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風格多样,作诗多变是赵秉文诗歌的显著特色,他不囿于同一种体式同一种风格,而且其诗歌风格随诗体变化而变。古体诗多学习效法前人,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都是他学习的对象;律诗诗风壮丽放纵,语言工丽,用典丰富;绝句则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真实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大多写得情思真切而又不流于言表,是赵秉文诗歌中成就最高的部分。
关键词:赵秉文 诗歌 金代文学
赵秉文是金章宗后期文坛的金石巨擘,他的文论和作品在当时影响颇巨。元好问在《中州集》中将他的作品风格归纳为“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渊明”{1}。这一评价已十分精切,笔者在此基础上略作补充,并结合闲闲赵公其诗来做具体阐释。
风格多样,作诗多变是赵秉文诗歌的显著特色,他不囿于同一种体式同一种风格,而且其诗歌风格随诗体变化而变,不一样的诗歌体裁往往被赵秉文赋予相应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可见赵秉文对于不同诗体的功能和运用是有自己明确的理解和划分的。赵秉文诗歌创作数量颇丰,《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所存赵秉文诗作就有六百多首。不同诗体风格各异,同一种体裁有时也能够显示出风格的多样性。
一、古体诗 赵秉文作诗提倡学习和效法前人,他在《答李天莫书》中说:“为诗当师《三百首》《离骚》《文选》《古诗十九首》,下及李杜”“然后卓然自成一家,非有意于专师古人,亦非有意于专摈古人也。”他的这种创作理念在古体诗中表现最为直观。
我从秦川来,遍历终南游。暮行华阴道,清快明双眸。/东风一夜横作恶,尘埃咫尺迷岩幽。山神戏人亦薄相,一杯未尽阴霾收。/但见两崖巨壁插剑戟,流泉夹道鸣琳。希夷石室绿萝合,金仙鹤驾空悠悠。/石门划断一峰出,婆娑石上为迟留。上方可望不可到,崖倾路绝令人愁。/十盘九折羊角上,青柯平上得少休。三峰壁立五千仞,其下无址傍无俦。/巨灵仙掌在霄汉,银河飞下青云头。或云奇胜在高顶,脚力未易供冥。/苍龙岭苔藓滑,嵌空石磴谁雕锼。每怜风自四山而下不见底,惟闻松声万壑寒飕飕。/扪参历井到绝顶,下视尘世区中囚。酒酣苍茫瞰无际,块视五岳芥九州。/南望汉中山,碧玉簪乱抽。况复秦宫与汉阙,飘然聚散风中沤。/上有明星玉女之洞天,二十八宿环且周。又有千岁之玉莲,花开十丈藕如舟。/五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采根食实可羽化,方瞳绿发三千秋。/时闻笙箫月夜,芝羽盖来瀛洲。乾坤不老青山色,日月万古无停。/君且为我挽回六龙辔,我亦为君倒却黄河流。终朝汗漫游八极,风更觅元丹丘。(游华山寄元裕之{2})
王锡九评价此诗说道:“此诗在赵秉文的七古里,确系雄放杰出,豪迈刚劲。但仔细吟味,觉得其仿制的痕迹太露,气势也不如李白诗歌出神入化,臻于妙境。”{3}全诗刻画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的华山景象。先写逶迤登上华山,后写在山上纵目览眺,进而描绘山上梦幻的神仙世界,末则表达汗漫远游的兴致。诗中景象纷呈,富于变幻,十分壮美奇特,又很清秀高逸,迷离惝,写得尽兴尽致,酣畅淋漓。诗人的笔触舒展,收纵自如,变化多端,雄迈开阔,不仅实写形胜,又创造虚境以使其更具有魅力,极尽比喻形容、想象夸张之能事。本诗杂言成篇,长短错综,行文跳脱,奇纵零落,句式上刻意仿效李白,还有许多句子直接引用或化用李白的诗句,它们是赵秉文从李白不同诗篇里撷取而来,组织在一起的,显示出诗人极尽全力效法李白的努力。
朱明变气候,大火向西流。/六龙整征辔,倏忽夏巳秋。/阊阖来悲风,霜棱被九州。/岂不念时节,岁律聿其周。/精卫填溟海,木石安所投。/独携羡门子,步登昆丘。/千秋长不老,永谢区中囚。(杂拟其一)
