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2020年8月,电影《八佰》上映,“抗战老兵”这一群体再次走进人们视线。而对于“关注”老兵这件事,49岁的李君放已经做了10年。从2011年起,这位河北平山籍摄影人走访了平山县近500个村庄,为200余位老兵留下影像。他的作品被收藏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他的镜头下,有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亲历者,有被聂荣臻称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的平山团成员,也有曾在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中浴血奋战的战士。这十年里,他的摄像机在与时间赛跑,他寻访老兵,留下影像,又与老兵告别,送别他们。截至2020年清明节,平山县只剩二十余位抗战老兵在世。他说:“如今老兵正一个个故去,希望能通过摄影作品,让老兵精神永远被铭记。一个老兵的经历可能是故事,而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
人物素描 关爱老兵,刻不容缓
在李君放的记忆里,曾是抗日模范县的老家平山县,七百多个村落,几乎村村都有老兵,村村有抗战烈士。然而2011年清明节的一次返乡,却让李君放得知如今村里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仅剩个位数字——2个。他猛然意识到,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少,并就此萌生“为老兵拍一张照片”的想法。从此,他挨个儿寻访在世老兵。起初,李君放只是觉得一定要拍一组与老兵们晚年相关的照片,没有很清晰的想法,后来,在与老兵的接触中,他逐渐目标清晰——要为老兵拍摄一张有尊严的照片。“只要老人身体状况还允许,能够站起来,我希望照片里,这位老兵是站立着的。身体情况不允许了,至少是坐在椅子上的。”他还把每位老兵的参战经历记录下来,给他们建立资料档案。
寻访老兵期间,比起驱车甚至是步行穿梭太行深山的劳累,更让李君放感到失落和紧迫的是,常常历尽艰辛才找到老兵的村子,却发现老兵已经过世了。2013年,李君放来到老兵刘增英家里,第一次只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一个多月后,再去老人家里时,竟得知老人一周前刚刚过世。他在为刘增英老人拍照的地方,拍了一张“空椅子”的照片,用这张照片时刻提醒自己,“关爱老兵,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素材聚焦 对老兵,再多的尊重都不为过
李君放发现,对于战争,老兵心里是有创伤的。九十多岁的封清华老人,晚上经常做有关打仗的噩梦,梦见死去的战友,喊叫着醒来。但谈起抗战,大部分老人都会很平和地表达。他们对参与过的战争没有任何宏大的叙述,他们说着最朴素的事情,表达的是最朴素的情感。有老人会回忆参军时母亲做的布鞋,即使穿坏了也背在包里,直到背着鞋回家,因为鞋丢了,就像把母亲忘了一样。战争结束后,他们脱下军装回到乡村,参与农村建设,变成了普通的老人,他们从未因为回到农村而有任何怨言。九十岁的封玉堂老人还会亲自给玉米地锄草,站起身来后腰杆笔直。有位老兵退伍返乡后在村里干了几十年村支书,该干农活就去干农活,干什么事都敢做敢想很利落。他们也看淡了生死,很怕给国家和子女添麻烦。九十多岁的老兵刘梦元一个人住,他特别热爱生活,院里种了好多果树、花草,后来生病后,女儿常回来照看他,他还总念叨,活到这么大年纪,不想给国家和儿女添麻烦。李君放说:“他们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参加了民族救亡的抗战。在我看来,对老兵再多的尊重都不为过。”
跟帖
@wff:平常爸妈在家里看抗日剧,我觉得没那么触动,但是看到这些真实的人,才发觉抗日离我们才八十多年,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有抗日英雄的印记!感恩!
@说不好:逝去的背影,永远的丰碑,致敬所有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胖虎:历史长河的微尘,抗战岁月里的星光。留下历史,留下老兵的尊严!
素材链接1 1345份抗战老兵手印
2000年,一群关注历史、关爱老兵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立湖南老兵之家团队。2015年起,他们开启为老兵留手印计划。“我们一直在想办法为抗战老兵留下一些印记。最开始想出影集,可是考虑到经费的原因,我们决定留手印。”他们与时间赛跑,足迹走过地处偏远的农村和人迹罕至的深山。2018年,负责人老鱼带着1207份老兵手印来到四川,将它们捐献给建川博物馆。此后两年,收集老兵手印的努力仍在持续,如今,“湖南老兵之家”已收集到1345个老兵手印。
素材链接2 为纪念胜利,抗战老兵动情合唱
2020年8月31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新四军、八路军等40余位健在抗战老兵,从四川各地赶到成都重聚,缅怀战友。这些平均年龄达95岁的老人,还合唱起抗战时期广为传唱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曾代表四川抗战老兵赴北京观礼阅兵的百岁老兵刘中柱说:“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有太多人再也回不了家。在紀念抗战胜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些为民族牺牲的战士。”
【适用话题】铭记 尊重历史 传承 朴素与伟大
作文君结语:70多年前,这些肩背钢枪的年轻人,用生命丈量了时间。在世的老兵,像活化石,又像留声机,记录着那段寸土必争的岁月。正是他们的浴血拼争,才有了今天的岁月安宁。岁月已逝,功绩长存!
