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坡居士的千古绝唱写得好——“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每一位“职场过来人”都曾经是“职场鲜橙”,有过初入职场时的“雄姿英发”,也难免遇到
些许挫折、困惑。然而多年后回首当初,冲动、激情也好,困顿、烦恼也罢,只要用心体会,点滴心得都可能是金玉良言,对职场新人有所启迪。
让我们和六位资深的成功职场过来人一起“遥想当年”,回忆自己初入职场时的点点滴滴, 探寻早日实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真经。
林霭欣:因循性情,自主抉择
林霭欣女士,百事(中国)投资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监,曾在汇丰、花旗、美国银行、荷兰银行等大型跨国银行负责招聘、培训和薪酬福利工作。
我还年轻,为什么要到慢吞吞的政府机构去做事呢?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林霭欣
本刊特约记者/ 王 丹
忆当年:关上这扇门是为了打开另一扇更好的门
张力波先生,现任亚博科技集团北京思德泰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神灯媒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北京弘景赛博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职场第一课,便是学会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等于为自己的出路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张力波
本刊记者/ 秦 迪 李黄珍
一个明媚的午后,记者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中国游戏第一人”张力波。1991 年开始从事IT 行业至今已有17 年的他,言语诙谐,举手投足之间透着平和,间或露出几许孩童般的笑靥。在他的职场履历上记录着一连串惊人的成绩:北京大学物理系理学硕士学位,历任游戏软件开发公司、网络游戏运营公司、手机游戏无线SP 增值业务公司、大型金融网站以及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总裁、CEO。很令人好奇,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成功职场人士在初入职场时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感悟呢?
忆当年:也曾挨家挨户送简历
1989 年,张力波走出了象牙塔。用他自己的话来描述就是,初出茅庐、一文不名,茫然,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不清晰。毕业前夕,他捧着一本厚厚的《北京市电话号码簿》挨个单位打,问人家是否需要他这个“人才”;骑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自行车满北京城跑上门递简历。虽然张力波拿着北京大学理学硕士的毕业证,工作依然不是很好找。因为他学的是理论物理,对口专业多半就是到普通高校物理教研室教书。但张力波却不想从事教学工作,只想做些应用性质的工作。最后,一位学长推荐他去了一个研究所,张力波终于饥不择食地“落户”北京,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从事科学研究,负责光导纤维传感器的科研工作。
很快,张力波就发现在这样死气沉沉的研究所里工作, 似乎能看到自己未来的轨迹:从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最多当个研究所所长(估计自己也没希望),这实在不是他的兴趣所在,自己的技能也无法尽情得到发挥。单位里有一位姓高的同事,年龄比自己小,周围的人都叫他“小高”,于是张力波也跟着叫他“小高”。结果有一天,“小高”发怒了: “你是我的‘晚辈’,怎么也叫我小高?”张力波很受打击。这个突发事件加速了他离开的决心。
当时,中关村开始出现一些完全市场化的公司。1991 年,张力波毅然下海,担任北京先锋集团公司游戏开发部部长。该公司拥有中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游戏开发团队, 也是中国唯一从事游戏卡开发的团队。这之后他的职业发展走得顺风顺水:历任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企业北京前导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中国最大的金融网站金融界的创始人、总经理和副总裁,以及中国最早开发运营手机短信游戏的星潮在线网络科技的总经理。2003 年,张力波担任海虹控股中公网总裁,从韩国引进大型网络游戏《A3》, 在中国网络游戏业掀起了一场风暴。他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游戏策划专业书籍《游戏策划之路》,并在国内唯一一次公开游戏的源程序,为中国游戏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2004 年6 月26 日,在国家三大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颁奖大会上, 他获得了“中国杰出策划人”大奖。
职场真经:职业需要规划
张力波把自己初入职场的感受和心得总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新人走出象牙塔,迈进了社会大课堂,面临不同行业及不同的职业时最容易产生茫然感。职场上有那么多的行业、数万种职业,该如何抉择?大多数人因为急于找到一份工作,哪个公司先抛来橄榄枝就先去哪里落脚。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份工作往往特别重要,因为以后再转行的话,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张力波认为,刚毕业时,对自己的职业做一个全面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新人还容易产生“无用武之地”感。学校学到的知识,在职场上多半不能直接派上用场。因此,新人们要把心踏实下来,不要眼高手低,不要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要尽快锻炼出自己的业务能力,积累实战经验,多问过来人, 多去虚心讨教。
