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雁伯德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85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上午,我们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小道,来到海边的黄鱼场。突然,飞过来了成千上万只哀鸣着的野雁。它们像衣夹那样沿着电话线整齐地排列着,有几英里长,它们的眼睛一刻不停地注视着我们装有小黄鱼的牛车。
  那些野雁猝然冲过来寻觅食物,有的落在牛角上,有的落在牛背上,但是,大多数落在牛蹄的周围。
  “爸爸!”沃托娜尖声地喊叫道,“那头牛正踩在一只野雁的翅膀上!”
  威尔逊匆忙地拉了拉那头牛。那只野雁逃脫了,但是它的一只翅膀被踩断了。可怜的野雁不停地抖动着残缺的翅膀,拼命地旋转着,直到它累得不能移动,躺在地上为止。
  威尔逊用脚轻轻地碰了碰那只野雁的时候,它突然翻过身来。“它还活着,爸爸!”沃托娜喊叫道。威尔逊弯腰捧起那只野雁,只见它两翅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这是一只4岁的雌野雁。”威尔逊边说边用粉色的手绢包住它,递给了沃托娜。
  “我们该怎么办,妈妈?”沃托娜忧愁地问我。一年前车祸发生时,沃托娜的左腿被长时间夹在车门缝里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惊慌。
  “把它放在盒子里,给它放上些小鱼虾和水。”我说。
  回到家里,拄着腿杖的沃托娜就把那只雌野雁放进一个装有干青草的鞋盒子里,并且放在炉子的旁边。
  “你想给它起什么名字?”她16岁的姐姐安吉莉娜问道。
  “伯德(鸟的英语发音)。”沃托娜回答道。
  第二天早晨,我们忽然听到鞋盒子里有响声。“伯德在吃东西。”一瘸一拐的沃托娜大叫道,“它在扇动双翅,抖动身体,正在梳理羽毛,并且发出咯哒咯哒的响声。”于是,我们把它放进铁笼子里,再给它放进一些树叶和小树枝。
  几天以后的一个早晨,沃托娜丢下腿杖突然尖叫道:“伯德产了一枚蛋!你们快过来看啊!”那个椭圆形的、乒乓球大小的野雁蛋在树枝之间到处滚动。
  后来,伯德变得十分温顺,一看见沃托娜,就咕咕地轻声叫。当沃托娜从笼子里把它拿出来的时候,它总是满意地栖息在她的手上,分享她的冰激凌。
  我们喜欢伯德快乐的样子。但是,当我们移动笼子到它能够看见其他鸟飞行的时候,伯德的翅膀总是颤动着,并且它灰色的小头总是渴望地上下晃动。


  不久,一场猛烈的暴风雨袭击了我们的大渔场,旋风刮坏了许多树上的鸟窝。沃托娜收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鸟蛋,她还捡到了一只相当可爱的幼鹃鸟,她用一张粉红色的纸做成一个小杯子,一瘸一拐地来到厨房里取水给它喝。“也许伯德能做它的妈妈!”她哭泣着说道。
  在夜晚的时候,我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我发现我们为那只幼鹃鸟建造的窝巢被毁坏了,但是,在一个角落里杂乱地堆起了一些小树枝,是伯德在造巢。它把那只幼鹃鸟置于自己的翅膀下面,眼神宁静与满足。
  伯德停止产蛋了,它变成了一位自豪的母亲。当我们把那只幼鹃鸟拿出来的时候,伯德会不安地唧唧叫着,当我们把幼鹃鸟放回笼子里的时候,它还会十分仔细地检查下。
  没过多久,那只幼鹃鸟便学会飞了,并且长得非常健壮。很快地,它钩形的鸟嘴被黑色的面罩盖住了,看上去就像蒙面的强盗一样,所以沃托娜给它起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名字———奥班迪(强盗的英语发音)。后来,我们从鸟类学书上才知道它是“小美洲鹃”。
  随着奥班迪的长大,我们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早上,我们发现奥班迪在笼子里来回地走动,不时地拍动着翅膀。伯德在角落里畏缩着,羽毛凌乱不堪。当沃托娜打开笼子的时候,奥班迪立刻飞到笼子外面带有装饰性花环的支架上。
  我们的小美洲鹃已经长大了,它可以在笼子周围自由自在地飞行了,并且它能飞到较远的地方了。一天,我们静静地看着它向小河的方向飞去,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它的踪影。


  在奥班迪刚离开后,伯德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并且反常地抖动着它的翅膀。特别是在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发出一种悲哀的声音“咕———啊———咕———啊———咕”,像是一个伤心的人想寻找安慰的哭泣。过了一段时间,它在极度悲哀中不能站起来了。有一天早上,它产了一枚蛋。希望点亮了沃托娜的眼睛。“伯德会好起来的。沃托娜喃喃自语道,并匆忙转身,一瘸一拐地奔向海边,为伯德捉拾它最喜欢吃的小海贝。
  不幸的是,伯德在奥班迪飞走之后产下第六枚更大的蛋后便去世了。那是在早上,我们发现它一动不动的,像一小块由海水冲至岸边的木头。
  “你认为伯德在笼子里是快乐的吗?”在威尔逊用他新的红围巾包起伯德的时候,沃托娜问道。
  “啊,当然,特别是它与奥班迪相处的日子里……”威尔逊困窘地点头道。面对一个少女,除了用这种模糊的语言,他还能怎样回答她。威尔逊结结巴巴地继续说道:“它是非常聪明的,它知道你爱它。”
  “妈妈,伯德之所以产了那么多的蛋,是因为它也爱我吗?”
