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活动有感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原生态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沧桑和记忆,是人类的生命记忆,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它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生动地展现出来,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很多的非物质文化正在以不为人察觉的速度飞速消退。对于依靠口传身授这种形式来传承的舞蹈文化来说,一个民间艺人的消失,可能就意味着一种舞蹈的灭绝,这也就意味着一笔巨额文化财产的遗失。如果把这些珍贵的原生态舞蹈引进校园,把它作为一门课程对待,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直接和各种原生态舞蹈传承人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作用,而且还丰富了师生对原生态舞蹈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更好的拓展了另一种教学模式,同时还帮助编导能够更准确更深入的把握原生态舞蹈的精髓而进行创作。
  关键词:“非遗”;原生态舞蹈;课程建设
  2011年4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请的不是专家,也不是舞蹈演员,而是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但是根植于本民族深处多年、由祖祖辈辈几代人沿承下来的民间舞蹈老艺人,他们大多是农民,却能跳出最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通过亲身参与其中,让我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这种保存的如此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一笔特别宝贵的财富,有的甚至是中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瑰宝。现在有很多的原生态民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精神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国家是个有着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通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后代,我认为有必要尽可能地去了解我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各个国家舞种的传入。例如,街舞、爵士、拉丁等等,这些被看作时尚和潮流的新舞种被越来越多的人盲目的追赶着,特别是年轻的一代,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求新求变中,越来越忽略自己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甚至有些连艺术院校的学生知道美国的街舞却没听说云南有烟盒舞,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前景是令人担忧的。通过这次汇报活动,让我有了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将原生态舞蹈作为一门课程引进高校的民间舞课堂,让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正落实到舞蹈教育中去。如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已经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而流失,随着这种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失传而使得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落实,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失去了什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其实质是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传承,原生态舞蹈是人们用肢体语言自然的表达情感,在人们进行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并具有“文化源头”的民间舞蹈,它具备广场性、自娱性、随意性、传承性等特点。而目前各大艺术院校所教的民间舞蹈属于“学院舞蹈”或“剧场舞蹈”,是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和整理的,较原生态舞蹈来具有剧场性、表演性、规范性、创编性的特点。而原生态舞蹈完全来自于民间,没有经过任何的雕饰。若作为一门必修课把它引进高校的民间舞课堂,把它原始的表现形式、内容、道具等尽量按原样呈现,不需要按照其他常规的课堂教学那样正式和有序,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聊天,提问以及老艺人所教授的唱词和舞步中去感受他们的传统文化。其实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原生态舞蹈及文化本身就是对原生态舞蹈最好的传承和保护。教师了解学习原生态舞蹈既有利于他们作为舞蹈工作者对原生态舞蹈的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学生了解学习原生态舞蹈有利于在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让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活动中,构建原生态舞蹈的立体传承保护模式。这样看来,在高校中全力开展传统舞蹈文化遗产保护,既可以使传统的舞蹈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修养。在原生态舞蹈的课堂教学中,并不只是为了学地道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与老艺人零距离的交流和沟通,在谈话中去感受他们的民族特性,在聊天中去获知他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特点。原生态舞蹈文化遗产保护是高校舞蹈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舞蹈教育也是保护原生态舞蹈文化遗产的支撑力量,二者互相推进。参与这次活动一个最好的说明,我之前对傈僳族和彝族的认识,不论是舞蹈动律还是其民族文化可以说都是陌生和空白的,都通过在课堂上跟老艺人的学习和交流,我知道了他们各自的舞蹈文化以及动律特点。例如,傈僳族的“阿尺木瓜”,彝族的“烟盒舞”的基本动律,以及动作其来源,通过聊天的方式,我知道了关于他们的民族服饰和图腾崇拜,还有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风俗特点。这种课堂方式所获得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这些在平时学院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2)将原生态舞蹈作为一门课程引进民间舞的课堂,让民族民间的舞蹈创作开出灿烂之花。《云南映像》的编创者、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曾尖锐地提出,现在的民族舞蹈充满着一种病态的“粉饰”,要么反复抄袭已有民间元素的作品,并加以浮光掠影的表现,要么用外来的芭蕾等语汇去“美化”民族舞,要么只是加了些沉闷或繁复的东西进去,缺少艺术的品质和精神。