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指具有较高教学效率或效果的课堂,是指在能够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教育平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的金钥匙,现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一、高效引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犹如小说的开头,充满悬念或是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对新的知识充满兴趣。
(1)设置情境,使情境与问题相连,与新知识相连
我在讲《运动的快慢》时,视频首先展示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百米冲刺的画面,在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时,提出几个问题:问题1:在这幅画面中,哪个运动员是博尔特?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的?问题2:观众和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一样吗?问题3: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问题4: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问题的设置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并在具体问题中让学生用学过的控制变量法来解决新问题。
(2)利用对比的方式设置情境,使学生充满好奇
我在讲《温度计》一节时,视频上出现冰火两重天:一半是雪花飘飘的冬天,另一半是艳阳高照的夏天。让学生说出看到这两个情境的感受,自然引出温度的概念。上《浮力》一节时,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个男子悠闲地躺在死海上看书,在学生感到诧异之时,随即提问:在长江上能这样吗?生长在长江边的学生回答:显然不能。由此让学生对浮力的学习充满兴趣。
(3)利用小实验
上《大气压强》时,我先做了两个小实验:将一个小广口瓶灌满水,然后用一张平整的卡片纸将瓶口封住,迅速将瓶倒立,瓶中水和纸片都不会掉下(覆杯实验);将一个大试管灌满水,然后将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将大试管倒立,小试管会沿着大试管慢慢上升,大试管中会有水流出。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中,老师引领他们开始大气压强的探究之旅。
二、注重方法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始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的进步离不开辛劳的汗水,但同样的付出,因采用的方法不同,成效却会截然不同!那么,怎样的方法才更有效?是我在每节新课时细细琢磨的重点。
《运动的快慢》一节,速度单位的换算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换算的方法:首先分清单位的大小,记住进制,弄清大化小用乘法、小化大用除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举一反三。
《温度计》中如何读数是课标的基本要求,我在讲课时告诉学生先找到零刻线,再找液柱的位置,判断是在零刻线之上或之下,最后读数。
怎样判断指甲剪是省力还是费力杠杆?我启发学生将指甲剪分为两个部分:刀柄部分类似撬棍、刀口则相当于镊子,这样学生通过化繁为简,较容易解决了这个难题。
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会不同吗?我引导学生说出密度计与轮船相同的地方:都是漂浮在液体中。轮船从长江到海洋,浮力不变;密度计从水中到盐水中,浮力也不会变。轮船从长江到海洋,船体会上浮一些,吃水线会下降;密度计的刻度从下至上数值会越来越小。通过典例的迁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初中物理的内容涉及到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以及能的转化等物理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起基础性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经途径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经历科学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习《温度计》时,量程、分度值是简单的概念,我让学生自学;自制温度计的改进是难点,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进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完善;看清量程、分度值是重点,我先举例讲清方法,再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并安排学生上台演板,教师巡视指导,使大部分学生能很好掌握。
学习《运动的快慢》时,为了突破单位换算这一难点,我在讲明方法后,分小组进行演算,让学生们互帮互学,促使更多的学生能更快掌握。
《摩擦力》这一节中,因为摩擦力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学生有一些感性认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同科学的概念建立联系,这就需要牵引搭桥,进行实验——搓手游戏,教师边引导学生做,边讲解,从而感知操作,建立表象。教师的点拨,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课堂角色,也很容易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压强》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压力?在课堂上演示钢锯条上放小磁铁的小实验来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平放、斜放、竖放三种情景,让学生比较压力与重力在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的不同从而正确认识压力。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建立范例模型。《机械效率》中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如用水桶打水,目的是打水,但又不得不提桶而做功,其中打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桶做的功是额外功。相反桶掉井里要捡桶,目的是捡桶,但桶上又粘有水,此时提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粘着的水做的功是额外功。经过前面的例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有用功和额外功。在此基础上,再讲杠杆和滑轮组的情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用杠杆和滑轮组提物体时,不得不克服杠杆和滑轮组的自重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而做的功是额外功。
四、认真选择课堂练习题并加大练习力度,以让学生巩固新知
在学习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而练习就是对学习的实践。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和自我检测。那么如何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果,是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认真选择练习题,上习题课做到方式多样化,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上《浮力》习题课时,有一道填空题: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投入同一种足够多的液体中时,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其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______球。很多学生根据以往的认识脱口回答:沉底的小球受到的浮力最小。我先没有评判他们的对错,而是引导他们思考: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一部分反应快的同学心领神会:应该是漂浮的小球,因为在同种液体中,它排开的液体体积最小。再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题:大石块和小木块放入水中,小木块漂浮,大石块下沉,哪一个受到的浮力大呢?这一次,由于思路清晰,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准确的作答。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的物理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效引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犹如小说的开头,充满悬念或是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对新的知识充满兴趣。
