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平台与人寸步不离,课堂教学需要与网络融合微课便应运而生,而病原生物学内容繁杂,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些對于教师来说在讲课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借助网络微课辅助解决。本文阐述的是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网络微课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 病原生物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73-02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但内容繁杂,缺乏严格的系统性,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教师在讲课中面临的问题。而当今社会网络应用经深入人心,网络平台与人寸步不离,许多信息的来源也离不开它。微课就很好的利用网络平台将书本知识点与网络联合,对于学生直观的认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何为微课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很好的填补模式,如若能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做成微课放到共享群中,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就比如吃自助餐一样按需所取。这其实与两千年前的孔子的教学方式相似。只不过几千年前学生面对的是孔夫子,他却受时空的局限,而微课却不受时空的限制就可以面对各位优秀教师的影像学习,形式更加灵活。
由于一节课堂45分钟的教学,学生不会一直全神贯注的投入,那么也就不会把所有知识都掌握好。而微课就通过10分钟以内的网络课堂,把课堂上的难点、重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片段,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知识,并且可以反复使用,这无疑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真实再现。
二、微课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的兴趣
职业院校学生的求知欲不强,但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心很强,我们就可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们了解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游戏、看电影,还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学生面对的就不是枯燥无味的书本,而是灵活生动的视频,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新课导入
病原生物学的知识点分散,容易混淆。虽说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疾病联系密切,但由于种类繁多记忆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在上理论课以前,可以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将需要讲解的病原微生物制成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和案例,这样减少了课堂教学的难度。比如在制作肠道病毒——EV71型病毒,就可以将近年来的手足口病的病例插入,在微课中,学生不仅能看到关于病例的相关新闻报道,病毒的形态,感染途径,发病特点都一目了然。为理论教学的开始埋下伏笔。
2.教学设计的优化
针对病原生物学课程的繁杂的特点,制作微课时选取某一知识点,用心选取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确保 “微课”学习内容讲解透彻。当然一节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设计成为几个微课视频。“微课”的开头至关重要,使用问题式导入或者病例式导入更能够引人入胜。比如:在制作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微课时,设置疑问“日常生活中酸奶是如何制作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本次知识点,了解日常生活和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也是相关的,学习完微课学生就会了解到:酸奶的制备就是要满足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四个条件,否则酸甜粘稠的酸奶是无法制备的。如此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灵活实验教学
以往病原生物学的传统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弊端,实验课都要先有示教老师示教本次课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操作自行进行实验,而大多数教学班学生多、示教老师少,影响示教效果导致学生实验操作中错误百出。比如学生在学习划线法培养细菌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手法要轻不要弄破培养基中的琼脂,其实在操作中学生仍会用接种环弄破培养基带出琼脂,这样就会影响细菌培养的结果。另外接触病原微生物进行实验的生物安全问题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也有所影响。
然而利用微课教学就可以非常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一个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制成视频材料。在上实验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录制好的视频材料,再由带教老师示范操作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如果是病原性微生物的实验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可以看完视频之后让学生观察一下老师做出的实验结果。如果有些能力稍弱的同学没有掌握好实验过程,还可以让他们课后反复观看视频,也可以边观看边操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补充形式,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融合一体,对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
[4]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5-70.
[5]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42-44.
[6]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上海教育》,2013(5):124.
作者简介:高原(1981-),女,中级职称,本科学历,开封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关键词】微课 病原生物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73-02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但内容繁杂,缺乏严格的系统性,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教师在讲课中面临的问题。而当今社会网络应用经深入人心,网络平台与人寸步不离,许多信息的来源也离不开它。微课就很好的利用网络平台将书本知识点与网络联合,对于学生直观的认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何为微课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很好的填补模式,如若能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做成微课放到共享群中,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就比如吃自助餐一样按需所取。这其实与两千年前的孔子的教学方式相似。只不过几千年前学生面对的是孔夫子,他却受时空的局限,而微课却不受时空的限制就可以面对各位优秀教师的影像学习,形式更加灵活。
由于一节课堂45分钟的教学,学生不会一直全神贯注的投入,那么也就不会把所有知识都掌握好。而微课就通过10分钟以内的网络课堂,把课堂上的难点、重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片段,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知识,并且可以反复使用,这无疑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真实再现。
二、微课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的兴趣
职业院校学生的求知欲不强,但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心很强,我们就可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们了解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游戏、看电影,还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学生面对的就不是枯燥无味的书本,而是灵活生动的视频,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新课导入
病原生物学的知识点分散,容易混淆。虽说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疾病联系密切,但由于种类繁多记忆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在上理论课以前,可以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将需要讲解的病原微生物制成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和案例,这样减少了课堂教学的难度。比如在制作肠道病毒——EV71型病毒,就可以将近年来的手足口病的病例插入,在微课中,学生不仅能看到关于病例的相关新闻报道,病毒的形态,感染途径,发病特点都一目了然。为理论教学的开始埋下伏笔。
2.教学设计的优化
针对病原生物学课程的繁杂的特点,制作微课时选取某一知识点,用心选取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确保 “微课”学习内容讲解透彻。当然一节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设计成为几个微课视频。“微课”的开头至关重要,使用问题式导入或者病例式导入更能够引人入胜。比如:在制作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微课时,设置疑问“日常生活中酸奶是如何制作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本次知识点,了解日常生活和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也是相关的,学习完微课学生就会了解到:酸奶的制备就是要满足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四个条件,否则酸甜粘稠的酸奶是无法制备的。如此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灵活实验教学
以往病原生物学的传统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弊端,实验课都要先有示教老师示教本次课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操作自行进行实验,而大多数教学班学生多、示教老师少,影响示教效果导致学生实验操作中错误百出。比如学生在学习划线法培养细菌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手法要轻不要弄破培养基中的琼脂,其实在操作中学生仍会用接种环弄破培养基带出琼脂,这样就会影响细菌培养的结果。另外接触病原微生物进行实验的生物安全问题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也有所影响。
然而利用微课教学就可以非常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一个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制成视频材料。在上实验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录制好的视频材料,再由带教老师示范操作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如果是病原性微生物的实验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可以看完视频之后让学生观察一下老师做出的实验结果。如果有些能力稍弱的同学没有掌握好实验过程,还可以让他们课后反复观看视频,也可以边观看边操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补充形式,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融合一体,对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
[4]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5-70.
[5]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42-44.
[6]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上海教育》,2013(5):124.
作者简介:高原(1981-),女,中级职称,本科学历,开封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