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房地产的市场走势如何?最近,“预测”,成为各种业内论坛一成不变的主题。
在公开场合,对一年趋势进行预测的专家,大都是房地产业界公认的意见领袖。有的曾在相关部委任职,有的仍是行业协会负责人,有的出身国际投行,有的在知名高校任教,还有的进过中南海,给中央领导讲过课。总之,这些专家的预测,单独来看,似乎都很有说服力。
但合起来看,他们的意见却令人感到困惑。
经济学者谢国忠预测,2014年美联储真正退出QE的可能性极大,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长达10年的房地产泡沫走到尽头。
还有两位附和其观点的金融学者: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志武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前者说“房地产泡沫破灭越来越近”,后者说“房地产将有巨变”。
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却抛出了针锋相对的“房价必涨论”。他表示,“2014年总的趋势是看涨的,但是增幅放缓,如果说具体区间,则有可能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
中国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与其意见相似:“价格还是要上涨,但涨幅一定比2013年有明显的降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则认为,现在房地产市场已告别铁板一块的格局,市场全面分化,“很难用一个词形容整个市场是涨还是跌”。她判断:“2014年房地产市场增长速度很难超过今年,分化依然延续。”
明确说房地产已步入下行趋势的,如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她表示,2013年,房地产的各项指标均处于历史高位,今后将很难再有超越。
预测时间更加具体的,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他在报告中预测,201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态势,多数供应指标继续增长,甚至增幅还将有所扩大,但成交类指标增幅继续回落。下半年行业整体温度有所降低,成交量和价格将趋弱。总的态势是“高位震荡、逐步降温”。
意见领袖们的预测结论各不相同,但说的好像又是一回事——2014年的房地产形势不太好。或者说,不会像2013年那么好。当然,这个“好”不是对买不起房的老百姓说的,他们巴不得房价暴跌。
预测的传统,可能起源于“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农民在确定下一年该播种什么的时候,往往要翻翻黄历、搞搞占卜,在大自然的“不确定性”面前,抚慰一下卑微的不安全感。房地产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因此,“预测”成了一种被普遍需要的精神消费。
但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又太过复杂。有些现象,单纯依靠经济学教材难以解释清楚。“房事”又关系国计民生,人人都有资格评论。时间长了,“噪音”就多了。这颇令一些人不安。
但是,当个“公众预言家”其实也没那么轻松。一旦预测错了,就要承担风险。
几年前,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说,如果房价不跌,就跳楼。结果房价非但没跌,还连年上涨。
比“赌命”稍显文明,另一位海归教授与媒体人“对赌”房价走势。结果,教授输了,在报纸上发文公告,斯文扫地。
一些预言家串场多了,甚至还会前言不搭后语——今天说房价会涨,明天说房价会跌,后天又说不涨不跌。逻辑的纠结,恐怕他自己都会困惑。
这些教训,使房地产预测成了一个“高危”行业。因而,尽量说得模糊一点,别那么肯定,也别那么具体,不失为一种策略。
深圳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说,判断中国房地产形势,有“四个凡是”:凡是简单说中国房地产这个事的不能信,凡是用一个地区的事说全国的不能信,凡是上来就批判政府的不能信,凡是上来就批判市场的也不能信。
那么该信谁呢?“新闻联播!”陈劲松说。
在公开场合,对一年趋势进行预测的专家,大都是房地产业界公认的意见领袖。有的曾在相关部委任职,有的仍是行业协会负责人,有的出身国际投行,有的在知名高校任教,还有的进过中南海,给中央领导讲过课。总之,这些专家的预测,单独来看,似乎都很有说服力。
但合起来看,他们的意见却令人感到困惑。
经济学者谢国忠预测,2014年美联储真正退出QE的可能性极大,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长达10年的房地产泡沫走到尽头。
还有两位附和其观点的金融学者: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志武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前者说“房地产泡沫破灭越来越近”,后者说“房地产将有巨变”。
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却抛出了针锋相对的“房价必涨论”。他表示,“2014年总的趋势是看涨的,但是增幅放缓,如果说具体区间,则有可能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
中国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与其意见相似:“价格还是要上涨,但涨幅一定比2013年有明显的降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则认为,现在房地产市场已告别铁板一块的格局,市场全面分化,“很难用一个词形容整个市场是涨还是跌”。她判断:“2014年房地产市场增长速度很难超过今年,分化依然延续。”
明确说房地产已步入下行趋势的,如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她表示,2013年,房地产的各项指标均处于历史高位,今后将很难再有超越。
预测时间更加具体的,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他在报告中预测,201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态势,多数供应指标继续增长,甚至增幅还将有所扩大,但成交类指标增幅继续回落。下半年行业整体温度有所降低,成交量和价格将趋弱。总的态势是“高位震荡、逐步降温”。
意见领袖们的预测结论各不相同,但说的好像又是一回事——2014年的房地产形势不太好。或者说,不会像2013年那么好。当然,这个“好”不是对买不起房的老百姓说的,他们巴不得房价暴跌。
预测的传统,可能起源于“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农民在确定下一年该播种什么的时候,往往要翻翻黄历、搞搞占卜,在大自然的“不确定性”面前,抚慰一下卑微的不安全感。房地产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因此,“预测”成了一种被普遍需要的精神消费。
但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又太过复杂。有些现象,单纯依靠经济学教材难以解释清楚。“房事”又关系国计民生,人人都有资格评论。时间长了,“噪音”就多了。这颇令一些人不安。
但是,当个“公众预言家”其实也没那么轻松。一旦预测错了,就要承担风险。
几年前,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说,如果房价不跌,就跳楼。结果房价非但没跌,还连年上涨。
比“赌命”稍显文明,另一位海归教授与媒体人“对赌”房价走势。结果,教授输了,在报纸上发文公告,斯文扫地。
一些预言家串场多了,甚至还会前言不搭后语——今天说房价会涨,明天说房价会跌,后天又说不涨不跌。逻辑的纠结,恐怕他自己都会困惑。
这些教训,使房地产预测成了一个“高危”行业。因而,尽量说得模糊一点,别那么肯定,也别那么具体,不失为一种策略。
深圳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说,判断中国房地产形势,有“四个凡是”:凡是简单说中国房地产这个事的不能信,凡是用一个地区的事说全国的不能信,凡是上来就批判政府的不能信,凡是上来就批判市场的也不能信。
那么该信谁呢?“新闻联播!”陈劲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