和悲壮彻底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在这一点上看,这个短篇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完全不同于塞林格的其他小说作品的。在塞林格以往的作品中到处都充斥着一种青春的无奈与困惑,很少能看到激情飞扬的一面。但是在《笑面人》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主人公形象,笑面人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不公命运的乐观主义抗争精神是塞林格以往的作品中绝无仅有的。这也许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之后的塞林格身上所培育出的一种新的乐观主义精神。男儿的血性不仅是主人公笑面人的性格特征之一,更是即将而立之年的塞林格内心激情的一次大爆发。总之,塞林格是用一种饱含着战斗激情的态度为读者塑造了融合着血与火激情的悲剧英雄!
  被劫匪致殘的孩子奇迹般地在匪窝中存活了下来,并且令人意想不到地学会了许多高超的本领,成为了一位传奇式的游侠,笑面人的人生逐渐有了曙光。拥有超凡能力的他开始劫富济贫,扶弱救殘。同时他还拥有着天生的智慧,凭借着聪明才智他不仅逃脱了土匪们的多次暗杀,还最终将土匪们弄入了陷阱,被关进了很深且装饰华丽的坟墓里,使他们在富有但却不能拥有的环境下死去。此外,笑面人还是一位极度慷慨的人,他视金钱如粪土,将自己通过劫富得来的大部分钱财都匿名捐给了一所修道院里毕生致力于驯养德国警犬的修道士,为什么把财富给了这样一个并不穷困的人呢?这是因为他的惯性思维所致,他仍然是将动物视为自己唯一的朋友。之后,他又把剩下的财富换成宝石全部丢进了大海之中,颇有一股“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气概!
  笑面人笑傲人生,时刻以一种乐观的姿态迎接着现实的挑战。他的智慧可以使他轻易戏弄伪善的国际知名侦探杜法日先生。时刻想阴谋杀害笑面人的杜法日经常被他捉弄得痛苦不堪,他引诱杜法日在巴黎泥泞的下水道里到处乱窜,弄得满身污秽。此外,笑面人还有四个自己的死党。这四个同伴对笑面人言听计从,同时笑面人对他们也是格外地爱护。可即使这样,笑面人潜在的孤僻性格还是促使自己不能以真面目与这些同伴相处。至此,笑面人、杜法日、四个伙伴全部呈现于读者面前,一段充满恐怖和血腥的传奇式对抗终于要开始了。也正是由于这次壮观的对抗才使读者彻底感受到了笑面人伟岸的英雄气概。英雄与杜法日的战斗最终以小人的悲惨死去为终结,具体的情节是:笑面人死党之一的黑翼落入了杜法日的手中,杜法日熟知笑面人的人性软肋,所以他提出用黑翼来交换笑面人的自由,在与小人的较量中,英雄总是会因人格的正直和牺牲精神而落入小人之手,笑面人不假思索地同意了杜法日的要求。但是意外又出现了,原来被用来交换的并不是黑翼,于是一幕悲情的战斗开始了。被束缚住手脚的笑面人用舌头舔下了自己的面罩,恐怖的面容在皎洁的月光下将杜法日的女儿吓昏过去,侥幸逃脱观看的杜法日在蒙着眼的状况下将四颗子弹射入了笑面人的胸膛,此时所有人都以为笑面人已死,但是他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体内的子弹反射到了杜法日父女的胸膛里,终结了这两个小人的生命。或许我们会惊叹笑面人的这种超能力,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实这对父女死亡的致命原因并不是那几颗子弹,而是笑面人临死时的这种突然迸发出的能力,笑面人再次成为了击垮敌人的英雄人物。或许此时,所有读者都会认为故事会向大团圆的方向发展,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笑面人最终还是由于失血过多而死在了伙伴奥巴面前。而加速笑面人死亡的消息其实就是他从奥巴口中得知了黑翼已死的消息,黑翼是他最忠诚的伙伴,他的死使笑面人内心的孤独感越加强烈,加之伤情的严重,笑面人最终在摘下面罩后,亲吻着大地死去。此刻,笑面人身上的那种英雄主义的悲壮彻底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他的生命彻底完结,而他的灵魂也重回永恒的孤寂状态。好在他最终可以让自己一直以来无法示人的脸回归大地,以一副真面目来面对后世的评说。而他也最终可以放下往常现实的人类社会的压力而重回人们质朴纯真的记忆中,这也许就是英雄笑面人唯一的愿望。
  三小结
  综上所述,《笑面人》是塞林格作品中的另类。他一反其青少年小说忧郁悲观的故事基调,以其深厚的笔力和细腻的思维,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高尚的英雄形象。这个积极的形象不仅与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给战后美国混乱的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而笑面人这个孤独中前行的悲剧英雄的塑造,也再次体现了塞林格深蕴的情感激流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美]塞林格,施咸荣等译:《〈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作品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 [美]玛格丽特·塞林格,潘小松、刘晓洁译:《梦幻守望者我的父亲——塞林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3] 王立宏:《塞林格短篇小说〈笑面人〉的再解读》,《名作欣赏》,2009年第2期。
   [4] 潘幸龙:《现实与理想的两难困境——从塞林格的作品看其人生困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8期。
   [5] [美]塞林格,李文俊、何上峰译:《〈九故事〉塞林格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6] 杨金才、朱云:《中国的塞林格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5期。
   [7] 王长才:《爱与真的艰难探寻——试论塞林格小说的深层主题》,《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作者简介:张伟利,女,1977—,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使人与文化融合的媒介,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方言是地域差异产生的语言变体,东北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也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本文以映射理论为基础,以《呼兰河传》中的方言词语为例,通过对方言词语形式和结构特点的剖析,发掘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信息。  关键词:《呼兰河传》东北方言地域文化映射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自述的形式,生动再现了