第三,大多数新人个性强,情商不高。如今80 后、90 后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从小到大都是家庭的宠儿,逐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在学校学习期间,老师也没教过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这个时代,也是崇尚个性的时代。但是职场讲究团队作战,新人必须学会如何与同事相处、与上下级相处。职场是不见硝烟的战场,更为贴切地说就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大擂台,你能否脱颖而出, 凭借的不是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是你的情商以及你的业务能力。所以,只有尽快把新人的我行我素的个性棱角磨掉,早日学会与人圆融相处,才能在职场上早日飞升。
肖风华:我学习,我成长
肖风华先生,福建大东煌有限公司副总裁,曾任福建正荣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凯辉食品销售总监、中绿集团分公司总经理。
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勤于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肖风华
本刊特约记者/王 丹
忆当年:主动请缨,去更合适的岗位
回忆起那段时间的工作,李金一至今感慨不已,“现在我的脚就是我的活标尺,一步就是标准的一米,说来还得感谢第一份市场调查的工作。”市场调查工作人员,听起来很轻松,其实很辛苦。李金一当时的任务就是,每天不断地跑开发商准备开发的楼盘,在附近做调研、记录,向周边的街道居民做访问,晚上回来还得做数据分析报告直至深夜,因为所有调研得到的数据,都要求精准和科学,以确定公司楼盘开发计划的可行性。
当时给李金一留下最深印象的工作环节就是,自己必须在目标地附近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拿脚去一点一点地丈量土地的尺寸,而且走的每一步都要保证是标准的一米距离。这就好比卖货的,功夫熟练了以后,一抓就是一斤重,当时李金一练的就是这个活。烈日当头的时候,李金一就抹着额头的汗水,在心里默数着“一步(米)、两步(米)……”来激励自己。而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则冷静分析和思考,纪录下当天的战绩。
工作到第二年的时候,能否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上有所突破,成为他最大的困扰。“我发现自己实在不愿意每天和数据打交道,但是如果一下辞掉现有的工作,离开一个熟悉的公司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重头开始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的,毕竟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一切都好说。就像游泳,如果技术会了,那么无论是在大海还是在游泳馆都能畅游,如果技术不过关,在哪都得呛水。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李金一大胆地做了一次职场战略性转移。因为业绩出色,他经过申请后成功地从市场部被借调到了投资部。
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李金一做起市场投资时,有比同事们更多的实际经验,更了解开发商的需要和他们的心理想法,而且李金一也发现自己终于找到了那种“如鱼得水”的职场畅游感。至此, 他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职场胜利大转移。
“没有这次‘跳槽’,我可能一辈子只能在幕后做个资深的市场分析师。它让我从幕后走到前台来,去和市场做一线沟通,让我的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
在这个公司,李金一待了三年,这三年是他感觉自己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准确地说,他的“观察与思考”一招独步走职场的技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用脚丈量、用心体悟出来的。
职场真经:眼和脑要共同运动
在李金一看来,现在的大学生最缺少的一项人生最基本的技能就是——眼和脑的共同运动。李金一告诉记者,“观察与思考在人生中无处不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的,做底层销售、卖保险,比如李嘉诚最初是从卖报纸开始起家。在生活中、工作中注意观察细节,并且还要不断地去思考。把观察和分析思考结合在一起, 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大。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道理是一样的,就好比谈恋爱,如果你想追一个人,就得观察、思考,然后从合适的角度下手,才有可能成功。”
李金一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问题做了分析,如:很多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并不高,没有学到多少过硬的本领;眼高手低,能力不怎么样,却对待遇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不知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性,总是希望一步到位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味地想到大公司或政府部门工作,而对中小企业不屑一顾。