这首诗仿拟阮籍《咏怀诗》而作,感情基调悲慨沉郁。由绝望哀伤引发出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可以说是《咏怀诗》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不仅体现在赵秉文的《杂拟》诗中,在其他多首古体诗里如《花下墓》“今人看花昔人墓,昔人栽花待邀宾”“今年花尽复明年,今人复为后人怜”等诗句中也感慨人世变迁,时光流逝,十分痛切。赵秉文仿拟阮籍的情感内蕴作诗,表现手法上却不似阮籍平淡质朴,语言精丽,用典颇多。善于用典也是其古体诗的普遍特征。
严霜枯百草,荡鸿鹄心。翩翩万里翼,随云落西南。/泾水东流不到燕,送君落日孤云边。声名一日天下白,还作南楼坐中客。/西州自古多豪英,作者凛凛气犹生。太尉清风迈万古,不劳折笞此虏。/男儿生不功名死无益,莫言簿领卑凡职。君不见当时髯张一尉耳,至今双庙令人起。(送雷希颜赴泾州录事李君美治中公廨南楼坐中作)
此诗学习苏轼豪肆疏纵、清健奇峭的诗风,多用比喻和典故的表现方法,且有以文为诗的韵致,并且在诗歌内容上劝勉友人为国立功消灭强虏,反映出作者对金国严峻现实的关怀和考量。
陶渊明是金代文人推崇的诗人,金朝式微,许多诗作都追慕陶诗有归隐之叹。赵诗也不例外,其《和渊明拟古》与《和渊明饮酒》组诗均有意效仿陶诗或抒归隐之愿或发人生感慨,可谓陶诗之形神俱有,但又有不同。其思想内涵不若陶渊明通达,常有“壮年不再得”“荣华不相待”的哀伤;语言也不似陶诗冲和古淡,有“日月为我,天地为我庐”“登高望九疑”等豪壮之语,体现了女真民族豪迈之气。
赵秉文拟古诗中有的拟体,有的拟意,有的二者兼备,可以说各体皆工,得原诗神韵,而又能融入己意,即内容和形式完好结合在一起,是赵诗中成就较高的部分。不足之处前人也早有论断,李纯甫曰:“不免有失支堕节处,盖学东坡而不成者”{4},即是说赵秉文有意无意地仿效一些著名诗人的体格,很多诗句是几乎搬用前人成句,未能融会成自己独创的新意境,在“自成一家”方面火候不到。
二、律诗 赵秉文律诗涉及题材范围较广,登临、纪行、咏物、应制等都包括,内容上多怀古或抒发人生感慨,感情基调沉郁深刻,形式上语言工丽,典故丰富精恰,诗风壮丽纵放。
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李白一杯人影月,郑虔三绝画诗书。/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 (寄王学士子端)
此诗作于赵秉文尚未及第时,秉文幼年书法学王庭筠,少尝寄此诗给王,王称曰:“非作诗千首,其功夫不至是也。”{5}此诗可说是赵秉文的成名之作,结构浑然紧凑,句式工整,用典准确却并未流俗,自然流露出作者对王黄华的真挚仰慕。可见闲闲赵公少时即聪颖过人,富于文采。
独坐幽林下,谈玄复观易。/西日半峰,返照林间石。/石上多古苔,山花间红碧。/花落人不知,山空水流出。(效王右丞独坐幽篁里)
这又是一首仿古之作,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十分类似于王维在《辛夷坞》《竹里馆》等诗中所构建的“禅境”,王维“诗中有画”的风格特色也被赵秉文很好地借鉴吸收,在此诗中有所体现。
三、绝句 七绝在赵秉文诸体诗中的数量是最多的,《中州集》所收的赵氏七绝诗均十分精美,即元好问所谓“小诗精绝”。赵秉文主张多师古人,兼学诸体,七绝偏重学习盛唐诗风,含蓄蕴藉,意境淡远,对李纯甫提倡的奇怪峭硬之诗风深致不满。这种含蓄隽永的风格在七言绝句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赵秉文的七绝诗都似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情境浑然,意蕴深长。
无数飞花送小舟,蜻蜓款立钓丝头。一溪春水关何事,皱作风前万叠愁。∥树藏修竹竹藏门,门外清流几股分。行过小桥人不见,背阴花气隔墙闻。∥烟外丝丝风柳斜,春光也自到天涯。太平有象村村酒,寒食无家处处花。(春游三首)
