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写作目的的梳理,整理出贯穿于其各个时期中一直围绕的问题是“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而这既是马克思各种文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在不同理论语境下贯穿马克思主义现实实践的各阶段,从本质看马克思毕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一个政治哲学命题。
关键词: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写作目的;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032-03
聂锦芳先生将马克思表述自己思想的8部著述归纳为思想创构类文本,它们是:博士论文(1839~184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3月至9月、10月至12月撰写《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秋)、《神圣家族》(1844年11月写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7月)、《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初至1846年7月)、《哲学的贫困》(1847年1月至4月初)、《共产党宣言》(1847~1848)[1]。学界对某个文本或某两个文本的研究早已非常深入,但没有人追问马克思为何要写下这些思想创构类的文字,也没有人试图从文本的写作顺序去揭示出马克思思想一直围绕的问题。借助聂锦芳先生开创性梳理工作的成果,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初步探讨。
一、梳理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的写作目的
因博士论文为取得学位而做,且更偏向学术探讨,所以暂不将其作为分析的对象,其他文本的写作目的按时间顺序进行梳理。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大约于1843年3月到9月底,研究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当时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理论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用以分析事件的哲学理念与现实利益产生了剧烈冲突。为解决这些困惑,马克思退回书房研究德意志国家的法律基础,即黑格尔的法哲学,而写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43年10月,他在巴黎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德国的正义者同盟盟员建立了联系,观察了那里的工人运动,研究了当时先进的政治思想,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我们可以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作目的是马克思通过梳理黑格尔的法哲学方式思考和评论现实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问题遇到的问题,尝试找到更适合思考现实状况的哲学依据。
(二)《论犹太人问题》和《神圣家族》
1.《论犹太人问题》。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矛头直指鲍威尔。从思考的层面看,马克思除了谈论犹太人生活现实之外,还与鲍威尔在宗教和哲学的层面上进行了对话,所以这份文本也可以看做马克思在现实层面和哲学层面上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击。“德国的犹太人要求解放。他们到底要求什么样的解放呢?公民的解放,政治的解放。”[2]翻开《论犹太人问题》,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犹太人作为公民的解放是一种政治解放!这种政治的解放不是青年黑格尔派在哲学或宗教层面侃侃而谈就能实现的,需要把犹太人现实生活与这种生活背后的宗教、法律、政治、哲学等形而上的理念结合起来讨论才能实现政治解放。
《论犹太人问题》写作目的就是:理清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对犹太人现实政治经济要求之间的差异,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在犹太人问题中的错误观点。
2.《神圣家族》。撰写《神圣家族》的原因是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在哲学上的分歧已经达到无法弥合的程度。“马克思和‘自由人’决裂后的两年当中,马克思、恩格斯同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分歧达到及其深刻而又不可调和的程度。这不仅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从唯心主义转变到了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了共产主义,而且还说明鲍威尔兄弟及其同道们当时已经蜕化……为了揭露这种有害的反动思想,捍卫自己的新的和共产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首次合作写这部著作。”[3]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不仅存在哲学层面,更存在于对现实社会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神圣家族》的目的是立足于革命现实问题,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析方式批判和揭露。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的批评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期间,在写作时间上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为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进行论述的准备。那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目的是为了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而作的准备了。
2.《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写道:“……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4]这也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更侧重于针对《维干德季刊》1845年第3卷集中刊载的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布鲁诺等人观点的批判。从马克思的上述回顾可以看出,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目的是要阐明他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是要彻底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神圣家族》工作的继续与完成。”[5]所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与《神圣家族》的写作目的应该相同。
3.《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一部既与经济相关,又与哲学相关的著作。当时写的目的是批判普鲁东的观点:“……是卡尔·马克思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比·约普鲁东的主要作品。1846年12月底,马克思在读了出版不久的普鲁东所著《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一书以后,就决定批判严重地阻碍在工人中间爱传播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普鲁东观点。”
这部著作二十多年后发展成《资本论》[6],“在该书中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之后,变成了理论,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发挥。所以,阅读《哲学的贫困》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可以作为研究《资本论》和现代其他社会主义者的著作的入门……”[7]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其写作目的应与《资本论》一致。 (四)《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雄辩有力的论证,旨在阐明政治理念,号召和指引无产阶级为追求更良善的生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
