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到柯岩中心校,听了四节语文课。
第一节是蒋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
如其人,蒋老师温文尔雅,时不时莞尔一笑,给孩子们
以纯真的美感。不疾不徐的讲述提问,随文抓住一些
重点词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做得还是很扎实的。
听着听着,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蒋老师引导学
生体会课题中的“让”字,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体会
出德国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下课的时候,我就问了一部分孩子:如果德国人
养了一盆喜欢阴凉的花,他会放在阳台上吗?
孩子们一开始懵了,后来,慢慢的,有的说不会,
有的说会。我说,会不会呢?自己下课去想想吧。
在随后的点评时,我面对授课的蒋老师也提出了这
个问题。她怔了—会儿。其他的老师,也陷入了沉思。
但是很快,大家都一致地认为,不会把喜阴的花
儿养在阳台上,而会放在室内的某个角落。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养在阳台的花儿是让给别
人看的,养在室内的花儿,就是给自己看的。怎么会
得出德国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呢?
其实德国人在乎的是花儿,而不在乎给自己看
还是给别人看。喜阳的,该放阳台的就放在阳台;喜
阴的,该放室内的就放室内,只要花儿开得好,长得
好,就满意。给谁看都开心。德国人也许是把花儿看
成自己的孩子,养一盆花儿,大概是源于自己的某种
喜爱,或是尽一份责任,不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
占有欲望和炫耀自己的无私吧。其实,自私,无可厚
非,炫耀“无私”也未必高尚吧。
季羡林老先生,看到德国街头高楼阳台上灿烂
的花儿,联系到国内的居民大多把花儿养在室内(其
实把花儿养在阳台的景观在国内也是常见的),就想
到德国人“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由此感叹德
国人的“高尚境界”。显然,老人家是以“中国的道德
眼光看世界”,整个世界都“中国化”了。
后来也听说有的教师对季羡林老先生的这种
“崇洋媚外”的想法有意见。其实,崇洋媚外,不好;崇
中媚内,也未必就是好的。这就好比争论外国的月亮
和中国的月亮哪个更圆一样无聊。
对立的思考,总是折腾自己。我们在对立的思维
世界上折腾了近一个世纪。最近胡锦涛同志说,我们
不能再折腾了,是有道理的。
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月亮一样圆,但是外国的
花儿和中国的花儿不一样艳。虽然阳光雨露是一样
的,但是落在花瓣上的目光就大不一样。我们的花儿
是摆设,是装饰,是生活的道具;人家的花儿,大概不
是这样的待遇吧。
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整个世界都中国化;用世
界的眼光看中国,中国才能真正融八世界。
我们的头顶有一个道德的天空。这个道德的天
空未必不好。让孩子们知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
是什么坏事。但我们要知道,道德的天空是最矮的天
空。我们要超越这个天空,才能看到真正的蓝天。那
才是我们真正能够自由翱翔的天空。
我们不能没有道德,但也绝不能被道德捆绑。道
德应该是我们脚下的路石;怎么能爬升到我们的头
顶,成为缚住我们翅膀的绳索呢?
脚下空空,当然也是不能起飞的。我们应该从道
德起飞,飞向自由;而不是从道德起飞,飞向道德。
我们自己向往蓝天,那里有自由。我们也有责任
把孩子带到这个天空透透气,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
如果说花儿是让人看的,我们的孩子也是祖国
的花朵,这些花朵又是开放给谁看的呢?
我在乎的,是坐在教室里的这些花朵:德国街头
阳台上的花朵,我不太在乎。
第一节是蒋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
如其人,蒋老师温文尔雅,时不时莞尔一笑,给孩子们
以纯真的美感。不疾不徐的讲述提问,随文抓住一些
重点词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做得还是很扎实的。
听着听着,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蒋老师引导学
生体会课题中的“让”字,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体会
出德国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下课的时候,我就问了一部分孩子:如果德国人
养了一盆喜欢阴凉的花,他会放在阳台上吗?
孩子们一开始懵了,后来,慢慢的,有的说不会,
有的说会。我说,会不会呢?自己下课去想想吧。
在随后的点评时,我面对授课的蒋老师也提出了这
个问题。她怔了—会儿。其他的老师,也陷入了沉思。
但是很快,大家都一致地认为,不会把喜阴的花
儿养在阳台上,而会放在室内的某个角落。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养在阳台的花儿是让给别
人看的,养在室内的花儿,就是给自己看的。怎么会
得出德国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呢?
其实德国人在乎的是花儿,而不在乎给自己看
还是给别人看。喜阳的,该放阳台的就放在阳台;喜
阴的,该放室内的就放室内,只要花儿开得好,长得
好,就满意。给谁看都开心。德国人也许是把花儿看
成自己的孩子,养一盆花儿,大概是源于自己的某种
喜爱,或是尽一份责任,不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
占有欲望和炫耀自己的无私吧。其实,自私,无可厚
非,炫耀“无私”也未必高尚吧。
季羡林老先生,看到德国街头高楼阳台上灿烂
的花儿,联系到国内的居民大多把花儿养在室内(其
实把花儿养在阳台的景观在国内也是常见的),就想
到德国人“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由此感叹德
国人的“高尚境界”。显然,老人家是以“中国的道德
眼光看世界”,整个世界都“中国化”了。
后来也听说有的教师对季羡林老先生的这种
“崇洋媚外”的想法有意见。其实,崇洋媚外,不好;崇
中媚内,也未必就是好的。这就好比争论外国的月亮
和中国的月亮哪个更圆一样无聊。
对立的思考,总是折腾自己。我们在对立的思维
世界上折腾了近一个世纪。最近胡锦涛同志说,我们
不能再折腾了,是有道理的。
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月亮一样圆,但是外国的
花儿和中国的花儿不一样艳。虽然阳光雨露是一样
的,但是落在花瓣上的目光就大不一样。我们的花儿
是摆设,是装饰,是生活的道具;人家的花儿,大概不
是这样的待遇吧。
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整个世界都中国化;用世
界的眼光看中国,中国才能真正融八世界。
我们的头顶有一个道德的天空。这个道德的天
空未必不好。让孩子们知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
是什么坏事。但我们要知道,道德的天空是最矮的天
空。我们要超越这个天空,才能看到真正的蓝天。那
才是我们真正能够自由翱翔的天空。
我们不能没有道德,但也绝不能被道德捆绑。道
德应该是我们脚下的路石;怎么能爬升到我们的头
顶,成为缚住我们翅膀的绳索呢?
脚下空空,当然也是不能起飞的。我们应该从道
德起飞,飞向自由;而不是从道德起飞,飞向道德。
我们自己向往蓝天,那里有自由。我们也有责任
把孩子带到这个天空透透气,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
如果说花儿是让人看的,我们的孩子也是祖国
的花朵,这些花朵又是开放给谁看的呢?
我在乎的,是坐在教室里的这些花朵:德国街头
阳台上的花朵,我不太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