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何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一种改变学习中通过浓缩的方式和文字、符号等各种媒介迅速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的方法。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典型的、像前人那样的认识与探究客观世界、反思主观认识的经历和体验,激活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怎样知道是什么”和“怎样认识为什么”的知识,即认知方法和认知策略的知识。正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去,我们关注的大多是作为思维结果的逻辑,关心“是什么”和“为什么”,如今需要强调“如何知道是什么”和“如何认识为什么”。即关注学生自我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和应用,最终学会学习的迁移。
二、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性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总是一个紧接一个地指名解答以得到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最高明的答案而告终,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思考解答的过程。2. 只重教法,不重学法,即只考虑教师怎么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和如何知道学生学,如何让学生掌握学法。3. 只重学会,不重会学,即只考虑如何让学生记住基本原理观点,记熟学懂,不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自我读书。4. 教师为了方法而讲方法,教学活动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把“过程与方法”等同于课堂活动,认为只要课堂上多搞活动,就是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活动的数量,而没有考虑活动的有效性。由此看来。落实过程与方法确实是政治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践
1. 研究学生
这就需要课前设计研究学生的认知过程,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从不同学段、不同学生基础背景的实际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如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異、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真正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以加以科学的指导,最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 解读课标、教材
要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必须要明确每一条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一般来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内容目标”中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运用主体是学生。“提示建议”中针对内容目标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通过以上对课标的分析,不难看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通过“行为动词”的陈述来体现。由此可见,所谓的“过程与方法”,其实质是对学生达到某一学习结果所采用方法与手段进行限定(从教学的角度看,是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的限定),同时,它也是对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如课标“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规定了学生掌握每一项内容采用的方法与过程是“描述、比较、辨析、树立”,而不是其它的方法与途径。
研究教材是为了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目标的着力点,如重难点在哪里,需要开发哪些资源,落实哪些知识点,合作的讨论点是什么等;同时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如“消费及其类型”一框,我们可以先通过学生日常消费现象先进行消费类型的教学及分析消费结构,最后再解决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难点。这样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重组,更有利于缩小该知识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本节课的重难点。
3. 落实两种方式——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思想政治新课程指导思想中五个基本理念落实到学科策略,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如平等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有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于合作探究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导入、图片展示、配音动画、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课前资料收集,课上问题探究”等方法, 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如学习《经济生活》中关于“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设置生活情境,布置学习任务:经济并不宽裕的某甲购买体育彩票中了10万元大奖,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份中奖后的理财计划。然后把学习任务细化:①思考投资要考虑的因素。②要求比较 “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方式的异同。③制定一项家庭投资的方案。④交流、讨论这个方案,引导学生养成投资理财观。以上做法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自己建构知识,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贴近其生活实际、与其知识经验有内在联系的引导性材料,使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知识与生活两条主线,逐层推进,相互交织,启迪思维,拓展思路,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对学生的探究性结果进行指导性评价,对探究中应当涉及的而未涉及的地方加以补充,对讨论的问题进行适时点评,设置造成价值的冲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4. 评价关注过程
学生学习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过程与方法”目标不仅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而且在学生学习评价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重现,还应注意对学生获得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进行考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布置学生真实性任务(如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实地调查等)来实现。但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分成不同阶段,实施分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例如:“分配工作”还是“自谋职业” 的案例教学设计(1)调查与演示。⊙了解人才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调查几个在人才市场上找到工作的人,主要了解他们找工作的过程和根据。⊙课堂上交流调查结果并说明自己的观点。⊙演示计划分配工作的程序及可能产生的结果。⊙演示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以及准备怎样得到这份工作。(2)探讨与辨析。⊙我愿意自己找工作还是被国家安排一个工作,并说明理由。⊙如果大家都由国家安排工作,结果将会怎样?(3)预期表现。理解“分配工作”和“自谋职业”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由市场作为调节的基础,能够带来人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对劳动者个人也能够产生动力或压力,促使其不断学习和努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 理清三维目标的关系
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它是工具,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知识是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渗透于前两个目标之中,只有当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可表述为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责任编辑 邱丽
