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文明所产生的问题,在其生成论上,显然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否问题,而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否具有普适性是问题之核心。
【关键词】学科 中国文化 经典 现代文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90
一种学科,凡经久不衰而常新者,必由其不断提供的时代需要之思想所决定,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由此保持其学科生命力,《易》及其易学史,表明了这一点。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呈现出在文化形式与文明方向上所存在的问题,而问题本身则表明其乃历史之固有,深陷问题之中的现代社会必然亦已经付出沉重之代价,其中虽不乏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之破坏、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道德沦丧、人对自身生命的困惑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而力图解决之,是学术研究的自在动力,亦即是在这样的理路中,激发了当代的国内外易学研究。在本届大会上,美国汉学与风水研究协会董事长卡而·霍顿先生认为,中国悠久繁荣而复杂的历史文化表明,其本质的文化形态方面拥有丰富的成就与技能,由此取得了传统文化的巨大成功,我们为这种文化的历史传承而感动;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紧要的是——重新调整规划当代文化,显然,独一无二的能够引领人们灵魂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将成为当代的本质精神。卡而·霍顿先生显然出于对现代文明产生的问题之忧患并基于对中国以《易》为群经之首的中国文化精神之理解,因而给出上述之深刻判断。
现代文明所产生的问题,在其生成论上,显然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否问题,而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否具有普适性是问题之核心。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名誉理事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主席徐芹庭先生以易理为根据,认为人类世界最好的政治制度是推举禅让制,认为民主政治是以众暴寡、小人欺负君子、小人得志、君子失志的不平等社会,而专制政权则依据最高领导人的能力与品德决定政治之优劣,两者是前途不被看好的政治选择,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在经过了专制、民主的历程之后,最终将选择推举禅让制。推举禅让制在其理性意义上,颇与柏拉图等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王理想相合,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成为帝王或者帝王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将永无宁日。因此,应当深入研究易经的推举禅让制思想,推动人类文明步入正确的方向。面对现代性问题,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吴铁铸教授认为,《周易》是治疗现代病的救世良方与灵丹妙药,《周易》的和谐原理、原则和方法,求融通,致中和的思想,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性形式。马来西亚易经学会会长陈瑞哲先生认为,易经的重要价值是开显世界大同,国家与民族是人类社会两个最大的群体,通过《易》“同人于门”与“同人于宗”的逐步扩展,达到“同人与野”“族类辨物”的世界大同。
江苏省常州国际易医研究中心毛铁年先生认为,《易经》中的道、天时即规律,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主宰芸芸众生,只有以道奉行,才能元亨利贞,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之境界。安阳市旅游局张秀清女士认为,《周易》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理论核心,其本质在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代中国文化不但要加以继承,而且要发扬光大。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顾问胡九蝉先生认为,《易经》的核心价值是中国文化的道统精神,其为古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与经验传承,万古而常青,历久而弥新,决不会因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汰换,尤其在物欲横流、人心混乱、伦常颠倒之当下,更显其珍贵,只要深入道统、效法圣贤,和协世界将近在咫尺、指日可待。因此,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汉文化圈的学者们应当共同努力,以具有人类普适价值的道统精神同化世界,是引领现当代人类文明走出危机之枢要。
《易》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人类哲学与科学的永恒课题。穷理尽性达其根本,以至于命安顿生命,是故生生之谓易,生命尽其性,是易学之根本目的,也是哲学与科学的根本目的。应当认为,社会的进步与否并不在于经济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这些经济与物质给人的生命带来怎样的生存质量。正如我们看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之产出了化肥、农药、激素以及食品添加剂,虽然增加了粮食与肉类的产量,然而却使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恶疾缠身、难以治愈,这样的科学技术则宁可不要。可见,应当重新认识人类的科学与文明,以易学为参照系进行反思批判,是当代的易学研究之应有之义。对此,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天津市抗衰老协会理事辛立州先生提出了人类科学将于当代产生革命的思想,科学应当指向生命自身,应当以《易经》与《黄帝内经》为载体,以“性命双修”为体用,形成“自我”生命为价值取向的生命科学体系,并以此提出了以“第四医学”为理论基础的“创建21世纪建康管理中国模式”的具体建议,得到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与会学者的肯定。应当认为,辛立州教授关于“第四医学”的生命科学思想与“建康管理中国模式”,不但具有自然科学之学科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之学科意义,因为“第四医学”是大科学体系,其在现代开放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组织的原生态重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民生制度的现代创新,从而成为我国现代软实力之根本,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赵定理研究员通过天文学、易学、中医学的比较研究,把“医易同源、黄道同宗”界定为中国文化之源头,通过与现代科学之整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发展,其中,传统生命科学(如丹道学)将具有划时代意义。赵定理先生的研究表明,其通过正本清源之学术疏理,以更加全面的分析论证,证明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中的一个观点:书不读秦汉以降;到目前为止的新出土文献如《帛书易》、楚竹简等表明,秦汉以来的学术异化,已经使轴心时期产生的经典面目全非,重新推定这些经典,是当代学术最重要的工作,应当引起与会学者的重视并为之刻苦努力。
