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不原则”试述张季鸾办报思想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pl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四不原则”——张季鸾办报理念之核心
  (一)“四不原则”产生的背景
  1、思想背景
  笔者认为,想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必与他的所处的环境及他所扮演的角色是分不开的,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张季鸾的身份十分复杂,这也就导致了他思想的复杂化。张季鸾首先是一位报人,自1908年创办《夏声》杂志始,直至1926年接办新记《大公报》,十六年的报海沉浮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办报经验,办报思想也日趋成熟。其次张季鸾是一个文人,不依赖于党派、独立自在,并由文人论政的政论报纸。最后张季鸾还是一个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人,他回国后曾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参与起草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在他的“朋友圈”中,亦不乏那个时代的弄潮儿,这也让周旋于各个政治人物之间的张季鸾意识到报纸作为“第四种权利”不依赖于政党的重要性。
  2、现实背景
  《大公报》的复刊,正值中国报刊的黑暗时期,其时军阀混战,国内大乱,各政府严控报纸、杂志的言论。“报界之厄运,至今日而极矣,军权压力,重于万钧;言论自由,不绝一线;而全国兴战”①,也是在这一时期,报人接连被迫害。在这个时期苟活的报纸,要么成为军阀统治的工具,为政党军阀说话,靠政治金生存,要么不问政事,超然于政治之外,面对如此情景,张季鸾痛感“且中国报界之沦落苦矣。自怀党见,而拥护其党者,品犹为上;其次,依资本为转移;最下者,朝秦暮楚,割售零卖,并无言论,遑论独立;并无主张,遑论是非”②。因此,在新记《大公报》复刊伊始,张季鸾便在其发刊词中,明确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原则,决心办一份不依靠政党,不依赖津贴,言论完全自由的独立报纸。
  (二)“四不原则”的内容
  1、“四不原则”之“不党”
  “第一不党:党非可鄙之辞。各国皆有党,亦皆有党报。不党云者,特声明本社对于中国各党阀派系,一切无联带关系已耳。惟不党非中立之意,亦非敌视党系之谓。今者土崩瓦解,国且不国,吾人安有中立袖手之余地?而各党系皆中国之人,吾人既不党,故原则上等视各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勉附清议之末。以彰是非之公,区区之愿,在于是矣。”③
  2、“四不原则”之“不卖”
  “第二不卖。欲言论独立,贵经济自存。故吾人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收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圃于知识及感情,而断不为金钱所左右。本社之于全国人士,除同胞关系一点外,一切等于白纸,惟愿赖社会公众之同情,使之继续成长发达而已。”④
  3、“四不原则”之“不私”
  “第三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⑤
  在《大公报》接办之初,张季鸾就与胡政之、吴鼎昌约定,不向任何方面募款,在三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有俸禄的公职。之后又分别在《大公报职员任用及考核规则》及《大公报同人公约》中规定:“创办人及专在在本社服务不兼社外有给职务者为社员”,“本社职员不兼任何社外有给职务,并不得经营抵触本社利益或影响社誉之业务”⑥。
  4、“四不原则”之“不盲”
  “第四不盲。不盲者,非自诩其明,乃自勉之词。夫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低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自陷于盲。”⑦
  张季鸾提出的“不盲”原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新闻报道活动不盲信。二是《大公报》的新闻评论不盲从、不盲动、不盲争。
  二、“四不原则”的延伸
  (一)“四不原则”与“文人论政”
  “论政”一直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从战国时的“处事横议”到明朝时的“结社议论”,尤其是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学说的影响,使得“文人论政”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二中国近代的“文人论政”自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始,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开创的“实务文体”风靡一时,各个政党均借“文人论政”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四不原则”的影响下,张季鸾将“文人论政”再一次推向高峰。与之前的“文人论政”不同的是,张季鸾并不是以“文人论政”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党派之见,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坚定的“不党份子”,超脱出政党的掣肘,没有经济上的顾虑,而是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张季鸾的政论往往更能看清时局,趋利避害。
  (二)“四不原则”与“公、诚、忠、勇”
  1937年,张季鸾发表文章《论言论自由》,指出新闻从业人员“要公、要诚、要勇”,1941年,张季鸾在与青年学生交流时,提出“曰忠曰勇”,并视其为新记《大公报》的成功秘诀,后总结为“公、诚、忠、勇”。
