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精神,推动我省由教师大省向教师强省迈进,自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河南省教育厅遴选出的10名首届中原名师的报道。希望通过对这10名河南基础教育战线的领雁人才和教育教学专家事迹的报道,引领、带动更多的教师进步,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您的英语课真有意思!我真正尝到学习英语的甜头——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激情的燃烧……” 学生韩玲玲说。
“轻松的课堂,幽默的语言,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上您的课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孟啸天说。
……
受到学生这些热评的是灵宝市实验高中的杜振龙老师。这位个头不高、体型稍胖,同时个性开朗、活力四射的老师,在学生中有“笨笨龙”这样亲切的称谓。
一、活跃的思维,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崇尚低碳课堂,来自理念方面的“洋气”
入职之初,杜振龙曾是应试教育的助推者,也曾相信题海战术的威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有破茧化蝶的冲动。他认为一名真正的教师,绝不能做广种薄收、低效弱能的匠人。“一本教材、一本字典、一份报刊(非习题类),心中装着一群学生,英语教学全搞定。” 杜振龙自信满满。
“高效英语课堂,应关注学习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杜振龙说,“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其实是因人而异的,绝对不是固定的。” 在他看来,教参中、教辅资料中所罗列的知识点,多系编者以假设的学习对象而编制的。实际上,每人英语学习水平、能力等参差不齐,重点和难点只是相对而言的。如学生有的在单词、词组方面有问题,有的在时态、语态上有疑惑,还有的在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上有困难——这样,对同篇课文学生需求并不相同,若照本宣科统一讲解,不可能收到最佳效果。
杜振龙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还不止于此。“教辅资料只是学生的自助餐,可根据学生实际自编选做,更重要的是,教师绝不能做教辅资料的奴隶。”谈及一些教师所患的“教辅依赖症”,杜振龙感到痛心,“囫囵吞枣地依照教参‘教’完教材,然后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无论有多少资料都想全部‘溜’一遍,不管学生是否接受。离开了教辅,就不会教学,就没有了计划,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夹生饭不好消化,也容易让学生消化不良。学生厌学的根源就在于此。”杜振龙反对教师受各级各类统考的限制,沦为所谓教学进度的“随从”。他坚持以学生学会为进度,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处理课本问题,把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赶进度、多复习”。每接手新班,他都要进行为期两三周的“入格教育”:先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总体知识框架等的教育开始,然后再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这样看似慢了半拍,但实比“溜”完进度却一知半解强。学生每天接触的都是鲜活的知识,因而学习动力十足,每次虽复习时间不多留,但考试成绩很好。
教师巩刚桂说:“杜振龙的课堂,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又很有点子、招数、技巧和教学策略。”教师许春丽说:“你听杜振龙的课,根本猜不到他如何导入,如何展开,如何结束,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杜振龙则说:“我的课堂主要是引导、拓展、解疑、答惑,至于形式则退为其次。”
做有主见的、独立的教师,一直是杜振龙的教育梦想,而善于反思则是他的突出特点。在他的新浪博客里,数百篇教育博文洋洋大观:其中既有教育方法的总结,又有教育得失的反思,还有教育规律的寻找。在首届中原名师现场演讲答辩时,其表现赢得了评委一致认同,最终成为中原名师中唯一的一位高中英语教师。
二、举重若轻的教学艺术,因地制宜的教学模式,点石成金的教学方法,出类拔萃的教学成绩——脱离模式的课堂,来自业务方面的“硬气”
步入杜振龙执教的英语课堂,第一感觉是“乱”:学生们既可自由发言,又可自由走动。但细一观察,却乱中有序,人人都在紧张地学习、交流——由学生先行自学,学习困难暴露无遗后,再利用“互助组”开展学习——这是他“互助组”课堂模式下学生活动的场景。
杜振龙认为,学生学习不是独立、割裂的事情。因知识基础等不同,学生间学习的问题不一样,可以互为小老师,个性问题互相解决,共性问题老师才出面帮助解决。杜振龙的课堂上,既有课本知识的传授,也有课外阅读的补充;既有对学科知识的研磨,也有对人生大千世界的品悟,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非常重要。杜振龙根据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主编了影响颇广的过渡教材——《准备做一个高中生》。其中,把初中生最易混淆的基本概念、高中生学习的主要疑难点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等,在入学之初即传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体系,形成语法概念,做好自己走路的准备。“学习是匀加速运动,越学习,就越能理解教材事先告诉他们的知识框架,越知道如何自学,对老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少,进步就会越来越快。” 英语教研组组长王翠花对此深有体会。