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的舞蹈前辈们都本着对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原则,经常下到民间采风调查,相继出现了一个个佳作,许多作品还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但是时隔多年来为什么精品反而少了呢?究其症结所在,是我们的编导、演员远离了民间,远离了蕴含其艺术精华的本土文化,民间舞的创作完全地被舞台化、城市化了。现在的年轻舞蹈演员们都经过多年程式化的民间舞组合教学训练,从未去真正体验乡土乡情,但却在舞台上大跳各个所谓的“原生态舞蹈”,虽然可从图片、文字、影视等间接的体验来获得一定的滋养,但那毕竟不是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的体会,也就很难在舞台上从形体中散发出真情,所呈现给观众的就是矫揉造作的甜酸式微笑,没有感染力。编导在创作上也是东拼西凑,不加化解地随意“架接”和借鉴其他各个民族的舞蹈语汇,虽然丰富了表演,但是缺失了其民族文化和风格,所以其反响可想而知。而《云南印象》的出现,所有观众的心灵无不被之震撼和感动,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云南的本土风情。之所以如此成功,一方面是杨丽萍身体力行地踏遍了云南的山山寨寨,寻找一个个民间艺人,以便挖掘出一个个典型的舞蹈表现主题。同时,启发农民自身的艺术灵性,在舞蹈中更好地表现活色生香的乡土乡情;另一方面,她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大胆地移植、拓展和创新,运用现代意识、现代技法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重新去激活这些古老的原生态艺术。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时间的推移中一成不变,传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所以要创作出优秀的民间舞蹈,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沉下心来,向民间要素材,向生活要灵感。   将原生态舞蹈作为一门课程引进民间舞的课堂,请当地技艺精湛的艺人直接进校园与学生交流,相当于我们亲自下去采过风一样,通过看老艺人的亲自示范,听老艺人讲当地的风俗和习惯,然后跟跳,全方位去体验,准确而直接的抓住各个民间舞的精髓,掌握原汁原味的舞蹈语汇。虽然老艺人传授的舞蹈可能没有正规教材那样严谨和系统,但它却是“本土”和“原色”的。只要遵循主体,做到万变不离其宗,相信“伪民间”的现象可以避免出现,在创作上,相信也会给编导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3)将原生态舞蹈作为一门课程引进高校民间舞的课堂,拓展另一种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民间舞的课程建设。一直以来,民间舞课教材都是沿用老一辈舞蹈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提炼、整理、加工后一套正规的民舞教材体系,一直延续着单一元素组合训练的教学方法,强调每个组合动作元素的教授、模仿、练习,而忽略了对民间舞整体风格和规格的融会贯通,使得民间舞课的现状和课程本身应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距时代发展和要求滞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致使学生的精神和道德世界一定程度地陷入了迷茫,缺乏文化底蕴,综合文化的整合力与文化批判精神随之消解,让学舞蹈的学生被外界误认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给我们的舞蹈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羁绊,也与时代发展极不相称。为此,民族民间舞课程也一直在不断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寻找有效的改革之道。如何将“非遗”进校园具体落实到各个高校,我想通过我的亲身实践感受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是按照各自院校的不同专业特点,来引入相适合的“非遗”内容。例如,表演性的专业可以经过调查筛选可舞性比较强,表现力比较丰富的原生态民族舞,一次只学一个民族,深入地去感受和揣摩每一个动作和神态,以跳为主,师范性高等院校是突出师范性的,大多数毕业生将从事教育岗位,为了把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可以对师范类专业的班级多开设几门不同的原生态舞蹈,以综合表演为主,由于师范类的学生有视唱练耳的功底,这为在民间舞课堂中实现“载歌载舞”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而且原生态舞蹈动作没有规范的要求,很随意。因此,还可采取互教互学的模式,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体会原生态舞蹈文化的自然“传承”,学生在民间舞课堂中边长边跳,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通过歌唱性表达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样教学过程中还原民间舞本来的面貌,体验舞蹈的快乐。二是按照地域特点,发挥各地区的民族优长,打造各高校自己的民间舞品牌。例如,江西的赣南采茶比较有名,江西各高校就应该发挥这一优势,把最纯粹的采茶戏请进校园,让学生掌握其动律和文化;还有像云南是个多元文化集中的地方,有26个少数民族,现在进入到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还不到10个,还有很多舞蹈形式非常丰富的民族没有进过课堂。例如,白族,仅举霸王鞭、金钱鼓舞一例,在大理、剑川、云龙、洱源等各地的打法都不一样,套路也有两百多种;景颇族的每个支系,目脑纵歌的跳法也都大相径庭;还有苗族、壮族、拉祜族等很多民族,深挖下去,舞蹈的种类丰富多彩。三是将原生态舞蹈引进校园,考虑到老艺人或者传承人毕竟不是作为专业舞蹈教师,他们还要回到自己的村寨中生活,所以合理的设置课时,一般一周左右,每天集中授课,考核采用弹性式方法,考核过程中不以动作、风格掌握的规范性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更多的是考核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相信由此引入的新鲜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弹性考核方法,减少学生的课堂压力,使之感受到民间舞的“随心而动”,并且在“随心而动”中自娱自乐,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民间舞来源于民族民间,产生于原生态,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校园,它可以将现有的民间舞教学体系更趋完整、科学,这也是我们对民族舞蹈艺术的一种拯救行为,更是一种传承,当然,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需要发展和创新,只有传统性和时代性相互融合,它才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罗岩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 刘金吾.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3] 向云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4] 李珂珏.让舞蹈传统文化落实在高校教育中[J].艺术教育,2009(4).
