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说的是一个美国人在公司将客户电话服务中心转移到印度后,被派到德里去训练当地员工。他在经过一段文化适应期后,与当地的印度员工成了朋友,被邀请到朋友家做客时,看到朋友与父母、成年兄妹等一大堆人住在一起时感到很奇怪,而当朋友的家人问他是否与父母住时,他说自己一个人在外住,并没有与父母同住,那些印度人就一个劲地问他“为什么不与父母住”,显露出很不理解的神情。电影编导的用意,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情节,让观众了解美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异同。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最大感受是原来印度家庭也与中国家庭一样,父母喜欢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中,成年子女与父母住是天经地义的,很多时候还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当父母年迈以后,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子女如果能够与父母住在一起,就会为邻居、亲朋好友所称赞。甚至在流行一时的电视相亲类节目中,男女双方之间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你将来愿意不愿意与我的父母住在一起?”可见与父母同住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过也因此引发出类似婆媳、妯娌、连襟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以及应对之道。
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的情况,在美国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来说,美国人高中毕业上大学或工作后,就会搬出去自己独立居住,很少有人会继续与父母住在一起。以前我们的邻居有一个儿子三十多岁了,还与父母住在一起。那时我儿子才上初中,他就常对我们说,这个人看上去很可怜,怎么这样大了还与父母住?我本来对这种事并不是很敏感,加之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根本就没有觉得子女与父母住有何奇怪,但听了我儿子的疑问,就开始关心起周围邻居的情况来了,结果发现,在我们的邻居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这家人家外,果然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的绝无仅有。以后搬过几次家,同样的,在周围邻居中,除了亚裔、拉美裔、黑人家庭外,很少看到白人家庭有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的。
在美国生活的亚裔、拉美裔以及黑人有不少家庭还是保留了与父母同住的传统,根据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统计,以2009年为例,在不同族裔中,几代家庭同居(multi-generational household)比例最高的是亚裔,达26%,其次是黑人,为24%,再次是拉美裔,为23%,白人的比例最低,为13%,只有亚裔的一半。此外,如果以美国出生与外国出生者划分的话,前者几代家庭同居比例为15.6%,后者为24.6%,外国出生者的几代家庭同居比例比美国出生者高九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不少美国人失去了工作,为了减少开支,许多人不得不搬回去与父母同住,所以前几年出现了几代家庭同居增多的现象,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2009年时,每六个家庭就有一个是几代家庭同居,而且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25岁到34岁)与父母同住。对于习惯父母子女同住的华人来说,五分之一的成年子女与父母住在一起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字,甚至可以说是很低的百分比,但对于习惯父母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的美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很值得一提的话题,也是一个新的社会课题。
由于成年子女搬回家与父母同住的趋势还在延续,对于房屋建筑商来说,就有必要改变房屋建筑的现有模式,出售一些适合父母、子女同住的房型,以前那种标准流行的一厨一厅两卫三卧一车库的房子,对于习惯各自居住的父母子女来说,就显得比较拥挤了,尤其是对于成了家的子女来说,住在父母家,各自的私人空间必定大打折扣。不少房屋建筑商看准了这个商机,就适时推出一些适合几代家庭居住的房型,比如增加厨房、厕所、车库,将父母的卧室建在一楼,子女的卧室建在二楼等。
子女搬回家与父母同住,很自然地会出现一些财务、家务上的问题,不少理财刊物、家庭关系网站以及会计师们经常会向读者、顾客提出各种建议。有一个专门谈论父母子女关系的网站,在谈到父母如何适应成年子女居住在家的生活时,用的标题就是“如何调整双方关系而不必发疯”,与标题相配的图片则是一位母亲与儿子在扳手腕,极为形象生动。可惜因为版权的缘故,我们不能在此使用这张图片。
成年子女搬回家居住后,父母最常问的问题包括:是否要向他们收房租?双方生活习惯不同、发生矛盾时怎么处理?何时让他们搬出去住?如何不使他们感到自己还是个孩子?如何让他们知道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如何分配家务?等等。