二、贯穿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的阿丽阿德尼之线
这些思想创构类文本的写作目的包括了政治、法律、经济、哲学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恩为什么要写下这些思想创构类文本?莫非他是为了在政治、法律、经济、哲学等方面都成为专家吗?答案是否定的。重新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文字将有新发现: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做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时候,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是但同时在和‘奥斯堡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我倒非常乐意利用《莱茵报》发行人以为把报纸的态度放温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经落在该报头上的死刑判决撤销的幻想,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8]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9]
分析上文,使马克思苦恼的疑问是什么?——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
首先这些意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相关,但在发表意见的过程却与马克思自身利益相关。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地产分析、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方面的争论中,这些意见乃马克思自身之外的利益;《莱茵报》因其言论而承受的政治压力以及态度的转变,直接影响马克思的工作和生活的切身利益。
其次,在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过程中,马克思发现其依凭的哲学观点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对法兰西哲学思潮妄加评论,所以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青年黑格尔派观点,回到根源处研读和批判黑格尔思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试图解决以黑格尔哲学以及其后续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在评论现实的政治、法律、经济等问题时软弱无力;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神圣家族》立足于革命现实问题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析方式批判和揭露;“《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神圣家族》工作的继续与完成”[10],即要阐明他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彻底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目的是为了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
再次,当马克思在哲学上找到立足点,能对现实的利益难题发表评论,其批评重新指向现实:《论犹太人问题》写作目的是理清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对犹太人现实政治经济要求之间的差异;《哲学的贫困》写作目的是批判普鲁东的观点,其中更多展现出经济方面的分析;《共产党宣言》目的在于号召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表达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理念,指引无产阶级追求更良善的生活。《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经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最终发展成《资本论》。
“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思考贯穿除博士论文外马克思其他思想创构类文本的始终,稍加观察就会发现,马克思大量的时政评论和笔记都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而做,所以这一问题应该被作为其毕生围绕的思想问题。如果“利益”是马克思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里阿德尼之线[11],那么“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恰是一条我们分析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和其他文本的阿丽阿德尼之线。
三、结语:马克思毕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一个政治哲学命题
马克思“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直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仍在继续,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梳理文本后呈现出的,马克思毕生都在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只要围绕这个问题对马克思文本做简单的分类就能发现:当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时政评论主要讨论法律对现实利益影响时,马克思思想资源具有法学研究的价值;当马克思主要针对政治事件,如对法兰西革命和《哥德纲领》要建立的政治制度做评论时,马克思思想是政治学重要的研究资源;当马克思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时,目的也在于深入到古典政治经济学没能解决的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试图建立对所谓的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理论架构;当马克思为现实的物质利益在分配过程中各种不公平现象做批判和评论时,其文本又蕴含着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活动是否正义的伦理学判断。不管是法学、政治、经济还是伦理,当我们把贯穿马克思思考和文本始终的这个问题放在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的实践中考察就会发现:在革命的语境中,革命可认为是一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即通过推翻不正义的统治阶级,让现实的物质利益能在新建立起的政权设计的制度中重新分配,让无产阶级的生活更良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语境中,发展生产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现实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人们的生活更良善;在社会主义改革的语境中,各种制度的改革根本上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让当代人们过上更良善的生活。
对良善生活的思考,就是政治哲学的主要工作。所以,不管是马克思毕生思考的问题,还是马克思主义在现实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在不同语境下的呈现,都是一个“如何追求良善的生活”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政治哲学命题。
参考文献:
〔1〕〔5〕〔10〕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4,129,12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9.419.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9.681.