人物素描 关爱老兵,刻不容缓
在李君放的记忆里,曾是抗日模范县的老家平山县,七百多个村落,几乎村村都有老兵,村村有抗战烈士。然而2011年清明节的一次返乡,却让李君放得知如今村里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仅剩个位数字——2个。他猛然意识到,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少,并就此萌生“为老兵拍一张照片”的想法。从此,他挨个儿寻访在世老兵。起初,李君放只是觉得一定要拍一组与老兵们晚年相关的照片,没有很清晰的想法,后来,在与老兵的接触中,他逐渐目标清晰——要为老兵拍摄一张有尊严的照片。“只要老人身体状况还允许,能够站起来,我希望照片里,这位老兵是站立着的。身体情况不允许了,至少是坐在椅子上的。”他还把每位老兵的参战经历记录下来,给他们建立资料档案。
寻访老兵期间,比起驱车甚至是步行穿梭太行深山的劳累,更让李君放感到失落和紧迫的是,常常历尽艰辛才找到老兵的村子,却发现老兵已经过世了。2013年,李君放来到老兵刘增英家里,第一次只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一个多月后,再去老人家里时,竟得知老人一周前刚刚过世。他在为刘增英老人拍照的地方,拍了一张“空椅子”的照片,用这张照片时刻提醒自己,“关爱老兵,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素材聚焦 对老兵,再多的尊重都不为过
李君放发现,对于战争,老兵心里是有创伤的。九十多岁的封清华老人,晚上经常做有关打仗的噩梦,梦见死去的战友,喊叫着醒来。但谈起抗战,大部分老人都会很平和地表达。他们对参与过的战争没有任何宏大的叙述,他们说着最朴素的事情,表达的是最朴素的情感。有老人会回忆参军时母亲做的布鞋,即使穿坏了也背在包里,直到背着鞋回家,因为鞋丢了,就像把母亲忘了一样。战争结束后,他们脱下军装回到乡村,参与农村建设,变成了普通的老人,他们从未因为回到农村而有任何怨言。九十岁的封玉堂老人还会亲自给玉米地锄草,站起身来后腰杆笔直。有位老兵退伍返乡后在村里干了几十年村支书,该干农活就去干农活,干什么事都敢做敢想很利落。他们也看淡了生死,很怕给国家和子女添麻烦。九十多岁的老兵刘梦元一个人住,他特别热爱生活,院里种了好多果树、花草,后来生病后,女儿常回来照看他,他还总念叨,活到这么大年纪,不想给国家和儿女添麻烦。李君放说:“他们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参加了民族救亡的抗战。在我看来,对老兵再多的尊重都不为过。”
跟帖
@wff:平常爸妈在家里看抗日剧,我觉得没那么触动,但是看到这些真实的人,才发觉抗日离我们才八十多年,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有抗日英雄的印记!感恩!
@说不好:逝去的背影,永远的丰碑,致敬所有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胖虎:历史长河的微尘,抗战岁月里的星光。留下历史,留下老兵的尊严!
素材链接1 1345份抗战老兵手印
2000年,一群关注历史、关爱老兵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立湖南老兵之家团队。2015年起,他们开启为老兵留手印计划。“我们一直在想办法为抗战老兵留下一些印记。最开始想出影集,可是考虑到经费的原因,我们决定留手印。”他们与时间赛跑,足迹走过地处偏远的农村和人迹罕至的深山。2018年,负责人老鱼带着1207份老兵手印来到四川,将它们捐献给建川博物馆。此后两年,收集老兵手印的努力仍在持续,如今,“湖南老兵之家”已收集到1345个老兵手印。
素材链接2 为纪念胜利,抗战老兵动情合唱
2020年8月31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新四军、八路军等40余位健在抗战老兵,从四川各地赶到成都重聚,缅怀战友。这些平均年龄达95岁的老人,还合唱起抗战时期广为传唱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曾代表四川抗战老兵赴北京观礼阅兵的百岁老兵刘中柱说:“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有太多人再也回不了家。在紀念抗战胜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些为民族牺牲的战士。”
【适用话题】铭记 尊重历史 传承 朴素与伟大
作文君结语:70多年前,这些肩背钢枪的年轻人,用生命丈量了时间。在世的老兵,像活化石,又像留声机,记录着那段寸土必争的岁月。正是他们的浴血拼争,才有了今天的岁月安宁。岁月已逝,功绩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