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天开海岳铸神奇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的地理环境
  
  山海关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为山海关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构成山海关区特殊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渤海之滨的一个锦绣家园。
  山海关区为秦皇岛市的一个市辖区,地处河北省的东北隅,属东北、华北、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交汇处,北倚燕山,南临渤海。
  山海关区东部和北部与辽宁省绥中县接壤,西部与秦皇岛市海港区毗邻,西北部与河北省抚宁县相接,南襟渤海与辽东、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山海关区地处山海之间,集山、海、关、河、湖于一体,青山秀水,绚丽多姿。明代进士闵硅描述山海关为“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这里有明早期长城起点翻越的第一座山峰——角山,其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山海关的天然屏障,又有“万里长城第一山”之称。明代兵部分司主事尚纲有诗描述角山的风光:“双峰叠翠倚云端,无限华夷是此山。”老龙头是全国唯一深入到海中的一段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优越的地理形势,构成了古代严密的海防要塞。长寿山人称“人间仙境”。
  山海关城山与海之间的距离仅8公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逶迤群山,蜿蜒东来,将高山、雄关、大海连为一体,构成了山海关独特的地理环境。
  
  重要的地理位置
  
  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重要地带的东部起点,居辽西走廊西端。这里北依燕山,巍巍长城随山起伏,雉堞密布,雄视四野;南临渤海,烟波浩渺,石城敌台耸峙海疆,东有欢喜岭,是一道天然屏障,西有石河,乃一条天然壕堑。从地理上看,山海关确是名副其实的军事要塞。过去的京奉驿道(或称御道),现在的京哈铁路、京沈公路横贯东西,使之成为华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冲。
  山海关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早在秦代就已显示出来。以山海关为中轴的辽西走廊西段,是秦始皇称帝后下令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之一。这一带为中原通往东北的咽喉要冲,被史家称为“碣石道”。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发军民丁壮自西河总秦戍(今山西大同)筑长城东至于海(今山海关附近),这条北齐长城,蜿蜒在燕山山脉。现在山海关长寿山石门横岭、抚宁县铁阙关一带,尚有北齐长城遗址。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将兵30万东征高丽,同年夏6月,兵出临榆关。“炀帝大业十年(614年)春三月,帝亲征高丽,大军出临榆关。”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春二月,上亲征高丽,秋九月癸未班师,冬十一月丙辰,上闻皇太子奉迎将至,从飞骑三千人驰入临榆关。”《地理通释》说:“燕之榆关,吴之西陵,蜀之汉乐,地有所必据,城有所必守。”这里所指的西陵、汉乐,都是内陆要塞,而榆关(即山海关)不仅为陆路要塞,且为海防重地。《畿辅通志》称山海关的形势:“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永平府志》称之为“峭壁洪涛,耸汇南北,束若瓮牖。”以上记载,不仅明确指出山海关这座雄关要塞,是京师的屏障、辽西的咽喉孔道,而且具体地描绘了山海关这座关隘,北有高山,南有大海,山海之间紧束着一个瓮形的窗口,形势非常险峻。山海关南临渤海,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四海咸通,“风帆易达”,东西道路,“扼其咽喉”,位居要津。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我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的碣石港,成为燕、齐海上交通的要道。
  


  


  山海关真正成为雄关险隘,当始于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北方防务,“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
  (《明史》卷18《兵志》),并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春正月辛亥,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当年12月“筑山海卫城”,山海关始得其名(《畿辅通志》卷68,《明洪武实录》)。到了明代中叶,满族从东北兴起,辽东形势进一步恶化后,明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动员全国“竭尽四海之物力以奉榆关”(《明熹宗实录》卷53),几乎将“国家全副精神尽注山海关”(《明熹宗实录》卷51)。兵部尚书熊廷弼、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袁祟焕等重臣名将,都是第二次调任经略或督师,准予“节制三方以一事权”(《明通鉴》卷77)统帅关内外步骑、递运官军以及天津、登州、莱州三府水军共二三十万人。仅山海关城内外,兵力即达十三四万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朝政府根据女真人崛起后日益恶化的辽东局势,决定在山海关设立山海镇,主辖蓟镇东协四路。接着,又将蓟辽总督由京师附近移驻山海关,至此,山海关变成极有战略地位的镇城。这种部署,无疑显示了山海关的防御地位和海陆军事支援的重要性。这也反映了明王朝“天下安危系于一垣”“京师之切,在此山海一关”的严峻形势。
  清军一时不能进入山海关,却多次兵临其地攻扰明守军,曾10次绕过山海关,由其它长城关口而入关内,威胁京师,造成多次“都城戒严”,并且深入到山东、河北等内地掳掠。清军虽然多次获胜,但却从未站住脚,“俱俘掠而行”。其根本原因,正如魏源在《圣武记》中所说“山海关控制其间,则内外声势不接,即入其它口,而彼得绕我后路。”故而“所克山东、直隶郡邑辄不守而去,皆由山海关阻隔之故”。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明宁远总兵吴三桂与李自成农民军大战于山海关城西石河沿岸,吴三桂叛明降清,打开山海关城门,引清军入关,结果导致农民军惨败,清军长驱直入北京,明王朝灭亡,清一统中原。
  山海关的军事防御建筑,原以陆路为主,但到了明代后期,为防止清军由海上进入长城以内,在南海口设龙武营,训练水师用以防海兼护航。鸦片战争爆发后,清王朝在石河口、秦皇岛一带设防,构筑炮台,于是山海关又成为海防要区。
  