因此,李金一建议,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切忌“眼高手低”。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得到多少报酬,享受多少福利,而是一定要有长远计划,要找到一个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选择一个能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岗位、一个有前途的行业、一个适合自己的企业(不一定要大)、一个能向他学习的好领导。只要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好的就业机会就会接连不断。
现在职场的愤青是越来越多了,放眼望去,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心比天高”的职场小菜鸟,每天唧唧喳喳聚在一起上午批领导、下午批同事,却从不看自己的问题,终于在一片森林里存活不下来,于是又转战到另一片森林里继续当愤青。对此,李金一打了个比方,“十个人工作,九个人在抱怨,只有一人在埋头工作,但有一天,这人要么辞职了,要么提升了。”所以说,与其抱怨自己各方面的不如意,不如埋下头当把鸵鸟,好好地充实一下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李晶:用心打好手中的牌
李晶先生,物美控股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一位普通员工要脱颖而出,乃至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取得成就,他就一定要有一种把手中牌打好的责任心。——李晶
本刊特约记者/ 王 丹
忆当年:挥汗如雨是最初的入职初体验
1994 年大学毕业后,李晶被分配到了长春铁路局下属的某运输后勤工厂,并被派到基层锻炼。对于负责铁路运输后勤的工作而言,苦、累、脏就是最大的特点。与之打交道的都是工人兄弟,搬运维护的都是十几米高的采煤设备,李晶经常是挥汗如雨地工作到夜里九、十点钟才能下班。
经历了这样的生活,李晶对人的感悟比许多从写字楼到写字楼的中高层管理者要更深、更实在。“不管职位层次高低,实际上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有追求,都想把事情做好,工人们既有自己很朴素的欢乐和满足,也同样有最基本的抱怨和不满。”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晶走到了人事岗位上。为了尽早摸清工厂的级别工资制度、退休离休政策,李晶边工作、边自学,利用各种开会、办手续、填报表的机会理解不同的制度要点所在。
很快,由于出色的表现,李晶受到了领导的注意并担任领导秘书和总值班。在秘书岗位上,公司上下行文的处理都在李晶手中,甚至包括领导交办的事情,也需要他前去督察;而责任更重大的,是总值班的任务。“铁路下班以后,有两个地方权力最大,一个是车辆调度室,另一个就是总值班。铁路上遇到了任何事情,在非工作时间都交由总值班和调度室处理。”铁路系统是容不得一点差错的地方,这样的工作无疑责任很重,李晶肩上的压力也更大。
回首这段经历,李晶觉得这份工作带给他最大的影响是一种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会儿,只要是我接触到的公文,不管有多少,都会当天处理完。”这种快速工作的习惯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直伴随着李晶走到今天。
至今,李晶在招聘时都非常注重考察候选人的责任心。李晶打了一个比方,每个人生下来,手里就有一副牌,而怎么打这副牌,是个人态度问题,更是责任心的问题。有的员工习惯于推卸责任,从客观环境里找原因,这就好比打牌时总是抱怨自己的牌不好的人——其实他永远打不出一副好牌,这是他一次次放弃、松懈的结果。哪怕就是有朝一日拿到了好牌,他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
职场真经:以学徒心态做第一份工作
有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做了一份自认为是暂时充当权宜之计的工作。这个时候,就应该摆正心态,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工作。如果认为自己境遇不佳,觉得反正早晚要离开,就对工作敷衍了事,抱着工作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态度,那他即使做了愿意做的工作也不会取得什么成就。
一个人的工作心态也折射出他对待生活和长远职业发展的态度。职业链条是由不同发展环节构成的,不同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环环相扣。处在一个发展环节上的人,虽然不知道未来有多少发展机会,但做好眼前的工作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退一步讲,即使怀才不遇,只要抱有积极的心态,逆境也是一个人磨练心志、修炼品格的大好时机。这种逆境中的磨练和锻炼永远有阳光、积极的一面,正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这句古话。
现在很多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认为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片面强调专业对口。实际上,高等教育也只是一种基础教育,大学生得到的也只是基础能力训练,类似一种通才教育,不是专业的技能训练,就业时不一定非得“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当然高教尚需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要想毕业即找到对口工作还要靠多方面的努力。所以,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要本着一种谦逊的“学徒心态”,不看重专业是否对口、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而是从长远发展考虑问题, 不只为眼前工作,更为明天工作。
董凡凡:我把职业当天职
