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人工智能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已经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办公效率,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支出。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促进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提升到新的水平。
关键字 :电气工程;自动化 ;人工智能 ;应用分析
0 引言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和科学化水平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电气工程方面已经实现自动化控制。与人工控制相比较,自动化控制具有效率高、效益大、便捷的优势,极大的方便了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电气工程中是一项大的挑战,尽管从目前情形来看,我国目前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使用的最为频繁,但是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以来,我国的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它不仅可以提高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所以人工智能作为我国科学发展的前沿,它对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人工智能的概述
所谓人工智能,即其通过模拟人脑的思维提取信息,还能对较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搜集,继而实现电气工作的自动化生存。当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平台,再利用人工能力和技术,将人类的思维和智力汇集于机器模型中,使机器自动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化技术,顾名思义,即借助人力所制造的设备并且具有智能化功能来代替人类,而进行操作的机器就被称为人工智能化机器。从人工智能这一想法被提出以后,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成熟和发展,终将在某一天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涉及的领域较广,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多个方面,比如: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对于当前我国发展现状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也是逐步显现出来,它不仅可以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初期和控制时期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还可以发现故障设备以及电力问题。在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还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完善和稳定发展。
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优势
2.1 重要性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具有人口基数大、可利用资源少的特点,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的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加上我国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些都告诉我们国家需要长远稳定的发展,就要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电气工程智能化的作业。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发展经济。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公司的工作效率,才能满足人们的更多的需求。电气工程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由于其在操作工程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故障问题以及操作问题,目前极其需要发展并完善人工智能的应用,采用人工智能进行操作,不仅可以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还能使有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智能化自我检修,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故障设备导致的损失,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电气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优势
2.2.1 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减少企业资金投入
与当前的人工智能操作电气工程相比较,以往的人工操作程序繁杂,步骤较多,设备也比较多,容易混乱造成失误。那是因为在电气工程操作中存在一些危险的设备,比如:变压器、電力电缆、母线等,这些设备的操作必须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出现危险状况。而人工智能所包含的电气工程使用设备较少,操作简单易懂,十分便捷。这不仅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是因为以往传统的电气工程控制器会受到模型参数变化和不同数值计算以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人工智能则不需要精准的动态模型,也不会因此产生较大的影响,仍然可以进行自动化控制,同时对模型的环境运行要求也较低。
2.2.2 人工智能技术便捷,效率高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采集,通过人工智能对电气设备开关量、模拟量数据的总结,进行实时的信息检索和存储。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调整好参数,就能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即使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它会自动发出警报,也能根据原有的信息,进行操作并发出命令,在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运行知识上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存储,使其恢复正常。这是由于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控制技术是通过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及专家系统控制三种方法来实现的。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能对故障进行精细的记录,从而设定合理的保护值,再对原来设定的参数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修改,从而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具有操作便捷的优势,简化了工作程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电气企业减少了损失,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3 人工智能技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小
在以往的电气工程自动化项目中,受外界的干扰因素非常多,存在很多的无法预测的不确定的原因,有些甚至直接的导致控制器无法进行正常的构建,致使整个工程项目都不能正常运转和发生贸易。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重要参数发生了一些改变,致使控制器不能正常运行,达不到相关标准,最后導致运行目的难以实现。而人工智能的使用恰好弥补这种缺陷,
人工智能能化技术在设计控制器的过程中,以建立动态模型为理念,它不需要十分精确的动态模型也能正常的运转。这样有效的减少了人工智能化技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实现较为精准的自动化控制。
3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控制器是属于智能化的,所以如果将这种技术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相结合,那么人工智能化控制器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人工智能不仅能根据下降和响应的时间来是实现调节控制程度的设置,还能改善电气自动化控制性能,从而为其打下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应用人工智能化控制器之后,可以根据数据变化来进行自行调节,即使是没有技术的操作人员也能进行操作,因为它能使用远程控制方法,这对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被使用的越来越频繁,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不但可以完善电力产业的产业链,还能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处一条新的道路,让其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如果在未来电气工程自动化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造福整个人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体现了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特征。它能使设备具有人脑意识和思维能力,继而强化控制,使其具备人类所有的感知、行为、语言能力。这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只要我们加以好好利用,必能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甘日作,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分析[J]. 综合, 2017(02).
[2] 朱金芳,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运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 5(05):175.
[3] 陈薇,湖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 技术运用,2015, (04): 134-137.
[4] 张桂昌,试分析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 人工智能,2013(10): 84-85.
[5] 陈海燕,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J]. 智能应用, 2016, 23(5): 017.