既能准确捕捉转瞬即逝的有意义的景象,又能跳出这些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抒发独特的感受。意象跳脱,情思连绵,言有尽而意无穷。
病来杯酒懒重持,强为花残折一枝。/人老易悲花易落,东风休近鬓边吹。(戴花)
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夏至)
楼头不见暮山重,遥认青林雨意浓。/一阵风来忽吹散,断云还补两三峰。(即事)
这几首绝句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感触虽多,却并不直言,而是把对人生的感悟和淡淡的忧伤萦绕在平凡的意象之后,读来或闲适或疏淡或悲摧,十分动人。语言不求典雅华丽,平实自然,质朴纯真,深得盛唐诗风含蓄蕴藉之气象。
赵秉文畢生从仕,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儒者,同时他也是一位佛家、道家的欣赏者,他对于佛教的热忱从深戒杀生、中年即断荤腥的行为中可见一斑,道教思想在其诗歌中的渗透也处处可见。因此赵秉文诗中的情感基调既立足于当时社会现实,关心疾苦,不乏现实主义情怀,但闲闲赵公又始终向往得道隐逸的佛、道之精神归宿,追求闲淡自适的人生态度。
赵秉文的诗歌风格多变,善于师古,能得前人之长为我所用,这一点在所有诗体中都有体现。此外,赵秉文读书颖悟文采复丽,其诗语词华美,文典精切,这一点在拟古诗和律诗中体现得更加突出。绝句在赵诗中数量最大,含蓄隽永,意境精绝,最能反映赵秉文的创作心态和精神追求,可以说绝句诗是赵秉文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
{1} 元好问:《中州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2页。
{2} 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附补遗》,中华书局1985年版。本文所引赵秉文诗文均出于此,后文不赘注。
{3} 王锡九:《论赵秉文的七言古诗》,《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4}{5} 刘祁:《归潜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7页,第86页。
关键词:赵秉文 诗歌 金代文学
赵秉文是金章宗后期文坛的金石巨擘,他的文论和作品在当时影响颇巨。元好问在《中州集》中将他的作品风格归纳为“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渊明”{1}。这一评价已十分精切,笔者在此基础上略作补充,并结合闲闲赵公其诗来做具体阐释。
风格多样,作诗多变是赵秉文诗歌的显著特色,他不囿于同一种体式同一种风格,而且其诗歌风格随诗体变化而变,不一样的诗歌体裁往往被赵秉文赋予相应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可见赵秉文对于不同诗体的功能和运用是有自己明确的理解和划分的。赵秉文诗歌创作数量颇丰,《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所存赵秉文诗作就有六百多首。不同诗体风格各异,同一种体裁有时也能够显示出风格的多样性。
一、古体诗 赵秉文作诗提倡学习和效法前人,他在《答李天莫书》中说:“为诗当师《三百首》《离骚》《文选》《古诗十九首》,下及李杜”“然后卓然自成一家,非有意于专师古人,亦非有意于专摈古人也。”他的这种创作理念在古体诗中表现最为直观。