  所谓“公”,即动机公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公平、公正、公開,“公”可以说是“四不原则”中“不私”的延伸。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要客观中立,在撰写评论时要发自公心。
  “诚”是观点态度要诚,“夫意见当然不能人人一致,然态度应一致。一致者何?诚意是也”⑧。诚是对新闻之诚,对公众之诚,“职业报人,意无政治事业上甚至名望上的野心,不求权、不求财、不求名”⑨。作为新闻从业者,要对新闻事业抱有诚心,要对读者负责,而非哗众取宠、取悦于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诚”算是对“不卖”原则的延伸。
  “忠”,忠至为何?笔者认为这里的“忠”是忠于国家、忠于公众,而非忠于党派,忠于政权,是“不党”的体现。
  “勇”,张季鸾认为,作为一个报人还需要有“勇”的品质,他认为“须时时准备失败,方能做到勇字”。笔者认为,这里的“勇”有两层内涵,一是接受失败之勇,因为这个“勇”,上海版《大公报》傲然拒检被查封,二是面对舆论之勇,张季鸾的社论往往能撇开舆论影响,逆流而上,在人们谩骂时他同情,在人们趋战时他避战,一旦抱定这种信念,便勇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也是“四不原则”中“不盲”的表现。   “公、诚、忠、勇”是张季鸾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此四字也是对其新闻观的高度概括,恰与“四不原则”一脉相承,对当今的新闻从业者仍具有指导意义。
  (三)“四不原则”与新闻专业主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报业已经发展出一套相当成熟的新闻理念,与西方报业追求新闻客观、言论独立的意识相通,其中以天津《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大原则为翘楚,实则效法《纽约时报》‘无私无惧’的纲领,这正是今天所谓的媒介专业主义的基本精神”⑩。
  张季鸾所提出的“四不原则”认为:报纸是一种公共言论机关,并非某个政党或者个人所得而私,并且主张报刊言论自由、经济独立,这些思想已经十分趋近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正如张季鸾所说“本社为私人营业,同人为职业记者。故其所采方针,类于外国无党派之同类营业报纸,盖以采访事实,介绍舆情为主。同人自信,不敢存私见,有偏私”⑾。
  三、“四不原则”之评价
  (一)“四不原则”的意义
  “四不原则”的提出,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甚至可以说是自张季鸾始,随张季鸾终。“四不原则”是我国报人在追寻新闻专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尝试,而且成效显著,在“四不原则”的引导下,新记《大公报》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第一流的报纸,并于1941年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1940年年度全世界最优秀报纸荣誉奖,这是当时中国新闻界获得的第一个国际荣誉,全国舆论界也以新记《大公报》马首是瞻。
  “四不原则”对当今仍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电子技术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这“四不”思想扩大到整个舆论媒体行业,笔者相信新闻工作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冕之王”的日期当在不远。
  (二)“四不原则”的局限性
  近代中国是一个畸形的社会,前期苦遭帝国列强压迫,中间又出现军阀混战的乱象,而后又经历了日军侵华和抗日战争,民族工商业饱受战火的摧残,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使得我国近代绝大多数的报纸生存周期很短,使得“四不原则”的提出存在很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的局限性。
  “四不原则”在本质上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变形,然而我国近代民众的公民意识远未达到西方水平,加之国内政治环境混乱,对“四不原则”的执行力多少会产生影响,例如张季鸾对“不党”原则的貫彻,学界就很有争议,张季鸾在接办《大公报》后的确没有参加过任何政党,但他与蒋介石私交甚密却是不容置疑的,甚至发展为“小骂帮大忙”,蒋介石敬张季鸾为国士,张季鸾则报蒋介石以国恩,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论政的局限所在。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季鸾.张季鸾集[M].北京: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3]夏晓琳.论张季鸾的办报思想——“文人论政”[J].新闻资料研究,1992(10).
  [4]刘建勋.一代大师的新闻传播境界——张季鸾新闻实践和思想解读[J].新闻知识,2012(8).
  [5]李詹.报业巨星张季鸾先生[J].国际新闻界,2010(8).
  [6]郭丽华.梁启超和张季鸾办报思想之比较[J].今传媒,2012(9).
  [7]刘宪阁.报人张季鸾研究——一个学术史的回顾[J].新闻学论集,2010(12).
  [8]李成杰.浅谈报业巨子张季鸾先生的办报思想[J].新闻传播,2013(3).
  [9]罗朋.西安事变中的媒体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5).
  [10]张丽萍.新记《大公报》从“文人论政”到“新闻专业主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4).
  [11]李云豪.张季鸾办报思想探析[D].南昌大学,2005.