〔4〕〔8〕〔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79.9~10,7~8,8.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9.601.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79.248.
〔11〕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2.17~28.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关键词: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写作目的;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032-03
聂锦芳先生将马克思表述自己思想的8部著述归纳为思想创构类文本,它们是:博士论文(1839~184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3月至9月、10月至12月撰写《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秋)、《神圣家族》(1844年11月写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7月)、《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初至1846年7月)、《哲学的贫困》(1847年1月至4月初)、《共产党宣言》(1847~1848)[1]。学界对某个文本或某两个文本的研究早已非常深入,但没有人追问马克思为何要写下这些思想创构类的文字,也没有人试图从文本的写作顺序去揭示出马克思思想一直围绕的问题。借助聂锦芳先生开创性梳理工作的成果,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初步探讨。
一、梳理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的写作目的
因博士论文为取得学位而做,且更偏向学术探讨,所以暂不将其作为分析的对象,其他文本的写作目的按时间顺序进行梳理。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大约于1843年3月到9月底,研究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当时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理论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用以分析事件的哲学理念与现实利益产生了剧烈冲突。为解决这些困惑,马克思退回书房研究德意志国家的法律基础,即黑格尔的法哲学,而写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43年10月,他在巴黎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德国的正义者同盟盟员建立了联系,观察了那里的工人运动,研究了当时先进的政治思想,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我们可以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作目的是马克思通过梳理黑格尔的法哲学方式思考和评论现实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问题遇到的问题,尝试找到更适合思考现实状况的哲学依据。
(二)《论犹太人问题》和《神圣家族》
1.《论犹太人问题》。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矛头直指鲍威尔。从思考的层面看,马克思除了谈论犹太人生活现实之外,还与鲍威尔在宗教和哲学的层面上进行了对话,所以这份文本也可以看做马克思在现实层面和哲学层面上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击。“德国的犹太人要求解放。他们到底要求什么样的解放呢?公民的解放,政治的解放。”[2]翻开《论犹太人问题》,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犹太人作为公民的解放是一种政治解放!这种政治的解放不是青年黑格尔派在哲学或宗教层面侃侃而谈就能实现的,需要把犹太人现实生活与这种生活背后的宗教、法律、政治、哲学等形而上的理念结合起来讨论才能实现政治解放。
《论犹太人问题》写作目的就是:理清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对犹太人现实政治经济要求之间的差异,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在犹太人问题中的错误观点。
2.《神圣家族》。撰写《神圣家族》的原因是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在哲学上的分歧已经达到无法弥合的程度。“马克思和‘自由人’决裂后的两年当中,马克思、恩格斯同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分歧达到及其深刻而又不可调和的程度。这不仅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从唯心主义转变到了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了共产主义,而且还说明鲍威尔兄弟及其同道们当时已经蜕化……为了揭露这种有害的反动思想,捍卫自己的新的和共产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首次合作写这部著作。”[3]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不仅存在哲学层面,更存在于对现实社会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神圣家族》的目的是立足于革命现实问题,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析方式批判和揭露。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的批评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期间,在写作时间上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为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进行论述的准备。那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目的是为了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而作的准备了。
2.《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写道:“……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4]这也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更侧重于针对《维干德季刊》1845年第3卷集中刊载的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布鲁诺等人观点的批判。从马克思的上述回顾可以看出,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目的是要阐明他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是要彻底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神圣家族》工作的继续与完成。”[5]所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与《神圣家族》的写作目的应该相同。
3.《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一部既与经济相关,又与哲学相关的著作。当时写的目的是批判普鲁东的观点:“……是卡尔·马克思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比·约普鲁东的主要作品。1846年12月底,马克思在读了出版不久的普鲁东所著《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一书以后,就决定批判严重地阻碍在工人中间爱传播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普鲁东观点。”
这部著作二十多年后发展成《资本论》[6],“在该书中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之后,变成了理论,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发挥。所以,阅读《哲学的贫困》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可以作为研究《资本论》和现代其他社会主义者的著作的入门……”[7]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其写作目的应与《资本论》一致。 (四)《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雄辩有力的论证,旨在阐明政治理念,号召和指引无产阶级为追求更良善的生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