为了引导学生自学,根据学生实际,杜振龙凭借多年教学经验优化了学生的作业设计,先后组编了《阅读微技能训练教程》《高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高考英语读写》等,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从疲劳战中解脱出来。
再如创新高考复习。传统的高考复习多分为“三轮”,且相互独立、时限较长,杜振龙则提出了“三轮渗透、整体推进”的复习策略。他主编的《高考总复习——英语》就是在这一策略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编写的,使用效果很好。所谓“三轮渗透、整体推进”,即一轮基础知识总复习、二轮专题(专项)训练和三轮综合模拟训练。每周均有体现:周二、三、四课堂上完成“一轮”复习任务,即对一个单元的单词、词组、句式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周五安排一节限时训练,完成“二轮”复习任务,即进行语法知识专题训练和分题型专题训练,堂练堂清;每周再安排两节连排课,完成“三轮”复习任务,即完成一套上年度的高考真题训练,下周一课堂讲评,查漏补缺,指导方法。“这让学生每周内做到三轮兼顾,随时感受高考,并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学生复习既不枯燥又有成就感,复习效率很高!” “您把以前认为很难理解的知识,用极少的、通俗的话语讲清楚,英语课总是轻轻松松就过去了!”“您上课时总能够激情飞扬,让人不自觉就进入了课堂,想要学习英语。”……只要是杜振龙教过的学生,几乎都成为他的“粉丝”。
三、注重同事间的团结协作,立足长远的教学改革,真正着眼素质教育——超越功利的课堂,来自涵养的“大气”
灵宝实验高中英语组有近50名教师。为打造专业成长的共同体,作为驻组领导,杜振龙处处要求务争第一。具体的教研活动,他都精心安排并积极参与。每学期,根据个人专长分工备课后,年级组进行集中讨论评议修改,审定后方可上课。而像每位老师参与的赛课,讲课人都要历经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程序,在磨砺个人的同时也凝聚了集体智慧。
“享受英语,享受生活”,是杜振龙多年英语教学的总结和升华,也是他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追求英语学习的本源,让学生在英语世界中漫步、成长、享受,而不是在英语题海中苦熬。 “当学生们回忆起自己的高中时代仅仅只剩下一套试题时,当英语老师退休时发现一辈子就教了一套高考题时,该是多么单调与遗憾啊!英语教学应该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和思维,通过英语视角领略、感受、认识大千世界,享受英语世界的魅力,从而不知不觉学会运用语言。”杜振龙如是说。
杜振龙坚持带领学生用标准的口语去朗诵,享受英语的韵律美;分析、研究、模仿简洁直观的句式结构,享受英语的结构美;感悟、欣赏英语美文的布局谋篇、思想内涵,享受英语的意境美。学生田舒心说:“我发现在不经意的朗读间,竟然记住了那篇文章的大概,连同那几个平时让人头痛的单词。”“您与众不同的讲解,细致入微的指导,常常让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的确,学会以欣赏的心态去学习英语,再加上杜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宽广的知识面,学生学习自然轻松高效,英语素养、思维能力等在不经意间也得到了提高,这样一来,高考成绩也就真的是“副产品”了!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课教师不能只抓教学,要将育人放在第一位,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谈心、周记等形式,和学生“沟通无限”,去理解、接纳、引导每一个孩子,是杜振龙教育成功的一个关键,他称此为“欲擒故纵”。除平时随机的约谈,每次月(中)考后,他都采取集中谈、单个谈、多次谈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谈话,且从不主动谈及学习情况,而是谈家庭、说理想、议人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甩掉情绪包袱,学生学起来自然轻装上阵。
在杜振龙办公室的书柜里,依届别、班级保存着各类有关英语学习的对话资料,其中勾画批注密密麻麻。在一位调皮学生“没有意见”的周记中,杜振龙热情称赞此举是一种信任和尊重……即使担任校领导后,他仍加班加点翻阅学生周记,逐字逐行认真看,从中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并召集年级会议分析点评,总结推广。
多年来,杜振龙坚持寻找英语教学改革的蹊径,学生的英语成绩一直在全校各学科中稳居前列,学校在三门峡市英语教学评估中多次保持第一梯队的水平,并多次获得三门峡市高考优秀学科的嘉奖。虽然杜振龙已在校级领导岗位工作多年,但他仍不愿放弃英语教学,舍不得离开所深爱的学生。每到节假日时,很多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总是给他发来充满暖意的短信:“生命中有您,是一种幸福!”
