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课堂教学。要有效地开发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构建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主体在凸现,个性在张扬,潜能得到释放。
关键词 动态生成 主体 个性 潜能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课堂不再完全是预设“计划”的课堂,它应当具备“市场经济”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机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它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应当允许偏差的存在,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而这一切,又都应当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种生成的课程资源,构建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已成为有待探讨的问题。
案例一:星火燎原——第八册《推敲》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很认同韩愈的观点,认为‘敲’比‘推’好,请同学们齐读韩愈的话。”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推’比‘敲’好。”
师(先是惊讶,而后笑容满面):“你能说说理由吗?”生1:“贾岛和这个朋友关系很亲密,不需要敲门,用‘敲’反而感到生疏。”生2:“敲门声还会打破夜晚的宁静,惊醒‘池边树’上的小鸟,多不好啊!”
师:“看来‘推敲’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同学们又成了故事的主人公,希望大家课后能好好地‘推敲’,找出一个最令你满意的答案。”
反思: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敢于反对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观点,勇气可嘉。对孩子的不同观点,教师没有粗暴地“拨乱反正”,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得学生创新思维的星星之火,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下呈现出燎原之势。
案例二:点石成金——第十册《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通过第二段的学习,天游峰的险峻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没有用一个“险”字,可让人不寒而栗。从这段中,你能在描写事物方面受到启发吗?”生1:“描写事物多用打比方作比较。”生2:“写东西不能太死板。”生3:“要有东西来‘装饰一。
师:“你觉得这段中,什么东西是‘装饰’呢?”生4:“云雾是装饰,云雾在很高的地方才有,‘在云雾中飘飘悠悠’写出了天游峰高不可攀。”
师:“原来,你说的‘装饰’是指‘衬托’,天游峰在云雾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险峻、峭拔。在描写事物时,用别的东西来作衬托会使它的特点更加鲜明。”
反思:限于学生的经验背景和表达能力,他们会用貌似驴头不对马嘴的语言表达具有合理一面的意见,教师首先要善于聆听,并试图从儿童的视角加以理解。当老师认识到“装饰”合理本质时,巧加点拨,同学们就豁然开朗;教师完成了一个“点石成金”的范例。
案例三:挑三拣四——第九册《黄河的主人》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读出了艄公的能力、智慧、镇静和机敏。如果艄公来到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赞美艄公,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生1:“刚才同学们都在赞美你,不过我想问你,是不是一开始做艄公你就那么勇敢、镇静?”
师(意外惊喜):“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想想,是不是艄公一开始就那么沉着?”生2:“我想不会。艄公刚开始肯定是心惊胆战、手忙脚乱。但他一次次地在惊涛骇浪中磨炼,最终才会在黄河上如履平地。”(同学们表示赞同,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师:“是啊!任何优秀的品质、高超的技巧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不断地锻炼。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生3:“黄河是如此的波涛汹涌,如果您有一次不慎,羊皮筏子翻了下去,您侥幸生存后还会继续做艄公吗?”
师:“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也不例外。不过羊皮筏子翻的可能性大吗?”生齐说:“不大。”
师:“为什么?”生4:“因为艄公是如此的勇敢、镇静、机敏,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师:“至于他出事后会不会继续做艄公我们课后再交流好吗?接下来我们再次从课文中感受一下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
反思:课堂上多向交流的信息总有区别。有的紧扣文本,如学生对艄公的赞扬,有的相对拓展、延伸,如上文生1的问题,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很有教育意义,也有的与文本相去甚远,交流的价值不大,如生3的问题。教师做了相应的取舍,力求利用课堂短短的40分钟,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师敏锐地捕捉到生3问题中的有效内核,引导学生认识到羊皮筏子翻了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将其余部分留至Ⅱ课后交流。取舍间彰显教师的智慧。
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主体在凸现,个性在张扬,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然而出现了新的问题:面对生成性资源,教师往往缺乏相对应的敏感性和重组能力。学生思维活起来了,随之带来松散和混乱怎么办,学生活跃了,是否会淡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动态生成 主体 个性 潜能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课堂不再完全是预设“计划”的课堂,它应当具备“市场经济”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机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它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应当允许偏差的存在,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而这一切,又都应当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种生成的课程资源,构建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已成为有待探讨的问题。
案例一:星火燎原——第八册《推敲》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很认同韩愈的观点,认为‘敲’比‘推’好,请同学们齐读韩愈的话。”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推’比‘敲’好。”
师(先是惊讶,而后笑容满面):“你能说说理由吗?”生1:“贾岛和这个朋友关系很亲密,不需要敲门,用‘敲’反而感到生疏。”生2:“敲门声还会打破夜晚的宁静,惊醒‘池边树’上的小鸟,多不好啊!”
