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善于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环境,善于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成功体验,从而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主体意识;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学习,而且能受益终生。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善于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参与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环境,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
  1.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
  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时期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向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定环境。要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甚至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拉近距离,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3.强化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位高明的“驭手”,能够有效控制学生的思维而不使它信马由缰,指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顾及作者的全人和作品的全文,尊重作品的语言实际,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标准和艺术标准。教师应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创造的自由,让他们自己提出各种方案去解决问题,只是在他们严重地偏离目标或出了格时,教师才来点拨指引。教师自身“艺高”,才能敢于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二、善于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文教学时,老师逐字逐句翻译,以致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的意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富于幻想。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这里试举几种方法:
  1.探究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宁肯“存异”,也不要一味地“求同”。例如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于勒是怎样一个人?”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争论:于勒是一个花花公子;于勒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于勒是一个勤劳的人;于勒是一个染上恶习、难以自拔的人等,种种的答案似乎都有很实在的理由。这时教师不应忙于揭底,只需点拨一下:“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有什么特点?他的思想特征同社会有什么联系?”不仅把探究引向了高潮,而且很快求出正确答案。学生在探究中尝到了乐趣,创造潜能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2.开放法。
  评价作品要有新角度、新见解。例如讲授《藤野先生》一文的线索是什么时,若按照“一言堂”的讲法,主要线索只能是地点的转移。采用开放法教学,让学生去理解、去寻找、去确认,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有同学认为是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线索的,理由是人物的活动受思想支配;还有同学认为两条线索交织一起,且有时隐时现的特点。教师要珍视学生参与的热情,多鼓励、多肯定、多引导,有效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统一认识。
  3.电教法。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使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东西,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不仅文笔优美,且能够让学生得到一种自然美的陶冶。为了教好这篇文章,课前可以发动学生找有关图画,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然后制成幻灯片,再配上音乐。上课时,学生一边欣赏美文,一边欣赏自己制作的图片和幻灯片,还可以听到优美的音乐,学习效果可以预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
  4.出新法。
  创造性想象是最重要的创造能力。特别是阅读文学作品更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再创造的艺术天地里自由翱翔。推测故事发展,改写故事结局,把古典诗词改写成新诗或抒情散文,把小说改写成戏剧,都要补充形象,增加情节,都是培养创造性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鼓励学生出新,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起来,主体意识就会逐渐确立。
  
  三、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成功体验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要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成功体验。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
  1.提倡师生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
  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用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如,学习鲁迅小说《孔乙己》,对于“孔乙己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孔乙己是被丁举人致残而死的”,“是因店内酒客的冷漠而死的”,“是孔乙己自我作孽而死的”……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最后,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得出了“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残害人”的共识,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2.努力上好语文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上课的形式,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学习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可以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可以采用“访谈”式的方法……这样,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煉,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其他文献
陕西句阳地处汉江中上游,近年来县域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2007年,被省上评为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2008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位居陕南第2位、全省第34位。总结旬
陕西省商洛市直1000多名干部职工走出机关义务植树,拉开了营造核桃等经济林的序幕。从今年起,该市将用5年时间新发展核桃林150万亩,使核桃总面积达到30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
注塑企业使用不同牌号聚丙烯(PP)原料添加同一着色剂生产的制品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差,大多数企业往往采用独家供应PP原料的方法解决该问题,这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一旦厂家停
由王全安导演的民族史诗巨制《白鹿原》目前正在西安附近拍摄。日前,小说作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携家人来到现场探班,表示无论从修旧如旧的布景还是演员的服装造型,都认为
<正>~~
期刊
央视10套《百家讲坛》曾播出《李清照》第二集。在讲到赵明诚与李清照二人的家庭背景时说,宋徽宗继住后,新派旧派都用。执行了一种折中政策。“立国号”为建中靖国。
【摘要】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更多人把“新”字放在了选修课上,至于必修课程,是“新教材老教法”。其实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都要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必修课也要上出最佳效果。本文以“基础性教学”、“鉴赏性教学”、“整合性教学”三种教法来谈谈对此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必修课;基础;鉴赏;整合    2006年,浙江省正式实施新课标,之前所有对此的猜想全都回归到眼前:老教材(《全
本文针对传统作业观的弊端,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视角,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作业评价的个性化两个层面阐述了新课程中的作业观及其实践。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激励学生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可利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情感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体验;利用自主、胜任和关联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内需;利用心理效应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和谐。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学习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开启思想,寻找策略,学生会变得越来越迟滞。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就
宋朝史学家司马光,以《资治通鉴》著称于世;他在哲宗时曾任宰相,功绩显赫,为后人敬仰。究其原因,与他重视藏书、读书和爱惜书是分不开的。  有资料说,司马光藏书达5000余卷。在其居所,无处不有书。  司马光重视藏书,更注重读书。他稍有闲暇,便認真研读。为了多读书,他睡觉的枕头用一截圆木做成,叫做“惊枕”,睡觉时稍一转身,枕头滚动,人也惊醒,于是就起来读书。  司马光在读书的时候,还特别爱惜书。他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