(1)设置情境,使情境与问题相连,与新知识相连
我在讲《运动的快慢》时,视频首先展示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百米冲刺的画面,在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时,提出几个问题:问题1:在这幅画面中,哪个运动员是博尔特?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的?问题2:观众和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一样吗?问题3: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问题4: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问题的设置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并在具体问题中让学生用学过的控制变量法来解决新问题。
(2)利用对比的方式设置情境,使学生充满好奇
我在讲《温度计》一节时,视频上出现冰火两重天:一半是雪花飘飘的冬天,另一半是艳阳高照的夏天。让学生说出看到这两个情境的感受,自然引出温度的概念。上《浮力》一节时,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个男子悠闲地躺在死海上看书,在学生感到诧异之时,随即提问:在长江上能这样吗?生长在长江边的学生回答:显然不能。由此让学生对浮力的学习充满兴趣。
(3)利用小实验
上《大气压强》时,我先做了两个小实验:将一个小广口瓶灌满水,然后用一张平整的卡片纸将瓶口封住,迅速将瓶倒立,瓶中水和纸片都不会掉下(覆杯实验);将一个大试管灌满水,然后将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将大试管倒立,小试管会沿着大试管慢慢上升,大试管中会有水流出。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中,老师引领他们开始大气压强的探究之旅。
二、注重方法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始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的进步离不开辛劳的汗水,但同样的付出,因采用的方法不同,成效却会截然不同!那么,怎样的方法才更有效?是我在每节新课时细细琢磨的重点。
《运动的快慢》一节,速度单位的换算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换算的方法:首先分清单位的大小,记住进制,弄清大化小用乘法、小化大用除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举一反三。
《温度计》中如何读数是课标的基本要求,我在讲课时告诉学生先找到零刻线,再找液柱的位置,判断是在零刻线之上或之下,最后读数。
怎样判断指甲剪是省力还是费力杠杆?我启发学生将指甲剪分为两个部分:刀柄部分类似撬棍、刀口则相当于镊子,这样学生通过化繁为简,较容易解决了这个难题。
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会不同吗?我引导学生说出密度计与轮船相同的地方:都是漂浮在液体中。轮船从长江到海洋,浮力不变;密度计从水中到盐水中,浮力也不会变。轮船从长江到海洋,船体会上浮一些,吃水线会下降;密度计的刻度从下至上数值会越来越小。通过典例的迁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初中物理的内容涉及到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以及能的转化等物理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起基础性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经途径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经历科学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习《温度计》时,量程、分度值是简单的概念,我让学生自学;自制温度计的改进是难点,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进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完善;看清量程、分度值是重点,我先举例讲清方法,再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并安排学生上台演板,教师巡视指导,使大部分学生能很好掌握。
学习《运动的快慢》时,为了突破单位换算这一难点,我在讲明方法后,分小组进行演算,让学生们互帮互学,促使更多的学生能更快掌握。
《摩擦力》这一节中,因为摩擦力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学生有一些感性认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同科学的概念建立联系,这就需要牵引搭桥,进行实验——搓手游戏,教师边引导学生做,边讲解,从而感知操作,建立表象。教师的点拨,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课堂角色,也很容易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压强》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压力?在课堂上演示钢锯条上放小磁铁的小实验来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平放、斜放、竖放三种情景,让学生比较压力与重力在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的不同从而正确认识压力。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建立范例模型。《机械效率》中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如用水桶打水,目的是打水,但又不得不提桶而做功,其中打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桶做的功是额外功。相反桶掉井里要捡桶,目的是捡桶,但桶上又粘有水,此时提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粘着的水做的功是额外功。经过前面的例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有用功和额外功。在此基础上,再讲杠杆和滑轮组的情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用杠杆和滑轮组提物体时,不得不克服杠杆和滑轮组的自重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而做的功是额外功。
四、认真选择课堂练习题并加大练习力度,以让学生巩固新知
在学习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而练习就是对学习的实践。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和自我检测。那么如何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果,是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认真选择练习题,上习题课做到方式多样化,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上《浮力》习题课时,有一道填空题: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投入同一种足够多的液体中时,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其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______球。很多学生根据以往的认识脱口回答:沉底的小球受到的浮力最小。我先没有评判他们的对错,而是引导他们思考: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一部分反应快的同学心领神会:应该是漂浮的小球,因为在同种液体中,它排开的液体体积最小。再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题:大石块和小木块放入水中,小木块漂浮,大石块下沉,哪一个受到的浮力大呢?这一次,由于思路清晰,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准确的作答。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的物理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