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幼儿一起收集和制作了足够的游戏材料后,紧锣密鼓地玩起了他们最爱的角色游戏,由于生活经验的欠缺,在游戏中发生了一连串问题。我采用了几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 区域暗示法—游戏场地巧隔断
超市终于开张啦,营业员天天迫不及待地飞奔到自己的岗位上,等待着他的第一位客人,客人们断断续续来了,刚开始天天很认真地工作着,但渐渐地就没了兴趣,由于超市没有“围墙”,天天一下就从“后门”跑了出来,去娃娃家做客了。我以客人的身份来到超市门口,大声喊:“这里的营业员呢,我要买东西,人呢?”他闻声赶忙跑过来,随便敷衍了一下,等我一转身,又从“后门”离开了超市。
如何让幼儿不在游戏时间乱跑呢?我发现游戏区域在分布方面有些不合理,由于教室空间小,教室和游戏共用一间。我为超市搬了家,将原本摆放在教室中央的超市搬到了靠窗位置,用窗户当作围墙,在一边放了张桌子用来收银,另一边则制作了栅栏,幼儿走进柜台后,栅栏就围住了超市的入口。搬家后,在游戏中离开岗位的现象就有了明显改善。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规则的暗示包括对每个区活动人数的暗示,操作时间的暗示,操作内容的暗示等。如我在区域中做“围墙”,制栅栏,它提示幼儿在游戏中应该有责任意识,当游戏愿望与区角环境有冲突时,学习约束自己,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
二、 图示张贴法—挂牌、图片巧设计
娃娃家游戏开始了,一一和小森手拉手走进了游戏区。一一看见躺在小床上的娃娃,开心地一把抓起娃娃的衣服,用红嘟嘟的小嘴不停地亲娃娃的脸。然后她拎着娃娃的小脚,走到“爸爸”的旁边,用手摸摸碗摸摸菜。随即把娃娃甩在了地毯上,高兴地摆弄起小碗、小勺。她一手拿着小碗,一手拿着小勺,不停地把小勺往自己嘴巴里送。一边送,一边还使劲地说着“啊呜,啊呜”。一一看见“爸爸”拿着刀切着茄子,又飞快地扔下小碗小勺,也拿起刀切起茄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很喜欢扮演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们在游戏中的随意性比较强,做事缺少耐心,好模仿成人的语言和动作。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会忍不住去摆弄,不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时候我用游戏口吻来引导幼儿学做爸爸、妈妈,帮助他们建立角色意识,如:一一,你是娃娃的什么人?是不是妈妈呀?你看娃娃躺在地毯上哭呢,在喊“妈妈”,一一你可是娃娃的好妈妈呀,快去把娃娃抱起来。
该如何有效加强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有些规则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形象地表示,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如在娃娃家的墙饰上粘贴怎样抱娃娃、怎样喂娃娃吃饭的图片。我还将图示法应用于其他游戏区的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效果非常好。如在小小建筑师区域,要求幼儿轻拿轻放,小心打到同伴的身体,我便在墙上画上禁止敲打积木的图片;在小吃店,我在每种小吃的分类篮上都贴上相应的图片标记,如这个是馒头,则贴上馒头的图片,告诉幼儿这是放馒头之处,贴着汉堡的筐子则表示这是汉堡的“家”。此外还可以为爸爸妈妈、营业员等制作一个角色挂牌,在游戏开始时将挂牌挂在脖子上,这也可以在无形中提醒幼儿自己扮演的角色。
三、 情境熏陶法—招牌、头饰巧投放
小吃店排了好长的队,怎么回事啊,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小吃店的厨师罢工了,她坐在椅子上东张西望,不管同伴怎么呼喊她都不理会。于是我以小客人的身份跟她有了一段对话。我:“小厨师,你怎么了?”涵涵:“……”我:“是有哪里不舒服吗?”涵涵:“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我:“为什么呀?”涵涵:“……因为好没劲啊。”我:“你看,这么多小客人在排队等着,你家生意这么好,这可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为什么你觉得没劲啊?”涵涵:“我一点都不像厨师,电视里面的厨师不是这样子的。”我:“那你看见的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神气吗?”涵涵:“电视里的厨师很神气的,他们头上会戴很大很高的帽子。”我:“那你是不是也想要那样的帽子啊?”涵涵:“是啊是啊,这样的帽子戴在头上好威风。”
从中,我了解到了幼儿觉得游戏气氛不浓烈,没有参与游戏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游戏的主题投放了与主题相配套的角色头饰,如在小吃店投放了厨师的大高帽,服务员的专用服装,在娃娃家投放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的头饰,在建筑工地投放了建筑帽和安全荧光服,在超市投放了营业员的围裙等。同时在细节上做了不同的设计,这样更有效地让幼儿进行角色的区分,不会发生争抢角色的冲突。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角色间的互动,我们也能进行及时帮助和指导,为师幼互动提供良好的教育时机,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此外,还在环境上做了整体的换装,将角色游戏的区域招牌根据空间的安排进行了加工和装修,鲜艳、漂亮的卡通招牌,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自然地将教室分割成了六个区域,孩子们能很快地从招牌上的图片分辨出每个区域的所开设的主题,这一下激起了幼儿玩游戏的兴趣,我们的教室仿佛也一下子成了热闹的城市。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杨舍中心幼儿园)