我从秦川来,遍历终南游。暮行华阴道,清快明双眸。/东风一夜横作恶,尘埃咫尺迷岩幽。山神戏人亦薄相,一杯未尽阴霾收。/但见两崖巨壁插剑戟,流泉夹道鸣琳。希夷石室绿萝合,金仙鹤驾空悠悠。/石门划断一峰出,婆娑石上为迟留。上方可望不可到,崖倾路绝令人愁。/十盘九折羊角上,青柯平上得少休。三峰壁立五千仞,其下无址傍无俦。/巨灵仙掌在霄汉,银河飞下青云头。或云奇胜在高顶,脚力未易供冥。/苍龙岭苔藓滑,嵌空石磴谁雕锼。每怜风自四山而下不见底,惟闻松声万壑寒飕飕。/扪参历井到绝顶,下视尘世区中囚。酒酣苍茫瞰无际,块视五岳芥九州。/南望汉中山,碧玉簪乱抽。况复秦宫与汉阙,飘然聚散风中沤。/上有明星玉女之洞天,二十八宿环且周。又有千岁之玉莲,花开十丈藕如舟。/五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采根食实可羽化,方瞳绿发三千秋。/时闻笙箫月夜,芝羽盖来瀛洲。乾坤不老青山色,日月万古无停。/君且为我挽回六龙辔,我亦为君倒却黄河流。终朝汗漫游八极,风更觅元丹丘。(游华山寄元裕之{2})
王锡九评价此诗说道:“此诗在赵秉文的七古里,确系雄放杰出,豪迈刚劲。但仔细吟味,觉得其仿制的痕迹太露,气势也不如李白诗歌出神入化,臻于妙境。”{3}全诗刻画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的华山景象。先写逶迤登上华山,后写在山上纵目览眺,进而描绘山上梦幻的神仙世界,末则表达汗漫远游的兴致。诗中景象纷呈,富于变幻,十分壮美奇特,又很清秀高逸,迷离惝,写得尽兴尽致,酣畅淋漓。诗人的笔触舒展,收纵自如,变化多端,雄迈开阔,不仅实写形胜,又创造虚境以使其更具有魅力,极尽比喻形容、想象夸张之能事。本诗杂言成篇,长短错综,行文跳脱,奇纵零落,句式上刻意仿效李白,还有许多句子直接引用或化用李白的诗句,它们是赵秉文从李白不同诗篇里撷取而来,组织在一起的,显示出诗人极尽全力效法李白的努力。
朱明变气候,大火向西流。/六龙整征辔,倏忽夏巳秋。/阊阖来悲风,霜棱被九州。/岂不念时节,岁律聿其周。/精卫填溟海,木石安所投。/独携羡门子,步登昆丘。/千秋长不老,永谢区中囚。(杂拟其一)
这首诗仿拟阮籍《咏怀诗》而作,感情基调悲慨沉郁。由绝望哀伤引发出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可以说是《咏怀诗》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不仅体现在赵秉文的《杂拟》诗中,在其他多首古体诗里如《花下墓》“今人看花昔人墓,昔人栽花待邀宾”“今年花尽复明年,今人复为后人怜”等诗句中也感慨人世变迁,时光流逝,十分痛切。赵秉文仿拟阮籍的情感内蕴作诗,表现手法上却不似阮籍平淡质朴,语言精丽,用典颇多。善于用典也是其古体诗的普遍特征。
严霜枯百草,荡鸿鹄心。翩翩万里翼,随云落西南。/泾水东流不到燕,送君落日孤云边。声名一日天下白,还作南楼坐中客。/西州自古多豪英,作者凛凛气犹生。太尉清风迈万古,不劳折笞此虏。/男儿生不功名死无益,莫言簿领卑凡职。君不见当时髯张一尉耳,至今双庙令人起。(送雷希颜赴泾州录事李君美治中公廨南楼坐中作)
此诗学习苏轼豪肆疏纵、清健奇峭的诗风,多用比喻和典故的表现方法,且有以文为诗的韵致,并且在诗歌内容上劝勉友人为国立功消灭强虏,反映出作者对金国严峻现实的关怀和考量。
陶渊明是金代文人推崇的诗人,金朝式微,许多诗作都追慕陶诗有归隐之叹。赵诗也不例外,其《和渊明拟古》与《和渊明饮酒》组诗均有意效仿陶诗或抒归隐之愿或发人生感慨,可谓陶诗之形神俱有,但又有不同。其思想内涵不若陶渊明通达,常有“壮年不再得”“荣华不相待”的哀伤;语言也不似陶诗冲和古淡,有“日月为我,天地为我庐”“登高望九疑”等豪壮之语,体现了女真民族豪迈之气。
赵秉文拟古诗中有的拟体,有的拟意,有的二者兼备,可以说各体皆工,得原诗神韵,而又能融入己意,即内容和形式完好结合在一起,是赵诗中成就较高的部分。不足之处前人也早有论断,李纯甫曰:“不免有失支堕节处,盖学东坡而不成者”{4},即是说赵秉文有意无意地仿效一些著名诗人的体格,很多诗句是几乎搬用前人成句,未能融会成自己独创的新意境,在“自成一家”方面火候不到。
二、律诗 赵秉文律诗涉及题材范围较广,登临、纪行、咏物、应制等都包括,内容上多怀古或抒发人生感慨,感情基调沉郁深刻,形式上语言工丽,典故丰富精恰,诗风壮丽纵放。
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李白一杯人影月,郑虔三绝画诗书。/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 (寄王学士子端)