董凡凡女士,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做过大学教师,也曾在深圳海王药业任职。
敬业的态度、职业化的作风,往往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职业发展机会。——董凡凡
本刊特约记者/ 王 丹
忆当年:做最称职的后勤主管
董凡凡的第一份职业是大学教师,但10 年后她却发现一成不变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于是在30 多岁时毅然辞掉“铁饭碗”,和先生一起闯荡深圳。
一个偶然的机会,董凡凡来到海王药业下属一家工厂负责员工后勤管理工作。于是,一个大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工厂的后勤主管。
当时这家工厂规模并不大,但董凡凡管的事情却又多又杂,安排工人的工资、福利,处理打架斗殴等人事工作,解决宿舍卫生、食堂的伙食质量等行政琐事都需要她来操心。
在董凡凡管理那家工厂之前,很多人都说那里的工人有不顾企业的成本和宿舍的安全使用电炉等问题。这个岗位之前曾有过四个前任,都因各种原因不能胜任而很快就离职或被辞退。但董凡凡到了这家工厂之后,她看到的更多的是工人下班回来没有水喝,宿舍的卫生条件也很差,没人来关心工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董凡凡认为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工人去如何如何地按制度做是不合适的,要真诚地关心他们,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其快乐的工作。
所以,董凡凡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首先找到问题的根源。她调了一个人专门给工人烧热水,让大家下班回来就有热水喝;然后又找一个人专门打扫卫生,由此宿舍的环境大为改善。随后, 她又将浴室和食堂进行了修缮,使员工的生活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做完了这些之后,当董凡凡再要求工人不要烧电炉或者爱护宿舍环境时,工人就心甘情愿地遵守制度了。
几经磨砺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董凡凡被破格提拔到制药公司任人事行政部经理。1998 年,海王药业集团旗下的三家公司合并,组织架构需要重新整合,相应地,人力资源等部门的一把手都要进行调换。
和很多纷纷离职的部门经理不同,出于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对公司利益是否遭受损失的担心,董凡凡感觉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那时的办公室整天乱糟糟的。我所在的一层只有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写东西,脑子里思索着在三家公司合并的过程中,市场人员该怎么整合、管理,薪酬体系该怎样统一,各个公司的档案该如何处置管理等等,并把想法整理成报告交给了集团总部领导。我还将自己所在企业的档案与重要文档、礼品整理之后,上交集团档案室。”
当时集团总部负责整合的领导收到董凡凡的报告之后,非常重视。董凡凡本以为完成这份报告,也就完成了自己在海王的使命,虽然还不清楚未来会到哪里,但离开似乎也顺理成章。
没想到,等到集团整合结束之后,董凡凡并没有离开,她被任命为集团总部的人事部经理。
“他们都说我是不倒翁,不管企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都会往上走。我在那里的几年中,海王的人事变更非常频繁,每次变更,新来的领导都会任用我,让我不断地去负责人力资源部这个部门。后来我想了想,可能原因就在于我很敬业,很有责任心。”董凡凡这样解释个中缘由。
职场真经:比别人多付出一盎司
很多人把职业看成谋生的主要手段,被动地履行工作职责。当然,这和我们的经济基础以及对职业的传统看法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定义为“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看重的是职业最基本的经济功能——谋生手段,强调“为了吃饭而干活,不干活就没饭吃”。而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则认为职业就是“天职”,是上帝安排自己做的工作,他们更看重职业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都有一种由衷的使命感,每个人都为享受生活而兢兢业业地工作。
一个人活在社会中,应该有一定的价值追求,而自身的社会价值恰恰是通过工作体现出来的。进入工作领域之前和退出工作领域之后,他对社会基本上来说就是一个消费者,真正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恰恰是他的工作成果超出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简单地认为“干活就是为了吃饭”,仅仅为满足自己最低层次的需求而工作,那他对社会就没有贡献,没有价值;如果自己还不能自食其力,他对社会的贡献就是负数。所以,不妨树立“视职业为天职”的理念,敬业爱岗, 珍惜能体现自己生活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职业生涯。
职业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社会大环境都是一样的,但相同起点上的人,五年、十年之后却会出现巨大差别。这个问题可以用“多一盎司定律”来解释。“盎司”是衡量黄金白银的度量单位,一盎司是一镑的1/16,可以说非常微小。这个定律是说,工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和取得中等成就的人相比,付出仅仅只多一盎司,多投入了一盎司的努力,他就成了优秀的人,少了这一盎司,他就是个平常人。一个人成功与否可以从他为此付出代价的多寡来判断,之间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在客观条件相同时,成功往往取决于你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主动性,也取决于追逐目标时产生的动力。