  [5] 郭秀清.浅谈原生态民间舞蹈挖掘保护与发展[J].黄河之声,2008(18).
其他文献
摘 要: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传统,丧失本民族特有的人文环境,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会在国际舞台上失去影响力。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大众长期生活积累形成的精神诉求,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生产、观念与认知、智慧与审美等多方面集中体现。是人民世代相传存留至今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城市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是城市文化艺术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城市文明史的生动写
期刊
摘 要: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国家正在高等学校大力推进旨在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2011协同创新计划”。高校作为创新主体,应紧抓大好机遇,积极探求高校协同创新路径。新疆师范大学立足校内协同,强化内与外新资源整合,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在推进协调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升级转型,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等院校;科技创新  1 协同创新解
期刊
摘 要:总结分析舞台灯光在戏剧艺术中的艺术功能,实用性、再现性、表现性,通过实践分析舞台灯光在戏剧艺术中的造型功能。  关键词:舞台灯光;艺术功能;实用性;再现性;表现性;戏剧空间;演员;空间;绘景  由青岛市话剧院创作排练演出的校园青春剧《向前,向前》在2013年10月中国第十届艺术节暨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一举囊括六项奖项,其中包括剧目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舞台灯光设计获得文华舞台美术(灯光设计)
期刊
摘 要:无数的小设计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一些好的设计往往是细小的、容易被人忽视的设计,其蕴含的人文关怀是深刻的,它能够贴近人们的需要,能够在不经意间带给人们设计上的关怀和感动。  关键词:小设计;关怀;实用性  0 引言  环视我们的周围,所有的事物都是经过设计的,可以说小到一个杯子,一粒纽扣,大到轮船、飞机、城市建筑,都是经过设计的,设计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设计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设计师直接设计
期刊
鲁迅先生在《呐喊》的《自序》中曾这样写到:“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虽然这只是一段简短的比喻,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个悲观、无奈甚至绝望的鲁迅,他似乎对于那个旧中国的现实早已经看得清清楚楚、透透彻彻,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刘知白先生山水泼墨画用水技法的分析,试图管窥先生泼墨山水画人文特点的魅力。  关键词:刘知白;泼墨;水法;滋润;清透;浑厚;骨气  “读先生其人,单调又丰富,读先生的画繁丰而简略。”[1]读刘知白先生的泼墨画,最有特色者,水法也,即滋润、清透、浑厚、骨气。  中国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
期刊
摘要:在室内设计中,多数空间都是以“线条”为设计元素,且经常以一种线型占据主导、对空间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不同的线条决定了人们的空间感受,并引起感情上的反应。随着设计的发展,原先的线分类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设计的需要,因此在结合设计案例对线的分类进行总结归纳的同时,对近两年来出现的“折线”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线条;折线;室内设计;运用  线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缤纷多彩的。一条变化无穷
期刊
摘 要:今日动画作为国内动画企业中为数不多的能够盈利的动画企业,其成功绝非偶然。今日动画以国际化的视野做中国自己的动画,通过与国外动画公司合作,在会展节等平台以样片预售的方式,打开国际、国内市场,获取前期投资、获得收益,这得益于今日动画成功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确定对于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对一个产业的生存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今日动画商业模式作为动画企业中少数成功的商业模式,对其他动画企业的发展也有借鉴
期刊
摘 要:《传播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艺术类招生语境下,笔者重新对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特点进行反思,从系统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张力保持四个维度着手,对教材遴选、教学互动和考核管理诸多方面进行“四位一体”的调整,借以满足课程新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  关键词:传播学;课程改革;四位一体  2013年以前,华南农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下称广编专业)实行普通高考招生。从2013年开始,学校招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是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提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制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培养。为此本文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的互动—探究型教学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互动—探究型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