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纲要”课为依托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信仰教育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为指导,按照认知、理解、情感和行动的四步教学法,以《中国近现代史功能纲要》课为依托把中国梦融入到大学信仰教育教学中。一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凸显中国梦,实现认知到深入理解的飞跃;二是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彰显中国梦,实现理解到情感认同的飞跃;三是从理论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化践行中国梦,实现情感认同到自觉行动的升华,使大学生把个人的政治信仰、梦想追求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结合,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普通高校学生既有相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和现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课堂教学话语转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本文主要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话语系统
班导师制是导师制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对于改善教学方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多数高校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可引入班导师制,以帮助学生探索人生目标为
了解和关注艺术类学生党员的质量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文章对艺术类大学生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艺术类大学生质量状况总体是
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是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保证。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融合互通”的教学模式、建立“全程跟进”的评价机
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IMAQ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全面性、教学过程整体性和参与主体全员性的有机统一,其运行环
国内外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使时尚行为、流行现象成为大学生表达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面对这种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在三个方面加以突破:在理念领域要求“以生为本”、强
拟像理论认为,当代社会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号组成的一个仿真社会,其有目标、有计划的宣传和诱导,不仅对学生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产生了影响,也深深影响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