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刚升入高中学生,引导他们认识了解自己成为教育的迫切要求。很多学校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开设生命唤醒课程、生涯规划课程、生命潜能课程等等。我们学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设了以了解“客家宗祠文化”为主题的生命唤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家族的过往,了解客家民系的精神特征,从而找到自身生命谱系坐标,激发学生生命成长意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强烈的家国情怀。
客家是岭南汉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岭南地区居住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梅州地区,被称为“世界客都”,全域几乎都是客家人。客家祠堂每个村落都能见到,人数有一定规模的姓氏必有宗祠,客家小孩每逢春节都去祠堂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祠”指的是祭祀,“堂”指的是高大宽敞的房屋。祠堂作为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其起源可远溯至上古的祖先崇拜,历经周代宗庙、汉代墓祠、唐代家庙、宋代家祠、明清宗祠的发展变化。祠堂结构宏伟、工艺精美,大多集建筑、雕刻、繪画、书法、文学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传统文化,显示出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真实的文化符号。毛主席在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时指出,中国社会存在三种权力支配系统:一是由国、省、市、县、镇、村构成的“国家系统”;二是由宗祠、支祠以及家长族权构成的“家族系统”;三是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玉皇大帝等各种神怪的神权构成的“阴间系统”和“鬼神系统”。可见宗祠文化宗族组织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引导学生从理性上去认识宗祠文化也就是引领学生深入认识中国社会。这样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很多高中的同学能流畅写出自己的姓名,但不知道自己“姓氏”背后的意义,名字中为什么要有辈份名;生活中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提到曾祖父高祖父那些人就讲不清楚,很少主动去找寻阅读家谱;逢年过节知道去祠堂祭拜,也仅仅停留在关注热闹的氛围,如好玩的锣鼓、震耳的烟花鞭炮等,对堂号、楹联、族中曾出现的贤人事迹漠不关心;更别说追究族人迁徙的历史、落居创业传说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和意义。针对学生这种情况,学校举行“画家谱、明堂号、讲传说、观祠堂”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生命,建立学生生命和他的祖先生命的链接,使之明白在生命繁衍链条中的独特意义和肩负的特殊使命。让学生动口、动笔、动眼、动耳、动心,集语言表达、创意绘画、个性摄影、自媒体编辑展示于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生命素养。
“画家谱”要求学生找到家谱或询问家庭成员按照规定的谱系图画出六代内祖先图谱,配以简笔画和简洁文字介绍,班级展示分享,学校评比推介。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一个具象的体现。家谱文化最核心的意义是为了记载人们代际间的顺利传承。一部家谱,连接起的是或已疏远的亲情;先人载入家谱的善举,又是后人上进的动力。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家谱文化是中华好家风的传承。“明堂号、讲传说”结合课前五分钟演讲来实施,要求学生先提交书面稿后演讲,做到人人分享、全面持续。整合《诫子书》《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王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了凡四训》等做主题阅读活动。杨姓同学可以讲一讲“四知堂”的故事,张姓同学聊一聊“百忍堂”的来历;李姓同学述一述“火德公”的创业,萧姓同学道一道地方名“白堠”为何变成“百侯”;韩姓同学解释“名高三杰、文冠八家”的内涵,董姓同学陈述“千秋良史、一代儒宗”的伟业,苏姓同学分享“眉山三杰,沧浪一亭”的辉煌……
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客家祠堂体现出浓重的崇祖文化。中国人对祖先崇拜的传统源远流长,客家人历经千难万险举家南渡,很多是中原士族望族,其中不乏显赫之辈,祖先便成为这些南迁后人的骄傲与念想。很多人带着祖先的骨骸一同迁徙,他们对祖先的敬仰,饱含着对被迫离开故土的不舍与眷恋。每座祠堂的正堂中央都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牌位,有些祠堂正堂两侧墙面还挂上祖先的画像。有些地区新娘嫁娶到夫家,要先到祠堂祭拜祖先,再成婚礼;生了男孩春节或清明要到祠堂祭拜,俗称“上丁”。“观祠堂”活动可以跟研学旅行结合在一起。福建三明石壁村是客家祖地,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客家各姓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皈依。福建上杭的李氏大祠堂,建筑风格有特色,每年春分祭祀活动隆重排场;古田廖氏祠堂,规模较小,因其是古田会议遗址,便增加一份独特神圣光环。梅州客家博物馆有专门的祠堂文化介绍,交通方便,讲解专业,赣州客家文化城有关祠堂部分也有可观之处。河源龙川佗城不单是古城遗存,也是百姓祠堂浓缩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末汉初,比其他各地要古老得多,最具特色还有礼仪体验和特色文化展演。“观祠堂”活动要事先做好预研,学生要熟悉相关的历史、人物、建筑形制特点、堂号楹联内涵。游观中要做好拍摄、记录,观后要及时总结,通过发布个性化主题美篇来测评强化学生游观效果。
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我们今天带领学生立足本地资源,充分挖掘客家祠堂文化,敦亲睦邻、慎终追远,修身以孝,修身以敬,修身以安己,修己以安人。遵循由感性认知再到理性认同的规律,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变生命发展的个体基因,最终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
[2]王翠,郭峰.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A]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3]乔新华.小祠堂大文化.[N]光明日报2017.02.10
[4]刘介民.祠堂家谱与孝文化.[N]南方日报2017.04.19
论文为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招标课题《客家祠堂文化的现代育人价值探索》阶段性成果.
