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威望指被人敬仰的声誉和名望,教师的威望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相当的份量,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本文从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和确立教师职业地位两方面阐述了树立教师威望的两条途径。
关键词:个人魅力职业地位教师威望
常言道,无“威”不足以慑众。教师的威望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相当的份量,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有威望的教师,一个眼神,便能使课堂鸦雀无声;威望不高的教师,即使厉声呵斥,也不能让学生服从。这就是“威望效应”。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中职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威望,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那么,如何树立教师的威望呢?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是努力的方向。
一、提升个人魅力――树立教师威望的根本
教师的威望,首先来源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表现在人格、学识、情感、能力等方面,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源泉,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师的个人魅力指数越大,威望就越高,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强。因此,提升个人魅力是树立教师威望的根本。
1、以才德树威望,让学生信服你。
才,指教师的学识;德,指教师的品德。才是德的辅助资本,德是才的中心统帅。一名合格的教师,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不仅对所教课程要有精深的认识,对专业知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还要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那些专业过硬、知识丰富、博闻强记、熟悉多种学科的“全能”型教师,不仅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会让学生由衷地信服。而那些才疏学浅、上课照本宣科的老师,那些虽有“甘被学生问倒”的气量,却“常被学生问倒”的老师,学生不但不信服,还可能瞧不起,更谈不上威望了。
常言道“德高望重”,教师为人师表,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崇高、神圣的,一名正直公道、言行一致、恪尽职守、不计名利、作风正派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其语言的感召力、教育力、说服力自然就越强。倘若教师品行不良,如何给学生做表率呢?当你教育学生的时候,哪来的说服力,哪来的威望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才德兼备,就有了教育影响学生的资本,也就有了树立较高威望的可能。
2、以爱心立威望,让学生喜欢你。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出发点是爱,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学生喜欢你的根本前提。由于学习成绩差,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往往受冷眼遭歧视,他们更需要得到重视和关爱,中职教师应真心真意地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洞悉他们的内心,分享他们的快乐,消除他们的苦恼,把炽热的爱传递到他们心坎,这样,学生才会把你当成朋友和知己,从而喜欢你,亲近你,拥戴你,你的威望也就此树立起来了。
3、以个性添威望,让学生欣赏你。
个性包含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它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风貌和吸引力。教师的个性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具有内化作用。一个气质优雅、风度潇洒、多才多艺的老师,学生会欣赏你仰慕你甚至效仿你;相反,一个衣冠不整、言语粗俗、举止扭捏的老师,即使富有才情,学生恐怕还是会轻视你排斥你甚至鄙视你,何来威望?当然,教师各形各色,或端庄典雅,或活泼大方,或温柔可亲,或气度不凡,或干练洒脱,或严谨执着,或幽默风趣,或才华横溢,但无论如何,都要有一点能吸引学生,有一点能让学生欣赏。抓住自身的优良个性,努力形成鲜明独特的个性魅力,定会为教师增添威望。
二、确立教师地位――树立教师威望的保证
教师具备了足够的个人魅力便具有了生“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试想,如果学生胡作非为而教师却无权责罚学生,如果教师的收入尚不及一个卖菜的小贩,那么,教师的威望是不是要大打折扣呢?因此,树立教师威望仅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确保教师的职业地位,才能让教师在学生面前、家长面前和社会公众面前有足够的底气和威望。
1、正确理解师生平等,让教师处于首席地位。
师生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平等,指师生间要互相尊重,彼此合作。但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着平等中的“首席”。这个“首席”位置,是教育本身赋予教师的。事实上,教学终究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关系,是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在这一层面上师生是不平等的。对于中职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跟不上学习的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那种夸大学生自主选择、判断能力,淡化甚至否定教师领导、引导和规约作用的倾向,在中职教育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不能坚持教师的首席位置,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甚至对老师不屑、不敬乃至蔑视,那么,想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只能是空谈。所以,倡导师生平等,破除“师道尊严”,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首席位置,相反,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从心底里尊敬老师,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保持威望。
2、依法行使教育权力,让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如今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以至一提到从严教育,一些教师就心有余悸,生怕越雷池半步。因为但凡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不管起因如何事态怎样,不管谁是谁非,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都推到教师的头上。而对学生的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甚至纵容的态度。然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单靠说教不能责罚能奏效吗?
众所周知,军队的“威”来自于强大的战斗力,国家的“威”来自于法制的严格执行,我认为,教师的“威”不仅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实力,还来自于对学生从严教育的权力。以教育下一代为职责的教师,承担着管理、照看、指导和组织学生活动的责任,基于这份责任,教师有权从严要求学生,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面对学生的错误,倘若老师不敢批评,学校不能处分,更不能开除,那么,教育效果将难以保证。俗话说“严师出高徒”,那种一味夸奖而从不责罚的教育,是肤浅浮华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的。我们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反对体罚学生、歧视学生,但无论如何,教师都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应该对学生依法行使教育权,有了这份权力,教师才理直气壮,才有威严。
3、重视教师职业价值,让教师处于尊者地位
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时至今日,教师的社会地位却往往“到不了位”:教师队伍准入门槛过低,教育投入不能保证,许多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上海某中学生被老师批评时,就指着老师大声责问:“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还没有我一个月的零花钱多,你当这么个破老师有什么意思,还来管我?”面对如此学生,教师简直是尊严扫地,哪还有威望可言?
普通中学尚且如此,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就更堪忧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然而现实却是“重普高轻中职”,中职教育被称为“第二教育”,中职学校被视为“差生”的求学场所,门庭冷落,有些中职教师为了完成招生指标,冒着酷暑走村入户四处宣传。试想,在你苦口婆心“求”来的学生面前,教师能有地位和威望吗?