【关键词】学科 中国文化 经典 现代文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90
一种学科,凡经久不衰而常新者,必由其不断提供的时代需要之思想所决定,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由此保持其学科生命力,《易》及其易学史,表明了这一点。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呈现出在文化形式与文明方向上所存在的问题,而问题本身则表明其乃历史之固有,深陷问题之中的现代社会必然亦已经付出沉重之代价,其中虽不乏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之破坏、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道德沦丧、人对自身生命的困惑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而力图解决之,是学术研究的自在动力,亦即是在这样的理路中,激发了当代的国内外易学研究。在本届大会上,美国汉学与风水研究协会董事长卡而·霍顿先生认为,中国悠久繁荣而复杂的历史文化表明,其本质的文化形态方面拥有丰富的成就与技能,由此取得了传统文化的巨大成功,我们为这种文化的历史传承而感动;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紧要的是——重新调整规划当代文化,显然,独一无二的能够引领人们灵魂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将成为当代的本质精神。卡而·霍顿先生显然出于对现代文明产生的问题之忧患并基于对中国以《易》为群经之首的中国文化精神之理解,因而给出上述之深刻判断。
现代文明所产生的问题,在其生成论上,显然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否问题,而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否具有普适性是问题之核心。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名誉理事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主席徐芹庭先生以易理为根据,认为人类世界最好的政治制度是推举禅让制,认为民主政治是以众暴寡、小人欺负君子、小人得志、君子失志的不平等社会,而专制政权则依据最高领导人的能力与品德决定政治之优劣,两者是前途不被看好的政治选择,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在经过了专制、民主的历程之后,最终将选择推举禅让制。推举禅让制在其理性意义上,颇与柏拉图等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王理想相合,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成为帝王或者帝王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将永无宁日。因此,应当深入研究易经的推举禅让制思想,推动人类文明步入正确的方向。面对现代性问题,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吴铁铸教授认为,《周易》是治疗现代病的救世良方与灵丹妙药,《周易》的和谐原理、原则和方法,求融通,致中和的思想,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性形式。马来西亚易经学会会长陈瑞哲先生认为,易经的重要价值是开显世界大同,国家与民族是人类社会两个最大的群体,通过《易》“同人于门”与“同人于宗”的逐步扩展,达到“同人与野”“族类辨物”的世界大同。
江苏省常州国际易医研究中心毛铁年先生认为,《易经》中的道、天时即规律,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主宰芸芸众生,只有以道奉行,才能元亨利贞,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之境界。安阳市旅游局张秀清女士认为,《周易》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理论核心,其本质在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代中国文化不但要加以继承,而且要发扬光大。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顾问胡九蝉先生认为,《易经》的核心价值是中国文化的道统精神,其为古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与经验传承,万古而常青,历久而弥新,决不会因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汰换,尤其在物欲横流、人心混乱、伦常颠倒之当下,更显其珍贵,只要深入道统、效法圣贤,和协世界将近在咫尺、指日可待。因此,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汉文化圈的学者们应当共同努力,以具有人类普适价值的道统精神同化世界,是引领现当代人类文明走出危机之枢要。
《易》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人类哲学与科学的永恒课题。穷理尽性达其根本,以至于命安顿生命,是故生生之谓易,生命尽其性,是易学之根本目的,也是哲学与科学的根本目的。应当认为,社会的进步与否并不在于经济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这些经济与物质给人的生命带来怎样的生存质量。正如我们看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之产出了化肥、农药、激素以及食品添加剂,虽然增加了粮食与肉类的产量,然而却使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恶疾缠身、难以治愈,这样的科学技术则宁可不要。可见,应当重新认识人类的科学与文明,以易学为参照系进行反思批判,是当代的易学研究之应有之义。对此,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天津市抗衰老协会理事辛立州先生提出了人类科学将于当代产生革命的思想,科学应当指向生命自身,应当以《易经》与《黄帝内经》为载体,以“性命双修”为体用,形成“自我”生命为价值取向的生命科学体系,并以此提出了以“第四医学”为理论基础的“创建21世纪建康管理中国模式”的具体建议,得到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与会学者的肯定。应当认为,辛立州教授关于“第四医学”的生命科学思想与“建康管理中国模式”,不但具有自然科学之学科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之学科意义,因为“第四医学”是大科学体系,其在现代开放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组织的原生态重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民生制度的现代创新,从而成为我国现代软实力之根本,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赵定理研究员通过天文学、易学、中医学的比较研究,把“医易同源、黄道同宗”界定为中国文化之源头,通过与现代科学之整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发展,其中,传统生命科学(如丹道学)将具有划时代意义。赵定理先生的研究表明,其通过正本清源之学术疏理,以更加全面的分析论证,证明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中的一个观点:书不读秦汉以降;到目前为止的新出土文献如《帛书易》、楚竹简等表明,秦汉以来的学术异化,已经使轴心时期产生的经典面目全非,重新推定这些经典,是当代学术最重要的工作,应当引起与会学者的重视并为之刻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