此诗作于赵秉文尚未及第时,秉文幼年书法学王庭筠,少尝寄此诗给王,王称曰:“非作诗千首,其功夫不至是也。”{5}此诗可说是赵秉文的成名之作,结构浑然紧凑,句式工整,用典准确却并未流俗,自然流露出作者对王黄华的真挚仰慕。可见闲闲赵公少时即聪颖过人,富于文采。
独坐幽林下,谈玄复观易。/西日半峰,返照林间石。/石上多古苔,山花间红碧。/花落人不知,山空水流出。(效王右丞独坐幽篁里)
这又是一首仿古之作,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十分类似于王维在《辛夷坞》《竹里馆》等诗中所构建的“禅境”,王维“诗中有画”的风格特色也被赵秉文很好地借鉴吸收,在此诗中有所体现。
三、绝句 七绝在赵秉文诸体诗中的数量是最多的,《中州集》所收的赵氏七绝诗均十分精美,即元好问所谓“小诗精绝”。赵秉文主张多师古人,兼学诸体,七绝偏重学习盛唐诗风,含蓄蕴藉,意境淡远,对李纯甫提倡的奇怪峭硬之诗风深致不满。这种含蓄隽永的风格在七言绝句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赵秉文的七绝诗都似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情境浑然,意蕴深长。
无数飞花送小舟,蜻蜓款立钓丝头。一溪春水关何事,皱作风前万叠愁。∥树藏修竹竹藏门,门外清流几股分。行过小桥人不见,背阴花气隔墙闻。∥烟外丝丝风柳斜,春光也自到天涯。太平有象村村酒,寒食无家处处花。(春游三首)
既能准确捕捉转瞬即逝的有意义的景象,又能跳出这些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抒发独特的感受。意象跳脱,情思连绵,言有尽而意无穷。
病来杯酒懒重持,强为花残折一枝。/人老易悲花易落,东风休近鬓边吹。(戴花)
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夏至)
楼头不见暮山重,遥认青林雨意浓。/一阵风来忽吹散,断云还补两三峰。(即事)
这几首绝句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感触虽多,却并不直言,而是把对人生的感悟和淡淡的忧伤萦绕在平凡的意象之后,读来或闲适或疏淡或悲摧,十分动人。语言不求典雅华丽,平实自然,质朴纯真,深得盛唐诗风含蓄蕴藉之气象。
赵秉文畢生从仕,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儒者,同时他也是一位佛家、道家的欣赏者,他对于佛教的热忱从深戒杀生、中年即断荤腥的行为中可见一斑,道教思想在其诗歌中的渗透也处处可见。因此赵秉文诗中的情感基调既立足于当时社会现实,关心疾苦,不乏现实主义情怀,但闲闲赵公又始终向往得道隐逸的佛、道之精神归宿,追求闲淡自适的人生态度。
赵秉文的诗歌风格多变,善于师古,能得前人之长为我所用,这一点在所有诗体中都有体现。此外,赵秉文读书颖悟文采复丽,其诗语词华美,文典精切,这一点在拟古诗和律诗中体现得更加突出。绝句在赵诗中数量最大,含蓄隽永,意境精绝,最能反映赵秉文的创作心态和精神追求,可以说绝句诗是赵秉文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
{1} 元好问:《中州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2页。
{2} 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附补遗》,中华书局1985年版。本文所引赵秉文诗文均出于此,后文不赘注。
{3} 王锡九:《论赵秉文的七言古诗》,《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4}{5} 刘祁:《归潜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7页,第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