(责 编 流 水)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精神,推动我省由教师大省向教师强省迈进,自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河南省教育厅遴选出的10名首届中原名师的报道。希望通过对这10名河南基础教育战线的领雁人才和教育教学专家事迹的报道,引领、带动更多的教师进步,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您的英语课真有意思!我真正尝到学习英语的甜头——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激情的燃烧……” 学生韩玲玲说。
“轻松的课堂,幽默的语言,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上您的课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孟啸天说。
……
受到学生这些热评的是灵宝市实验高中的杜振龙老师。这位个头不高、体型稍胖,同时个性开朗、活力四射的老师,在学生中有“笨笨龙”这样亲切的称谓。
一、活跃的思维,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崇尚低碳课堂,来自理念方面的“洋气”
入职之初,杜振龙曾是应试教育的助推者,也曾相信题海战术的威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有破茧化蝶的冲动。他认为一名真正的教师,绝不能做广种薄收、低效弱能的匠人。“一本教材、一本字典、一份报刊(非习题类),心中装着一群学生,英语教学全搞定。” 杜振龙自信满满。
“高效英语课堂,应关注学习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杜振龙说,“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其实是因人而异的,绝对不是固定的。” 在他看来,教参中、教辅资料中所罗列的知识点,多系编者以假设的学习对象而编制的。实际上,每人英语学习水平、能力等参差不齐,重点和难点只是相对而言的。如学生有的在单词、词组方面有问题,有的在时态、语态上有疑惑,还有的在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上有困难——这样,对同篇课文学生需求并不相同,若照本宣科统一讲解,不可能收到最佳效果。
杜振龙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还不止于此。“教辅资料只是学生的自助餐,可根据学生实际自编选做,更重要的是,教师绝不能做教辅资料的奴隶。”谈及一些教师所患的“教辅依赖症”,杜振龙感到痛心,“囫囵吞枣地依照教参‘教’完教材,然后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无论有多少资料都想全部‘溜’一遍,不管学生是否接受。离开了教辅,就不会教学,就没有了计划,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夹生饭不好消化,也容易让学生消化不良。学生厌学的根源就在于此。”杜振龙反对教师受各级各类统考的限制,沦为所谓教学进度的“随从”。他坚持以学生学会为进度,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处理课本问题,把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赶进度、多复习”。每接手新班,他都要进行为期两三周的“入格教育”:先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总体知识框架等的教育开始,然后再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这样看似慢了半拍,但实比“溜”完进度却一知半解强。学生每天接触的都是鲜活的知识,因而学习动力十足,每次虽复习时间不多留,但考试成绩很好。
教师巩刚桂说:“杜振龙的课堂,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又很有点子、招数、技巧和教学策略。”教师许春丽说:“你听杜振龙的课,根本猜不到他如何导入,如何展开,如何结束,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杜振龙则说:“我的课堂主要是引导、拓展、解疑、答惑,至于形式则退为其次。”
做有主见的、独立的教师,一直是杜振龙的教育梦想,而善于反思则是他的突出特点。在他的新浪博客里,数百篇教育博文洋洋大观:其中既有教育方法的总结,又有教育得失的反思,还有教育规律的寻找。在首届中原名师现场演讲答辩时,其表现赢得了评委一致认同,最终成为中原名师中唯一的一位高中英语教师。
二、举重若轻的教学艺术,因地制宜的教学模式,点石成金的教学方法,出类拔萃的教学成绩——脱离模式的课堂,来自业务方面的“硬气”
步入杜振龙执教的英语课堂,第一感觉是“乱”:学生们既可自由发言,又可自由走动。但细一观察,却乱中有序,人人都在紧张地学习、交流——由学生先行自学,学习困难暴露无遗后,再利用“互助组”开展学习——这是他“互助组”课堂模式下学生活动的场景。
杜振龙认为,学生学习不是独立、割裂的事情。因知识基础等不同,学生间学习的问题不一样,可以互为小老师,个性问题互相解决,共性问题老师才出面帮助解决。杜振龙的课堂上,既有课本知识的传授,也有课外阅读的补充;既有对学科知识的研磨,也有对人生大千世界的品悟,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非常重要。杜振龙根据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主编了影响颇广的过渡教材——《准备做一个高中生》。其中,把初中生最易混淆的基本概念、高中生学习的主要疑难点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等,在入学之初即传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体系,形成语法概念,做好自己走路的准备。“学习是匀加速运动,越学习,就越能理解教材事先告诉他们的知识框架,越知道如何自学,对老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少,进步就会越来越快。” 英语教研组组长王翠花对此深有体会。