期刊
摘要主人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建构是成长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本文以成长小说理论为研究依据,通过分析小说《安琪拉的灰烬》中主人公弗兰克·麦考特的成长经历,探讨了小说主人公的自我身份建构历程。  关键词:成长小说自我身份建构弗兰克·麦考特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成长是一座桥,它的一端是懵懂天真的童年,另一端则通向复杂莫测的成人世界。美国作家弗兰克·麦考特的自传体小说《安
期刊
摘要“潜在写作”是“那些写出来后没有及时发表的作品,如果从作家创作的角度来定义,也就是指作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进行的写作活动”。本文通过对《顾准日记》进行分析,认为顾准在极端年代写下的文字是历史再现,体现知识分子身处逆境思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这种精神值得知识分子借鉴。《顾准日记》因创作过程和出版经历符合“潜在写作”的概念,应视作思想家的“潜在写作”。  关键词:潜在写作顾准《顾准日记》知识分子人
期刊
摘要作为20世纪中后期东欧文学的代表性人物,米兰·昆德拉善于用讽刺和幽默的语言,来描述政治事件和爱情生活。他的作品行文随性、语言通俗,却又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生活在别处》这部现代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中,昆德拉将主人公置于政治压迫和性爱放纵的生活旋涡之中,着力探究当代理想青年激情的释放和压抑,进而向读者揭示人类生存意义的深刻哲理。  关键词:青春政治斗争性爱母爱错位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
期刊
摘要《抵达之谜》是奈保尔文风转向后的重大作品。小说在深邃的哲思中,用层叠的方式把奈保尔多年的生命体验堆砌在小说里。流亡、凋敝的宗主国、家园意识、写作、变化与死亡等多重主题意蕴在交织杂糅中并行,并依托基里科的画作“抵达之谜”为小说增殖出无穷的象征隐喻空间。小说繁复丰盈的复式意义层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内涵,成就了小说的厚重与深邃。  关键词:抵达家园时间之流经验与变化死亡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在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小说《钢琴教师》里,“情”退居次要地位,女人的身体欲望赤裸裸地浮出生活海面,展示着人性被压抑的结果。女主人公埃里卡虽已年届四十,却还处在和母亲的“共生”状态,其体内暗涌的身体欲望受阻,只好以变态的方式发泄出来。遭遇年轻学生克雷默尔的爱情后,她的身体欲望从倍受压抑的潜在层面突围到显在层面,但囿于男权社会的规则,最终成为失败的突围。  关键词:埃里卡克雷默尔共生欲望突围男权
期刊
摘要《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2001年出版的一部最具自传性色彩、最能反映华裔女性生活的作品。本文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托,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解读,从性别、种族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华裔美国女性在美国社会中所面临的身份危机,揭示了她们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作为族裔和女性在建构自我身份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华裔女性后殖民女性主义身份危机建构  中图分类号:I106.4文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很多新写实主义作家创作出大量以爱情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写的是“凤凰男”与“孔雀女”的情感纠葛与家庭矛盾,运用的都是中国灰姑娘模式写作,这种写作模式除有传统的影响外,还有现实社会和作家创作的要求。  关键词:灰姑娘模式凤凰男心理期待传统渊源现实写照作者偏见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提起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马上会想起那些美丽的画面,女孩、王子、水
期刊
摘要当代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弗在《纵情夏日》中强调了食物链的重要性。食物链的智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意识到自己与自然万物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关系,而且通过分析,论文认为食物链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的,所以人类有必要重新认识到自己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建立一种正确的食物文化,从而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纵情夏日》芭芭拉·金索尔弗食物链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文学的象征艺术往往对作品的抽象表达具有很深的影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作家都有其语言特色,特别是对于浪漫主义作家来说更是如此。霍桑作为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其语言有着鲜明的特色。也因此,他成为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本文基于语言和谐视角,试从象征手法方面对霍桑的小说进行解读与分析。  关键词:语言和谐视角霍桑小说象征手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作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