  “我想是的。”我平静地回答道。
  “虽然伯德死了,但是我要将伯德生下的这些蛋捐给落基山鸟类研究所。”沃托娜泪汪汪地低声说道,“而且我会永远怀念伯德……”
  三年后,落基山鸟类研究所采用生物性移嫁新技术,将伯德生下的野雁蛋孵化成功,并在史丹利国家公园繁育建成一座拥有大批野雁的“伯德公园”。同时,我们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贯通加拿大东西海岸的公路旁,为伯德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上耸立着一只美丽的野雁,让来往车辆中的人都能观赏到野雁的英姿。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中国流行文化的主导权已经从“80后”“90后”的手上,传递到了“95后”“00后”新世代的手里。每一年,网络上都会有一些火爆的名词出现,2018年的热词是“养成”。  偶像养成是一个独属于东亚地区的流行文化,它发源于日本,全球最早的案例是日本偶像团队——AKB48。  AKB48是一个由几十名18岁左右的少女组成的偶像演唱团体。她们在一个专用的演唱场地定期公演,通过握手会、总选举、猜拳大
期刊
文学正在我们这个时代处于永无休止的指责中,指责的同时,布满了关于文学的所谓的没落、远离以及萎缩的判断。作为这种指责的人和做出这种判断的人,不仅包括读者,甚至还包括那些非读者,也就是说这样一种狭隘的对文学的指责,已经引发了更多的人加入了这样一个集体,他们站在文学的对立面,或者站在文学的远处,但在我看来,他们至少并没有和文学站在一起。  而文学究竟是什么,它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方?那些正在“文学”着的作家
期刊
一个年轻人问我:“人们都说小人难防,我们又如何来防小人呢?”  “小人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我问年轻人。  “喜欢在背后说人。”年轻人说。  “但我们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后啊!”我叹道。  “你是说,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背后,背后是我们最疏于防范的地方,所以说小人难防?”年轻人问。  “我说的还不是这个。其实,最难防的是我们自己,正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背后,所以背后才是我们最疏于检点的地方,最容易
期刊
怕麻烦,有时候就会有麻烦。  这麻烦不是你找来的,而是来找你的。因为怕,遇事就会显得畏首畏尾。因为畏首畏尾,麻烦就觉得有机可乘。  相对一个强横的人,懦弱的人给予麻煩本身的麻烦会很少。简言之,制造麻烦的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很低。  麻烦欺软怕硬。这不是劝诫每个人都变得凶恶,而是在精神层面上,至少要有点适当的强悍。譬如,在人生的某个当阳桥头,你可以突然横矛立马,做一个猛张飞。  也就是说,在麻烦的世界
期刊
传统农业是基于太阳光照与土壤基质而进行自然生产的,那么未来是不是可以用人工光照代替太阳光,以水代替土壤介质来开创出新型农业呢?  在摩天大厦里种植水果、蔬菜,实现自给自足,这一人类狂想曲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了。室内农场带来的农业新革命,或许正是人类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望成为改变人类农业历史的一环。遏制一切不利因素  进入室内农场之前,要穿戴好洁净室专用防尘服、面具和橡胶靴,然后踏上粘尘垫,
期刊
两个爱尔兰小伙子在市政工程部门工作。一天,他俩在街道上干活,一个人挖坑,另一个人跟在后面填土。他们从街道一边干到另一边,然后,又转到下一条街。这两人一整天都在拼命工作。  有個人搞不明白,他们这么卖力,到底是在做什么。于是,他问挖坑的人:“你们工作真是努力呀,可我不明白,你们俩为什么要一边挖坑,一边再填上呢?”  挖坑的工人擦擦额头,叹道:“我知道这看起来很奇怪。我们通常是三人一组,今天,种树的那
期刊
20世纪80年代,苏联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计划。在几乎没有个人电脑的情况下,先行者们凭借因陋就简的硬件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当时的青少年展示了通往信息时代的道路。一门必修课引发国际争论  1985年9月,苏联的九年级(初三)学生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必修课: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该课程旨在使编程同算术和俄语一样,成为青少年普遍掌握的必备技能。为实现这个目标,苏联政府编写了
期刊
美国纽约市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每天吸引大批游客。人们纷纷前往观赏植物园内多姿多彩的花卉和形状奇特的盆景。植物园另一与众不同之处是其园门上方的一块告示牌,上书:“凡检举偷盗花木者,奖励200美元。”  好奇的游客問管理人员:“为何不按通常的习惯,写成‘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  管理人员不假思索地答称:“要是那么写,就只能靠我的两只眼睛。而现在,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植物园为了防盗,可
期刊
期刊
我有个朋友,买了价值上亿的豪宅,找了日本著名的设计师来装潢。有一次,我去他家,发现他尽管已经住了两年,可厨房里所有进口厨具的胶膜竟都没有撕掉。他的房子像是一个展厅,可家原本不应是展厅,而是温馨的私人空间。如果主人只想告诉别人,他买的是从意大利进口的最贵的床,那就是作秀给别人看。  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找再有名的设计师都是假的。你怎样做自己,才是最难的功课。  我住在淡水河边。当时在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