为了引导学生自学,根据学生实际,杜振龙凭借多年教学经验优化了学生的作业设计,先后组编了《阅读微技能训练教程》《高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高考英语读写》等,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从疲劳战中解脱出来。
再如创新高考复习。传统的高考复习多分为“三轮”,且相互独立、时限较长,杜振龙则提出了“三轮渗透、整体推进”的复习策略。他主编的《高考总复习——英语》就是在这一策略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编写的,使用效果很好。所谓“三轮渗透、整体推进”,即一轮基础知识总复习、二轮专题(专项)训练和三轮综合模拟训练。每周均有体现:周二、三、四课堂上完成“一轮”复习任务,即对一个单元的单词、词组、句式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周五安排一节限时训练,完成“二轮”复习任务,即进行语法知识专题训练和分题型专题训练,堂练堂清;每周再安排两节连排课,完成“三轮”复习任务,即完成一套上年度的高考真题训练,下周一课堂讲评,查漏补缺,指导方法。“这让学生每周内做到三轮兼顾,随时感受高考,并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学生复习既不枯燥又有成就感,复习效率很高!” “您把以前认为很难理解的知识,用极少的、通俗的话语讲清楚,英语课总是轻轻松松就过去了!”“您上课时总能够激情飞扬,让人不自觉就进入了课堂,想要学习英语。”……只要是杜振龙教过的学生,几乎都成为他的“粉丝”。
三、注重同事间的团结协作,立足长远的教学改革,真正着眼素质教育——超越功利的课堂,来自涵养的“大气”
灵宝实验高中英语组有近50名教师。为打造专业成长的共同体,作为驻组领导,杜振龙处处要求务争第一。具体的教研活动,他都精心安排并积极参与。每学期,根据个人专长分工备课后,年级组进行集中讨论评议修改,审定后方可上课。而像每位老师参与的赛课,讲课人都要历经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程序,在磨砺个人的同时也凝聚了集体智慧。
“享受英语,享受生活”,是杜振龙多年英语教学的总结和升华,也是他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追求英语学习的本源,让学生在英语世界中漫步、成长、享受,而不是在英语题海中苦熬。 “当学生们回忆起自己的高中时代仅仅只剩下一套试题时,当英语老师退休时发现一辈子就教了一套高考题时,该是多么单调与遗憾啊!英语教学应该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和思维,通过英语视角领略、感受、认识大千世界,享受英语世界的魅力,从而不知不觉学会运用语言。”杜振龙如是说。
杜振龙坚持带领学生用标准的口语去朗诵,享受英语的韵律美;分析、研究、模仿简洁直观的句式结构,享受英语的结构美;感悟、欣赏英语美文的布局谋篇、思想内涵,享受英语的意境美。学生田舒心说:“我发现在不经意的朗读间,竟然记住了那篇文章的大概,连同那几个平时让人头痛的单词。”“您与众不同的讲解,细致入微的指导,常常让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的确,学会以欣赏的心态去学习英语,再加上杜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宽广的知识面,学生学习自然轻松高效,英语素养、思维能力等在不经意间也得到了提高,这样一来,高考成绩也就真的是“副产品”了!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课教师不能只抓教学,要将育人放在第一位,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谈心、周记等形式,和学生“沟通无限”,去理解、接纳、引导每一个孩子,是杜振龙教育成功的一个关键,他称此为“欲擒故纵”。除平时随机的约谈,每次月(中)考后,他都采取集中谈、单个谈、多次谈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谈话,且从不主动谈及学习情况,而是谈家庭、说理想、议人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甩掉情绪包袱,学生学起来自然轻装上阵。
在杜振龙办公室的书柜里,依届别、班级保存着各类有关英语学习的对话资料,其中勾画批注密密麻麻。在一位调皮学生“没有意见”的周记中,杜振龙热情称赞此举是一种信任和尊重……即使担任校领导后,他仍加班加点翻阅学生周记,逐字逐行认真看,从中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并召集年级会议分析点评,总结推广。
多年来,杜振龙坚持寻找英语教学改革的蹊径,学生的英语成绩一直在全校各学科中稳居前列,学校在三门峡市英语教学评估中多次保持第一梯队的水平,并多次获得三门峡市高考优秀学科的嘉奖。虽然杜振龙已在校级领导岗位工作多年,但他仍不愿放弃英语教学,舍不得离开所深爱的学生。每到节假日时,很多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总是给他发来充满暖意的短信:“生命中有您,是一种幸福!”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