间,樯橹灰飞烟灭。”
每一位“职场过来人”都曾经是“职场鲜橙”,有过初入职场时的“雄姿英发”,也难免遇到
些许挫折、困惑。然而多年后回首当初,冲动、激情也好,困顿、烦恼也罢,只要用心体会,点滴心得都可能是金玉良言,对职场新人有所启迪。
让我们和六位资深的成功职场过来人一起“遥想当年”,回忆自己初入职场时的点点滴滴, 探寻早日实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真经。
林霭欣:因循性情,自主抉择
林霭欣女士,百事(中国)投资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监,曾在汇丰、花旗、美国银行、荷兰银行等大型跨国银行负责招聘、培训和薪酬福利工作。
我还年轻,为什么要到慢吞吞的政府机构去做事呢?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林霭欣
本刊特约记者/ 王 丹
忆当年:关上这扇门是为了打开另一扇更好的门
张力波先生,现任亚博科技集团北京思德泰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神灯媒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北京弘景赛博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职场第一课,便是学会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等于为自己的出路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张力波
本刊记者/ 秦 迪 李黄珍
一个明媚的午后,记者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中国游戏第一人”张力波。1991 年开始从事IT 行业至今已有17 年的他,言语诙谐,举手投足之间透着平和,间或露出几许孩童般的笑靥。在他的职场履历上记录着一连串惊人的成绩:北京大学物理系理学硕士学位,历任游戏软件开发公司、网络游戏运营公司、手机游戏无线SP 增值业务公司、大型金融网站以及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总裁、CEO。很令人好奇,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成功职场人士在初入职场时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感悟呢?
忆当年:也曾挨家挨户送简历
1989 年,张力波走出了象牙塔。用他自己的话来描述就是,初出茅庐、一文不名,茫然,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不清晰。毕业前夕,他捧着一本厚厚的《北京市电话号码簿》挨个单位打,问人家是否需要他这个“人才”;骑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自行车满北京城跑上门递简历。虽然张力波拿着北京大学理学硕士的毕业证,工作依然不是很好找。因为他学的是理论物理,对口专业多半就是到普通高校物理教研室教书。但张力波却不想从事教学工作,只想做些应用性质的工作。最后,一位学长推荐他去了一个研究所,张力波终于饥不择食地“落户”北京,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从事科学研究,负责光导纤维传感器的科研工作。
很快,张力波就发现在这样死气沉沉的研究所里工作, 似乎能看到自己未来的轨迹:从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最多当个研究所所长(估计自己也没希望),这实在不是他的兴趣所在,自己的技能也无法尽情得到发挥。单位里有一位姓高的同事,年龄比自己小,周围的人都叫他“小高”,于是张力波也跟着叫他“小高”。结果有一天,“小高”发怒了: “你是我的‘晚辈’,怎么也叫我小高?”张力波很受打击。这个突发事件加速了他离开的决心。
当时,中关村开始出现一些完全市场化的公司。1991 年,张力波毅然下海,担任北京先锋集团公司游戏开发部部长。该公司拥有中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游戏开发团队, 也是中国唯一从事游戏卡开发的团队。这之后他的职业发展走得顺风顺水:历任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企业北京前导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中国最大的金融网站金融界的创始人、总经理和副总裁,以及中国最早开发运营手机短信游戏的星潮在线网络科技的总经理。2003 年,张力波担任海虹控股中公网总裁,从韩国引进大型网络游戏《A3》, 在中国网络游戏业掀起了一场风暴。他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游戏策划专业书籍《游戏策划之路》,并在国内唯一一次公开游戏的源程序,为中国游戏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2004 年6 月26 日,在国家三大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颁奖大会上, 他获得了“中国杰出策划人”大奖。
职场真经:职业需要规划
张力波把自己初入职场的感受和心得总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新人走出象牙塔,迈进了社会大课堂,面临不同行业及不同的职业时最容易产生茫然感。职场上有那么多的行业、数万种职业,该如何抉择?大多数人因为急于找到一份工作,哪个公司先抛来橄榄枝就先去哪里落脚。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份工作往往特别重要,因为以后再转行的话,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张力波认为,刚毕业时,对自己的职业做一个全面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新人还容易产生“无用武之地”感。学校学到的知识,在职场上多半不能直接派上用场。因此,新人们要把心踏实下来,不要眼高手低,不要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要尽快锻炼出自己的业务能力,积累实战经验,多问过来人, 多去虚心讨教。
