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如何采用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营造轻松教学环境、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等五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环境; 基础知识; 思维方法; 主体作用; 数学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数学,夯实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轻松教学环境
数学教学是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担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在一个彼此信任而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应有的学业,甚至进行深挖掘、再创造。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但要在情感上吸引,更要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接收率。例如,利用教材中可操作性强的一些动手实践内容,指导学生用木条、铁丝、硬纸等材料,制作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讲些数学趣闻、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等,不但增加了知识的生动性,而且易于使学生把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构建,将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情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要从基础着手,要求学生从定义、公理、公式、性质与判定、使用条件、方法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数学习题的基本模式,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关联与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由知识面构成知识网。例如,关于图形的认识与证明,可从点→线(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空间(投影、空间图形、垂直平分等)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理论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熟练掌握。
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同时也是承认差异的课堂,要想学活数学知识就要把握好数学思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来说,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个性,完善自我。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其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在拥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练习章节综合习题,以讨论课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并着重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结论的能力,便于学生精确深入地理解数学理论,把课本“由厚变薄”,并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语言,为知识点的发散奠定基础。同时,要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解题,尊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差异发展的需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目标。教师还要对此给予指导和赞扬,合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画龙”添加“点睛”之笔。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五、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以上所谈是本人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虽不全面,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学习领悟新课标,深入钻研,悉心捉摸,勤于实践,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环境; 基础知识; 思维方法; 主体作用; 数学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数学,夯实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轻松教学环境
数学教学是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担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在一个彼此信任而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应有的学业,甚至进行深挖掘、再创造。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但要在情感上吸引,更要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接收率。例如,利用教材中可操作性强的一些动手实践内容,指导学生用木条、铁丝、硬纸等材料,制作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讲些数学趣闻、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等,不但增加了知识的生动性,而且易于使学生把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构建,将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情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要从基础着手,要求学生从定义、公理、公式、性质与判定、使用条件、方法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数学习题的基本模式,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关联与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由知识面构成知识网。例如,关于图形的认识与证明,可从点→线(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空间(投影、空间图形、垂直平分等)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理论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熟练掌握。
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同时也是承认差异的课堂,要想学活数学知识就要把握好数学思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来说,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个性,完善自我。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其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在拥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练习章节综合习题,以讨论课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并着重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结论的能力,便于学生精确深入地理解数学理论,把课本“由厚变薄”,并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语言,为知识点的发散奠定基础。同时,要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解题,尊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差异发展的需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目标。教师还要对此给予指导和赞扬,合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画龙”添加“点睛”之笔。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五、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以上所谈是本人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虽不全面,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学习领悟新课标,深入钻研,悉心捉摸,勤于实践,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