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留言】 1953年,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诞生。自此之后,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不断调整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直至今年,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启。在探索的路上,纲要从“计划”变成了“规划”,见证了成绩、危机、转折与成功。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百姓的生活?
四年半与156个
“一五”计划从1951年着手准备,边制定边建设,历时4年半。在既无经验又缺乏统计资料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下,编制出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五年计划,难度可想而知。“一五”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重工业建立和恢复方面,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虽然没有经验,但“一五”定下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了雏形。老百姓开始感受到这个新生政权的勃勃生机。
4个难产
但是,好的开头却没有延续,“二五”到“五五”这四个计划都因为中途变化太大没有正式颁布。难产的原因事后被很多经济学家归纳为决策信息不充分、滞后甚至扭曲,以及违反科学的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一时期,群众的注意力集中于各种政治化的运动和号召,对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超过了对经济生活的诉求,无暇顾及长期停滞甚至倒退的生活质量。
39%与三产划分
1981年开始的“六五”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显著不同在于社会发展类指标比重增加,占39%。从此,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成为制定五年计划的重要内容。正是在“六五”时期,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分田到户,从此中国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以大量释放,也为接下来的经济大发展储备了大量廉价的待转移的劳动力。
“七五”计划首次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以及三大产业的划分与统计,体现出决策思路的科学态度。然而,“七五”进展并不顺利,经受了1988年价格闯关、1989年政治风波、东欧剧变等一系列考验。
提高4个百分点
“八五”计划期间,提前五年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八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比“七五”时期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这期间,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从此人们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避讳对财富和自由的追求,人们极尽所能创造并占有财富,并由此带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着变化。
三驾马车与入世10年
“九五”计划赶上亚洲金融危机,长期依赖于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受到挑战,扩大内需的提法应运而生,中国经济开始协调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协调发展,再一次克服了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既定发展目标。
“十五”计划的最大特点在于指令性计划指标明显减少,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都是预测性的,但在降低能耗方面,没有完成预定目标。其间最大的事件是加入WTO。
4000美元陷阱
“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在各国发展历程中,人均GDP在4000美元到1.1万美元时有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即在这一时期经济结构容易出现问题,少数人占有社会大部分财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内需无法被拉动,经济成长不能进入可持续的轨道。我国恰好处在这一时期,保障民生和调整收入分配才显得尤为重要。
37.5%难持续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的转型是从出口主导型转到出口和国内需求更平衡地发展。1870年到一战之前是第一次全球化,全球出口占GDP比重从4.6%提高到7.9%。第二次的全球化时,这一比重上升为25.6%。第一次全球化,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第二次全球化,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出口占到GDP的比重从4.6%上升到37.5%。而美国才8.4%,日本才16.3%。 这么大一个国家,出口占GDP如此之高,这种趋势在未来很难持续下去。
最高涨64%
为了调整结构,“十一五”期间发生了许多民生大事。2006年,各地纷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30%左右,涨幅最高的省份达64%。2007年,各地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200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还将继续调整至3000元。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数字。
1.6亿全免费
还是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中国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五年来,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加22.4%。在国家助学制度方面,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为1200多万名义务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22中有8
历史上,从未像“十一五”规划这样,把民生问题提到如此高的位置:22项指标中有8项指标涉及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政府在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转型过程中,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之中。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合计8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389亿元,增长8.8%;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增长8.7%。W
本栏责编 / 杨宇
[email protected]
四年半与156个
“一五”计划从1951年着手准备,边制定边建设,历时4年半。在既无经验又缺乏统计资料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下,编制出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五年计划,难度可想而知。“一五”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重工业建立和恢复方面,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虽然没有经验,但“一五”定下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了雏形。老百姓开始感受到这个新生政权的勃勃生机。
4个难产
但是,好的开头却没有延续,“二五”到“五五”这四个计划都因为中途变化太大没有正式颁布。难产的原因事后被很多经济学家归纳为决策信息不充分、滞后甚至扭曲,以及违反科学的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一时期,群众的注意力集中于各种政治化的运动和号召,对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超过了对经济生活的诉求,无暇顾及长期停滞甚至倒退的生活质量。
39%与三产划分
1981年开始的“六五”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显著不同在于社会发展类指标比重增加,占39%。从此,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成为制定五年计划的重要内容。正是在“六五”时期,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分田到户,从此中国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以大量释放,也为接下来的经济大发展储备了大量廉价的待转移的劳动力。
“七五”计划首次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以及三大产业的划分与统计,体现出决策思路的科学态度。然而,“七五”进展并不顺利,经受了1988年价格闯关、1989年政治风波、东欧剧变等一系列考验。
提高4个百分点
“八五”计划期间,提前五年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八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比“七五”时期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这期间,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从此人们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避讳对财富和自由的追求,人们极尽所能创造并占有财富,并由此带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着变化。
三驾马车与入世10年
“九五”计划赶上亚洲金融危机,长期依赖于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受到挑战,扩大内需的提法应运而生,中国经济开始协调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协调发展,再一次克服了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既定发展目标。
“十五”计划的最大特点在于指令性计划指标明显减少,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都是预测性的,但在降低能耗方面,没有完成预定目标。其间最大的事件是加入WTO。
4000美元陷阱
“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在各国发展历程中,人均GDP在4000美元到1.1万美元时有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即在这一时期经济结构容易出现问题,少数人占有社会大部分财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内需无法被拉动,经济成长不能进入可持续的轨道。我国恰好处在这一时期,保障民生和调整收入分配才显得尤为重要。
37.5%难持续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的转型是从出口主导型转到出口和国内需求更平衡地发展。1870年到一战之前是第一次全球化,全球出口占GDP比重从4.6%提高到7.9%。第二次的全球化时,这一比重上升为25.6%。第一次全球化,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第二次全球化,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出口占到GDP的比重从4.6%上升到37.5%。而美国才8.4%,日本才16.3%。 这么大一个国家,出口占GDP如此之高,这种趋势在未来很难持续下去。
最高涨64%
为了调整结构,“十一五”期间发生了许多民生大事。2006年,各地纷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30%左右,涨幅最高的省份达64%。2007年,各地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200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还将继续调整至3000元。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数字。
1.6亿全免费
还是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中国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五年来,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加22.4%。在国家助学制度方面,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为1200多万名义务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22中有8
历史上,从未像“十一五”规划这样,把民生问题提到如此高的位置:22项指标中有8项指标涉及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政府在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转型过程中,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之中。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合计8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389亿元,增长8.8%;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增长8.7%。W
本栏责编 / 杨宇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