  [12]王亮.张季鸾办报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
  [13]李佳丽.试论张季鸾报刊活动及其办报思想[D].河北经贸大学,2015.
  注释
  ①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载《大公报》1926年9月1日。
  ②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载《大公报》1926年9月1日。
  ③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载《大公报》1926年9月1日。
  ④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载《大公报》1926年9月1日。
  ⑤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载《大公报》1926年9月1日。
  ⑥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2002年99页。
  ⑦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载《大公报》1926年9月1日。
  ⑧张季鸾:《论言论自由》,载《大公报》,1937年2月18日。
  ⑨张季鸾:《本社同人的声明》,载重庆《大公报》,1941年5月5日。
  ⑩李金铨:《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政治过渡》,《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02期。
  ⑾张季鸾:《本报复刊十年纪念之辞》,载《大公报》1936年9月1日。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三产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调查研究发现,总体规模不大,业态发展不均衡,内部结构不够合理,集聚带动力弱严重制约了长丰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了充分城乡融合发展,因此,需要在扩大总体规模、均衡发展、优化内部结构、提升集聚带动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以推动长丰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三产融合  发展现代服务
期刊
摘 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家的促销,使得网购人群频频冲动购物,二手闲置商品的交易日趋繁荣。在这种背景下日益成熟的闲置交易平台出现,闲置商品拥有者更主动的加入到交易当中,产生了许多新的话题,如何促进闲置商品的交易,使得共享资源发挥更多的价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二手交易平台;闲置商品;消费意愿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更多人接受了网络购物的观念,网购行为越来
期刊
摘 要:书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生活中常见到的纸质书籍发展历史悠久,但部分图书市场正在逐渐被电子书取代,我们如何发挥纸质图书的优越性,提升纸质书本的性价比,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书籍;图书;装帧;印刷;纸质;电子书  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书籍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印刷品制作完成装订成册的形式呈现出来。书籍设计完成的是要经过从最开始的选题策划,编辑加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武汉传媒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为例,通过近年来实训课程教学,总结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训教学;课程研究  目前,專业实践训练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将艺术和科学、理论和技能、认
期刊
摘 要:中日两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的茶文化既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又有其共同的和不同的思想内涵。本文运用对比分析和历史文献的方法,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入手,探讨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  关键词:中日;茶文化;思想内涵  古代日本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日本人的饮茶习惯和以茶为契机形成的茶文化是7、8世纪时从中国大陆传入的。然而,日本人并没有只是简单的将其重复,而是将其融入本民族的文化
期刊
摘 要:雅与俗是一对历史性的概念,它们的内在涵义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雅俗成为文学艺术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艺术商品化日渐普遍的情形下,艺术创作水平能否提高,甚至基本的艺术质量能否得以保障;雅俗关系由对立走向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从现实状况看来似乎成了“俗”对“雅”的疯狂颠覆;雅俗共赏是否能成为新时代的艺术鉴赏标准;
期刊
摘 要:随着电脑及网络快速发展和逐渐普及,以网络为媒介的新闻和信息传播受到广泛关注,其具有大众传媒效果。且随着人们对网络新闻的需求及国家扶持的刺激,网络新闻传播快速发展,成为第四大传播媒介,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快捷性。但在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种种不合理情况,虚假信息掩藏其中,网络新闻传播不真实性客观存在,这无疑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导致社会控制器功能弱化,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本文分析了网络新
期刊
摘 要:楚漆器装饰艺术是一种深根植楚文化之中的意识美学与物质实用性完美结合 装饰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传承性和民族地域特色,本文主要探究湖北楚漆器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装饰纹样、纹样的组合形式、装饰方法以及用色选择在毛衫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力求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融入到毛衫设计中,进而达到对传统技艺进行创新性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楚漆器;装饰纹样;毛衫设计  近年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发
期刊
摘 要:当今日本社会,职业女性参与社会的程度越来越高,她们广泛参与社会经济生产,发展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活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当前日本政府“一亿总活跃”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由于日本传统文化、现行企业雇用制度和职场文化对女性的种种要求和限制,身负育儿、看护老人等家庭责任的日本女性,往往面临就业与家庭生活的难以两全的困境。本文试分析当前日本社会经济条件下,日本职业女性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创新的加速,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实务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解决金融工具会计核算中的新问题,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需要,我国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着重分析了新旧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差异,以及新准则的变化给金融资产会计信息带来的变化。  2007年开始浮现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