第三,大多数新人个性强,情商不高。如今80 后、90 后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从小到大都是家庭的宠儿,逐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在学校学习期间,老师也没教过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这个时代,也是崇尚个性的时代。但是职场讲究团队作战,新人必须学会如何与同事相处、与上下级相处。职场是不见硝烟的战场,更为贴切地说就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大擂台,你能否脱颖而出, 凭借的不是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是你的情商以及你的业务能力。所以,只有尽快把新人的我行我素的个性棱角磨掉,早日学会与人圆融相处,才能在职场上早日飞升。
肖风华:我学习,我成长
肖风华先生,福建大东煌有限公司副总裁,曾任福建正荣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凯辉食品销售总监、中绿集团分公司总经理。
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勤于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肖风华
本刊特约记者/王 丹
忆当年:主动请缨,去更合适的岗位
回忆起那段时间的工作,李金一至今感慨不已,“现在我的脚就是我的活标尺,一步就是标准的一米,说来还得感谢第一份市场调查的工作。”市场调查工作人员,听起来很轻松,其实很辛苦。李金一当时的任务就是,每天不断地跑开发商准备开发的楼盘,在附近做调研、记录,向周边的街道居民做访问,晚上回来还得做数据分析报告直至深夜,因为所有调研得到的数据,都要求精准和科学,以确定公司楼盘开发计划的可行性。
当时给李金一留下最深印象的工作环节就是,自己必须在目标地附近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拿脚去一点一点地丈量土地的尺寸,而且走的每一步都要保证是标准的一米距离。这就好比卖货的,功夫熟练了以后,一抓就是一斤重,当时李金一练的就是这个活。烈日当头的时候,李金一就抹着额头的汗水,在心里默数着“一步(米)、两步(米)……”来激励自己。而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则冷静分析和思考,纪录下当天的战绩。
工作到第二年的时候,能否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上有所突破,成为他最大的困扰。“我发现自己实在不愿意每天和数据打交道,但是如果一下辞掉现有的工作,离开一个熟悉的公司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重头开始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的,毕竟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一切都好说。就像游泳,如果技术会了,那么无论是在大海还是在游泳馆都能畅游,如果技术不过关,在哪都得呛水。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李金一大胆地做了一次职场战略性转移。因为业绩出色,他经过申请后成功地从市场部被借调到了投资部。
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李金一做起市场投资时,有比同事们更多的实际经验,更了解开发商的需要和他们的心理想法,而且李金一也发现自己终于找到了那种“如鱼得水”的职场畅游感。至此, 他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职场胜利大转移。
“没有这次‘跳槽’,我可能一辈子只能在幕后做个资深的市场分析师。它让我从幕后走到前台来,去和市场做一线沟通,让我的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
在这个公司,李金一待了三年,这三年是他感觉自己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准确地说,他的“观察与思考”一招独步走职场的技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用脚丈量、用心体悟出来的。
职场真经:眼和脑要共同运动
在李金一看来,现在的大学生最缺少的一项人生最基本的技能就是——眼和脑的共同运动。李金一告诉记者,“观察与思考在人生中无处不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的,做底层销售、卖保险,比如李嘉诚最初是从卖报纸开始起家。在生活中、工作中注意观察细节,并且还要不断地去思考。把观察和分析思考结合在一起, 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大。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道理是一样的,就好比谈恋爱,如果你想追一个人,就得观察、思考,然后从合适的角度下手,才有可能成功。”
李金一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问题做了分析,如:很多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并不高,没有学到多少过硬的本领;眼高手低,能力不怎么样,却对待遇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不知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性,总是希望一步到位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味地想到大公司或政府部门工作,而对中小企业不屑一顾。