“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一种改变学习中通过浓缩的方式和文字、符号等各种媒介迅速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的方法。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典型的、像前人那样的认识与探究客观世界、反思主观认识的经历和体验,激活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怎样知道是什么”和“怎样认识为什么”的知识,即认知方法和认知策略的知识。正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去,我们关注的大多是作为思维结果的逻辑,关心“是什么”和“为什么”,如今需要强调“如何知道是什么”和“如何认识为什么”。即关注学生自我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和应用,最终学会学习的迁移。
二、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性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总是一个紧接一个地指名解答以得到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最高明的答案而告终,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思考解答的过程。2. 只重教法,不重学法,即只考虑教师怎么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和如何知道学生学,如何让学生掌握学法。3. 只重学会,不重会学,即只考虑如何让学生记住基本原理观点,记熟学懂,不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自我读书。4. 教师为了方法而讲方法,教学活动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把“过程与方法”等同于课堂活动,认为只要课堂上多搞活动,就是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活动的数量,而没有考虑活动的有效性。由此看来。落实过程与方法确实是政治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践
1. 研究学生
这就需要课前设计研究学生的认知过程,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从不同学段、不同学生基础背景的实际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如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異、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真正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以加以科学的指导,最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 解读课标、教材
要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必须要明确每一条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一般来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内容目标”中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运用主体是学生。“提示建议”中针对内容目标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通过以上对课标的分析,不难看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通过“行为动词”的陈述来体现。由此可见,所谓的“过程与方法”,其实质是对学生达到某一学习结果所采用方法与手段进行限定(从教学的角度看,是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的限定),同时,它也是对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如课标“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规定了学生掌握每一项内容采用的方法与过程是“描述、比较、辨析、树立”,而不是其它的方法与途径。
研究教材是为了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目标的着力点,如重难点在哪里,需要开发哪些资源,落实哪些知识点,合作的讨论点是什么等;同时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如“消费及其类型”一框,我们可以先通过学生日常消费现象先进行消费类型的教学及分析消费结构,最后再解决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难点。这样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重组,更有利于缩小该知识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本节课的重难点。
3. 落实两种方式——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思想政治新课程指导思想中五个基本理念落实到学科策略,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如平等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有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于合作探究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导入、图片展示、配音动画、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课前资料收集,课上问题探究”等方法, 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如学习《经济生活》中关于“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设置生活情境,布置学习任务:经济并不宽裕的某甲购买体育彩票中了10万元大奖,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份中奖后的理财计划。然后把学习任务细化:①思考投资要考虑的因素。②要求比较 “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方式的异同。③制定一项家庭投资的方案。④交流、讨论这个方案,引导学生养成投资理财观。以上做法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自己建构知识,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贴近其生活实际、与其知识经验有内在联系的引导性材料,使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知识与生活两条主线,逐层推进,相互交织,启迪思维,拓展思路,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对学生的探究性结果进行指导性评价,对探究中应当涉及的而未涉及的地方加以补充,对讨论的问题进行适时点评,设置造成价值的冲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4. 评价关注过程
学生学习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过程与方法”目标不仅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而且在学生学习评价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重现,还应注意对学生获得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进行考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布置学生真实性任务(如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实地调查等)来实现。但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分成不同阶段,实施分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例如:“分配工作”还是“自谋职业” 的案例教学设计(1)调查与演示。⊙了解人才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调查几个在人才市场上找到工作的人,主要了解他们找工作的过程和根据。⊙课堂上交流调查结果并说明自己的观点。⊙演示计划分配工作的程序及可能产生的结果。⊙演示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以及准备怎样得到这份工作。(2)探讨与辨析。⊙我愿意自己找工作还是被国家安排一个工作,并说明理由。⊙如果大家都由国家安排工作,结果将会怎样?(3)预期表现。理解“分配工作”和“自谋职业”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由市场作为调节的基础,能够带来人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对劳动者个人也能够产生动力或压力,促使其不断学习和努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 理清三维目标的关系
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它是工具,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知识是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渗透于前两个目标之中,只有当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可表述为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