  建卫筑关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山海关志》记载,山海关一地,早为旧屯。在山海关附近地区,确实存在着明朝以前的长城遗迹。这些长城遗迹究竟是哪个时代修建的,人们有多种说法。那么明代为什么在这里建卫筑关呢?还要从大将军徐达修筑长城说起。
  明朝灭元,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退出大都,但其仍旧踞有东至呼伦贝尔,西至天山,北抵额尔齐斯河及叶尼塞河上游,南至长城的广阔领土。同时,其在辽东、陕甘和云南等地还有一支相当可观的人马。明洪武三年(1370年),元顺帝崩。其子爱猷识理达蜡嗣位,即毕里克图可汗,仍称“大元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北元”。后来蒙古族分裂为互不统属的三大部:一为兀良哈部,牧地在今西辽河到老哈河一带;一为鞑靼部,牧地在今蒙古克鲁伦河至图拉河一带;一为瓦剌部,牧地在今蒙古 科布多河流域到新疆准噶尔盆地一带。元王朝残余势力退居漠北以后的数十年内,利用蒙古各部贵族,经常南下骚扰,图谋复辟中原。
  明王朝为了彻底荡平这股势力,以及对付随后兴衰更迭的各部族力量,剿抚并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太祖朱元璋就组织过多次进军漠北的行动。到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橡接连6次派兵进攻漠北,竟病死于征途。后来瓦刺骤起,并吞鞑靼,统一漠北,南下与明朝抗衡,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天顺年以后,鞑靼部复兴,踞河套而扰明边,双方相持了100多年。到了万历年以后,女真又兴起于辽河流域,逐步并吞漠南漠北,虎视中原。因此,明王朝对于北边防务,特为重视。在其统治的270年间,几乎从未停止过修造长城和经营边防。
  元代,山海关一带属辽阳行省大宁路的瑞州,紧连畿辅重地中书省永平路的抚宁。当时政治和军事都比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明朝建立以后,这一带不但经历了改朝换代的战火洗劫,且成了元朝残余势力不断侵扰的首当其冲之地。
  据旧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元大将也速乘明军不备,率领蒙古兵突袭永平府辖境,到处抢掠破坏。当时山海关一地已归平滦府(即后来的永平府)管辖。是年秋,明朝大将军、信国公徐达受命镇守北边。为了加强这一带的边防,“自永平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皆置戍守”。随后明政府开始在这一地区采取屯田布防和移民实边政策。这虽然大大加强了边疆的防备。但明军对蒙古骑兵神出鬼没的突然来袭仍防不胜防。洪武六年(1373年)冬,爱猷识理达腊麾下的骑兵侵入抚宁县城,将全城洗劫一空。随后向东席卷,洗劫了与抚宁县境紧临的迁民镇(今山海关一带)及迁民镇隶属的瑞州(今辽宁绥中县的前卫镇)。元军蹂躏过的抚宁县城满目疮痍,瑞州被夷为平地,迁民镇也几乎断了人烟。在这种形势下,明政府不得不下诏罢瑞州,迁瑞卅民于永平府的滦州。同时将近边者皆徙内地,徙抚宁县治于洋河西岸的兔耳山脚下。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冬,平章完者不花和乃尔不花率数千蒙古骑兵从卢龙县北部的桃林口进犯到永平府境内。明军在阻击元军时,永平卫指挥刘广的战马被射中,刘也因此坠地被杀。所幸的是,千户王辂受伤以后,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待与后续部队会合后,先分兵截击元军退路,又分兵出燕河夹击元军,才把元军击败。元军取迁民镇—带沿海通道夺路而逃,王辂率兵乘胜追击,至迁民镇生擒完者不花,乃尔不花侥幸逃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下决心“高筑墙”,在永平府境内重修长城,增设关隘。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春正月辛亥,大将军徐达受命,发15000多名卫屯兵,在永平府靠塞外的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并在长城一线设立了界岭口等32处关防。是年12月,“筑山海卫城”。对此,《明洪武实录》和《畿辅通志》都有记载。
  徐达在修这一段蓟镇长城时,为什么要在这里设卫筑关?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原因。二是山海关一带过去曾设古关,不过这个古关的位置不在山海关,而在现在抚宁县的榆关镇。榆关,东汉时为辽西郡的临榆县治,三国魏时仍为辽西郡的临榆县治,西晋时为临榆镇,隋代时为临榆关,北平郡与柳城郡以此为界,唐代时为榆关,是平州与营州的接关,辽时为榆关。《明一统志》记载,“榆关在抚宁东二十里”。古榆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战备地位,但按《卢龙寒略》记载,“榆关自唐后废久矣”。辽代曾在山海关一带建迁民县,金代废县改镇。当大将军徐达于洪武九年(1376年)勘察旧燕山长城抵海的线路时,被迁民镇“大山北峙,巨海南浸,高岭东环,古河西绕”的地理位置深深打动。这里“地形险要”“天造地设”,极具军事价值。他下决心“革所设卫”。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在此设立山海卫,紧接着于当年的十二月又在这里“筑城为关”。正如《卢龙塞略》中记述的,“本朝魏国公徐达移榆关于此”。有的人还认为徐达看中迁民镇在这里筑关,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明军在这里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生擒北元重要官吏平章者不花。也许这里不仅是一块战略要地,也是能打胜仗的一块风水宝地吧!
  (本文资料部分源自《历史名城山海关》、《巨龙明珠山海关》两书)
其他文献
布达拉宫作为藏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和象征,矗立在雪域圣城拉萨红山之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和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是藏传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地。 “布达拉”是古代印度梵文“菩陀罗”的音译,汉语里称普陀山或舟山。相传,古印度南部的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讲经布道的场所。耸立在红山之颠的布达拉宫,在修建时,营造者参照佛经中描述的观世音净土布局,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布达拉宫为观世音的第二宝刹。 