因此,李金一建议,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切忌“眼高手低”。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得到多少报酬,享受多少福利,而是一定要有长远计划,要找到一个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选择一个能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岗位、一个有前途的行业、一个适合自己的企业(不一定要大)、一个能向他学习的好领导。只要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好的就业机会就会接连不断。
现在职场的愤青是越来越多了,放眼望去,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心比天高”的职场小菜鸟,每天唧唧喳喳聚在一起上午批领导、下午批同事,却从不看自己的问题,终于在一片森林里存活不下来,于是又转战到另一片森林里继续当愤青。对此,李金一打了个比方,“十个人工作,九个人在抱怨,只有一人在埋头工作,但有一天,这人要么辞职了,要么提升了。”所以说,与其抱怨自己各方面的不如意,不如埋下头当把鸵鸟,好好地充实一下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李晶:用心打好手中的牌
李晶先生,物美控股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一位普通员工要脱颖而出,乃至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取得成就,他就一定要有一种把手中牌打好的责任心。——李晶
本刊特约记者/ 王 丹
忆当年:挥汗如雨是最初的入职初体验
1994 年大学毕业后,李晶被分配到了长春铁路局下属的某运输后勤工厂,并被派到基层锻炼。对于负责铁路运输后勤的工作而言,苦、累、脏就是最大的特点。与之打交道的都是工人兄弟,搬运维护的都是十几米高的采煤设备,李晶经常是挥汗如雨地工作到夜里九、十点钟才能下班。
经历了这样的生活,李晶对人的感悟比许多从写字楼到写字楼的中高层管理者要更深、更实在。“不管职位层次高低,实际上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有追求,都想把事情做好,工人们既有自己很朴素的欢乐和满足,也同样有最基本的抱怨和不满。”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晶走到了人事岗位上。为了尽早摸清工厂的级别工资制度、退休离休政策,李晶边工作、边自学,利用各种开会、办手续、填报表的机会理解不同的制度要点所在。
很快,由于出色的表现,李晶受到了领导的注意并担任领导秘书和总值班。在秘书岗位上,公司上下行文的处理都在李晶手中,甚至包括领导交办的事情,也需要他前去督察;而责任更重大的,是总值班的任务。“铁路下班以后,有两个地方权力最大,一个是车辆调度室,另一个就是总值班。铁路上遇到了任何事情,在非工作时间都交由总值班和调度室处理。”铁路系统是容不得一点差错的地方,这样的工作无疑责任很重,李晶肩上的压力也更大。
回首这段经历,李晶觉得这份工作带给他最大的影响是一种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会儿,只要是我接触到的公文,不管有多少,都会当天处理完。”这种快速工作的习惯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直伴随着李晶走到今天。
至今,李晶在招聘时都非常注重考察候选人的责任心。李晶打了一个比方,每个人生下来,手里就有一副牌,而怎么打这副牌,是个人态度问题,更是责任心的问题。有的员工习惯于推卸责任,从客观环境里找原因,这就好比打牌时总是抱怨自己的牌不好的人——其实他永远打不出一副好牌,这是他一次次放弃、松懈的结果。哪怕就是有朝一日拿到了好牌,他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
职场真经:以学徒心态做第一份工作
有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做了一份自认为是暂时充当权宜之计的工作。这个时候,就应该摆正心态,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工作。如果认为自己境遇不佳,觉得反正早晚要离开,就对工作敷衍了事,抱着工作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态度,那他即使做了愿意做的工作也不会取得什么成就。
一个人的工作心态也折射出他对待生活和长远职业发展的态度。职业链条是由不同发展环节构成的,不同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环环相扣。处在一个发展环节上的人,虽然不知道未来有多少发展机会,但做好眼前的工作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退一步讲,即使怀才不遇,只要抱有积极的心态,逆境也是一个人磨练心志、修炼品格的大好时机。这种逆境中的磨练和锻炼永远有阳光、积极的一面,正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这句古话。
现在很多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认为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片面强调专业对口。实际上,高等教育也只是一种基础教育,大学生得到的也只是基础能力训练,类似一种通才教育,不是专业的技能训练,就业时不一定非得“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当然高教尚需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要想毕业即找到对口工作还要靠多方面的努力。所以,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要本着一种谦逊的“学徒心态”,不看重专业是否对口、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而是从长远发展考虑问题, 不只为眼前工作,更为明天工作。
董凡凡:我把职业当天职
董凡凡女士,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做过大学教师,也曾在深圳海王药业任职。