师:“看来‘推敲’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同学们又成了故事的主人公,希望大家课后能好好地‘推敲’,找出一个最令你满意的答案。”
反思: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敢于反对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观点,勇气可嘉。对孩子的不同观点,教师没有粗暴地“拨乱反正”,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得学生创新思维的星星之火,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下呈现出燎原之势。
案例二:点石成金——第十册《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通过第二段的学习,天游峰的险峻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没有用一个“险”字,可让人不寒而栗。从这段中,你能在描写事物方面受到启发吗?”生1:“描写事物多用打比方作比较。”生2:“写东西不能太死板。”生3:“要有东西来‘装饰一。
师:“你觉得这段中,什么东西是‘装饰’呢?”生4:“云雾是装饰,云雾在很高的地方才有,‘在云雾中飘飘悠悠’写出了天游峰高不可攀。”
师:“原来,你说的‘装饰’是指‘衬托’,天游峰在云雾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险峻、峭拔。在描写事物时,用别的东西来作衬托会使它的特点更加鲜明。”
反思:限于学生的经验背景和表达能力,他们会用貌似驴头不对马嘴的语言表达具有合理一面的意见,教师首先要善于聆听,并试图从儿童的视角加以理解。当老师认识到“装饰”合理本质时,巧加点拨,同学们就豁然开朗;教师完成了一个“点石成金”的范例。
案例三:挑三拣四——第九册《黄河的主人》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读出了艄公的能力、智慧、镇静和机敏。如果艄公来到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赞美艄公,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生1:“刚才同学们都在赞美你,不过我想问你,是不是一开始做艄公你就那么勇敢、镇静?”
师(意外惊喜):“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想想,是不是艄公一开始就那么沉着?”生2:“我想不会。艄公刚开始肯定是心惊胆战、手忙脚乱。但他一次次地在惊涛骇浪中磨炼,最终才会在黄河上如履平地。”(同学们表示赞同,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师:“是啊!任何优秀的品质、高超的技巧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不断地锻炼。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生3:“黄河是如此的波涛汹涌,如果您有一次不慎,羊皮筏子翻了下去,您侥幸生存后还会继续做艄公吗?”
师:“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也不例外。不过羊皮筏子翻的可能性大吗?”生齐说:“不大。”
师:“为什么?”生4:“因为艄公是如此的勇敢、镇静、机敏,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师:“至于他出事后会不会继续做艄公我们课后再交流好吗?接下来我们再次从课文中感受一下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
反思:课堂上多向交流的信息总有区别。有的紧扣文本,如学生对艄公的赞扬,有的相对拓展、延伸,如上文生1的问题,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很有教育意义,也有的与文本相去甚远,交流的价值不大,如生3的问题。教师做了相应的取舍,力求利用课堂短短的40分钟,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师敏锐地捕捉到生3问题中的有效内核,引导学生认识到羊皮筏子翻了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将其余部分留至Ⅱ课后交流。取舍间彰显教师的智慧。
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主体在凸现,个性在张扬,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然而出现了新的问题:面对生成性资源,教师往往缺乏相对应的敏感性和重组能力。学生思维活起来了,随之带来松散和混乱怎么办,学生活跃了,是否会淡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