[6] 雷强, 胡琴. 炔草酯原药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2, 33(7): 38-40.
关键字 :电气工程;自动化 ;人工智能 ;应用分析
0 引言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和科学化水平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电气工程方面已经实现自动化控制。与人工控制相比较,自动化控制具有效率高、效益大、便捷的优势,极大的方便了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电气工程中是一项大的挑战,尽管从目前情形来看,我国目前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使用的最为频繁,但是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以来,我国的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它不仅可以提高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所以人工智能作为我国科学发展的前沿,它对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人工智能的概述
所谓人工智能,即其通过模拟人脑的思维提取信息,还能对较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搜集,继而实现电气工作的自动化生存。当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平台,再利用人工能力和技术,将人类的思维和智力汇集于机器模型中,使机器自动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化技术,顾名思义,即借助人力所制造的设备并且具有智能化功能来代替人类,而进行操作的机器就被称为人工智能化机器。从人工智能这一想法被提出以后,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成熟和发展,终将在某一天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涉及的领域较广,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多个方面,比如: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对于当前我国发展现状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也是逐步显现出来,它不仅可以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初期和控制时期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还可以发现故障设备以及电力问题。在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还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完善和稳定发展。
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优势
2.1 重要性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具有人口基数大、可利用资源少的特点,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的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加上我国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些都告诉我们国家需要长远稳定的发展,就要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电气工程智能化的作业。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发展经济。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公司的工作效率,才能满足人们的更多的需求。电气工程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由于其在操作工程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故障问题以及操作问题,目前极其需要发展并完善人工智能的应用,采用人工智能进行操作,不仅可以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还能使有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智能化自我检修,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故障设备导致的损失,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电气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优势
2.2.1 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减少企业资金投入
与当前的人工智能操作电气工程相比较,以往的人工操作程序繁杂,步骤较多,设备也比较多,容易混乱造成失误。那是因为在电气工程操作中存在一些危险的设备,比如:变压器、電力电缆、母线等,这些设备的操作必须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出现危险状况。而人工智能所包含的电气工程使用设备较少,操作简单易懂,十分便捷。这不仅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是因为以往传统的电气工程控制器会受到模型参数变化和不同数值计算以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人工智能则不需要精准的动态模型,也不会因此产生较大的影响,仍然可以进行自动化控制,同时对模型的环境运行要求也较低。
2.2.2 人工智能技术便捷,效率高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采集,通过人工智能对电气设备开关量、模拟量数据的总结,进行实时的信息检索和存储。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调整好参数,就能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即使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它会自动发出警报,也能根据原有的信息,进行操作并发出命令,在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运行知识上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存储,使其恢复正常。这是由于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控制技术是通过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及专家系统控制三种方法来实现的。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能对故障进行精细的记录,从而设定合理的保护值,再对原来设定的参数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修改,从而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具有操作便捷的优势,简化了工作程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电气企业减少了损失,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3 人工智能技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小
在以往的电气工程自动化项目中,受外界的干扰因素非常多,存在很多的无法预测的不确定的原因,有些甚至直接的导致控制器无法进行正常的构建,致使整个工程项目都不能正常运转和发生贸易。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重要参数发生了一些改变,致使控制器不能正常运行,达不到相关标准,最后導致运行目的难以实现。而人工智能的使用恰好弥补这种缺陷,
人工智能能化技术在设计控制器的过程中,以建立动态模型为理念,它不需要十分精确的动态模型也能正常的运转。这样有效的减少了人工智能化技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实现较为精准的自动化控制。
3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控制器是属于智能化的,所以如果将这种技术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相结合,那么人工智能化控制器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人工智能不仅能根据下降和响应的时间来是实现调节控制程度的设置,还能改善电气自动化控制性能,从而为其打下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应用人工智能化控制器之后,可以根据数据变化来进行自行调节,即使是没有技术的操作人员也能进行操作,因为它能使用远程控制方法,这对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被使用的越来越频繁,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不但可以完善电力产业的产业链,还能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处一条新的道路,让其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如果在未来电气工程自动化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造福整个人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体现了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特征。它能使设备具有人脑意识和思维能力,继而强化控制,使其具备人类所有的感知、行为、语言能力。这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只要我们加以好好利用,必能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甘日作,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分析[J]. 综合, 2017(02).
[2] 朱金芳,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运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 5(05):175.
[3] 陈薇,湖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 技术运用,2015, (04): 134-137.
[4] 张桂昌,试分析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 人工智能,2013(10): 84-85.
[5] 陈海燕,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J]. 智能应用, 2016, 23(5): 017.
[6] 雷强, 胡琴. 炔草酯原药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2, 33(7):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