二、贯穿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的阿丽阿德尼之线
这些思想创构类文本的写作目的包括了政治、法律、经济、哲学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恩为什么要写下这些思想创构类文本?莫非他是为了在政治、法律、经济、哲学等方面都成为专家吗?答案是否定的。重新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文字将有新发现: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做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时候,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是但同时在和‘奥斯堡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我倒非常乐意利用《莱茵报》发行人以为把报纸的态度放温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经落在该报头上的死刑判决撤销的幻想,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8]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9]
分析上文,使马克思苦恼的疑问是什么?——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
首先这些意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相关,但在发表意见的过程却与马克思自身利益相关。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地产分析、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方面的争论中,这些意见乃马克思自身之外的利益;《莱茵报》因其言论而承受的政治压力以及态度的转变,直接影响马克思的工作和生活的切身利益。
其次,在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过程中,马克思发现其依凭的哲学观点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对法兰西哲学思潮妄加评论,所以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青年黑格尔派观点,回到根源处研读和批判黑格尔思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试图解决以黑格尔哲学以及其后续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在评论现实的政治、法律、经济等问题时软弱无力;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神圣家族》立足于革命现实问题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析方式批判和揭露;“《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神圣家族》工作的继续与完成”[10],即要阐明他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彻底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目的是为了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
再次,当马克思在哲学上找到立足点,能对现实的利益难题发表评论,其批评重新指向现实:《论犹太人问题》写作目的是理清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对犹太人现实政治经济要求之间的差异;《哲学的贫困》写作目的是批判普鲁东的观点,其中更多展现出经济方面的分析;《共产党宣言》目的在于号召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表达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理念,指引无产阶级追求更良善的生活。《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经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最终发展成《资本论》。
“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思考贯穿除博士论文外马克思其他思想创构类文本的始终,稍加观察就会发现,马克思大量的时政评论和笔记都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而做,所以这一问题应该被作为其毕生围绕的思想问题。如果“利益”是马克思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里阿德尼之线[11],那么“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恰是一条我们分析马克思思想创构类文本和其他文本的阿丽阿德尼之线。
三、结语:马克思毕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一个政治哲学命题
马克思“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直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仍在继续,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梳理文本后呈现出的,马克思毕生都在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只要围绕这个问题对马克思文本做简单的分类就能发现:当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时政评论主要讨论法律对现实利益影响时,马克思思想资源具有法学研究的价值;当马克思主要针对政治事件,如对法兰西革命和《哥德纲领》要建立的政治制度做评论时,马克思思想是政治学重要的研究资源;当马克思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时,目的也在于深入到古典政治经济学没能解决的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试图建立对所谓的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理论架构;当马克思为现实的物质利益在分配过程中各种不公平现象做批判和评论时,其文本又蕴含着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活动是否正义的伦理学判断。不管是法学、政治、经济还是伦理,当我们把贯穿马克思思考和文本始终的这个问题放在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的实践中考察就会发现:在革命的语境中,革命可认为是一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即通过推翻不正义的统治阶级,让现实的物质利益能在新建立起的政权设计的制度中重新分配,让无产阶级的生活更良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语境中,发展生产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现实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人们的生活更良善;在社会主义改革的语境中,各种制度的改革根本上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让当代人们过上更良善的生活。
对良善生活的思考,就是政治哲学的主要工作。所以,不管是马克思毕生思考的问题,还是马克思主义在现实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在不同语境下的呈现,都是一个“如何追求良善的生活”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政治哲学命题。
参考文献:
〔1〕〔5〕〔10〕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4,129,12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9.419.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9.681.
〔4〕〔8〕〔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79.9~10,7~8,8.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9.601.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79.248.
〔11〕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2.17~28.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