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价值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jiare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这是我国古代说明文佳作《核舟记》的第一句话。手艺精巧的王叔远,能在直径一寸左右的小木块上雕刻出世间物态,构思巧妙,形神毕肖,意趣天成,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匠人在古代地位低微,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可谓少之又少。即便是改变了世界的四大发明,历史也没有记载发明者的名字。
  王叔远之所以能留名中国文化史,是因为他将一枚核舟雕刻赠予了明末散文家魏学洢。魏学洢的父亲魏大忠是一代名臣,为奸臣魏忠贤忌恨,遭诬陷下狱。也许是王叔远仰慕其父清名,赠送“大苏泛赤壁”核舟以示敬意;抑或借助贈品劝魏学洢效仿苏东坡之豁达,寄情山水以避阉党之迫害,用心文章不负才子之美誉。这样的善意,让魏学洢感动之余,写下了《核舟记》。
  这样的善意,让人感受到温馨美好。这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纯朴,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真诚。回报是不能计算价值的,它体现的是一种高贵的情感,不然就变成了世俗的算计。这种情感的高贵就在于它表现的是心与心的相互认同,神与神的彼此契合,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情感的珍视。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孤独的;是善意,让我们熟识他人,结交朋友,获得温暖的接纳,感受到人世的美好,甚至化解苦难。
  这就是善意的价值。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善良、淳朴的人,往往能意外地成就自己。
  【简评】《核舟记》背后的故事让作者感受到了善意的价值,并对此着力讴歌。本文语言简洁流畅,作者褒扬王叔远赠送核舟和魏学洢撰文回报之举,既为《核舟记》一文增光添彩,又启迪世人关爱他人、投桃报李,具有建设意义。(承蜩)
其他文献
“高考宛如历劫,小妖要历劫才能成仙,我们要破茧才能化蝶。”  她在我的日记里写了这么一句话。  想起她,我的眉头弯了起来,嘴角扬了起来。她是个很奇妙的人,温暖了我青春里所有的煎熬与不甘。  那是三月,学校后面的樱花开得纷纷扬扬。我们趁着久违的晴天,来到了那一路落英缤纷的地方。那时的快乐真简单,有好看的花,有最好的你,便可以高高兴兴一下午。回去还有些早,我们便在校园里逛了起来。那天下午,我讲了好多好
期刊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吴妈是一个着墨不多却又极其重要的人物形象。她不仅是阿Q恋爱悲剧的主角,也是阿Q命运悲剧的制造者。很多老师往往从小说情节发展的角度来讲解吴妈形象的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吴妈,阿Q就不会离开未庄,也不会沦为“强盗”,直到被枪毙。然而,仅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解读吴妈形象,显然是肤浅和片面的。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中废笔极少,他善于用极少的文字来表达深刻
期刊
舟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除去战船和出巡时的楼船外,最常见的便是孤舟、扁舟与轻舟。孤舟可能挺小,但它重在表现孤独;扁舟可能孤独,但重在表现其灵巧方便与来去自由;轻舟则重在表现其轻快及由此带来的愉悦舒畅。综观李白之诗,“舟”意象中显现最多的是“轻舟”“扁舟”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挂帆”等,而多数诗人笔下出现甚多的“孤舟”却较少见。这种情形与李白的人生经历及个性特征密不可分,下面试结合相
期刊
【阅读导引】  十九世纪,美国社会工业和商业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盲目追求发展和崇尚“金钱至上”,快节奏的生活和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空虚,离美好的自然社会越来越远。这个时代也是独特的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时期:在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以爱默生和梭罗等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文学在美国活跃起来,并成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顶峰
期刊
刘姥姥不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也不是贾府的主子或仆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妪。她不懂风花雪月,也没有啥知识和文化,言谈举止可谓粗俗。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鄙陋的老妪,却给《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添了一种别样的风味。  刘姥姥看似愚笨,却无比精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王熙凤给了她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沉甸甸的“只觉不听使”的筷子,让她去夹鸽子蛋。这明显是捉弄她,刘姥姥却说:“这里的鸡也俊,下的这蛋也小
期刊
前不久,某企业的副总裁大年三十在工作群里发了45个红包。因有5人未领取,该副总裁要求这5人在群里公开检讨,并罚每人发200元红包。如做不到,即移出群,年后处理。  仅仅因为没领红包,员工就要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我在不解该副总裁为何如此小题大做的同时,更想发问:职场乱象何时休?  员工休假期间,凭什么要求其24小时在线?这是哪来的“规矩”?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规矩”俨然成了职场常态。君不见,前有深
期刊
《诗大序》有言:“诗者,吟咏情性也。”自古以来“诗缘情”就是诗歌的主基调。诗坛流传千古的佳作,大多是诗人们的慷慨放歌:或让干云的豪情喷薄而出,或将郁结的愁绪千回百转地抒写。长期以来,高考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也大都从鉴赏审美的角度出发,选用的作品也多以抒情言志为主。而我所谓的“实用性”诗歌,功能有别于此,是具有某种社交功能的,比如在宴饮时写的酬答诗、唱和诗,在谋职求官时写的干谒诗等。其实,追溯诗歌的
期刊
王国维十分推崇《窦娥冤》,以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宋元戏曲考》)。《窦娥冤》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情节结构,在传统的“机缘巧合”的基础上能够推陈出新,“魔幻”与现实反转,现实与浪漫结合,从而超越了个人的悲欢与现实的秩序,感天动地,彰显出正义永恒的力量。  出乎意料:从欠债还钱到铤而走险  冤案起根发苗要从一次索债说起。山阳县南门外有个开药材铺兼行医的赛卢医,他向窦娥的婆婆借
期刊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北京某企业的5名员工怎么都想不到,春节假期,只因没领取副总发的红包,竟然被点名批评、罚款,甚至还有失业的风险。这不仅让人唏嘘,更让人深思。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副总的“官威”真大啊!大到员工在休假期间都得受其支配!为何如此?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这位副总平时习惯了高高在上,要求员工绝对服从他;二是员工的“听话”助长了他的脾气,所以员工不领红包被视为对他权威的挑战;三是他
期刊
难以忘记我看到中考成绩的那个夜晚。糖果是涩的,音乐是刺耳的,世界是黑暗的。无助的我躲在被窝里失声痛哭,虽然心里清楚眼泪不能改变结果。爸妈在门外踱来踱去,想要安慰我却不知如何开口。  后来了解了苏轼的故事,我才明白,大多数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坎坷和打击无时不有,我们时而被撞得鼻青脸肿,时而摔得七荤八素。但只要我们不停止努力,我们就会跑赢昨天的自己。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