敬业的态度、职业化的作风,往往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职业发展机会。——董凡凡
本刊特约记者/ 王 丹
忆当年:做最称职的后勤主管
董凡凡的第一份职业是大学教师,但10 年后她却发现一成不变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于是在30 多岁时毅然辞掉“铁饭碗”,和先生一起闯荡深圳。
一个偶然的机会,董凡凡来到海王药业下属一家工厂负责员工后勤管理工作。于是,一个大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工厂的后勤主管。
当时这家工厂规模并不大,但董凡凡管的事情却又多又杂,安排工人的工资、福利,处理打架斗殴等人事工作,解决宿舍卫生、食堂的伙食质量等行政琐事都需要她来操心。
在董凡凡管理那家工厂之前,很多人都说那里的工人有不顾企业的成本和宿舍的安全使用电炉等问题。这个岗位之前曾有过四个前任,都因各种原因不能胜任而很快就离职或被辞退。但董凡凡到了这家工厂之后,她看到的更多的是工人下班回来没有水喝,宿舍的卫生条件也很差,没人来关心工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董凡凡认为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工人去如何如何地按制度做是不合适的,要真诚地关心他们,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其快乐的工作。
所以,董凡凡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首先找到问题的根源。她调了一个人专门给工人烧热水,让大家下班回来就有热水喝;然后又找一个人专门打扫卫生,由此宿舍的环境大为改善。随后, 她又将浴室和食堂进行了修缮,使员工的生活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做完了这些之后,当董凡凡再要求工人不要烧电炉或者爱护宿舍环境时,工人就心甘情愿地遵守制度了。
几经磨砺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董凡凡被破格提拔到制药公司任人事行政部经理。1998 年,海王药业集团旗下的三家公司合并,组织架构需要重新整合,相应地,人力资源等部门的一把手都要进行调换。
和很多纷纷离职的部门经理不同,出于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对公司利益是否遭受损失的担心,董凡凡感觉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那时的办公室整天乱糟糟的。我所在的一层只有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写东西,脑子里思索着在三家公司合并的过程中,市场人员该怎么整合、管理,薪酬体系该怎样统一,各个公司的档案该如何处置管理等等,并把想法整理成报告交给了集团总部领导。我还将自己所在企业的档案与重要文档、礼品整理之后,上交集团档案室。”
当时集团总部负责整合的领导收到董凡凡的报告之后,非常重视。董凡凡本以为完成这份报告,也就完成了自己在海王的使命,虽然还不清楚未来会到哪里,但离开似乎也顺理成章。
没想到,等到集团整合结束之后,董凡凡并没有离开,她被任命为集团总部的人事部经理。
“他们都说我是不倒翁,不管企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都会往上走。我在那里的几年中,海王的人事变更非常频繁,每次变更,新来的领导都会任用我,让我不断地去负责人力资源部这个部门。后来我想了想,可能原因就在于我很敬业,很有责任心。”董凡凡这样解释个中缘由。
职场真经:比别人多付出一盎司
很多人把职业看成谋生的主要手段,被动地履行工作职责。当然,这和我们的经济基础以及对职业的传统看法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定义为“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看重的是职业最基本的经济功能——谋生手段,强调“为了吃饭而干活,不干活就没饭吃”。而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则认为职业就是“天职”,是上帝安排自己做的工作,他们更看重职业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都有一种由衷的使命感,每个人都为享受生活而兢兢业业地工作。
一个人活在社会中,应该有一定的价值追求,而自身的社会价值恰恰是通过工作体现出来的。进入工作领域之前和退出工作领域之后,他对社会基本上来说就是一个消费者,真正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恰恰是他的工作成果超出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简单地认为“干活就是为了吃饭”,仅仅为满足自己最低层次的需求而工作,那他对社会就没有贡献,没有价值;如果自己还不能自食其力,他对社会的贡献就是负数。所以,不妨树立“视职业为天职”的理念,敬业爱岗, 珍惜能体现自己生活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职业生涯。
职业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社会大环境都是一样的,但相同起点上的人,五年、十年之后却会出现巨大差别。这个问题可以用“多一盎司定律”来解释。“盎司”是衡量黄金白银的度量单位,一盎司是一镑的1/16,可以说非常微小。这个定律是说,工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和取得中等成就的人相比,付出仅仅只多一盎司,多投入了一盎司的努力,他就成了优秀的人,少了这一盎司,他就是个平常人。一个人成功与否可以从他为此付出代价的多寡来判断,之间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在客观条件相同时,成功往往取决于你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主动性,也取决于追逐目标时产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