客家是岭南汉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岭南地区居住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梅州地区,被称为“世界客都”,全域几乎都是客家人。客家祠堂每个村落都能见到,人数有一定规模的姓氏必有宗祠,客家小孩每逢春节都去祠堂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祠”指的是祭祀,“堂”指的是高大宽敞的房屋。祠堂作为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其起源可远溯至上古的祖先崇拜,历经周代宗庙、汉代墓祠、唐代家庙、宋代家祠、明清宗祠的发展变化。祠堂结构宏伟、工艺精美,大多集建筑、雕刻、繪画、书法、文学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传统文化,显示出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真实的文化符号。毛主席在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时指出,中国社会存在三种权力支配系统:一是由国、省、市、县、镇、村构成的“国家系统”;二是由宗祠、支祠以及家长族权构成的“家族系统”;三是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玉皇大帝等各种神怪的神权构成的“阴间系统”和“鬼神系统”。可见宗祠文化宗族组织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引导学生从理性上去认识宗祠文化也就是引领学生深入认识中国社会。这样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很多高中的同学能流畅写出自己的姓名,但不知道自己“姓氏”背后的意义,名字中为什么要有辈份名;生活中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提到曾祖父高祖父那些人就讲不清楚,很少主动去找寻阅读家谱;逢年过节知道去祠堂祭拜,也仅仅停留在关注热闹的氛围,如好玩的锣鼓、震耳的烟花鞭炮等,对堂号、楹联、族中曾出现的贤人事迹漠不关心;更别说追究族人迁徙的历史、落居创业传说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和意义。针对学生这种情况,学校举行“画家谱、明堂号、讲传说、观祠堂”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生命,建立学生生命和他的祖先生命的链接,使之明白在生命繁衍链条中的独特意义和肩负的特殊使命。让学生动口、动笔、动眼、动耳、动心,集语言表达、创意绘画、个性摄影、自媒体编辑展示于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生命素养。
“画家谱”要求学生找到家谱或询问家庭成员按照规定的谱系图画出六代内祖先图谱,配以简笔画和简洁文字介绍,班级展示分享,学校评比推介。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一个具象的体现。家谱文化最核心的意义是为了记载人们代际间的顺利传承。一部家谱,连接起的是或已疏远的亲情;先人载入家谱的善举,又是后人上进的动力。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家谱文化是中华好家风的传承。“明堂号、讲传说”结合课前五分钟演讲来实施,要求学生先提交书面稿后演讲,做到人人分享、全面持续。整合《诫子书》《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王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了凡四训》等做主题阅读活动。杨姓同学可以讲一讲“四知堂”的故事,张姓同学聊一聊“百忍堂”的来历;李姓同学述一述“火德公”的创业,萧姓同学道一道地方名“白堠”为何变成“百侯”;韩姓同学解释“名高三杰、文冠八家”的内涵,董姓同学陈述“千秋良史、一代儒宗”的伟业,苏姓同学分享“眉山三杰,沧浪一亭”的辉煌……
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客家祠堂体现出浓重的崇祖文化。中国人对祖先崇拜的传统源远流长,客家人历经千难万险举家南渡,很多是中原士族望族,其中不乏显赫之辈,祖先便成为这些南迁后人的骄傲与念想。很多人带着祖先的骨骸一同迁徙,他们对祖先的敬仰,饱含着对被迫离开故土的不舍与眷恋。每座祠堂的正堂中央都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牌位,有些祠堂正堂两侧墙面还挂上祖先的画像。有些地区新娘嫁娶到夫家,要先到祠堂祭拜祖先,再成婚礼;生了男孩春节或清明要到祠堂祭拜,俗称“上丁”。“观祠堂”活动可以跟研学旅行结合在一起。福建三明石壁村是客家祖地,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客家各姓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皈依。福建上杭的李氏大祠堂,建筑风格有特色,每年春分祭祀活动隆重排场;古田廖氏祠堂,规模较小,因其是古田会议遗址,便增加一份独特神圣光环。梅州客家博物馆有专门的祠堂文化介绍,交通方便,讲解专业,赣州客家文化城有关祠堂部分也有可观之处。河源龙川佗城不单是古城遗存,也是百姓祠堂浓缩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末汉初,比其他各地要古老得多,最具特色还有礼仪体验和特色文化展演。“观祠堂”活动要事先做好预研,学生要熟悉相关的历史、人物、建筑形制特点、堂号楹联内涵。游观中要做好拍摄、记录,观后要及时总结,通过发布个性化主题美篇来测评强化学生游观效果。
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我们今天带领学生立足本地资源,充分挖掘客家祠堂文化,敦亲睦邻、慎终追远,修身以孝,修身以敬,修身以安己,修己以安人。遵循由感性认知再到理性认同的规律,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变生命发展的个体基因,最终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
[2]王翠,郭峰.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A]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3]乔新华.小祠堂大文化.[N]光明日报2017.02.10
[4]刘介民.祠堂家谱与孝文化.[N]南方日报2017.04.19
论文为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招标课题《客家祠堂文化的现代育人价值探索》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