期刊
喀什地区位于中国西陲,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公里。它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西靠帕米尔高原,东北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和田地区皮山县相连。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兰语、波斯语等融会演变而成,含意有“各色砖
期刊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毗邻。  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伊犁有史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民族争雄逐鹿之地,秦汉时期的塞种、月氏、匈奴、乌孙,魏晋时期的鲜卑、厥哒,隋唐时期的柔然、突厥、回鹘,蒙元时期的契丹、葛逻禄、蒙古等古代民族及汉民族等都曾在此这里休养生息。  先秦时期,塞人在以伊犁河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创造了高度发达的伊犁青铜时代文明。汉代,自河西走
期刊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南枕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总面积24_78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绿洲。全地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22个民族成份。  和田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之重镇,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交流的枢纽。自公元前1世纪前后佛教传人和田后,和田曾有过辉煌的佛教文化。1006年伊斯兰教传人和田,并广
期刊
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是典型的文化线路,它把多样的地理和特殊创造联接起来,形成独特的整体。丝绸之路及其环境与不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关联,经过地区和区域的不同
期刊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地处祖国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全州地跨天山南脉、昆仑山北坡交汇处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与吉、塔两国有1195公里的边境线、254个通外山口。全州辖三县一市(阿合奇县、乌恰县、阿克陶县、阿图什市)。  克州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柯尔克孜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玛纳斯的发祥地
期刊
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傍依加依尔山东麓,南依天山北麓,东濒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得名于市区东北两公里处的黑色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克拉玛依正式拉开了油田勘探开发的序幕,同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第一口油井完钻喷油,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宣告诞生。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克拉玛依建市,1982年升格为设区的地级市,是新疆两个地级市之一。
期刊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先后有14个封建王朝建都在今天的陕西境内,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间最长的省份,特别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鼎盛时期的周、秦、汉、唐就建都在今天的西安市周围。陕西文明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浩如烟海,在20.58万平方公里的三秦大地上,分布着52000多处文物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完全统计),其中,古遗址约占50%以上。以历代都城遗址、帝王
期刊
公元七至九世纪,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此时的大唐帝国,其疆域最东涵括几乎整个朝鲜半岛,最西到达中亚咸海之滨,最南抵越南,最北绵延至广袤的西伯利亚。更为重要的是,大唐帝国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更是一个以高度文明辐射八方的文化帝国,帝国的威震八荒,与其说是武力征服,不如说是文明宣威。诗歌的浸润、胡风的影响、音乐歌舞的盛行、各种文明的输出与输入,在中华大地上生长成一个无比辉煌、无比强盛、无比光
期刊
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明宫保护办”)在2008年下半年,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3.2平方公里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户、城中村村民,集中进行了拆迁安置。这项工作涉及面积广、人口多、情况复杂;而拆迁安置的速度之快、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度高在西安市也是罕见的。  “以事筹钱”的新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发展。近年来,西安市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变“有多少钱干多少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