一、 区域暗示法—游戏场地巧隔断
超市终于开张啦,营业员天天迫不及待地飞奔到自己的岗位上,等待着他的第一位客人,客人们断断续续来了,刚开始天天很认真地工作着,但渐渐地就没了兴趣,由于超市没有“围墙”,天天一下就从“后门”跑了出来,去娃娃家做客了。我以客人的身份来到超市门口,大声喊:“这里的营业员呢,我要买东西,人呢?”他闻声赶忙跑过来,随便敷衍了一下,等我一转身,又从“后门”离开了超市。
如何让幼儿不在游戏时间乱跑呢?我发现游戏区域在分布方面有些不合理,由于教室空间小,教室和游戏共用一间。我为超市搬了家,将原本摆放在教室中央的超市搬到了靠窗位置,用窗户当作围墙,在一边放了张桌子用来收银,另一边则制作了栅栏,幼儿走进柜台后,栅栏就围住了超市的入口。搬家后,在游戏中离开岗位的现象就有了明显改善。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规则的暗示包括对每个区活动人数的暗示,操作时间的暗示,操作内容的暗示等。如我在区域中做“围墙”,制栅栏,它提示幼儿在游戏中应该有责任意识,当游戏愿望与区角环境有冲突时,学习约束自己,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
二、 图示张贴法—挂牌、图片巧设计
娃娃家游戏开始了,一一和小森手拉手走进了游戏区。一一看见躺在小床上的娃娃,开心地一把抓起娃娃的衣服,用红嘟嘟的小嘴不停地亲娃娃的脸。然后她拎着娃娃的小脚,走到“爸爸”的旁边,用手摸摸碗摸摸菜。随即把娃娃甩在了地毯上,高兴地摆弄起小碗、小勺。她一手拿着小碗,一手拿着小勺,不停地把小勺往自己嘴巴里送。一边送,一边还使劲地说着“啊呜,啊呜”。一一看见“爸爸”拿着刀切着茄子,又飞快地扔下小碗小勺,也拿起刀切起茄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很喜欢扮演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们在游戏中的随意性比较强,做事缺少耐心,好模仿成人的语言和动作。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会忍不住去摆弄,不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时候我用游戏口吻来引导幼儿学做爸爸、妈妈,帮助他们建立角色意识,如:一一,你是娃娃的什么人?是不是妈妈呀?你看娃娃躺在地毯上哭呢,在喊“妈妈”,一一你可是娃娃的好妈妈呀,快去把娃娃抱起来。
该如何有效加强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有些规则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形象地表示,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如在娃娃家的墙饰上粘贴怎样抱娃娃、怎样喂娃娃吃饭的图片。我还将图示法应用于其他游戏区的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效果非常好。如在小小建筑师区域,要求幼儿轻拿轻放,小心打到同伴的身体,我便在墙上画上禁止敲打积木的图片;在小吃店,我在每种小吃的分类篮上都贴上相应的图片标记,如这个是馒头,则贴上馒头的图片,告诉幼儿这是放馒头之处,贴着汉堡的筐子则表示这是汉堡的“家”。此外还可以为爸爸妈妈、营业员等制作一个角色挂牌,在游戏开始时将挂牌挂在脖子上,这也可以在无形中提醒幼儿自己扮演的角色。
三、 情境熏陶法—招牌、头饰巧投放
小吃店排了好长的队,怎么回事啊,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小吃店的厨师罢工了,她坐在椅子上东张西望,不管同伴怎么呼喊她都不理会。于是我以小客人的身份跟她有了一段对话。我:“小厨师,你怎么了?”涵涵:“……”我:“是有哪里不舒服吗?”涵涵:“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我:“为什么呀?”涵涵:“……因为好没劲啊。”我:“你看,这么多小客人在排队等着,你家生意这么好,这可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为什么你觉得没劲啊?”涵涵:“我一点都不像厨师,电视里面的厨师不是这样子的。”我:“那你看见的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神气吗?”涵涵:“电视里的厨师很神气的,他们头上会戴很大很高的帽子。”我:“那你是不是也想要那样的帽子啊?”涵涵:“是啊是啊,这样的帽子戴在头上好威风。”
从中,我了解到了幼儿觉得游戏气氛不浓烈,没有参与游戏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游戏的主题投放了与主题相配套的角色头饰,如在小吃店投放了厨师的大高帽,服务员的专用服装,在娃娃家投放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的头饰,在建筑工地投放了建筑帽和安全荧光服,在超市投放了营业员的围裙等。同时在细节上做了不同的设计,这样更有效地让幼儿进行角色的区分,不会发生争抢角色的冲突。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角色间的互动,我们也能进行及时帮助和指导,为师幼互动提供良好的教育时机,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此外,还在环境上做了整体的换装,将角色游戏的区域招牌根据空间的安排进行了加工和装修,鲜艳、漂亮的卡通招牌,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自然地将教室分割成了六个区域,孩子们能很快地从招牌上的图片分辨出每个区域的所开设的主题,这一下激起了幼儿玩游戏的兴趣,我们的教室仿佛也一下子成了热闹的城市。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杨舍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