成年子女搬回家与父母居住,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也是引起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传媒、大众关注的新话题,不过,随着经济景气的逐渐恢复,许多一度搬回家与父母居住的子女,最终会搬出去独立居住,毕竟美国文化的主流,还是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最大感受是原来印度家庭也与中国家庭一样,父母喜欢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中,成年子女与父母住是天经地义的,很多时候还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当父母年迈以后,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子女如果能够与父母住在一起,就会为邻居、亲朋好友所称赞。甚至在流行一时的电视相亲类节目中,男女双方之间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你将来愿意不愿意与我的父母住在一起?”可见与父母同住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过也因此引发出类似婆媳、妯娌、连襟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以及应对之道。
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的情况,在美国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来说,美国人高中毕业上大学或工作后,就会搬出去自己独立居住,很少有人会继续与父母住在一起。以前我们的邻居有一个儿子三十多岁了,还与父母住在一起。那时我儿子才上初中,他就常对我们说,这个人看上去很可怜,怎么这样大了还与父母住?我本来对这种事并不是很敏感,加之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根本就没有觉得子女与父母住有何奇怪,但听了我儿子的疑问,就开始关心起周围邻居的情况来了,结果发现,在我们的邻居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这家人家外,果然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的绝无仅有。以后搬过几次家,同样的,在周围邻居中,除了亚裔、拉美裔、黑人家庭外,很少看到白人家庭有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的。
在美国生活的亚裔、拉美裔以及黑人有不少家庭还是保留了与父母同住的传统,根据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统计,以2009年为例,在不同族裔中,几代家庭同居(multi-generational household)比例最高的是亚裔,达26%,其次是黑人,为24%,再次是拉美裔,为23%,白人的比例最低,为13%,只有亚裔的一半。此外,如果以美国出生与外国出生者划分的话,前者几代家庭同居比例为15.6%,后者为24.6%,外国出生者的几代家庭同居比例比美国出生者高九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不少美国人失去了工作,为了减少开支,许多人不得不搬回去与父母同住,所以前几年出现了几代家庭同居增多的现象,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2009年时,每六个家庭就有一个是几代家庭同居,而且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25岁到34岁)与父母同住。对于习惯父母子女同住的华人来说,五分之一的成年子女与父母住在一起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字,甚至可以说是很低的百分比,但对于习惯父母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的美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很值得一提的话题,也是一个新的社会课题。
由于成年子女搬回家与父母同住的趋势还在延续,对于房屋建筑商来说,就有必要改变房屋建筑的现有模式,出售一些适合父母、子女同住的房型,以前那种标准流行的一厨一厅两卫三卧一车库的房子,对于习惯各自居住的父母子女来说,就显得比较拥挤了,尤其是对于成了家的子女来说,住在父母家,各自的私人空间必定大打折扣。不少房屋建筑商看准了这个商机,就适时推出一些适合几代家庭居住的房型,比如增加厨房、厕所、车库,将父母的卧室建在一楼,子女的卧室建在二楼等。
子女搬回家与父母同住,很自然地会出现一些财务、家务上的问题,不少理财刊物、家庭关系网站以及会计师们经常会向读者、顾客提出各种建议。有一个专门谈论父母子女关系的网站,在谈到父母如何适应成年子女居住在家的生活时,用的标题就是“如何调整双方关系而不必发疯”,与标题相配的图片则是一位母亲与儿子在扳手腕,极为形象生动。可惜因为版权的缘故,我们不能在此使用这张图片。
成年子女搬回家居住后,父母最常问的问题包括:是否要向他们收房租?双方生活习惯不同、发生矛盾时怎么处理?何时让他们搬出去住?如何不使他们感到自己还是个孩子?如何让他们知道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如何分配家务?等等。
成年子女搬回家与父母居住,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也是引起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传媒、大众关注的新话题,不过,随着经济景气的逐渐恢复,许多一度搬回家与父母居住的子女,最终会搬出去独立居住,毕竟美国文化的主流,还是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