温家宝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自上而下地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才能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教师处于尊者地位,从而增强教师威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个人魅力职业地位教师威望
常言道,无“威”不足以慑众。教师的威望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相当的份量,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有威望的教师,一个眼神,便能使课堂鸦雀无声;威望不高的教师,即使厉声呵斥,也不能让学生服从。这就是“威望效应”。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中职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威望,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那么,如何树立教师的威望呢?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是努力的方向。
一、提升个人魅力――树立教师威望的根本
教师的威望,首先来源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表现在人格、学识、情感、能力等方面,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源泉,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师的个人魅力指数越大,威望就越高,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强。因此,提升个人魅力是树立教师威望的根本。
1、以才德树威望,让学生信服你。
才,指教师的学识;德,指教师的品德。才是德的辅助资本,德是才的中心统帅。一名合格的教师,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不仅对所教课程要有精深的认识,对专业知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还要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那些专业过硬、知识丰富、博闻强记、熟悉多种学科的“全能”型教师,不仅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会让学生由衷地信服。而那些才疏学浅、上课照本宣科的老师,那些虽有“甘被学生问倒”的气量,却“常被学生问倒”的老师,学生不但不信服,还可能瞧不起,更谈不上威望了。
常言道“德高望重”,教师为人师表,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崇高、神圣的,一名正直公道、言行一致、恪尽职守、不计名利、作风正派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其语言的感召力、教育力、说服力自然就越强。倘若教师品行不良,如何给学生做表率呢?当你教育学生的时候,哪来的说服力,哪来的威望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才德兼备,就有了教育影响学生的资本,也就有了树立较高威望的可能。
2、以爱心立威望,让学生喜欢你。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出发点是爱,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学生喜欢你的根本前提。由于学习成绩差,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往往受冷眼遭歧视,他们更需要得到重视和关爱,中职教师应真心真意地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洞悉他们的内心,分享他们的快乐,消除他们的苦恼,把炽热的爱传递到他们心坎,这样,学生才会把你当成朋友和知己,从而喜欢你,亲近你,拥戴你,你的威望也就此树立起来了。
3、以个性添威望,让学生欣赏你。
个性包含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它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风貌和吸引力。教师的个性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具有内化作用。一个气质优雅、风度潇洒、多才多艺的老师,学生会欣赏你仰慕你甚至效仿你;相反,一个衣冠不整、言语粗俗、举止扭捏的老师,即使富有才情,学生恐怕还是会轻视你排斥你甚至鄙视你,何来威望?当然,教师各形各色,或端庄典雅,或活泼大方,或温柔可亲,或气度不凡,或干练洒脱,或严谨执着,或幽默风趣,或才华横溢,但无论如何,都要有一点能吸引学生,有一点能让学生欣赏。抓住自身的优良个性,努力形成鲜明独特的个性魅力,定会为教师增添威望。
二、确立教师地位――树立教师威望的保证
教师具备了足够的个人魅力便具有了生“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试想,如果学生胡作非为而教师却无权责罚学生,如果教师的收入尚不及一个卖菜的小贩,那么,教师的威望是不是要大打折扣呢?因此,树立教师威望仅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确保教师的职业地位,才能让教师在学生面前、家长面前和社会公众面前有足够的底气和威望。
1、正确理解师生平等,让教师处于首席地位。
师生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平等,指师生间要互相尊重,彼此合作。但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着平等中的“首席”。这个“首席”位置,是教育本身赋予教师的。事实上,教学终究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关系,是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在这一层面上师生是不平等的。对于中职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跟不上学习的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那种夸大学生自主选择、判断能力,淡化甚至否定教师领导、引导和规约作用的倾向,在中职教育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不能坚持教师的首席位置,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甚至对老师不屑、不敬乃至蔑视,那么,想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只能是空谈。所以,倡导师生平等,破除“师道尊严”,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首席位置,相反,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从心底里尊敬老师,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保持威望。
2、依法行使教育权力,让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如今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以至一提到从严教育,一些教师就心有余悸,生怕越雷池半步。因为但凡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不管起因如何事态怎样,不管谁是谁非,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都推到教师的头上。而对学生的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甚至纵容的态度。然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单靠说教不能责罚能奏效吗?
众所周知,军队的“威”来自于强大的战斗力,国家的“威”来自于法制的严格执行,我认为,教师的“威”不仅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实力,还来自于对学生从严教育的权力。以教育下一代为职责的教师,承担着管理、照看、指导和组织学生活动的责任,基于这份责任,教师有权从严要求学生,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面对学生的错误,倘若老师不敢批评,学校不能处分,更不能开除,那么,教育效果将难以保证。俗话说“严师出高徒”,那种一味夸奖而从不责罚的教育,是肤浅浮华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的。我们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反对体罚学生、歧视学生,但无论如何,教师都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应该对学生依法行使教育权,有了这份权力,教师才理直气壮,才有威严。
3、重视教师职业价值,让教师处于尊者地位
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时至今日,教师的社会地位却往往“到不了位”:教师队伍准入门槛过低,教育投入不能保证,许多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上海某中学生被老师批评时,就指着老师大声责问:“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还没有我一个月的零花钱多,你当这么个破老师有什么意思,还来管我?”面对如此学生,教师简直是尊严扫地,哪还有威望可言?
普通中学尚且如此,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就更堪忧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然而现实却是“重普高轻中职”,中职教育被称为“第二教育”,中职学校被视为“差生”的求学场所,门庭冷落,有些中职教师为了完成招生指标,冒着酷暑走村入户四处宣传。试想,在你苦口婆心“求”来的学生面前,教师能有地位和威望吗?
温家宝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自上而下地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才能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教师处于尊者地位,从而增强教师威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